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杂考/而已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杰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

本书为“而已丛书”之一,对鲁迅生平、作品、以及鲁迅与传统文化、鲁迅与外国文化中的具体问题一一作了考证,并力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而达去伪存真。

内容推荐

鲁迅研究的历程虽然已逾八十年之久,但在史料的挖掘和鉴别上仍有不小空间。本书仅就作者的管见所及,对鲁迅生平、作品、以及鲁迅与传统文化、鲁迅与外国文化中的具体问题——或语焉不详者、或似是而非者、或以讹传讹者,一一作了考证,并力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而达去伪存真。其中,鲁迅与传统文化部分,多为此前鲁迅研究中未曾涉及的课题,因而对鲁迅研究的领域或有柘展。其他部分,亦言之有物并务去陈言、推陈出新。

目录

《哭范爱农》与《哀范君三章》杂考

《苦闷的象征》鲁迅译本初版时间考

《“题未定”草》题考

鲁迅讲演杂考

《穆天子传》鲁迅抄本考

鲁迅与乡邦文献及乡贤故书

鲁迅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

鲁迅拟校勘阮籍诗文集考

鲁迅与关中颜氏世家著述

鲁迅与《太平广记》

鲁迅与《青琐高议》

鲁迅与扬州学派中坚

鲁迅与“罗王之学”

鲁迅与刘师培的学术联系

鲁迅同船赴日同学考

鲁迅“对于孙系的同盟很是不满”考

关于“夹着毒詈”的笔战

蒋维乔·蔡元培·鲁迅

鲁迅与刘文典

鲁迅与宫竹心

鲁迅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会”

鲁迅与约翰·密尔

鲁迅与菲律宾作家黎萨尔的小说

鲁迅与阿波利奈尔的《禽虫吟》

也谈鲁迅批评过的二位日本作家的会谈记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后记

试读章节

周作人在谈到鲁迅所受清代浙东学派的影响时说:“鲁迅的著作,不论小说或杂文,总有一种特色,便是思想文章都很深刻犀利。这个特色寻找它的来源,有人说这是由于地方的关系。因为在浙江省中间有一条钱塘江,把它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两边的风土民情稍有不同,这个分别也就在学风上表现了出来。大概说来,浙西学派偏于文,浙东则偏于史,就清朝后期来说,袁随园与章实斋,谭复堂与李越缦,都是很好的例子。再推上去,浙东还有元西河,他几乎专门和‘朱子,朱晦庵为难,攻击绝不客气,章实斋李越缦不肯犯‘非圣无法’的嫌疑,比起来还要差一点了,拿鲁迅去和他们相比,的确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是这一派的代表。”这里,周作人实际指出的是鲁迅思想和文章受到章实斋和李越缦的影响,对于章实斋,周作人称他“作文批评,多极严刻”;对于李越缦,周作人称他“作文批评亦多严刻”。周作人还将他的祖父“说话的谿刻”,与上述二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一并对鲁迅思想文章的深刻犀利产生过影响:“说部分影响当然是有的,不但他读过《文史通义》和《越缦堂日记》,就是只听祖父介孚公平日的训话,也是影响不小了。……说话的谿刻,那总是独一无二的了。”关于章实斋、李越缦对鲁迅思想和文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研究,这里只涉及鲁迅所藏章、李二人著述的浅层次关系。

章实斋,名学诚,乾隆四十三年进士,任国子监典籍。他的史学成就在清代首屈一指,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实斋信摭》、《实斋乙卯及丙辰札记》和地志多种。鲁迅读过或收藏的章实斋的著述有《文史通义》、《实斋信摭》、《实斋乙卯及丙辰札记》三种。其中与鲁迅关系较密切的是《文史通义》。

