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间酒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天龙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酒的起源和传说,各种民间名酒,酒令,饮酒习俗以及民间酒俗等等。

内容推荐

我国有史以来,酿酒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各地民间佳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流传至今的中国酒种类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药酒等等应有尽有。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剑南春,贵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贡,四川泸州老窖酒,江苏洋河大曲酒……久负盛名的各种佳酿分布于祖国的黄河内外、长江南北。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正是这样一幅简约、明快而又丰富多彩的酒风俗的画面,它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酒的起源和传说/1

酒的起源和演变/1

酒的传说/11

第二章 民间名酒/35

茅台酒及贵州民间产酒/38

西凤酒及陕西民间产酒/39

汾酒及山西民间产酒/41

安徽古井贡酒/42

五粮液及四川名白酒/44

洋河大曲及江苏民间产酒/48

绍兴老酒及浙江民间产酒/49

第三章 酒令/51

雅令与通令/51

民间酒规与酒令/64

第四章 中国汉民族的民间饮酒习俗/84

节日酒俗/84

生产中的酒俗/102

人生礼仪中的酒俗/116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民间酒俗/147

藏族民间酒俗/147

门巴族与珞巴族民间酒俗/159

蒙古族民间酒俗/163

朝鲜族民间酒俗/169

满族民间酒俗/170

彝族民间酒俗/176

羌族民间酒俗/183

布依族民间酒俗/185

仡佬族民间酒俗/190

哈尼族民问酒俗/191

苗族民间酒俗/193

瑶族民间酒俗/197

侗族民间酒俗/200

壮族民间酒俗/201

傣族民间酒俗/204

毛南族民间酒俗/205

傈僳族民间酒俗/206

土家族民间酒俗/208

畲族民间酒俗/209

黎族民间酒俗/212

试读章节

汾酒及山西民间产酒

杏花村汾酒。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晋中盆地西沿的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属清香型白酒。汾阳市杏花村酒,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名酒”之一,其历史有一千四百多年,时称“汾清”。

杏花村的酿酒史最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齐书》卷十一就记有:帝在晋阳,手敕之日:“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唐代诗人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代朱翼中《北山酒经》云:“唐时汾州有乾酿酒。”宋代窦革《酒谱》、宋代张能臣《酒名记》、元代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关于汾酒的记述。唐时,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清代中叶增至220余家。

汾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特制大曲作引,采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操作法,加以经年陈酿,勾兑而成。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于1932年到杏花村考察后,认为汾酒酿造工艺有“七绝”:人必得其精,粱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火必得其缓。汾酒的特色是色、香、味三绝:其色晶莹透明,如水晶美玉;其香纯正绵长;其味醇厚销魂。1916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获一等优胜金质奖章,从此“佳酿之誉,宇内交驰”。

竹叶青酒。北周诗人庾信曾写下“三春竹叶酒,一曲■鸡弦”的诗句,记载了最早的竹叶青酒。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配以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当归、砂仁等十多种名贵药材和竹叶、栀子浸泡而成,酒液色青透明,芳香醇厚,柔绵微辣。竹叶青酒具有养血、舒气、和胃、益脾、除烦、消食等功能,被海外人士称为“酒海奇珍”。

安徽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毫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退的特点。

古井贡酒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美酒“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将“九酝春酒”酿造之法依一一具体陈述。汉献帝饮后,顿时龙颜大悦,对“九酝春酒”是赞口不绝。从此,“九酝春酒”便成为了宫廷专用酒,一时声名远扬,传为佳话。

到了南北朝时期,当地百姓在亳州东北二十公里的减店集开凿了一井。当地本属盐碱地,大多水流苦涩难饮,唯独此井,水质清澈甘甜,舒爽可口,于是当时人们便用它来酿酒,所酿之酒醇和甜润。此后,人们便一直取用这古井之水来酿酒,亳州酒更负盛名,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稀世名酒。为了纪念这口井,人们称之为“古井”。由于此酒产地位于减店集,时人将它命名为“减酒”。

明代毫州酒坊逐渐增多,在明代万历年间,仅亳州减店集一地,酒坊就多达四十多家。当地有句民谚这样称“公兴槽坊”的富裕:“南到槐树北到墙,银子一溜十八缸”。槐树即古井旁之古槐,与古井相伴,如今它也成为毫州的一处名胜。

古井贡酒极负盛名,在1573年(万历元年),一位大臣在万历帝的庆典上,把亳州所酿“减酒”进贡朝廷,结果备受皇帝的推崇,一时“减酒”轰动全国。从此之后,朝廷将减酒作为贡品专供皇宫饮用,一直延至清代。贡酒之名便由此得来。清康熙、乾隆年问,亳州所酿酒品种类极多,明流酒、小药酒、三白酒、状元红、佛手露等各种美酒种类齐全,各具特色,使亳州酒名声大噪,享誉全国,亳州酒进入辉煌时期。

1958年在原“公兴糟坊”的旧址建起了古井酒厂,并且将“减酒”正式改名为“古井贡酒”,从此这一宝贵的遗产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在1963年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古井贡酒力压群雄,在全国200多种酒中脱颖而出,以“颜色清澈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之处,一举跻身于全国八大名酒之列,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名酒。

P41-43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