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上的刘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纪连海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CCTV-10《百家讲坛》栏目热播后,主讲人纪连海先生倾心打造的增补版。

刘墉,刘统勋之子,先后侍奉乾隆、嘉庆两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涉猎颇广的学者。本书作者在大量的网上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正说刘氏家族及刘必显、刘棨、刘统勋与刘墉的四世业绩,着重讲述了刘统勋为官之事,以及刘墉的一生及他与和砷斗智斗勇的故事。全书内容翔实、语言诙谐、爽朗,值得一读。而且从本书中,我们也还可以证实作者做学问考证的仔细、态度的严谨,以及敬业的真诚与谋事的艰辛。

内容推荐

刘墉,生于1719年,卒于1805年。先后侍奉乾隆、嘉庆两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政治家,死后被封谥号为“文清”。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涉猎颇广的学者,尤以书法名世,被誉为“浓墨宰相”,其诗文也颇具造诣。

刘墉与其父其侄祖孙三代均位居高官,这是怎样显赫的一个家族呢?刘墉与大贪官和珅、《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同朝为官,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目录

探寻清史真相的向导(代序)

楔 子 关于刘墉和刘统勋

第一讲 刘家先祖的三次迁徙之谜

第二讲 刘必显和刘棨

第三讲 刘统勋的崛起

——与张廷玉等权臣集团的斗争之谜

第四讲 刘统勋为官(一)

——为乾隆皇帝“立德”、“立功”之谜

第五讲 刘统勋为官(二)

——与纪晓岚的关系之谜

第六讲 刘墉的出身和外貌之谜

第七讲 刘墉与和砷斗智之谜(一)

第八讲 刘墉与和砷斗智之谜(二)

第九讲 刘墉与和砷斗智之谜(三)

第十讲 刘墉与和砷斗智之谜(四)

第十一讲 刘墉的智慧故事

第十二讲 刘墉的后代之谜

附 录 刘墉年谱

试读章节

3.刘统勋受命办案

乾隆皇帝命令刘统勋来查这个案子。那么刘统勋真的是这个案子的直接经办人吗?如果真的交给了刘统勋的话,他会不会利用他在满汉大臣中的崇高威望为纪晓岚求情?我们要知道,刘统勋当时担任的官职太多了,三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东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如果他来出面保纪晓岚安然过关的话,那纪晓岚会不会就逃过这一劫呢?难道审案子的人真的便是刘统勋吗?

我们还得去查一下。这个案子的审案人是不是真的是刘统勋?判断是否是刘统勋,并不难。我们查一下1768年这一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三年这一年,刘统勋担任什么官职就可以了。在1765年的时候,他兼管刑部,他不是直接管,他兼管刑部,直到1768年,他仍然担任刑部尚书,果然是他,而且后来的史实证明,这一年,由于他处理某个案子得到皇帝的欣赏,皇帝还给他提了一个四个字的匾额呢。看来,纪晓岚通风报信案的直接审问者便是刘统勋。

问题就出来了,刘统勋会不会与大臣勾结,保自己的学生呢?毕竟纪晓岚是刘统勋的门生。他虽然是天子门生,但是刘统勋点出来的。会不会呢?历史证明,刘统勋不会做这样的事。刘统勋本人一生刚正不阿,如果他做了这种事,他就不会在死后得到满汉大臣中整个清朝历史上给文臣的最高谥号中的第二位了,最高谥号是“文正”。在所有的满、汉大臣中,从时间顺序看,刘统勋是第二个得到“文正”这个称谓的。

刘统勋不会帮助自己的门生安然渡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手下的大臣是否会帮助纪晓岚渡过难关呢?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当时朝廷中的大臣没有多少人会协助纪晓岚,一个方面,由于纪晓岚这个人有些尖酸刻薄,有些偏激,有些讽刺多于幽默,造成了纪晓岚得罪了不少朝廷中的大臣,所以这个时候,朝廷中的大臣多数都不是他的朋友,不会帮助他。

有的观众就会感觉,难道纪晓岚就真的没有一个朋友能帮他吗?纪晓岚的朋友不少啊:如刘墉,纪晓岚的朋友,那个时候在翰林院当七品的小官,从七品,刘墉比他还大能帮他吗?能见得到皇上吗?七品官就见皇上啊,没那种可能啊?如董元度,每天出去游山玩水,这个案子案发的时候,他正在外地玩儿呢。也可能有人提及一个人,戴震。戴震这个人,他压根儿就没考上进士,你别看他学问很大,他没考上进士。他一生不得志,他没考上进士不是官啊。

所以可以看到,他的朋友无非就是几类,一类不好好干工作的朋友,没在身边,一类是知心朋友没当官,还有一类知心朋友王昶掉进去了,您说他这些朋友除了走的就是跑的,要么就是进监狱的,谁来帮他呀?朋友有,帮得上忙的朋友没有,其结果我们就可想而知。

