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苍茫浩繁的军事历史反思之作,其主旨思想是通过联系当前的信息化军事革命(或称“变革)的实际,分析机械化军事革命顶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若干经验教训,分别从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军队政工、军事教育、后勤等角度思考中国军事革命的对策。它不囿于具体的史实,不拘泥于当时的某一个两个历史事件,而是以现代人独特的个体视角,较为全面地解剖那场战争的成败得失。角度之多,范围之广,是目前为止每一本关于二战的书籍所不具备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温二战--60个重大问题反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刘波 |
出版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苍茫浩繁的军事历史反思之作,其主旨思想是通过联系当前的信息化军事革命(或称“变革)的实际,分析机械化军事革命顶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若干经验教训,分别从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军队政工、军事教育、后勤等角度思考中国军事革命的对策。它不囿于具体的史实,不拘泥于当时的某一个两个历史事件,而是以现代人独特的个体视角,较为全面地解剖那场战争的成败得失。角度之多,范围之广,是目前为止每一本关于二战的书籍所不具备的。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本书从军事变革、军事战略、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政工等不同角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二战闪击战理论的分析,本书是首例;对二战军事教育的分析,在国际国内都还是检索不到的;对中国抗日战争国际援助的系统分析,既谈了各国援华的战略背景,也谈了援助的直接效果,还归纳了对今天的启示,既系统又有新意;对日本为何发动侵略战争,从思想渊源和文化心理等军事文化角度予以分析,颇有深度。 目录 军事变革篇 1.二战的机械化战争过时了吗…………………………………3 2.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之异同……………………………14 3.二战的制空权思想及对现代战争的启示……………………25 4.从二战中的坦克战析机械化战争论…………………………36 5.蓝色生命线上的较量…………………………………………46 6.机动,军队的生命……………………………………………55 7.对信息化闪击战的思考………………………………………65 8.透视“蛙跳”战法背后的创新思维…………………………78 9.“战争之神”在信息时代能否续写辉煌……………………86 10.如何让人民战争活力永存 …………………………………98 军事战略篇 儿二战前美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局限性及现实启示……………11l 12.二战中德军突袭法国的决策启示…………………………123 13.绥靖政策破产的思考与启示………………………………13l 14.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何能取得胜利…………………………148 15.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159 l5.抗日战争中的国际援助分析………………………………172 17.巴尔干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190 18.从太平洋战争看美国的战争计划…………………………202 19.对日本错误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省思…—…………………210 20.德国的战略传统与第三帝国战略的衰落…………………221 军事思想篇 2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看战争控制的历史教训………………233 22.毛泽东是如何预见二战进程的……………………………242 23.从二战的欺骗谋略看反欺骗………………………………254 24.法国败亡的启示……………………………………………267 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瘫痪战…………………………275 26.诺曼底启示录………………………………………………284 27.法西斯军国主义兴起与覆亡的历史反思…………………292 28.二战时期日本战争思想渊源和文化心理分析……………302 29.日本对华战略轰炸与中国军民的反空袭分析及启示……312 30.二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条路线之争………………322 作战指挥篇 31.孙子思想在二战指挥实践中的精彩闪现及启示…………335 32.强调防御还是集中力量进攻………………………………347 23.二战中的导弹战分析及其启示……………………………356 34.“水下杀手”的辉煌与无奈………………………………363 35.天堑变通途…………………………………………………374 36.二战中的战略空袭评析及其启示…………………………385 37.锻造防空利剑………………………………………………393 38.德军在诺曼底失败的原因…………………………………402 39.“市场一花园”空降作战败因分析………………………411 40.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第二次赴缅作战何以取胜…………421 军队政工篇 41.如何打赢未来心理战………………………………………431 42.不战而屈人之兵……………………………………………442 43.灵魂深处的较量与搏杀……………………………………451 44.掌控意识领域的信息化战争………………………………462 45.二战中盟军舆论战特点分析及启示………………………471 46.战争借口“趋近”法理的衍变……………………………482 4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法斗争……………………………496 48.二战中美军名将用人方略…………………………………508 49.女兵在二战以来的作用分析………………………………517 50.从山本五十六的“成”与“败”看作战保密问题………528 国防与军队建设篇 51.苏军战争初期的失利分析及启示…………………………539 52.科技力量与盟军的胜利……………………………………550 53.二战中瑞士的“总体防御”战略及启示…………………562 54.二战前德国军事力量何以迅速崛起………………………570 55. 二战前纳粹德国的经济动员………………………………584 56. 