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迂回的幸福之路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日)玄侑宗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就是告诉你,你的幸福在哪里?它帮助我们重新构建人类应有和谐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这些在烦恼和不幸中挣扎的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大世界,调整心态,排除各种烦恼,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往幸福的路径,使你拥有一个和谐、宁静的真正的快乐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借用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思想观点,使用了包括短歌、俳句、俗曲等在内的文学形式,还引用了一些人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极乐”的境界。这本书的作者玄侑宗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曾获得过日本的最高文学大奖——芥川文学奖,同时,他还是一名僧侣,开设了“倾诉你内心的烦恼”热线,以帮助那些被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和残酷竞争扭曲了心灵的人们。

目录

第一章 如果你为人际关系而烦恼

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人生追求

把微笑送给对方

自我实现的捷径

被加工出来的情感

第二章 谎言

世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谎言吗?

被人骗了,又何妨?

从长远来看,人是不会撒谎的

第三章 自己给自己相面

编造出来的故事

干嘛非要彻底了解自己呢?

不是要改变自己,而是寻求新的开始

第四章 听从语言支配的身体

身体对语言的信仰

说让自己变快乐的语言

佛经将人引向何处

第五章 二者择其一带来的痛苦

领会了“一”就是突破口

将“大烦恼”与“小烦恼”区分开来对待

二者择其一的方法

第六章 与其反省,莫若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

你需要反省吗?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第七章 聆听的益处

聆听当真很难

对待聆听应采取的态度

第八章 笑的魔力——桃色的人生

单纯无邪自然笑

付出真的会有回报吗?

微笑蕴涵的力量

第九章 在工作中消除疲劳的日本人

劳动也是一种快乐?

助人为乐对观音菩萨来说就是一种游戏

第十章 神灵与佛祖

多亏了您啊!

内部与外部的调和任重道远

只有用尽全力才能获得神佛的力量吗?

第十一章 关于“死”

“死”即是解脱?

灵魂存在吗?

死,是一个谜

埋葬方法与轮回

关于“死之界定点”的认定

从另一世界来看

生存于现世的顿悟

第十二章 时间所拯救的

时间真的在流逝?

人类最大、最后的烦恼——时间

过去能改变吗?

第十三章 关于哭泣

哭为真?不哭为实?

哭丧妇,哭丧丁

不哭的话即不能笑?

第十四章 男与女之间

男人与女人是不一样的?

女人被歧视了么?

在一起生活是很不容易的

第十五章 孩子与大人

大人理解“无常”?

佛祖提出的“冥想”

保留孩子的天性吧!

怎样使孩子摆脱烦恼

蜕变

第十六章 老后的光辉

人生从百岁开始

老了才会拥有的从容

平均寿命与自己无关

第十七章 幸福与不幸

欲望太多便会不幸?

幸福与乐的差异

知足常乐也!

幸福的必要条件

第十八章 缘

发生的一切都是缘份

按照他人的希望去生活

与讨厌的人相逢的意义

第十九章 生存下去的意义

宇宙自身具有的意义

自我意识的烦恼

抛弃了自我的幸福生活

内力与外力

生存下去的意义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将“大烦恼”与“小烦恼”区分开来对待

小林一茶(日本江户后期俳句大家 译者注)的诗句中有这样的话,“典卖粮仓,向阳之雪似牡丹”。这是非常易懂的句子。大概是说某个人以前一直以来都在建造粮库,并且不断地使这个粮仓充实,但此次通过变卖了这个粮仓之后,获得了同以往完全别样的价值观。可能那人心中一直在想,这粮仓究竟对自己有何意义呢?于是将之变卖。恰巧此时,阳光照在原本身处阴暗角落的牡丹花上,牡丹显得愈加美丽娇艳。

这正是在大踌躇之后的大决断。但一般来说,很难做到这样。

人的种种烦恼似乎可以细分为“大烦恼”和“小烦恼”。

人们正因为接触到了迄今为止与自身不同的价值观,才会变得踌躇不决。那些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说,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人们当然按照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生存,若试图认真接触别人的价值观,则必生疑惑。因此,在不同价值观之间产生的烦恼可称之为“大烦恼”。

何谓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在为数众多的价值观中踌躇徘徊,正是通向成熟之路的必要条件。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人们一般总是在一种价值观中迷失彷徨,即在为“小烦恼”而烦恼。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到底选哪一个才好呢?真是让人头疼”之类的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势必需要决断。踌躇不定的原因,恰好证明要选择的两者之间无太大的差别。正如:今日晚餐是吃秋刀鱼还是吃牛肉,或者是这个孩子好呢还是那个孩子好呢?再譬如,是确定恋人关系呢,还是配偶关系呢?这种问题似乎是很大的烦恼,但如果放置于一个价值观里看,也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可是这样的踌躇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关系到今后人生幸福与否的大问题。假若把握不好,剩下的就只是迷惑、烦恼和痛苦了吧!

