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本书用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这部高品位的史书珍品,成为一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话资治通鉴(足本)(精)/中国古典文化精华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宋)司马光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本书用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这部高品位的史书珍品,成为一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描绘了战国至五代十国,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轨迹,生动刻画了这些帝王将相的治国为政,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生死悲欢的个人命运。司马光的历史观未必能被今人苟同,但书中记人则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呼之即出,叙事则词釆纵横,汪洋恣肆,抒发心怀清风穆如,长歌慷慨,渲染征战则意气飞扬,一泻千里;辞彩华美逊于齐梁,文风骨气直逼两汉。其内容思想博大精深,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阙,考评兴衰得失于前世,镜鉴往昔当今于后人,实为一部皇皇大书。 目录 第一部 周纪 韩赵魏三家分晋 翟璜愧于争相 魏将吴起奔楚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孙膑杀庞涓 齐王悔不听孟子 乐毅伐齐 完璧归赵 相如居功不傲 田单收复失地 触龙巧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子顺相魏无功 毛遂自荐 鲁仲连说新垣衍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辅立异人 第二部 秦纪 蔡泽夺相 荀卿论用兵 李牧先守后攻 茅焦谏秦王 李斯杀韩非 荆轲刺秦王 王翦复出灭楚 焚书坑儒 发假诏胡亥篡位 陈胜吴广起义 赵高专权杀李斯 破釜沉舟救巨鹿 指鹿为马弑二世 第三部 汉纪 刘邦约法三章 鸿门宴刘邦脱险 萧何慧眼识韩信 魏无知引荐陈平 随何说反九江王 项王多疑中反问 潍水之战 田横与五百义士 楚霸王乌江自刎 韩信耻为淮阴侯 冒顿弑父兴匈奴 叔孙通制礼仪 刘邦被困白登山 汉朝与匈奴联姻 贯高谋反累赵王 韩信谋反被诛 黥布造反被杀 吕后害赵王齐王 刘章陈平扶汉室 萧规曹随 吕后分封外戚 吕氏作乱伏诛 群臣拥立代王 复封南越王 张释之秉公执法 冯唐直言数文帝 七国之乱 景帝疏远梁王 周亚夫被逼死 社稷之臣汲黯 贪得无厌遭灭族 飞将军含愤自刎 刘安谋反 张汤害人终害己 方士栾大 南越吕嘉叛乱 张骞出使西域 李陵死战投降 苏武持节牧羊 武帝杀妃立太子 太子乘机造反 刘贺自绝于天下 宣帝诛灭霍氏 徐福有远见 严延年被斩 呼韩邪单于归附 石显弄权受宠 陈汤杀郅支单于 史丹力保太子 料敌千里之外 赵飞燕姐妹受宠 断袖禅位之宠 王嘉吐血而死 王莽专权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刘氏当兴 拥立刘玄 刘秀搬救兵 分尸灭新朝 刘秀叛离刘玄 大司空宋弘 马援择君 王霸救马武 奴才杀主 耿弁大败张步 公孙述拒降被诛 光武帝核实田亩 强项令董宣 南单于称臣 塞朗冒死谏明帝 班超出使西域 直击匈奴五千里 诛除窦氏家族 从贵人到皇后 关西孔子杨伯起 虞诩用兵巧妙 黄宪深不可测 孙程救虞诩 数语降张婴 梁冀拥立蠡吾侯 李固杜乔遇害 陈寰替人受过 桓帝诛梁冀 李固遗孤 郭泰知人 陈留人仇香 党锢之祸 谋诛宦官失败 李膺和范滂 张俭逃亡 张角与“太平道” 决不报私仇 冀州刺史王芬 优柔寡断反被杀 废少帝,立刘协 讨伐董卓 韩馥让冀州 管宁、邴原与王烈 董卓不得好死 程昱忠于曹操 刘备受徐州 孙策威震江东 挟天子以令诸侯 孙策与太史慈 攻取下邳城 孙策被刺 官渡之战 兄弟双双败亡 诸葛亮论天下 逃离荆州 曹操败走华容道 关中将领归附 刘备人益州 刘备定益州 郝普中计投降 攻取汉中 孙权败走合肥 曹丕、曹植兄弟 关羽失荆州 