二战小美国工业动员中的物资管理分析…………………594 57.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604 58.二次赴缅远征的胜利与部队训练质量……………………617 59.德军二战初期的胜利与战前训练…………………………627 60.二战以来强国的军事人才培训及对军事教育的启示……630 试读章节 1940年8月15日德国出动轰炸机520架次,歼击机l,270架次,向英国主要目标全面出击。举国迎敌之际,英国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与德军轰炸机展开了世界战史上空前规模的大空战。德机尽管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空战能力却很差,在英军顽强地夹击之下,德机编队被打乱,一架架轰炸机拖着黑烟栽向地面,其余的也陷入了一片混乱的逃亡之中。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在空战中没有占到便宜后,接连对伦敦进行了多次闪击空袭,但是远未达成预期效果。 在1940年7月~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中,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但英勇善战的英国飞行员也给纳粹德国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损失,纳粹德国丧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由于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严重受挫,被迫放弃了“海狮计划”。 丘吉尔曾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此话无疑是对力争制空权的极大肯定。 血火长空——“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空战 敦刻尔克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港口,在二战期间,它却以世界上最大一次撤退的发生地而闻名于世。在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短短9天的时间里,近34万英法联军在这里奇迹般地逃脱了德军的三面重围,回到英国本土,从而为后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当时,英国皇家空军为掩护地面撤退,与占绝对优势的德国空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战。在这场血与火的生死较量中,英德双方兵员损失惨重,美丽的敦刻尔克港也变成了一座人问地狱。空中、地面、江河硝烟滚滚,弹雨如梭,海滩、堤道、港口陈尸遍地,血流成河。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子弹的狂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法兰西在燃烧,在流血,在呻吟…… 为此,英国虽然付出了损失11O余架飞机的惨痛代价,但德国空军损失更大,它不但损失了150余架飞机,而且未能阻止住登船行动。 英国历史学家评论说:“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灭亡始于敦刻尔克。”应该说,德军如果在敦刻尔克上空能压制住从英国本土出动的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30多万盟军部队会所剩无几,二战乃至人类历史将被重写。 支援登陆作战——诺曼底上空的保护伞 1943年底,盟军最高司令部正在筹划对纳粹德国发起歼灭性的一击——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进而横扫整个西欧!但是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制空权,诺曼底就是一只潘多拉的盒子。 正是有此一虑,美英早在战役前半年,就开始对德国的空军基地和航空工业实施战略轰炸。登陆战役前三个星期又对距卡昂(预定登陆地点)200公里以内的德军40个机场进行了突击,出动轰炸机3,915架次,投弹6,711吨。登陆开始后,美、英空军进而对距卡昂200公里以外至470公里以内的59个机场进行了集中轰炸,从而完全掌握了登陆地区的制空权。这使得英美军队在突击上陆时,基本上没有遇到德国空军的有力抗击,有力保证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得以成功。诺曼底登陆战役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但如果没有制空权,那么诺曼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二战永远的伤心地。 在评论诺曼底登陆和进军德国作战时,艾森豪威尔说:“如我空军未获得当时已有之压倒优势,则对大陆之攻击,即非不可能之举,亦将极为危险。……盟军空军之最大优势,实对我胜利关系重大,一方面破坏敌作战力之基础,一方面则使我安然准备进行地面之作战。” 血与火的代价——对制空权的再认识 自从杜黑系统地阐明制空权理论之后,其重要性已被许多人所反复强调。但是制空权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制空权的分类、夺取制空权的方法等问题并没有被系统地研究。夺取制空权,尤其是战役制空权的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血与火的代价解决的。 制空权对陆战及海战的影响 制空权对陆上战争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得到了不可辩驳的证明。且不说进攻波兰时德国获取制空权后装甲兵长驱直人,就是1940年德军进攻法国,若不是掌握制空权,就不可能轻易地夺取比利时阿尔贝运河上的三座桥梁和埃本埃马尔炮台。 这种经验很快就反映在战时出版的条令中。美国1943年7月颁布的陆军野战条令FM1OO-20《空中力量的指挥和使用》中,一开始就阐明:“(空中力量)作战使用原则——任何重大的地面作战行动的成功,获取空中优势是第一需要。”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国的军事领导人几乎都得出相同的结论。 英国空军元帅、艾森豪威尔的副手特德,曾负责指挥盟军在西欧的全部空中作战,他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时说:“上次战争最重要的教训是,空中优势是赢得一切海上、陆上和空中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同样,“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虽然英国的斯穆茨在1917年,美国的米切尔在1925年都已论述过在未来战争中,对军舰的威胁将主要来自空中,但是真正对此达成共识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0年4月的挪威之战,强大的英国舰队未能使远征军在挪威站住脚,登陆的军队在海岸上遭到德国空军飞机的猛烈突击,不得不退回舰上去。