我认为很多事,到最后还是要随缘的。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思考人生,那么必然会有很多迷惑不解之处。如果是“大烦恼”的话,痛苦就会更深。在禅的世界里,我们将思考人生问题上的根本疑问称为“大疑团”,并且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出自这些大疑团。唯有针对这些从“大疑团”中进发出来的欲望进行考虑,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

二者择其一的方法

我也曾经有过要进行痛苦抉择而陷入无限烦恼的时期。那时非常痛苦,不知是出家当和尚呢,还是当作家写小说呢?因此,比起其他的僧人,我的修行要晚许多。

曾经有人问我,之所以决定出家是不是因为放弃小说的缘故?其实并非如此。我的老师星清先生,是一位开始专攻西方哲学,后又转而研究东方禅学的学士。某一天,星清老师对我说道:“抉择如此痛苦,莫不如两者兼顾。”“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听完这话,我顿时如见曙光,看到希望,很是快乐,并且最终决定出家修行。

后来我得知,中国的名著《庄子》里面,便有“两行”即“两者兼顾”的思想。两个事物可以兼而并举,虽然二者是矛盾对立着的,但包含矛盾双方在内的这种“混沌”状态不正是人生吗?并且这样的“混沌”状态可以衍生能量。譬如生与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死,才令生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因此,令人生厌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激发产生这种生存能量所必需的东西。

我们这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遵循着儒教的行为规范,无论做什么都崇尚“一元论”,这令人觉得更自然。殊不知这正是庸人自扰,何不兼顾各方,整体把握呢?

有诗云,“千藤万果,本出一茎”,即有了“一茎”的努力,方结出无数的果实。然而因为“诸行无常”,所以人的心情时常变化。此时我们应不受心情变化的影响,而优先坚持事前所立之“志”。可是,即便尽力调整心绪,多少也会受其羁绊,故而最好时常自省。

经常听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的话,就是说对于男人来说,不可以轻易改变已经许下的誓言。然而在我看来即便改口,另立新说,甚至反复再三,又有何妨呢?

由于各种原因和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此时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理清心绪,同时还要推进事物的进展。

某些情况下,同时兼顾两个事物有可能会出现丢了西瓜,又掉了芝麻的结果。虽说可能会鸡飞蛋打一场空,但对我来说,我的“鸡”和“蛋”指的就是小说创作和佛学研究,偶尔二者也会有一定的交叉点。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将这二者一网打尽了。

或许这样会被认为是丧失立场,然而在解决世间诸多烦恼与疑惑的时候,仅仅只偏执于“一茎”则会使人困难重重,因此我认为还是将问题融会贯通在一起考虑为好。

为避免鸡飞蛋打,同时兼顾两个事物,确实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的,更莫如兼顾多个事物。不过,这对于人的思维方式及精神卫生方面是极为有利的。再者,人是很难将精力一下子集中到两个事物中去,这就要分出顺序,一先一后,不放弃任何一方,这样,也并非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某些情况下,兼顾两个事物也是会“反社会”的,违反社会道德的东西,比如婚外恋。这在现实中也是很难避免的。如果个人内心认为这样会获得安宁,那就会作出这样的有悖社会伦常的选择;但如果不能顶住社会压力,还是应该趁早抉择的好。毕竟个人内心的安宁也是社会所最为期望的。很难预料一个心灵不安的人会作出何等的举动。

人的创造性应在何处发挥,这样一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创造性时常隐含着一种反社会的因素。因此,我认为,在文学创作上,发挥创造性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可是,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大大地发挥了创造性的话,你就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了。特别是对男女关系这样的特定主题过度发挥创造性,会很容易蜕变为“反社会”的危险关系。因此,搞明白发挥创造性应该适用于自己生活的哪个部分,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刻考虑清楚的问题。

“择一”的生存方法,其潜台词是要求人的选择要“正确”和“唯美”,相对于此,“择二”或“择三”恐怕就有趋于“轻松、快乐”的意味了。当然,这也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纷繁的抉择中,无论你实现哪一个,都会实现快乐的人生。

人生漫漫,何必急作取舍呢?