第四部 魏纪 曹操去世 刘备伐吴遭惨败 陆逊以国事为重 诸葛亮辅佐刘禅 平定南中 出师表 伐魏失利 孙权轻信公孙渊 命殒五丈原 司马光评考课 魏延、杨仪不和 吕壹被杀 明帝托付身后事 司马懿诛曹爽 司马昭之心 王祥与王览 围困寿春 孙亮被废 竹林七贤 蜀汉向魏称臣 钟会叛魏失败 安乐公心无故土 第五部 晋纪 暴君孙皓 裴楷、任恺斗贾充 攻克西陵诛步阐 堕泪碑 山公启事 马隆自荐定凉州 王恺、石崇比富 周处伐氐受制 贾南风除杨骏 清谈误国 皇后毒计除太子 司马伦篡位致乱 伏胤杀淮南王 李特率流民起义 洛阳激战 孟玖谋害“二陆” 嵇绍血染帝衣 刘渊建汉 王导辅助琅邪王 何曾的预言 楚王刘聪即位 洛阳失陷被焚 擒获段末杯 石勒诈降杀王浚 刘聪辱杀二帝 司马睿建东晋 郭猗、靳准害刘义 靳准造反 弱兵平叛乱 光复中原志难酬 幽冀并三州失陷 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谋反兵败 荆州刺史陶侃 苏峻被迫起兵 后赵灭前赵 石虎篡位 张淳借道 父子残杀无伦 废李期改立宗庙 后赵民不聊生 桓温与殷浩 独眼暴君 苻坚重用王猛 张邕作恶自毙 前秦五公叛乱 伐燕惨败 王猛率兵灭前燕 桓温废黜司马奕 宰相王猛治前秦 王、谢斗桓温 张天锡先抗后降 淝水之战 慕容农起兵 后燕平叛 后凉懿武帝平叛 武昭帝以少胜多 苻登自叹倒霉 北魏参合陂大捷 国舅除国宝 兰汗杀慕容宝 孙恩作乱 桓玄杀殷、杨 罗企生舍生取义 后凉祸起萧墙 母马生下白额驹 刘裕屡破孙恩 围困柴壁城 桓玄其人 刘裕起兵 桓玄逃亡被杀 携刀认叔 北燕取代后燕 姚兴贸然出兵 困守广固城 突袭江陵城 却月阵退敌 东晋灭后秦 刘义真年幼败事 第六部 宋纪 刘裕篡位建宋 西凉尹太后 拓跋焘攻打统万 北魏君主拓跋焘 生擒赫连昌 北魏太守王慧龙 檀道济被杀 北燕被迫东迁 文帝宠信殷景仁 刘义康专权越礼 恨不读百卷书 刘絮罪有应得 孔熙先范晔谋反 陆俟智取刘超 兵败滑台城 盱眙固守却魏军 太子弑父即位 孝武帝刘骏 刘子业荒淫残暴 刘子勋称帝被杀 十天取四城 刘或杀弟 拓跋弘退位修行 新亭大战 冯太后私宠偏爱 荒诞暴虐的刘昱 张敬儿与沈攸之 第七部 齐纪 梁顺帝禅位 萧道成的儿子们 神形之论 萧子响被杀 王爷获罪免死 拓跋宏执意迁都 废黜萧昭业 萧鸾诛杀藩王 北魏易俗改姓 王晏居功被杀 孝文帝看重门阀 傅永退敌 王敬则兵败长冈 江氏兄弟被杀 萧衍讨伐萧宝卷 第八部 梁纪 萧衍篡位建梁 鄱阳王逃奔元澄 陈伯之败逃北魏 豫州刺史韦睿 沈约忧惧成疾 梁武帝与萧宏 北魏即将动乱 源子雍平叛 崔延伯勇猛不善战 胡太后杀元叉 萧宝寅叛魏称帝 尔朱荣立新帝 尔朱荣大败元颢 贺拔岳以少胜多 元子攸杀尔朱荣 尔朱兆兵败自杀 北魏分裂 司马子如救高澄 宇文泰器重苏绰 陈元康掌管机要 渭曲大战败高欢 彭乐放走宇文泰 韦孝宽退敌 侯景叛魏附梁 元善见与高澄 侯景兴兵作乱 高洋平乱显本色 元善见禅位出宫 王僧辩守巴陵 侯景篡位 侯景兵败被杀 攻破江陵杀萧绎 陈霸先杀王僧辩 第九部 陈纪 宇文氏建北周 陈霸先篡位建陈 王唏与高演 高演夺位杀高殷 无德祖埏受宠 陈顼辅政篡位 北齐琅邪王高俨 斛律光被害 吴明彻收复寿阳 王轨谏废太子 冯淑妃动摇军心 杨坚辅政掌权 元胄护卫杨坚 除异己,篡北周 苏威仕隋受重用 萧摩诃平乱 第十部 隋纪 陈后主亡国跳井 赦免荒淫陈叔宝 苏威被诬结党 杨素监造仁寿宫 无行杨广继位 王伽以德感人 隋炀帝凿运河 三征高丽苦天下 杨玄感谋反兵败 翟让、李密谋事 攻取光洛仓 李世民劝父起兵 李渊起兵反隋 翟让被杀 第十一部 唐纪 杨广荒淫无道 李密兵败被杀 李世民平薛仁杲 秦王大败窦建德 刘黑闼起兵反唐 辅公柘叛乱 唐朝施行租庸调 李世民退突厥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励精图治 良臣谏太宗 戴胄执法无冤狱 房谋杜断 唐朝与吐蕃通婚 何力忠于唐朝 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治入主东宫 御驾亲征 太宗自我评价 武氏阴毒夺后位 许敬宗构陷太尉 刘仁轨平百济 武则天弄权听政 神机妙算平突厥 武则天称帝 徐敬业叛乱 诸王起兵失败 酷吏横行 宰相狄仁傑 吉顼遭恨 五郎六郎 李显复位 武三思弄权致乱 诛灭韦氏 公主弄权受诛 贤相姚崇宋璟 吐蕃重新归附 李林甫专宠弄权 三千宠爱于一身 胡人安禄山 潼关失守 马嵬坡兵变 李亨临危即帝位 房琯首战失利 严庄杀安禄山 固守太原 睢阳悲歌 回纥兵助战 史思明复叛称王 安庆绪被杀 白孝德斩刘龙仙 骆悦杀史思明 史朝义走投无路 泾阳之盟 宦官鱼朝恩 元载骄纵弄权 杨炎行两税法 沈太后失踪 功名双全郭子仪 徐州之围 三朝元老颜真卿 