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式臣僚谋略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李安石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如何把握好上下级关系一直是一门大学问。身为臣子,纵使在战场上决胜千里,如果不懂得这门学问,在权力场中就会柔弱如婴儿,白起、韩信、檀道济这些千古名将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反之,则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陈平、张良、韩琦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本书从历代臣僚的为官之道,得失成败中提炼出很多精彩的中国式从政艺术和计谋策略,使读者能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历史,获得人生智慧。

内容推荐

“实用历史”的基本概念,就是想把人类历史当做一个(或无数个)大个案来看待。历史经验有什么用?可不可用?在这里,我们把历史当做人间社会情境体悟的材料,或者说,我们把历史当做“媒介”——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处境与方案,我们找到了另一种智力上的乐趣。“实用历史”刻意塑造一条“求异”之路,就是想增添亲切的、活泼的、趣味的、致用的“新历史之旅”。本书为其中一册,旨在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历史。

目录

引 言

第一策 精修一把手“心理学”

 崇祯心里在想什么?——正确领会领导意图

 有功亦诛的吴喜——秉承领导意旨,体仰领导苦心

 樊哙杀不得——具体执行是门艺术

 仁暴无常的窝阔台——解读老大的双重性格

第二策 熟谙上下级的礼仪定规

 赵匡胤撤座树威——尊重礼仪定规,给足领导面子

 朱元璋:我的学问比孟子大——权力是因,能力是果

第三策 窥破权术

 唐宣宗故弄玄虚——洞察恩威并施的权术

 于敏中窥朱批被赐“死”——窥伺渊中鱼者不祥

第四策 避免成为“生门”的芳兰

 刘备杀张裕,谁叫你当了“芳兰”——避免“芳兰生门”

 刘义隆为何杀亲兄弟——功高切忌震主

 卫青的政治智慧——安于本分,决不越权

第五策 揣摩专权与授权的分寸

 汉武帝独制天下而无所制——制度客观,权力却可以主观

 赵匡胤的绝招——官是官,职是职,老大点头才算数

 两难之下的笨招——弱化二把手

第六策 在胜败两难的困局中游刃有余

 刘牢之“一人三反”——自立门户要有大格局和大智慧

 刘毅没有当老大的条件——无实力争—把手不如谨守本职

 刘义隆自毁长城—能力竟成原罪,生不当门也被锄

第七策 选对老板,成功做事

 桓范跟错了曹爽——弱将手下无强兵

 桓范被迫受诛—一权力游戏没有和局

第八策 愚忠终害己

 刘家安,晁家危—一小心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萧懿的悲剧——君道混同的迷思

第九策 掂量当一把手的本钱

 政治侏儒韩信的悲剧——趁势而起,否则必为势所困

 王景文坦然受戮——主辱臣死,不如坦然应对

 高延宗辣椒糊口——要当老大就没有退路

 天子宁有种乎——进场之前先掂本钱

第十策 避祸于无形

 苏颂不轻幼主——乳虎虽小但会长大

 郭子仪的避祸学——绝不招惹潜在的敌人

 王谧买对保险——防微杜渐,去祸消灾

 范蠡功成身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慕容绍宗故意放过侯景——博弈权力,“养寇自重”

 李衡向孙休负荆请罪——坦诚认错能解祸

 皇甫敷直面刀锋——保持尊严,赢得尊重

 谢安面折桓温——进退雍容,化解筹码

 海瑞VS嘉靖——无欲则刚,全身而退

 徐阶计除严嵩——迂回行事,求势不求大

 袁世凯投机——祸福相倚,抉择在己

第十一策 以柔克刚的二把手兵法

 李密当了“空头老大”——勿贪虚名致实祸

 萧何低头保命——以柔克刚,无往不利

 鸡肋何足安尊拳——以弱制强的小敌兵法

 宋高宗选太子——泥鱼战术,形兵无形

 钱锣的避祸哲学——不当标靶,但求实惠

 沉不住气的曹髦——藏牙伏爪甲,老二擒老大

 石勒计杀王浚——要擒虎先扮猪

 桓谭惹恼了刘秀——挑战权威,一定倒霉

 褚遂良触犯了皇帝死穴——逆水行舟,终遭灭顶

 赵光义:我是老大要谁管?——别试图劝老虎不吃肉

试读章节

  第七策 选对老板,成功做事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旦好伙计跟错了老板,不但英雄无用武之地,还会与汝偕亡。

中国人的上下关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传统。就是从一而终。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最后,居然还引申出“好马不配双鞍”的泛忠诚论来。就因为这样,老大和老大之间的争战,变成一种零和游戏,双方一定得分出个胜负不可,赢家接收所有资源,输家赔上所有家当,当然还得加上一条老命。如果不幸被俘,也绝不能屈膝投降,以免留下千古骂名,反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怕什么?

