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释道的故事(图文版)/人文悦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唐那碧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和内蕴吗?本书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儒释道三教历史的线索,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该书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营养,让我们更谦逊,让我们更自信。

内容推荐

本书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历史的线索。儒的故事,强调它在不同思想家那里不断生成的意义,面很宽;释的故事,则主要以释迦太子悟道传道为线索,体现了个体成长的过程,有很强的启发性;道的故事,则特别着重它在世事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负面的效应。

目录

尧舜禅让公天下

周文王羡里演《易》

周公旦“一饭三吐哺”

孔子与弟子论仁

孔子周游列国

子思传《中庸》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与齐宣王论君权

苟子任稷下学宫祭酒

秦始皇焚书坑儒

得天下与治天下

老伏生传《尚书》

董仲舒进献《天人三策》

刘歆争立《春秋左氏传》

王充批谶纬神学

党锢之祸

郑玄遍注群经

王弼贵无谈玄

隋文帝创科举制

唐太宗兴儒学

魏徵谏唐太宗《十思疏》

孔颖达编《五经正义》

韩愈教训太学生

柳宗元统合儒释

唐太宗刻石经

半部《论语》治天下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张载弃兵习儒

程颐教宋哲宗

朱熹定“四书”

“宇宙即吾心”

张■主持岳麓书院

陈亮辩“王霸义利”

明太祖问政于宋濂

方孝孺树无字丰碑

王守仁论知行合一

东林书院

黄宗羲以儒学论治国

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王夫之实学考据

乾隆题诗奖戴震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曾国藩学习西方办洋务

公车上书

康有为倡大同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章太炎怒斥袁世凯

浴佛节和释迦牟尼的诞生

生死何在

爱情的诱惑

老、病、死、沙门

决意远离凡俗

剃除三千烦恼丝

六年苦修

食用乳糜

濯衣沐浴

菩提树下端坐

与魔交战

悟通六道成就正觉

诸天赞贺天王献钵

初次讲道

度化富楼那

迷惘中的那罗陀

耶舍和他的父亲

拜火教三兄弟

双贤投佛

大迦叶求度

感念母恩

法华妙典

传法迦叶

平静的嘱托

最后的教诲

舍利弗离世

佛陀涅槃

古道青牛幽关

从老子到太上老君 

黄老的南面之术和养生术

庄周: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光大者

邹衍阴阳五行说与儒家思想

丹经之祖魏伯阳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北移

葛洪与葛氏道:原始道教发展成熟

寇谦之改造五斗米道

灵宝派与陆修静

内外双修

苏玄朗首开内丹炼养之风

杜光庭:道教理论集大成者

“鼾睡神仙”陈希夷

刘海何曾戏金蟾

至死不悟“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

王重阳创全真教 

丘处机万里谒大汗

三教合一真大道教

正一道“三山归一”

朱元璋的两手政策

明世宗迷道

洁代道教的衰降与扩渗

试读章节

随着太子日渐成熟,净饭王越来越担心太子会真如仙人预言中所说的那样,走上出家成佛的道路。忧虑越积越深,净饭王召来一位年逾花甲而阅历丰富、睿智博学的大臣商量对策。

净饭王说道:“如今太子已经长大成人,他的学识武艺异常优秀,也极为熟知治国之道。他无论对兄弟臣下还是对黎民百姓都非常温和宽大。但是近来,太子经常悲天悯人、静默沉思。我怕当年阿私陀仙人的预言会实现。这样我国就失去了一位转轮圣王,建立强大国家的愿望就要落空了。这实在是国家的一大损失!而且他的母亲生下他就去世了,一直以来,我把所有的期望都倾注在他的身上,真是舍不得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啊!”说完,净饭王便伤心地落下泪来。

大臣安慰净饭王说:“尊贵的国王,如果天意要让太子成为佛,我们也无法改变什么。跟太子在一起,我总是感到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他对世间万物都同情怜悯,却又超然于物外,他那深邃的思想我连一丝一毫也无法捕捉到。如果太子命中注定要成为佛,我们也无法改变这种伟大人物的心意。但是,人间产生一位至高至上的佛陀,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说不定事情也会有转机呢。”

“你讲的情况恰恰就是我所担忧的。但是所谓‘转机’你的意见如何?”净饭王问道,“我已经打算在国内广施善缘,尽力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不让太子看见什么苦难的景象,也借此增加太子的功德吧。但是怎样把太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美好的事物上,让他感受到希望和快乐呢?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大臣再次向净饭王行礼,回答说:“尊敬的大王,自太子降生以来,我国的国力增强,每年都获得丰收,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生活都比其他国家的好了很多,但是太子还是注意到了人间的艰辛痛苦。为今之计,只有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只有妇人的美貌才最能诱人忘记一切,在女人的胸膛上,神祗也会被忘却,而智慧只会变成虚荣。为太子选一位最美丽贤德的妃子,这一定会让他感受到人间的快乐。”

