培根说:科技的力量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本书云集清华大学校内外的院士、著名学者、各个领域学术带头人的研究专题报告,这些报告立足当代科技前沿、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大量新信息、新概念和新方法。本书带你走进清华的课堂,与清华学子一起聆听科技最前沿的讲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清华听讲座(科技人文普及读本)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曹南燕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根说:科技的力量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本书云集清华大学校内外的院士、著名学者、各个领域学术带头人的研究专题报告,这些报告立足当代科技前沿、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大量新信息、新概念和新方法。本书带你走进清华的课堂,与清华学子一起聆听科技最前沿的讲座…… 内容推荐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知识全面更新。为了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的发展形势,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两院院士、著名学者、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云集清华讲坛,从信息科学、生物科技、激光、核能等方面,为清华学子提供大量科教前沿领域最新的信息;并就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关系等进行探讨。他们的报告诙谐生动,内容丰富而又浅显易懂,听众也由最初的清华学生扩展到周边高校学子。为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特将这些最新的报告结集出版。 目录 序 /(I) 人类与科技 /(1) 演讲者:张钹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机器人专家) 当代物理学正面临第五次大突破 /(17) ——宏观、微观和宇观 演讲者: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战略高技术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34) 演讲者:王大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环境问题与公民责任 /(45) 演讲者:梁从诫 (历史学教授,环境保护专家) 科学与人文:从分割走向交融 /(64) 演讲者:龚育之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自然辩证法、党史研究专家)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 /(93) ——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 演讲者: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谈谈创新素质的培养 /(119) 演讲者:胡显章 (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发展研究专家) 现代科学技术的哲学鸟瞰 /(143) 演讲者:曾国屏 (清华大学教授,科技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专家) 科学诚信 /(159)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演讲者:曹南燕 (清华大学教授,科学哲学、科技伦理研究专家) 试读章节 我们过去研究的物理数学等基本上是按照确定论来进行研究的。但是对于信息,通常则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研究。比如信息论中的熵就与概率有关。概率越小,越不确定,信息越有价值。可见在信息里面,概率统计起很大的作用。比如炮弹的命中率,只能讲命中率为90%,而不能说百发百中。在座的博士生中间,大家做的工作中确定性的内容可能多一些,而信息领域、微观领域里面则更多使用概率统计方法。 培根讲,科学面前没有权威,只有真理,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实践和实验。我们可以从科学家对待随机现象的态度看出科学精神的本质;包括爱因斯坦等都曾经对随机现象产生怀疑,不相信它们的存在,但是最后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思想。这说明在真理面前这些科学家还是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用实践和经验来检验最后的结果。哈佛的校训也说要与真理为友。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的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圣哲没有走这两步……”。西方建立的科学体系总是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进行的:先确定符号、公理和变换规则,然后其他的结论都是由公理和变形规则推导出来的,这就是西方科学系统所遵循的形式逻辑体系。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中国的先哲们在建立理论体系的时候不是用这套方法。所以五四运动的时候要人们提倡“赛”(科学)先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先哲们没有建立这套科学方法的传统。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中国没有真正的科学,缺乏科学生存的内在性土壤和从事理论研究的真正的科学兴趣,中国的科学技术都是原始的、落后的。”这种说法有夸大的地方,也有歧视的成分,但也确实指出了我们的某些弱点。中国的思想家没有用这种形式逻辑的体系像西方一样来建立科学理论。中国怎么样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呢?P5 序言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以工业为主导的高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纷纷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这一切不仅大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然而,现代科技革命带来了新成就,也引发了新问题和新危机。科学技术的这些发展并没有消除世界上的贫困和不平等,文盲和科盲仍充斥社会,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失业、饥饿、恐怖活动和冷战思维仍然困扰着世界。在中国,如何使科技成果真正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动力,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为社会、为公众谋福利这样一些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这要求人们全面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的各种关系。 大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还应该在德智体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现代科学技术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考虑到清华大学大学生的特点,现代科技发展综合交叉的趋势,以及经济建设实际课题的综合性,我们邀请校内外的两院院士、著名学者、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有关机关团体的负责人讲授自己最有研究的专题。 这些报告立足当代科技前沿、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大量新信息、新概念和新方法。报告的内容结合当年形势和需要有所变动,其主题涉及科学技术前沿的若干理论问题、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我国有关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四方面:(1)科技前沿: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激光、核能、材料等其他技术,复杂性科学及其他新兴交叉学科;(2)科教兴国战略篇: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科教兴国战略,国内外科技政策,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3)可持续发展篇:科学发展观,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4)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知识结构与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科学技术与艺术等。 为了使更多的人能从这些报告里受到教育和启发,我们曾整理了其中一些重要报告,于1996年出版了《来自科学技术前沿的报告》(刘元亮教授主编)。本书汇集了近几年来在清华大学全校博士生学位课程上专题讲座的一些报告文稿。还有许多精彩的报告因种种原因暂未收录,我们将陆续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多年来讲课的所有报告人,也感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对本课程始终如一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参与整理录音文稿的所有师生的辛勤工作。 编 者 2005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