P32-35

序言

在我获得芥川文学奖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在我彻夜诵经祈祷时,竞还有人前来索要签名,并且,来向我诉说烦恼的或是打电话寻求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真有点儿让我无所措手足,太突然了。如果是打电话或是当面谈话的话,我还可以随机应变,但若用最郑重的形式——书信的话,我就要长时间思考,该如何解答对方的问题。而此时,时间早已悄然逝去。我无法用最快的速度来帮助对方,所以心里总是感觉很遗憾,感到有些过意不去。

自那之后,我就总想写一本能够解答大家各种问题的书,很高兴,这本书终于完成并出版了。

大概人们沉浸于幸福时的样子都很相似,但若是说起苦恼,那则千差万别,作家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破产失了业,患了癌症,子女有不良行为……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烦恼呀!

烦恼如果越大、越多,人就越容易失去思维的自由,心胸也就变得狭窄了,就像很久不上油的汽车方向盘,僵住了,转动不灵活了,那必然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状况。而且,充满烦恼的他们自认为是“不幸的”,他们正面注视的只有“幸福”二字。而且“幸福”似乎还离他们很远。

而我认为,这种心理才是招致“不幸”的原因。仿佛像患了脑震荡的人的脖子必须要被固定住一样,被“不幸”这种意识所束缚、固定住的人,他的思想、心灵乃至视野,当然也会变窄。

佛祖释迦牟尼为了寻求痛苦的解脱而出家,花毕生精力教导弟子的就是:“苦”的“乐”,即如何才能达到“乐”的方法。后来这种境界被称为“极乐”。

其实,所谓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欲望,这也是使人感到不幸的原因。即使再向我寻求帮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帮助人们实现这些欲望。

我觉得无论是谁,都会在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幸福家庭:和一个温柔的男人(女人)结婚,养一条狗,房子最好是独门独户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即使很多年后人们的愿望实现了,他们也绝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标准不知何时改变了,而且这个标准也提高了。人们会希望对方更加温柔体贴,除狗之外还要养猫,房子如果离车站近的话更好……这时,幸福不过是达到目标后,又变得更好、更远的,没有边际的一个幻像了,而提供这种幸福的人,当然是不存在的。

缓解人们“不幸”的这种心态——犹如往生了锈的方向盘上上点儿油——这也并不是做不到,这也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我希望大家把着眼点从自己是否幸福转移到弄清楚“极乐”上来。如果能够这样,人生也许就会焕然一新。因为,“极乐”的境界不像“幸福”那样没有边际,是谁都可以达到的一种身体和心灵都感到快乐的境界。而且,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实现的。

看了这本书,如果大家能够明白我所说的“极乐”的境界,我的初衷也算达到了。

为此,我借用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思想观点,使用了包括短歌、俳句、俗曲等在内的文学形式,还引用了一些人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我所要说的“极乐”的境界。看到这些似乎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文字,也许会被人认为是在走弯路、兜圈子,但我认为,弯路,正是通向“极乐”的入口。

写这本书的想法是拜栗田礼子女士所赐。她把许多课题编成目录交给了我,我依照目录顺序逐一作了回答。文章从头到尾就像谈话一样,我也遵照她的嘱托尽量做到了“用语简单,道理深刻”。

朝日新闻社的矢坂关纪子女士也向我提出发行单行本的宝贵意见,此外还要感谢在出版前审阅此书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的朋友们。

                    玄侑宗久

后记

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也迅速染上了许多现代病。人们不断地制定更高的物质目标,来满足自己内心那永不满足的欲求,要事业、要金钱、要好的房子、高档的车……当这些繁华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时,回回头,却发现你丢掉了许多,错过了许多;一心想抓住一切而握得紧紧的手中,其实什么都没有;你不再感觉到幸福,天天都有无尽的烦恼羁绊着你。你以牺牲青春、友情、亲情为代价换得的繁华,已使内心变得那么的荒芜,你的人生是那么的暗淡……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我们呈现给读者的这本《迂回的幸福之路》,就是告诉你,你的幸福在哪里?它帮助我们重新构建人类应有和谐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这些在烦恼和不幸中挣扎的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大世界,调整心态,排除各种烦恼,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往幸福的路径,使你拥有一个和谐、宁静的真正的快乐人生。这本书的作者玄侑宗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曾获得过日本的最高文学大奖——芥川文学奖,同时,他还是一名僧侣,开设了“倾诉你内心的烦恼”热线,以帮助那些被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和残酷竞争扭曲了心灵的人们。在《迂回的幸福之路》中,作者并未沉溺于佛教教义的讲解,而是借助佛教积极的一面,以其丰富的文化根基,融入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娓娓道来。

烦恼已随风而逝,这是我们寻求内心宁静的单纯的渴望;迂回地找寻通往幸福世界的路径,是我们积极地生活下去的态度与手段。不再斤斤计较,也不再剑拔弩张……

就把它当作一杯清茶吧,坐在自己喜欢的角落,擦擦汗,卸下面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一会儿,然后端起这杯茶,细细品位,慢慢领悟人生三昧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