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分剂,是世世代代捶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中国民俗的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叶涛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分剂,是世世代代捶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中国民俗的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力图在有限的篇幅里,介绍民俗学的基本知识,并以民俗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予以简要叙述。同时,还考虑到当前保护民俗文化的实际需要,对于民俗调查的有关内容以附录的形式,给予了特别的介绍。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民俗与民俗学/1 民俗的概念/2 作为独立学科的民俗学/13 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6 国际民俗学流派说略/33 第二章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方法/55 田野作业法/56 历史研究法/60 比较研究法/64 结构分析法/66 民俗学研究程序及技术/68 第三章 人生礼仪民俗/77 诞生礼俗/77 成年礼俗/83 婚嫁礼俗/84 寿诞礼俗/93 丧葬礼俗/94 第四章 岁时节日民俗/99 岁时民俗/100 传统节日民俗/102 第五章 社会组织民俗/111 家庭与家族/112 村落/117 非血缘社会组织/120 第六章 经济生产与消费民俗/121 生产民俗/121 交通民俗/125 消费民俗/127 第七章 民间信仰与禁忌/135 信仰对象民俗/136 信仰媒介民俗/138 信仰方式民俗/140 禁忌/142 第八章 游艺竞技民俗/143 游戏民俗/144 竞技民俗/145 杂艺民俗/145 第九章 中国民俗的调查与研究/147 先秦时期的民俗研究/149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民俗研究/154 近代的民俗研究/160 二十世纪以来的民俗研究/164 附录一: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俗的参考书目/175 附录二:民俗调查提纲/177 试读章节 民俗学的历史研究法,指的是追溯民俗事象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民俗学不仅是一种现实之学,而且是一种历史之学。固然,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产生于很久以前的民俗事象仍然保留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从而使历史这位时间老人的年龄得到无情的压缩。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时间对于民俗事象就不起任何作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同样能够使民俗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打上深深的时间烙印。无情的历史老人不仅淘汰了那些已经对人类没有任何作用的民俗事象,而且催生了那些推动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新的民俗事象,同时,还使那些仍然在发挥作用的民俗事象打上了表示岁月的年轮。因此,探讨民俗事象产生的本来面貌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则成为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研究不仅能够恢复民俗事象的本来面貌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而且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民俗学研究中,运用历史研究法来分析民俗事象已经成为民俗学者所惯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早期民俗研究中,英国的学者对文化残余物(survivals)的研究所体现的即是一种历史研究法。所谓文化残余物,是指现代民族中以某种变形方式仍然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些仍然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深化这些民俗事象发生和存在于民众群体的社会形态的演变探索,而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探讨同样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在19世纪,无论是神话学派,还是人类进化学派,都曾经运用历史研究法来分析语言和宗教中的民俗事象,并得出了一些较为正确的观点。其中,19世纪晚期的芬兰地理学派所创立的历史研究最值得注意。芬兰地理学派的创始人乌斯·科隆(Julius Krohn)及他的儿子卡尔勒·科隆(Karrle Krohn)通过对芬兰史诗《卡列瓦拉》的起源研究,比较不同地区种种异文的差异,探讨其发源地和传播路线,从而创立了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法。这种方法经过其学生安蒂·阿玛图斯‘阿尔奈(Autti Amatus Aame)和美国学者斯蒂斯·汤姆逊(Stith Thompson)的进一步修正,终于形成了被称为“阿奈尔一汤姆逊体系”的研究方法,即通常所说的“AT分类法”。这一研究方法将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按地区分成不同的类别,通过对民间故事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故事的情节,以便于探讨这种民间故事的发源地及其原始形态。 “AT分类法”不仅为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民间故事这种语言民俗事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适应于所有民俗事象的研究,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民俗研究法。这是因为,任何民俗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本身即表现为一种历史过程。如民居,尽管现在人们居住形式各有千秋,但无外乎是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树巢”的发展和演变。而这种巢居方式绝不应该理解为居住在树上,而应是“聚其薪以为巢”。至于人类曾经居住过的洞穴,德国学者利普斯指出:“或是出于一时的需要,或者更经常的是仅仅作为人造的经常居住的住宅的附属物。”因此,我们即可做出结论,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不久以前所居住的“撮罗子”当是较为原始的民居。这种圆锥形的民居,以25到30根落叶松树干搭成的窝棚,夏天以桦树皮覆盖,冬天以麋鹿皮围起,可以随时拆迁,与这些民族流动性极大的游猎生活非常适应。同样,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藏族等民族所居住的帐篷,当是这种简易的“撮罗子”的进一步发展。而居住在五指山腹地的黎族住房,状如船形,以竹木杆扎架,以茅草覆顶,以藤条或竹批做地板,当是“撮罗子”式住房向另一个方向的发展。如此进一步对比研究下去,不仅能够勾画出我国住房的发展轨迹,而且能够为我国现在各种住房寻找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坐标。 P61-63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