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问答形式对金属焊接性进行了分析,对焊接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阐明了常用金属材料及异种金属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及焊接技术,并重点讨论如何控制焊接质量等问题。书中还列举了几位焊接专家的典型焊接实例,可供焊接生产一线的高级焊工及焊接技师、工程师及大中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专业技术培训教材。
我国著名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尚扬、关桥在“我国焊接材料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中指出,焊接是一种将材料永久连接,并成为具有给定功能结构的制造技术。几乎所有的产品,从几十万吨巨轮到不足lg的微电子元件,在生产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焊接技术。焊接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以及生产的成本、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目前,钢材是我国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我国2002年的钢产量超过1.85亿吨,如果再加上进口的钢材,国内市场流通的钢材总量达2亿多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消费国。然而,钢材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给定功能的产品。由于焊接结构具有重量轻、成本低、质量稳定、生产周期短、效率高、市场反应速度快等优点,焊接结构的应用日益增多。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焊接加工的钢材总量比其他加工方法多。因此,发展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必须高度重视焊接技术的同步提高。
2003年全国焊接结构的用钢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的9090万吨,占我国年钢总产量的40%(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焊接结构用钢量一般都在60%以上)。我国的钢的总产量将会很快突破3亿吨,焊接结构用钢量也将提高到50%以上,焊接生产的工作量将增加一倍,这对我国焊接生产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个严竣的考验。只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赢得胜利。
本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逐步加剧,为了适应焊接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新产品、新结构不断涌现,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日益广泛,在科学实验及焊接生产实践基础上,查阅国家2003年标准目录及信息总汇中列出的最新有关国家标准,借鉴前人最新研究成果和生产实例编著而成。以期为从事焊接生产一线的高级焊工、焊接技师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本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师生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参考书。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老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老师、军械工程学院训练部领导、基础部领导和机械制造基础教研室领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作者也感谢参考文献中作者,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对本学科的独特见解使作者受益匪浅。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