           P90-P91

序言

      (代序)

    探寻清史真相的向导

纪连海先生在北师大二附中教书,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学,还要著书立说,实在是位挑战自我的杰出教师,是个有历史责任感的辛勤学者。

我从他那讲坛上流淌着满怀激情的如珠妙语,从他那对历史是非,旁征博引的谦恭谨慎,从他那评书般展现历史气息与质感的生动形象,感觉到了他做人的真实与为师者的风范。

纪先生诙谐、爽朗里所倾诉的历史,尽在二百五十年内。由于战乱祸频与数次政权更迭,历史烟尘浓重、泥沙俱下——书籍常毁兵烬、信仰几遇危机。或因这衣食无着的几代人,只疲于奔命,今已模糊了刘墉、纪晓岚与和砷等众人的背影,朦胧了那个盛世。历史繁华喧嚣过后,早已沉默无语;而清史至今无人系统整理,只留下些旷世奇谜。

连海先生,当是让人们寻接这片迷失的一个称职向导。他的激动背后是认真,轻松里面是沉重。他是用自己的勤奋博学、孜孜不倦,在孤独、荒芜的历史过道上跋涉与发现,严谨、细致地寻觅匆匆过客们的蛛丝马迹:一帚帚地清除厚重的泥尘,一刷刷地擦扫演绎的锈蚀,一字一句地拾回鲜活与真迹:致力那盛世历史,以恢复本来的生命与故事,以让那久远的铜镜靓丽如新、光彩照人。

年富力强的连海先生,是在从事一项艰辛且神圣的工作——历史是严肃、繁杂的,就是自己记录自己,也会遗漏脚印;演绎的故事,又不是正史——古与今,人们前行,总是在许多不可知的混沌与机遇中摸索;很多历史悬念,得不到理想的下回分解……历史经过、结局的生成,不会像剧本构思那样圆满、巧妙,那样依附理性,那样有序渐进。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但这种也要种好了,不要破坏生态,毁灭家园。多少个梦寐以求到头来两手空空,多少人出师未捷身先死。有很多历史结局就像双色球样,在摇奖机上随意遴选、翻新着万千花样。连海先生,在浩繁的先人记忆中,睿智挖掘、审慎比对与科学鉴别出真切的历史和脚印;于是,在他愉悦幽默的讲坛上,墨香情切的书著里,人们终于看到了乾隆年间,有芳香气息的花木,有脉搏跳动的人物,呈现个活生生大清王朝原生态的君臣群像。

人生不满百,常耽千岁忧。历史又往往是今人的借鉴——社会需要反腐倡廉,保证国体健康,百姓需要持以忠孝爱国,承接民族传统;人们进而渴想在历史沉淀中,各自寻找各层面与方位的自我和真谛,用以尽量拔高与延伸自己的感知与作为。行进的人们不光是常常做梦般地向前看,也是在时时准确地向后瞧, 以精细自己的方位和目标,以科学自己行使的言论和作为。

于是,当民族复兴的崭新太阳冉冉升起时,要腾飞的人们,正惶惑不安地寻觅、认知自我,怕丢失了自己的根基与镜子。

故而,很多人都想与那些梳着扫平四夷、问鼎中原的清朝大辫子们对话、交流,让他们详真地讲述当时;人们都想与那些二百多岁的祖爷爷探讨如何做人、秉政,如何汲取经验、教训;在前人的笑声与泪光中,光大民族与自己。人们渴想能有这种跨时空的神秘沟通,以永葆国运祥和兴盛,以避免自己日后走得曲折,行得困苦。

于是,人们渴盼新世纪,再出现个真确、严谨解读历史的司马迁,连海先生在这条艰辛路上的探求与付出,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希望和曙光的亮点。

我是刘氏家族十六世人。我二世祖刘恒,明朝弘治(有说成化)年时,从今安徽砀山,迁山东诸城逄哥庄务农:五世祖刘通,在明末时考取秀才;六世祖刘必显,1652年中进士,清顺治年任广西员外郎:七世祖刘棨,1685年中进士,康熙时做四川布政使,就是乾隆的老师朱轼、蔡世远在雍正年间著书《国朝循吏传》颂扬的那个廉洁、正直的清官:八世祖刘统勋,1724年中进士,从雍正年起做官,他除暴安良,体恤民情,竟破了汉人在清廷做官的记录——当了首席大学士与军机大臣;九世祖刘墉,1751年中进士,他机智博学,勤政爱民,也当过首席大学士与尚书房总师傅。