朱泚称帝 胜算在握 陆贽被罢相 结党营私 高崇文平定西川 魏博归顺朝廷 刺客横行杀宰相 李想雪夜取蔡州 刘悟杀李师道 幽州兵变 田弘正被害 史宪诚逼死田布 张韶作乱 除阉失败 巧言小技获恩宠 诛杀王守澄 李训、郑注被杀 勒令僧尼还俗 郑氏教子 王式定浙东 唐末农民起义 张承范失潼关 黄巢率军入长安 郭琪造反 吕用之装神弄权 高仁厚巧妙招降 魂断狼虎谷 王潮治泉州 李匡威被杀 罗平天册 刘季述作乱 劫夺昭宗 史太弑君 朱全忠贬诛官员 第十二部 五代纪 朱三称帝建大梁 李克宁被杀 刘家父子 高邑大捷 狂妄愚蠢建大燕 蓓县大败梁军 朱友珪弑父杀兄 刘守光摇尾乞怜 梁军黔驴技穷 契丹重用韩延徽 三将救幽州 七哥张承业 晋王准备称帝 王都恩将仇报 契丹南侵受挫 后唐灭后梁 智取德胜南城 王铁枪宁死不屈 庄宗与优伶 高季兴脱险 郭崇韬树敌 县令冤死 李绍琛争功致祸 凄惨末日悔已晚 王晏球围定州 徐氏兄弟相残 安重诲陷害李从珂 秦王政变未遂 去菩萨,立生铁 儿皇帝石敬瑭 先反后降终被杀 钱弘佐继位 安重荣反后晋 称孙不称臣一 后晋逆风求胜 杜威率军投降 降兵幸免于难 弃开运,改天福 淑妃母子被害 郭威瓮中捉鳖 残暴贪婪赵思绾 楚王兄弟相煎 刘崇晋阳称帝 刘言夺湘 后周大败北汉 赵匡胤露峥嵘 周行逢夫妇 孙晟以死报国 唐主诛奸党 试读章节 李斯杀韩非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擅长刑名法术方面的学问。韩非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上书劝说韩王,韩王都不肯采纳他的建议。 于是,韩非痛恶治国者不能任用贤能的人,反而任用浮夸虚矫的蠹虫之流,把他们放置在有功之臣和实学之士之上。他认为治国者在局势缓和的时候,就宠爱徒有虚名的士人;局势紧急的时候,就任用只会打仗的武夫。平时蓄养的,都不是真正能倚仗的;真正能倚仗的,不是平时所蓄养的。韩非还为清廉正直的人不被奸邪不正的权臣所容而悲哀。 于是考察了过去的兴亡得失,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共十多万字。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印玺,请求臣服秦国,成为秦国的附庸,并派遣韩非为使者,到秦国问候。秦王听说韩非是人才,就想见他。 韩非上书劝说秦王:“现在秦国领土方圆几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统一,赏罚分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的。我冒死请求觐见大王,向您陈说破除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策。 “大王要是能听从我的主张,一举之下,如果各国合纵联盟没有破除,赵国没有攻下,韩国没有灭亡,楚、魏不来臣服,齐、燕不来依附,秦国称霸的名声不能确立,四邻的诸侯不来朝拜,大王可以把我杀了,并在秦国示众,用以警告为您谋划却没有尽力的人。” 秦王听了很高兴,但并没有任用韩非。 李斯嫉妒韩非,就进谗言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我们要兼并诸侯,韩非终究会为韩国打算,而不会为秦国打算,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又留他性命,让他以后回到韩国,这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祸害啊!不如想个办法把他杀了。”秦王觉得有道理,就把韩非交给狱吏治罪。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早点自杀。韩非想向秦王申述,却又见不到秦王。后来秦王后悔,派人去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服毒而亡。 荆轲刺秦王 燕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礼数不周,太子丹生气,就逃回了燕国。 太子丹心里怨恨秦王,想要报复,就向太傅鞠武询问计策。鞠武建议西面与韩、赵、魏结盟,南面联合齐、楚,北面结交匈奴,然后找机会攻打秦国。太子丹说:“您的计策,需要的时间太久了,令人心中烦闷,恐怕我不能等待。” 过了不久,秦将军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了燕国。