老大与老大之间是这么个局面,老大与老二之间就更甭提了。老大是本尊,老二是分身,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安身问题;再换个老大,一来不容易,二来还会被人家看不起,“主辱臣死”,这是立命问题,也是人之所以立足天地的重要基础。通不过这两样考验的人,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这种极度紧密的上下关系,使老二的成败荣辱完全身系于老大身上,这种伦理关系的设计,就是要让老二尽心尽力地辅佐老大,只有老大成功了,老二才有机会水涨船高。现在问题来了,当好汉老二碰上了笨蛋老大,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跟着完蛋。

序言

认识李安石先生已有十年,每与此君畅谈,都不由兴起“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的感慨。安石兄最敬重的人是李敖,最敬重李敖的地方,除了才气纵横之外,就是他的傲骨侠情、是那“一士谔谔”的气派。而安石兄本人又何尝不是条特立独行的汉子?在时下以讲究“本土优先”为时髦的台湾,作为一个世代生于斯土的“标准台湾人”,他却终日以翻阅中国古代典籍为乐,以能超脱所谓“海岛型”的视野,做一个胸怀九州、放眼世界的大陆型知识分子为荣。为此他选择了几乎是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并以“山居冷眼观局,笑看人间争斗”期许。他是一个坚持独立思考而绝不入云亦云的读书人,是一个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国的读书人,是一个用更宽广的胸襟和更超脱的视角来看世界的读书人。

安石兄曾自称“希望生活在古代”,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现代商业文化和“快餐”式的各种感官满足,已经造成人类的异化,与中国古代的英雄豪杰相比,“现代人”的“人味儿”正在减少。安石兄至今仍旧固执地只用笔写作,这大概也是为了保留多一点同古人的相似性。但此君绝非食古不化之人,他是一个喝咖啡读古书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也用计算机,而且是以专家级的水准用计算机炒股;他也开快车,为了逃避监督甚至违规安装了一台对测速雷达报警的设备。总之,他是一个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两极间的读书人,是一个既保守又叛逆的读书人。

书读得多了,难免有些心得想与人分享,加上“为稻粱谋”的考虑,于是安石兄就从读书人变成了读书人兼任写书人。他的作品不属于经院派眼中的学术著作,却有着非常扎实的知识底子,其引经据典“笔笔有出处”的功力,甚至有些史学教授都望尘莫及。他写的书有主题,有按层次区分的论点、论据和框架体系,应列入专论而不属散文、随笔,但就文笔论却有优秀散文的流畅隽永,生动幽默,而无拙劣专论之冷僻生涩、陈腔八股。这种文体颇像当年李宗吾写的《厚黑学》,但宗吾的立场鲜明,褒贬溢于纸面;而安石作文则更符合中国古代“温良敦厚”的标准,他的“发议论”更多地藏在“讲故事”中,至于价值评判则交由读者去见仁见智。如这本精论臣僚智慧的大作,主张性恶论者可从中看出人性的狡诈,主张性善论者可从中体会圆融应变之道。我个人则认为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很好看的书,全书有让人一气读完的吸引力,个别篇章还有可再读、三读的价值。

正因为安石写书有如上特色,所以尽管他的“文名”不算响亮,但他写的书如《股市绝学》、《老台学》、《你能懂的孙子兵法》……或曾在市场热销,或得到识家好评。章太炎先生的后人、著名台湾问题专家章念驰先生曾郑重向我推荐此书,我答日“此书是我友之作”,当时深感与有荣焉。还记得几年前,曾在北京一书摊见到此书的盗版版本,撇开盗版的问题不论,至少这也能说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而今九州出版社将此书引入内地正式出版发行,说明“识货者”越来越多,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承蒙安石兄抬爱,非要我写篇序,却之不恭。然自知既无为人做序的学识,更无为人做序的资格,就以十年老友的身份,拉杂写这么多,勉强塞责交差,望安石兄鉴谅,更祈读者诸公鉴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