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之一。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可以起源于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或任何一个组织,可以侵犯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耗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并在疾病晚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彻底攻克肿瘤的有效手段。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重点评析了107种抗癌食物及中药的功效,并按抗癌功效分类,详尽例举了200种常用抗癌药膳的组方、制作方法及具体抗癌作用。是指导癌症患者饮食治疗的最佳选择。
现代研究发现,许多食物、药物都有防癌、抗癌作用。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重点评析了107种抗癌食物及中药的功效,并按抗癌功效分类,详尽例举了200种常用抗癌药膳的组方、制作方法及具体抗癌作用。是指导癌症患者饮食治疗的最佳选择。
扶正培本法的作用:
①免疫促进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活化淋巴细胞,促进抗体形成并能延长抗体作用时间。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灵芝增强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更为明显,并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补阳药如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等有促进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滋阴药物如鳖甲、玄参、麦冬、沙参等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川。
②类激素作用:能保护骨髓,防止或减轻化疗、放疗的损害,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实验表明,扶正补益药如地黄、甘草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肾气丸、附子、五味子、白术、甘草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减少患者激素的依赖现象及激素撤退时的反应。人参、当归、黄芪可升高荷瘤动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减轻放、化疗埘造血组织的损害。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山萸肉)、五加皮(刺五加)可防治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③增强机体应激适应能力:据实验观察,人参、丘味子、灵芝、黄芪、玉竹、麦冬、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茯苓等均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多糖体,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机体对于应激刺激反应的适应力,可促使失调的功能恢复正常状态,呈现逆转现象,即亢进者降低、低下者提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瘀血证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瘀血是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瘀血义称蓄血,主要由于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可形成瘀血。瘀血既成之后,反过来义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多种病症,故中医认为瘀血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瘀血的病证,常随所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临床上虽然瘀血的病证繁多,但临床表观有其共同特点,如刺痛、发绀、肿块,以及肌肤甲错、脉细涩等。因瘀血凝滞、气血不通可结为肿块或痛如针刺、刀割等。
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①经药理研究表明,多种活血化瘀药物有直接抗癌作用,具有抑杀癌细胞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双重作用。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大黄、斑螫、水蛭、虻虫、全蝎、土鳖虫、三棱、没药、乳香、牡丹皮(丹皮)、茜草:等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增强作用。
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通过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营养失调和代谢障碍得到调整。
③活血化瘀药物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从而有抗凝作用,可改善癌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状态。与抗癌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能减少癌细胞停留种植,从而抑制癌转移。如活血化瘀药物赤芍、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当归等能够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从而有抗凝作用,可改善癌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状态。
④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作用:活血化瘀药可抑制纤维母细胞的过度增生,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与结缔组织增牛。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对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有治疗作用。
⑤对造血功能有促进和保护作用:可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放疗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具有活血补血功能的药物如当归、鸡血藤、茜草、川芎等。
(3)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是中医学应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毒所致的各种实热证的方法。肿瘤患者常有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数等症,如热毒亢盛往往提示肿瘤病情在发展,故清热解毒法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属于祛邪疗法之一。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 ①抗肿瘤作用: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许多清热解毒药均含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肿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中,这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
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清热解毒药一般都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抗体形成,能从多方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能发挥其抑菌、消炎、解毒、退热及抗肿瘤作用。
(4)化痰散结法:化痰散结法是治疗痰湿凝聚而形成结块的治法。祖国医学认为痰湿凝聚也是肿瘤的成因之一,痰的形成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受阻,影响体内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成。该法较少在临床单独使用,常与健脾祛湿、理气活血、扶正固本等方法联合使用。
6.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融中西医各自优势于一体,可提高现代医学治疗疗效,避免或减轻其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1)与手术结合:手术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往往损及患者气血、阴阳。故可在手术前后予以中医药调理。术前服用中药为手术切除做准备,改善患者的体质及某些脏器的功能,以避免或减轻手术造成的损伤;术后服用中药,可恢复体质,促进术后康复。
(2)与放疗结合:中药可在放疗前3~4天开始服用,直至放疗结束,以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凉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治法,结合不同的脏器放射部位及放射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选择方药,可明显减轻放射不良反应,提高放疗近远期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3)与化疗结合:中药可在化疗前3~4天开始服用,直至化疗结束,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清热解毒为治法,结合不同的化疗方案选择方药,随症加减,可减轻或避免某些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4)与多种治疗结合:目前癌瘤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免疫制剂等综合治疗,中药可与上述方法结合,预期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减轻上述疗法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在中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治疗肿瘤时,应避免选用“大毒”抗癌祛邪药物。若放人某些“大毒”抗癌祛邪中药,往往加剧不良反应和损害患者正气。在手术、放化疗后,可比较正邪,选择恰当的方药长期服用,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远期疗效,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有一定作用。
P22-25
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之一。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可以起源于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或任何一个组织,可以侵犯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耗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并在疾病晚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彻底攻克肿瘤的有效手段。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前者始终是局部的,一般不侵犯和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而恶性肿瘤,可以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可随血流、淋巴播散至全身。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1 000万人患各种癌症,600万人被夺去生命,中国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肿瘤。而在今后的20年内癌症新增患者的人数将达到每年1 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 000 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癌症为“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就等于“宣判死刑”,沉浸在“谈癌色变”的恐惧和悲观气氛中;有些患者病急乱投药,从而失去治疗良机,耽误病情。其实肿瘤并不是完全不可防、不可治的,通过采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所造成的痛苦。
饮食防癌是肿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药膳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充分说明古人和历代医学家是非常重视以食物养生和以食物治病的。我国传统医学史上也有多部有关食疗的医学巨著,如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孙思邈的《千金方》、孟诜的《食疗本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这些著作都详尽地记载了食用植物和动物在医药上的应用,其中也大量记载了有关食疗药膳对肿瘤防治的知识。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许多食物有抗癌和防癌作用,我国传统的药膳和食疗方剂中含有这些具有抑癌、抗癌作用的有效成分,它们既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又可改善营养状态,从而起到保健强身、扶正抗癌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抗癌食疗可以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并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从而使患者能耐受大手术,经受得起长时间放疗和大剂量化疗。由此可见,使用抗癌药膳防治癌症有着广阔的前景。
蔡东联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