净饭王听了略感宽慰,想不到娶妻生子这样普通的人生经历,竟会成为阻止太子出家的好办法。“希望这个办法能真正有效。”净饭王仍不能完全放心。

为太子纳妃的心意已定,净饭王便召集群臣商议,他说道:“太子已经成年,应该娶妻结婚。我要选一位最美丽贤德的女子做他的妻子。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群臣回答说:“我国有位婆罗门种姓的人叫做摩诃那摩,他的女儿耶输陀罗美丽端庄、聪慧贤德,非常适合做太子妃。”净饭王回到宫中,召来一个年高有德的宫女吩咐说:“你到摩诃那摩家去,看看她女儿的容貌是否秀丽,品行举止如何。”这位宫女接受了国王的委托,在摩诃那摩家中住了十几天,细细察看耶输陀罗,并与她交谈。宫女回到王宫后向国王汇报说:“遵照您的吩咐,连日来我细细察看耶输陀罗,她的容貌十分美丽,仪态举止方面也没有其他女子能够略胜一筹。”国王就派人去对摩诃那摩说:“太子已经成人,我想要为他娶一个妃子。你的女儿耶输陀罗善良贤淑、聪慧有礼,适宜做太子妃。希望你不要拒绝。”

摩诃那摩长者立刻就说:“谨奉国王的旨意。这是耶输陀罗的福气啊!”国王立即命令大臣选择吉日,准备迎娶耶输陀罗的各项事宜。

婚礼当天,净饭王安排了盛大的集会。国内的王公贵族、邻国王室、婆罗门长者、阿私陀仙人都在被邀请之列。婚礼之前是考验新郎的比武大会,释迦族的贵族青年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在比武大会上一展身手。他们都身穿明亮的铠甲,戴着华丽的璎珞,挥舞着称心如意的兵器,一张张脸兴奋得发红。围观的人们笑着叫着,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年轻女子们暗暗地为自己钟情的青年捏一把汗。悉达多太子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缓缓走来,所到之处引起人们更热烈的欢呼。耶输陀罗透过面纱在人群中悄悄寻找太子的身影,当她看到骏马上那位身穿镶嵌黄金、宝石的铠甲,手握宝剑,向大家微笑着的释迦族太子的时候,她的目光再也无法离开了。悉达多平静地骑在马上,那么年轻、英俊,自他身上自然地发散出祥和的气息,好似天神下凡般丰神俊朗。

这场比武足以让人们谈论好几年:人们看见悉达多太子的箭像插上翅膀一样飞得又高又远;人们称赞太子击剑的身姿轻盈敏捷,又好似战神降临,威猛无比,剑光闪过,对手已经倒地认输;人们评论说,太子的马术最为精湛,人和马配合得天衣无缝,迅疾如风,轻易地越过障碍奔驰在众人前面……比武结束,悉达多太子擦拭着宝剑,轻喘着站在一旁休息。他露出灿烂的微笑,像一个光彩夺目的青年战士。净饭王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他平静一下激动的心情,唯恐露出骄傲之色,慈祥温和地对悉达多太子说:“我的太子,你做得非常出色,你是我的荣耀。现在我们来迎接你的新娘。”

侍女们闪向两旁,耶输陀罗走了出来。就像皎洁的明月越过山顶升上天空,照亮了湖水,耶输陀罗的美丽娴静,让众人屏息凝神,怕一不留神这仙子般的人物会飞回天上。耶输陀罗身穿柔软的礼服,秀发上系着宝石,手里拿着吉祥的花环,她微微低垂着含羞的脸,轻盈地向太子走来。她走到悉达多面前,抬起头,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深情地望着太子。悉达多的心忽然感受到了另一颗心灵的召唤,他注视着耶输陀罗,给了她一个灿烂的微笑。美丽的新娘挽着她的宛如天神的新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两个人的目光不时地交织在一起,浓浓爱意环绕在身旁。

净饭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必再担心太子出家的事了。他频频举杯,邀众人共饮。席间,他还对阿私陀仙人说:“有了爱神的保佑,我的儿子永远不会离开我。他将成为我伟大的转轮圣王!”阿私陀仙人却说:“如果国王真的不想让太子出家,那么您千万不能让太子看到老、病、死和修行的沙门。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出家,才会顺利地继承您的王位。”净饭王听了,马上亲自给仙人斟酒说:“您是德高望重的仙人,我会牢记您的建议。来,我们干了此杯!”

太子婚后,与耶输陀罗形影不离,非常恩爱。净饭王又为他们建造了适宜四时居住的华丽宫殿,安排大量宫女随侍左右,宫里每天有歌舞音乐,有鲜花蔬果,有欢声笑语。太子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耶输陀罗温和善良,待人亲切,但她不会人云亦云,一味讨好、曲意逢迎太子。她聪颖敏感,时刻能体察到太子的心意,提醒太子不要忘记为人君臣的责任。太子修文习武的时候,她便在一旁读书或者做些刺绣。无论太子有什么烦恼,只要看见耶输陀罗那鲜花般的笑脸,明月般的眼睛,就会拥有平静满足的心情,忘记种种疑虑。