其中,八世祖刘统勋应该故事最多——据《清史稿》记载,就曾有十二次钦差各地修河、勘狱,处理政务:尤其是惩治了很多贪官,治理了张廷玉结党营私案,冒死制止乾隆以大量满人出任地方官的重满轻汉弊政。他清正廉洁,当面指责,严辞拒绝下属馈赠。常常不顾奸佞截杀,微服出京访贫问苦,深得百姓拥戴。

刘氏爷们以自己血泪、气节跋涉艰险,救民水火,百姓敬仰其浩浩正气,耿耿忠诚。当人们遭遇灾难时,企盼清官解救社稷与自己,就将这史距近、事迹多的老少刘公故事由街谈巷议,演绎成亦庄亦谐的地方书戏,如《刘公案》、《君臣斗》、《铡叶阁老》、《左连成告状》与《黄爱玉上坟》等,并在民间流传近二百年。

刘必显与三世后人中,有35人考取举人,11人中进士。刘氏家族被乾隆帝称赞为“海岱高门第也”与“国史之表”。1814年,嘉庆帝亲命太子少保光禄为刘氏家族修谱;并将刘统勋、刘墉身后,供奉于地安门外乃营庙的贤良祠内,与屈原、岳飞和包拯等忠良享有同等待遇;后朝帝王群臣,每年春秋两次展祭,行两跪六叩三献之礼。而十世时,又出了吏部尚书刘镊之,十一世又出了文化官刘喜海。刘氏家族如此昌盛,得益于忠孝厚积的民族传统,也得益于六世祖刘必显与七世祖刘棨的苦心培植与先身营造。

纪连海先生,正说的刘氏家族与刘必显、刘棨、刘统勋与刘墉的四世业绩,与我家族记载吻合,并且翔实。可从他笔中这些人物,证实其做学问考证的仔细、态度的严谨,可见其敬业的真诚与谋事的艰辛。

听了这比我年轻近二十岁的连海先生讲述我家二百年多前的历史,件件事倒比我清楚;于是,新奇的我与他通了第一次电话;原来他是做过大量繁琐的网上与社会调查,并以细致推理甄别——他以其做学问的坚韧、刻苦,侃侃而谈地走上历史讲坛,使我心胸深受震撼。在其后的多次电话与交往谈话中,我终于认识了博学、爽朗,且谦虚、厚道的纪先生。我羡慕这个腾飞年代年轻人的执著与智慧,于是,我也发愤紧跟着这新时代的跃动与理念前进。

连海热情约我共同研究刘家历史,让我甚为感动,这让61岁当过报纸副刊编辑,写过诗歌、散文的我,也骤然年轻了。我是从1972年始,调研我家历史的,但总集中不了精力,总指望多有的明日:是纪老师言行感召,动员了我急于寻觅先人足迹,寻找自我的心灵家园。

人生短暂,岁月悠悠。刘氏后人,今有千余人家:大都仍居住山东诸城逄哥庄或附近,刘家做了六世高官,家中竟无资财积蓄;1844年,连逢三年水灾,时居河北固安的十一世祖刘祯与刘祥,只得逃荒黑龙江;其后在136年间,刘家挣扎、煎熬在社会最底层,受尽社会、旗人、土匪与歹人欺辱、压榨,给今人留下一部与前世反差太大的累累伤痕的近代家史。这可谓是中华民族中,忍受过最血腥、野蛮环境里的一条生生相衔的顽强人链。

我从每分钟打字符不到十个的水平开始,调查写作,重温自家历史;以自己平民视觉,探寻了我家逃荒黑龙江的庞繁史实,挖掘了残酷社会穷苦人的血泪——老百姓真像那干旱与洪水中备受折磨的禾草;探讨了孤单贤良的族人,在艰难困苦中,传统人性受到压抑、扭曲后的坚毅志向与作为。

先人的表情仍历历在目,族人的哭笑声不绝于耳。

——我十一世祖刘祯,1844年与弟弟及妻挑着两个孩子逃荒闯关东。途中讨饭时,遇灾民群殴,丢了自己弟弟刘祥;他先在黑龙江阿城公路边三老屯住了两年多,边寻弟弟,边给旗人打工:后搬到深山老林的石虎岭东沟,与原始森林及狼嚎、鹿窥为伴歇息四年;又搬到闫家店,他豁得筋骨种田,为家争得温饱:他谨守家族传俗,不忘故土。可他寻觅终生也未圆自己手足情,古稀年时,长久过荷的思念摧毁了他的身心,竟迫己服毒自杀——他至死眼泪不干,惨得不能瞑目。