结果是"JL乎没有飞机的海军强国英国同一个只有弱小海军支持的空军强国”之间的斗争,最终以前者的失败而结束。此后的珊瑚海战和中途岛之战无一不再次例证了这一论断。 1943年7月8日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提出:“迄今为止的海战经验清楚地表明,空军在海战中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在公海上,在没有同时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取得制海权是不可想像的。在争夺近陆海区的斗争中,空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夺取制空权的方法 杜黑认为夺取制空权有三种基本方法:空战、袭击敌空军基地、袭击敌航空工业和训练基地,这三种方法在二战中都得到了实践。虽然空袭敌空军基地可以直接迅速地改变双方兵力对比及战场态势,也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有吸引力的夺取制空权的作战方法,但是在西欧、中东、北非及太平洋战场上,包括苏联卫国战争,夺取制空权的斗争却主要是由歼击航空兵通过空战来进行的。如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歼击机在战役准备阶段就击落敌机479架;在会战的两星期内,苏德双方共进行一千次空战,德机损失1,400余架;到了反攻阶段,为争夺制空权苏出动飞机3.2万架次,进行1,700次空战,歼灭德机2,100架。 技术决定战术,二战时虽也曾经出现过千机大轰炸的壮观场面来达到制空于地的目的,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本上是轰炸机大编队进行面积轰炸。由于领航设备、瞄准技术的限制以及缺乏必要的歼击机护航,准备一次大规模空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作好承受巨大损失的准备,而且作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达成突然性。因此,在当时还不能成为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方法。 P26-29 序言 读史可以明智,读军事历史,则可以让热心于军事的人,更好地探索军事艺术的奥秘。著名军事家若米尼说得好:“所有军事艺术的奥秘,就在于军事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的惨烈性、复杂性、全球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称机械化战争的经典之作,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仍有强烈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刘伯承元帅曾告诫我们:“要注意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苏联的卫国战争史。”值此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60周年之际,我们特设计了以“60”为数字特征的回顾丛书,以飨读者。 本书系“重温二战”丛书之一。我们在中国以外的世界范围内,挑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叱咤风云的60位人物,逐一加以评述。希望通过该书,回望二战的烽烟,既有对正面人物成长足迹的追溯和剖析,也有对反面人物罪恶行径的记录和批判,借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驾驭好自己的人生。 书中人物主要系各国著名的将帅,也有隐蔽战线的著名间谍代表,如左尔格、川岛芳子、土肥原贤二等,还有国际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白求恩、柯棣华。其中,既有反法西斯阵营的英雄人物,也有法西斯阵营的著名人物。 对于英雄人物,我们着重写三个方面的内容:走向成功之路;二战中的主要业绩;人物特点及其思想,特别是军事思想。希望广大读者从他们成功的人生道路中,进一步理解“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一人生哲理,从而感悟成功的奥秘;从他们正确对待大起大落的经历中,学习他们直面人生的曲折,从容战胜困难,勇于从逆境中站起来的拼搏精神;从将帅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中,感悟军事思想,以资未来战争之用。在缅怀那些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将那些涂炭众多生灵的法西斯分子深挖出来,大加鞭挞。因此,对于反面人物,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我们认真梳理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其主要特点和典型思想,也作了详细的分析、述评,不妨作为反面教材来鉴戒。 在撰写中,我们尽量注意雅俗共赏,一方面,注意生动性,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撷取人物一生的几个精彩片断,重点是二战时期,并关照其人生的整个发展线索。点面结合,以点代面,既写其优点,也写其失败,力求呈现立体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注意思想性,力求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特别是军事思想。相信该书不是生硬的字典,也不是时间的流水账。字里行间有着灵动的思想,透着人物的智慧和作者的一些思考。 要在短短的数千字内,厘清60位名人各自的足迹,把握其特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以军事百科全书的权威简介为时间和人物的主线,参考了人物的个人回忆录、国内外的传记、二战的各种经典书籍等。总共参阅了数百篇文章和数百部图书,在此一并向它们的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作者均系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年轻学者,他们是刘波、王胜杰、张永宏、许三飞、刘望安、刘玉清、柴卫华,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5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