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详细占有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翔实的实践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和大众生活方式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生活化问题。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特点,阐述了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的依据,提出了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及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论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同时,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动力、运行的条件、运行的特点和问题等进一步作了比较系统地剖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作者 | 梁利民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在详细占有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翔实的实践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和大众生活方式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生活化问题。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特点,阐述了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的依据,提出了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及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论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同时,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动力、运行的条件、运行的特点和问题等进一步作了比较系统地剖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内容推荐 本研究将探索一种新型的大众体育发展观,揭示出大众体育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生活化。以这个假定为据,本研究主要论述了我国目前阶段体育生活化运行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不是对“体系”的构筑。为此,本研究以体育生活化形成的动力研究为切人口;对影响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条件进行论述为展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能的选择,力图发现体育进入大众生活的最佳途径和耦合点。整个研究中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一系列问题的阐明,都颇具探索性的新意。 全文包括六个部分。 绪论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特点。阐述了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的依据,提出了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论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第一章界定了体育生活化和生活方式的概念,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体育生活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体育生活化趋势形成的基础和环境进行了描述。 第二章对我国体育生活化进行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决定人们选择和实践体育生活活动,从根本上看,是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推动的结果,但从具体过程来看,却起始于个体需要的动力问题。人的逐级递升的需要是驱使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及生活创造的起点和归宿,而价值需要则渗透在人们基本需要之中,并左右着个体的整个需要体系的结构。由此揭示出: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体育需要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在相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体育需要产生的差异性。 第三章对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本章力求避免物质生活与体育需要之间的简单的线性逻辑推断,而转换视角,通过大量实证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文化、体育法规的发展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影响和意义。 第四章对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目前经济、文化、法制发展的实例,从四个方面人手进行探索,论述其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以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现状为依据,从四个方面人手指出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对策。首先从宏观的视角提出了体育生活化运行应以“三个面向”为其指导思想;然后从微观的视角,提供了大众有关健康观念的新思路;第三步落实到大众体育生活行为(参与、消费、交往)的转换措施上;最后提出了政府行为的重塑的具体措施,阐述了作为一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保证性条件,政府行为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目录 摘要 0 绪论 0.1 体育生活化研究进展透视 0.1.1 世界背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 0.1.2 积极探索:大众体育生活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0.1.3 我国目前研究现状 0.2 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0.3 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0.3.1 研究应把握发展与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 O.3.2 研究应注意坚持多视角,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原则 0.4 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方法 0.5 我国体育生活化研究的基本构架 1 体育生活化与生活方式 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1.2 我国现代生活方式体系中体育生活化趋势 1.2.1 体育对生活的渗透 1.2.2 体育生活化趋势形成的基础 1.2.3 体育生活化趋势形成的环境 1.3 体育生活化 1.3.1 “体育生活化“概念 1.3.2 体育生活化的构成要素 1.3.3 体育生活化的双重效应 2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动力分析 2.1 需要的动力特性 2.2 “需要递进”:体育生活化运行动力的根据 2.2.1 “需要递进”的分析 2.2.2 “需要递进”与体育生活化的新思考 2.3 “需要与创造”: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动力源与本质 2.3.1 “需要”是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动力根源 2.3.2 “创造”是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本质 2.3.3 “需要与创造”是研究体育生活化的逻辑起点 3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条件分析 3.1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经济条件 3.1.1 经济与体育生活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1.2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影响 3.2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文化条件 3.2.1 行为方式的转型: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3.2.2 思维方式的转型:对体育生活化的认同 3.2.3 情感方式的转型:体育生活化价值的重估 3.3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法律制度条件 3.3.1 体育生活化运行的“权利”分析 3.3.2 体育生活化运行中的“义务”分析 3.3.3 正确“权利与义务观”的激励效应 4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特点和问题 4.1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特点 4.1.1 起点低但发展迅速 4.1.2 中西生活文化长期交融和创造 4.2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不平衡与渐进性 4.2.2 价值定位的非科学性 4.2.3 政府行为职能的不确定性 5 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策略 5.1 体育生活化运行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5.1.1 基础层次的素质改造战略 5.1.2 中间层次的生活需要层次变革战略 5.1.3 最高层次的社会化创新战略 5.2 体育生活化运行要注意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合 5.3 体育生活化的运行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 5.4 体育生活化的健康价值观的定位应体现科学性 5.4.1 更普遍的研究对象 5.4.2 更开阔的研究视野 5.4.3 更深入的研究层次 5.5 创设条件,加大大众体育生活行为的规模效应 5.5.1 大众体育参与行为要避免理想化色彩 5.5.2 转变观念,扩大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范围 5.5.3 要进一步改进大众的体育交往行为 5.6 重塑政府行为,促进大众体育实有权利在体育生活化运行中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