高祖(十二世)刘万金,从1874年始,潜心开油坊,冬日起早贪黑跑营口经商——刻万金及其长子刘得驾驶着原始的愜意,亲率咴咴嘶鸣的七挂马车,车老板们手拿纸灯,哼着高亢东北小调,整日马铃儿哗哗、车铃儿叮咚,用悦耳和欢快奔驰在蛮荒的冰雪上。1890年秋,刘得赶车拉庄稼,为保全他人性命,跳车勇拦惊马,惨死车轮。我记着这惊心故事,直觉得先祖刘得至今还是风流倜傥的29岁。可为此万金痛愁成疾,于1892年不治身亡,拆散了自家的四世同堂。

曾祖父(十三世)刘贵,从1 893年始,栉风沐雨驭犁处女地,驾驾、吁吁挥鞭给旗人垦荒2600多亩。1907年一个秋夜,我家场院遭人放火,五六丈烟光惨烧50万斤粮,人们只熊望着黑暗捶胸顿足;后来曾祖父与祖父文巨,被吃饭的八九张嘴逼得三九天去长春跑运输。1919年运甜菜,又被野蛮土匪抢走八匹马。此时野荒开尽,良田早归旗人,自己落得一无所有。1945年饿病,孙儿拿物去城里换点心,回程又遭日本兵抢。曾祖父躺倒堂屋时,家已徒四壁,竟买不起棺木。

祖父(十四世)刘文巨,是自学盖房、做犁的木匠。1943年后,连年涨水,田里抓鱼,产粮不够交租,一家到崴子挖菜,喝糠糊度日;刘家春节,摆设是炕沿的债主。可土改时,以“种地不交租子是恶霸”为由,把我家定为富农成份。这旷世荒唐的成份,让祖父多次惨遭批斗,使其终日愁闷,卧病八年而终。时年79岁。

父亲(十五世)刘学清,少时读私塾不到三年。伪满当铁路警,后任农业社会计,在铁路当文工团团长、工会主席与食堂管理员,父亲总捧书学习,超常发挥潜能。下放回家,他的人生被“阶级斗争”磨蚀了,仍谆谆鼓励子女成才:二十多年劳苦下田、打柴。他花甲年才逢改革开放,写了首感慨诗《痛惜>):“雪占蓝天透心寒,浮云缥缈炊烟断:遍地禾叶随风荡,残躯仅如风里烟。莺歌笑语山花灿,春情秋意展新篇:流水催人余铃尽,只叹时过境又迁。”父亲惦念后人,留下《当好一家之长》与《爱护你的身体》等文字。故于2005年,时年85岁。

至于本人(十六世),7岁就在田野打柴、挖菜;我刨荒读书,渡过糠菜的“困难时期”;1964年到大庆开汽车,为车队画黑板二十多年。我从1972年写信纠偏家庭成份,至1980年才得昭雪。1983年,以我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为节油在汽车上摸爬滚打了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990年,我到企业报当编辑……2006年,我的诗集《中国的草》问世。

我的儿侄们(十七世)都能立志读书,超越自我……

几百年来,我族人与中华民族一样——忠贞、善良与勤俭,这是刘氏家族百年的持家传统;善于忍辱负重,崇信和为贵与中庸之道,敢于挑战自我。

今天,我行进在使命与责任中,前有纪老师榜样带动,后有儿孙们的期待督促一研读好自家史这个课题,是我向自己人世交差的重要内容。先祖刘墉说自己是草民;于是,我把自己录写的家族传记叫《后世草民》。我写了民族传统的勤劳、质朴,写了山野禾草的顽强、芬芳。写毕,我更挚爱这禾草般平民生命的拼争与花果。我们仿佛就是一簇攀援执着、随风呐喊的禾草。虽然,昨日的连天先草,早化春泥,繁盛的往事,只剩几片珍稀:可我读懂了先人的瞳眸,看得见后人的期冀。

我辈当以禾草的名义,继续拉紧着雨露的手臂,挽同咯咯拔节的四野;甚至把自己忧思与饥寒,都要梳理得如枫叶和冬梅般美丽;以氧和负离子的清新良知,让自己的每个情结,都结出鲜活与灿烂。花团锦簇地做好祖国大花园中一株鲜艳、顽强的新绿; 以让这个世界的表情、气息更灿烂、芬芳,以无愧于这个时代和自己的生命。

此文为让读者了解刘家部分后世生存状况,多写些文字。二百多年来,我家常为国人念念挂齿,实感受宠若惊,我代做官先人感谢多世父老厚爱,并为自己碌碌无为,如此于世面祖而惭愧。我的这次写作,确是受了纪连海老师的热诚启迪,与其先锋榜样的影响。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以身作则的连海先生。

聪慧、勤奋的纪老师,在这光怪陆离的万千诱惑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了份卓有成效且颇具意义的工作。祝愿连海先生能百尺芋头,更进一步,在今后探索先人历史的路上,继续执着、快乐地走下去,并不断能有自己新的探索与发现。

            刘士杰

          于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