一年以后,耶输陀罗为太子生下一个儿子。孩子与悉达多太子长得非常相似,就像夏日初绽的花蕾,大眼睛清澈明亮,不染微瑕,他挥舞着稚嫩的小拳头,露出令人心醉的天真笑容。悉达多看着新生儿娇嫩的脸庞,却感到一阵颤抖。“怎么回事?我不是生活得很幸福吗?今天云彩遮住了月亮,好吧,孩子就叫做罗喉罗(障月的意思)。”

王孙的诞生带来了更大的喜悦,宫里比以前更加热闹。净饭王和摩诃波阁波提王后抱着小王孙,看着眼前这对幸福的夫妇,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净饭王觉得太子应该不会再想要出家了,人生能拥有的幸福快乐他全都有了。甜蜜的爱情、温柔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慈祥的父母、衣食无忧的生活、君临天下的未来,人若有此,夫复何求?净饭王焦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116-119

序言

谈中国思想,我们自然地想到儒释道的三位一体。但儒释道说了些什么,有哪些需要我们继承,有哪些需要扬弃,大部分人则仍然不甚了了。我们这方面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政治教科书或者哲学概论中,或者说我们通常所知的儒释道,是被意识形态、线性发展观和西方哲学框架削足适履以后的中国思想。

五四时期,本来是一个新的思想战国时代,那里怀疑和信仰、保守和激进共生共存,既有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这样的开风气之先行者,有林纾、沈曾植、王国维这样的前清遗老,也有梁启超、章太炎这样政治落寞后的文化救国论者,还有赵元任、张申府等深谙西方文化的一代学者,还有陶行知、晏阳初等乡村实践者,还有欧阳竞无、太虚、弘一这样的一代高僧,连奇奇怪怪的辜鸿铭、享乐主义的林语堂都锋头甚健。

陈平原和汪晖等学者卓有成效的研究指出:五四时代对传统的反思、反叛,并非把传统连根拔起,而是借助现代眼光重新发现中国,在拣择传统、阐释传统中调整传统的内部结构来创造一种更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谭嗣同、章太炎贬黜儒、道,但褒扬佛、墨;鲁迅、周作人用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把传统思想翻个底朝天,对佛、墨亦有好感,至于画坛圣手齐白石、脚踏两只船的林语堂等保持心理活力的法宝,终究是道家的遗产。冯友兰、梁漱溟、贺麟、熊十力等从西方哲学兜了一大圈子,最后还是主张基于我们既有的基业——儒、释来构建自己的体系。

所谓国学,正是面对西方强势的冲击,我们需要检点自己所有的时候,才回头寻找的东西。说白了,国学就是西方文化大潮冲荡之下我们压箱底、存在心窝里的那点东西。五四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不曾全面否定我们的传统,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接受都是立于深厚的国学功底基础之上的。他们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构想强大的中国,没有迷失在眼花缭乱的西方文化中。我们今天书写过去的历史,却习惯于在翻天覆地的幻觉上单线条地突出对传统批判的一面,把胡适的“整理国故”以及甲寅派的活动等简单地理解为开倒车。时至今天,大家读繁体字都吃力了,读三字经都需要白话故事插图本了,三国故事也只能听听易中天了,余秋雨都成为思想家了,青年们却动辄批判;说中国自古都专制,孔孟老庄都成了专制的帮凶,说中国缺宗教,缺悲剧,缺理性思维,一下子中国被虚妄的一无所有了。韩毓海在《我们的时代》里抨击说:这种现象“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当然也另有一些人和机构打着国学的名义沽名钓誉、捞取实惠,于是国学更被怀疑了。笔者认为,既然国学可以被利用来赚取名利,证明国学还是有一批读者在。我们不能因为歪嘴和尚而否定经的价值。当下国学的真正意义什么?是我们的底气,这底气让我们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可以挺直腰杆,在不断同质化的潮流中保有个性。

无论中外、古代近代都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遗产。我们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和传统文化的联系,也不可能排除柏拉图、摩西和杰斐逊、福柯等人的影响。至于老子、康有为、苏格拉底、吉登斯……离我们孰远孰近,关键看我们自己的视野自己的领悟,看他们谁的理论能够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秉着澄清和建设的观点,“人文悦读”书系纳入了《汉字的故事》和《儒释道的故事》等书,这是颇有兴味的学术普及读物。

《儒释道的故事》,以点带面地勾勒它们历史的线索。儒的故事,强调它在不同思想家那里不断生成的意义,面很宽;释的故事,则主要以释迦太子悟道传道为线索,体现了个体成长的过程,有很强的启发性;道的故事,则特别着重它在世事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负面的效应。

不必阐幽发微,即使让我们比较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思想,那《儒释道的故事》也该是一本大书,限于篇幅,它没有多谈儒释道各自的思想,没有分析它们的利弊。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遗憾,我们期待下一本书能够补足,来谈谈儒释道的哪些思想在今天还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例如法律与儒家思想、环保与道家思想、心理学和佛学,其间的可借鉴处是显而易见来回答为什么释道戒律的第一条都是不杀生;来回答儒释道和墨家、法家、兵家思想的不同取向和殊途同归处;来分析中国文化和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儒释道的故事》如果能引起读者思考这些问题,足矣!

                       蒙木

                     2006年10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