太子丹接纳他,并给他安排住处。鞠武为此劝谏太子丹,不要不顾国家安危,为了结交一人而得罪秦国。太子丹不听。 太子丹听说卫国人荆轲是一个贤能的人,就用谦卑的言辞、带着优厚的礼品去求见。 见面后,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军已经俘虏了韩王,又兴兵往南攻打楚国,往北逼近赵国。如果赵国不能抵挡秦军,那么战祸一定会蔓延到燕国。燕国弱小,屡次被战争消耗,哪里能够抵挡秦军!而各诸侯国都向秦国屈服,不敢联盟抗秦。 “以我个人的愚计,认为若真能得到一位天下难得的勇士,让他出使秦国,乘机劫持秦王,逼秦王把侵占的土地归还各诸侯国,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逼迫桓公归还鲁国的失地一样。若能那样,就最好不过了。否则,就把秦王刺杀了。 “秦国的大将都领兵在外,而国内又发生变故,君臣之间就会互相猜疑。乘这个机会,各诸侯结成抗秦联盟,就一定能打败秦国。希望您多加考虑这事!”荆轲答应了他。 太子丹就安排荆轲住进上房,自己每天都去探望。凡是供给荆轲享用的,都竭尽所能去办。 等到王翦攻灭赵国,太子丹听说后很害怕,想让荆轲立刻动身前往秦国。荆轲说:“我如今就算去了,没有能够取信于人的东西,就没办法亲近秦王。如果能够得到樊於期的头颅,再加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秦王一定高兴而接见我,我才有机会报答太子。” 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而来投奔我,我不忍心杀他。” 荆轲于是私下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待将军您,可以说仇深似海,您的父母宗族都被杀害!现在听说又以黄金千金、封地万户来购求您的头颅,您怎么办呢?” 樊於期长叹一声,流着泪说:“有什么办法吗?” 荆轲说:“希望能得到您的头颅,用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接见我,我左手拉他的袖子,右手用剑刺他的胸口,那样一来,您的大仇也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洗除了。” 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痛心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啊!”于是自杀而死。 太子丹听说后,跑去伏尸痛哭,但人已经死了,也没有办法,就用盒子把樊於期的头颅装起来。 太子丹事先已经求得天下少有的锋利匕首,让工匠用毒药浸泡。用人做试验,只要沾上一丝血液,没有不立刻死去的。于是打点行装让荆轲出发,派燕国勇士秦舞阳做他的副手,以使者的身份进人秦国。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荆轲到达咸阳,通过秦王的宠臣蒙嘉,用谦卑的言辞求见秦王。秦王非常高兴,穿上朝服,召集群臣布置九宾大礼接见荆轲。 荆轲捧着地图进献秦王,并为秦王打开图卷。图卷完全展开的时候,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拉住秦王的袖子,拿起匕首刺他。匕首还没刺到,秦王已经受惊站起来,扯断了袖子。荆轲立刻去追秦王,秦王仓促之下拔不出剑,只好绕着柱子躲闪。 这时群臣都惊呆了,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以致他们都失去了常态。而且秦国法律规定,群臣在大殿之上不准携带任何兵器,所以大家只好一起徒手上前扑打荆轲,并且喊:“大王背剑!”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剑出鞘来砍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残废,就拿匕首向秦王掷去,但被铜柱挡住。荆轲自知行刺失败,就骂着说:“这件事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想劫持活的,一定要拿到归还土地的契约来报答太子啊!”结果,荆轲被分尸示众。 秦王为此勃然大怒,向赵国增派军队,跟随王翦的军队攻打燕国。秦军与燕军和代王的军队在易水以西大战,秦军大败燕、代联军。 P33-36 序言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写体通史,作者为北宋著名学者与政治家司马光。