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时代来临,创意成了个人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意可以“学”吗?创意该如何“学”呢?有没有一门学问可以让人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创意?
创意大师赖声川认为:“创意是可以‘练’的!”他相信,创意固然神秘,却是有法可学、可管理的。赖声川累积多年创作经验与创意教学心得,突破过去创作风格,提出个人第一本专业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本书不漫谈剧场艺术,而是透过系统化的架构,提出实用的“创意金字塔”,期待为读者找到“学会”创意的道路。
《赖声川的创意学》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书中首度以金字塔概念解释创意成形脉络的思考架构,是创意经济时代之企业经理人、营销广告人必备的案头书。
创意是人类最向往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却不了解它,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它。专家学者预测,世界即将从“资讯时代”转向所谓“概念时代”,创意也将成为新时代中最重要的工具。最大胆的预测还认为,MFA——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将击败MBA,成为工商社会最受欢迎的学位。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创意”讲座的赖声川,发明了“创意金字塔”,提出一套生活哲学解构创意,教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崭新的“看”法学创意、领风骚。
这两个例子显示出虽然时代在往前走,但我们的创意还在原地踏步:社会忙着将创意格式化,却没考虑到创意是超越格式和既定框架的。在亚洲,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发挥创意的重要条件是,需要强烈的个人独立思考及行动能力,而亚洲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还不太久,我们的血液、集体意识中对传统社会印象仍鲜明,还是习惯于传统集体价值凌驾在个人权利及表现之上。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社会中,个人对制式概念的认同无形中扼杀了创意。我们很容易自动接受各种社会加诸于自我的制式观念及想法:“生活应该如何过”,“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对象才是好对象”,“买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是好房子”,“怎么样才算是一顿好吃的饭”,“怎么样才是一个好假期”……其实每一项选择都充满潜在的创意,而我们居然愿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众人的标准答案,然后花毕生的力量来符合这些标准答案。
这样盲目追求社会既定价值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创意最大的先天杀手。即使没有人这么规定,我们总是把视线放在别人制订的界限之内。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扩大界限,甚至毁灭界限;没有人教我们——或许世界是没有界限的。
虽然如此,随处看看就知道台湾在制式追求的表层之下,还是充满创意的。这些年来,商人发明出五花八门的产品与促销方式,甚至充满创意的诈骗方式。我们潜在的创意想法有多么丰富,甚至狂野,光看新闻媒体就很清楚:在信息量极饱和的电视新闻画面中,主播报的是一则新闻,画面放的是另一则,标题写的又是另一则,跑马灯跑的还是另一则!而最奇妙的是,我们全部看得懂!这种新闻播法在别的地方堪称前卫艺术,我们台湾真是太厉害了,居然把它当做家常便饭。
确实,我们号称继承亚洲古文明的伟大发明与文化艺术创意思想,近年来在创意方面成绩却不理想。电影、电视市场除了被好莱坞袭击之外,也被邻近的韩国、日本快速侵占,流行音乐市场之低迷也反映创意指数的低迷。所有人的创意都压在产品的包装、营销及宣传上。这方面,我们似乎很在行,但曾几何时,就像那泳池边学急救而不懂游泳的人一样,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创造创意产品本身了。
P5-6
非常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有机会面对更广大的大陆读者群。《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在台湾出版,造成相当多的话题,而虽然我本人多年的工作领域都是剧场和电影,这些话题却多数在工商财经界发烧。“创意可以学吗?”好消息是,根据我二十多年的创作、教学与思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太好的消息是,并没有速成的方式立即让你学成。创意的学习不是一些表层的技巧,更深的基础要从自己对生命深度的省思开始。勇于面对自己,就已经踏上创意学习的道路。
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以及所有促成本书大陆版出版的朋友们,更希望透过这本书,我能够为每一位读者送上最珍贵的礼物——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