据《鲁迅日记》,鲁迅是在1914年11月26日得到《文史通义》的,但这并不能说明鲁迅的阅读是在此之后。据周芾棠对鲁迅故家家藏的调查研究,周伯宜的藏书中存有此书。周作人所说鲁迅读过《文史通义》的时间,当指鲁迅的青少年时期。在鲁迅的师承方面,由于章太炎对《文史通义》评价甚高,并将它与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相提并论,因此鲁迅对《文史通义》的重视还可能受到章太炎的影响。鲁迅初到北京的几年,正是他全力搜求家乡文献的时期,在访书过程中与同好季自求有较密切的交往,鲁迅曾以《文史通义》相赠。凡此种种,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史诵义》与鲁迅的伴随。

由于《文史通义》是史论著作,它的贡献也主要体现在历史学方面。但章实斋在书中对“六经”的定位,其功绩却是远远超过史学范围的。明代的王守仁曾首倡“六经皆史”的观点,章实斋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在《文史通义》的《易教》中,他指出:“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这不仅从历史学的角度解释和研究“六经”,而且还“经典”以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章太炎就曾本“六经皆史”之义指出:“经不悉官书亦不悉经。《易》、《诗》、《书》、《礼》、《乐》、《春秋》者,本官书,又得经名。”在同一出发点上,章太炎曾极力扩大“经”的外延,认为兵书、法律、教令、历史、地志、诸子以及六经之外的群书,均可以称“经”。这种一切书籍都可称经的观点,又是与王守仁的《传习录》、章实斋的《文史通义》一脉相承的。现在,我们尚不能得到鲁迅所受《文史通义》影响上的实证,但是,鲁迅对“六经”、“九经”、“十三经”的一贯看法俱在,上述线索对鲁迅的“经典”观点的形成,不会毫无意义。

对《文史通义》,鲁迅和周作人一样注意到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的重要区别和分歧。浙西学派的诗人袁枚,诗之性灵而放情声色,在表现两性关系上比较自由,章实斋在《文史通义》的《妇学》篇中加以不指名的严厉批评:“不才小慧之人,无所不至,以纤佻轻薄为风雅,以造饰标榜为声名。炫耀后生,猖披士女,人心风俗、流弊不可胜言。”对于这种笔墨之争,鲁迅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证实鲁迅熟读有关的著作,另一重要原因是论辩双方大致均为“乡人”。因此,鲁迅在谈到文坛时,才举例说:“明末太远,不必提了;清朝的章实斋和袁子才,李莼客和赵搠叔,就如水火之不可调和。”

在章实斋之后,鲁迅关注较多的乡贤是李越缦。李越缦,又名李慈铭,号莼客,清末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著有《越缦堂日记》、《越缦堂骈体文》等,编有《越中先贤祠目》。李越缦与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有过交往,周介孚科场案后,李越缦曾为周家疏通过关系。

P76-78

后记

承蒙友人的厚意,拙作得以顺利结集出版。为免俗套和矫情,我把友人的情谊存于心中,这里只围绕本书作一些必要的交待。

几年以来,我屡次听到鲁迅研究中也有“汉学”、“宋学”之分的议论。初次听到时,由于缺乏意识上的自觉,只觉得此说新奇而未作理会。最近两三年间,我参与了《鲁迅年谱新编》的集体编写工作,同时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界三次史料工作会议的影响,终于对“汉、宋”之议有所醒悟。

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三次史料会议是:一、2003年12月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和河南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二、2004年9月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的以“史料、方法和学风”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三、2004年10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三次会议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和文献工作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许多方面取得共识。例如,其中的一次会议提出“随着历史发展,史料会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史料的作用也会不断提高,当前我们需要重新观照、唤起现代文学研究的兴趣,需要重新挖掘史料的空间,史料未必是新的,但对史料的重新思考,也会拓展学术空间。”本书的部分内容,正是在上述观点影响下写出的,命名为《鲁迅杂考》也与上述影响密不可分。书中的部分篇章,写于以上三次会议之前,事先并无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而是各有因由,但朦胧中的追求却是始终如一的,也与后来三次会议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契合,现在将这些篇章集于一起,也并未显得格外不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鲁迅与宫竹心》是我和老友王国绶多年前合写的,曾屡被引用。现在收入本书,也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

作 者

200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