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于周世宗显德七年,跨越1362年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有写史的传统,史学著作浩如烟海,但在如海的史书中,《资治通鉴》依然彰显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即在内容方面详于政治、军事,而略于经济、文化。宋神宗因其内容“鉴于往事,可资于治道”而赐名《资治通鉴》。 司马光这部书与《史记》有所不同,在编写之初就寓有深意——让这部书成为帝王的参考读本。勿庸置疑,这是一部游离于正统史学之外的史书,其原因不仅在于他想向帝王阐明为主之道为政之纲,更在于他想总结历史兴亡、朝代变迁的真实规律。 司马光撰写这部书可谓倾尽毕生的心血——耗时19年。但是,他找到真正的历史真理没有?只有历史才能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这一点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就可以看出来。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王安石变法代表着进步的历史潮流,如果能得以长久推行实施,宋王朝不会沦落到那样凄惶的地步。而对历史兴亡之道了然于胸的司马光,却成了变法最为强劲的反对者。也许,他在编写本书时更多的是关注于政治斗争中的技巧,关注于蝇营狗苟的形而下的策略,而忽略了形而上的思考;也许,他认为更多的王朝更替只是政治手腕的玩弄,而没看清政治手腕背后的力量但无论如何,这都构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 自然,从学术的角度来评价,司马光是个令人钦佩的学者。虽然司马光在政治上不甚成功,却并不能抹煞其史学巨著的价值,因为古代政治的变迁、历史的兴亡对我们而言仍有借鉴意义。更何况中国一直就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早已超越了别的国家和民族。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研究一下古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更何况这部书从问世起,一直是历代帝王的必读书。想一想,整整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其得以被束缚被架构的技巧都在这部书中,就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厚重:许多帝国的兴起可以从本书中得到解释,许多王朝的衰败也可以从中找到原因,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兴亡与衰败的经验,五千年的政治权谋与官场厮斗都在这套书中得以吞吐,不能不称其为中国古代帝王权谋的经典汇集。 当然,其书虽有价值,若读者不喜欢读,依然没有意义。更何况司马光是按编年体的写法将其撰写成书的。许多历史事件被分割成琐碎的条块于不同的章节中,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这又无形中增添了阅读的难度,兼之原著是文言文,更使广大读者无法一亲其芳泽。有鉴于此,我们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以故事为线索,从原著琐碎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并用准确生动的白话文予以叙述以期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既能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又能得到著琐碎的叙述中抽取完整的故事,并用准确生动的白话文予以叙述以期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既能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又能得到美好的享受。 当然,由于时间匆促,兼之编者能力有限,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