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影像,对原创作者的最新采访,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照片定格了时代,记录了曾经的震撼,也在瞬间锁定了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本质,成为一张张历史的切片。这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回顾历史,品嚼其中的味道。这些照片所表现的时代和事件,今天看来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流泪,更让我们感动。本书收录了一些摄影名作,并配上了作者的访谈资料和原作,是一本可读性强、资料性强的休闲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巴义尔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影像,对原创作者的最新采访,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照片定格了时代,记录了曾经的震撼,也在瞬间锁定了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本质,成为一张张历史的切片。这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回顾历史,品嚼其中的味道。这些照片所表现的时代和事件,今天看来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流泪,更让我们感动。本书收录了一些摄影名作,并配上了作者的访谈资料和原作,是一本可读性强、资料性强的休闲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修复、维护人们记忆的书。 说它有趣,是因为书中收录的这些图片,对于40岁以上的中国人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又是那样的遥远依稀,我们手捧这“熟悉遥远”的影像,肯定会获得某种趣味的享受,就像夕阳下的老者路遇了青年时代的恋人。至于青年人,难道他们对爷爷们早年的情人和罗曼史就真的丝毫不感兴趣吗?何况在教科书上他们已经初识了其中的一些。 说它修复、维护记忆,是因为本书对“健忘症”会多少有一点缓解效果;对弥漫的致人健忘、麻木的气体会有一点抵御作用。活着的人读完还可把它放在书架上,等待着还未出生的人取下来继续阅读。 书名中的“烙刻”有被迫和自愿两层含义。这些影像自然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了故人的记忆中;但我们希望它们继续烙刻在新人的记忆中。只是这新旧两种烙刻的本质意义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目录 序 铭记与忘却 《占领总统府》:一个王朝的终结 《开国大典》:照片辉煌的背后 上甘岭的照片,上甘岭的故事 中国的胜利:《欢送志愿军回国》 一幅照片,一桩姻缘 《毛主席接见亚非拉青年朋友》 绝版的“四巨人”合影 大地颤抖中产生的摄影名作 吕相友: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看得见的《东方红》 长城第一照 林彪飞机坠毁的照片 划时代的握手 谁是“四五英雄”? 王立平:音乐家,摄影家 吴鹏:端着相机的“四五英雄” 《小平您好》:定格了一个新时代 只有这张照片把“四人帮”拍全了 《彭德怀在前线》:中国军队高级领导人在前线的惟一照片 杨绍明:聚焦伟人 《毛主席畅游长江》:奋斗其乐无穷 经理给总理照相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大夫》 “黑”的画家,白了一头青丝,掉了满口白牙 《我们热爱和平》: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 《学习雷锋好榜样》 留得“样板”在史册 《西沙民兵》:红光亮的代表作 《上访者》:中国批判现实主义摄影作品的里程碑 “最高”的照片 鲁迅与中国摄影的先驱者沙飞 希望的“大眼睛” 后记 试读章节 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终因敌强我弱,弹药供应不上,志愿军被迫转入坑道,坚持斗争。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十五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战是艰苦的。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官兵们还戏称为“光荣茶”。战士们把饼干放入嘴里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牺牲在坑道中。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十五军后勤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曾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双方已经都很难坚持了,这时就看谁能沉住气了。为了掌握情况,志愿军决定抓俘虏。通过审讯俘虏,秦基伟心中有了数。他在日记中写道:“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伪军(南朝鲜)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斗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用了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意这样来拼消耗的,美军不是缺钢铁而是缺少人力……”据此他决定开始筹备反击战。 11月11日15时45分,志愿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追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秦基伟指示炮兵要巧妙地运用火炮的威力:15时45分炮火进行第一次急袭后,停歇5分钟,再急袭5分钟,然后假意发出步兵攻击信号,但并不冲锋,把敌人引诱到前沿工事后,才使用火箭炮覆盖,几十门榴弹炮也一起轰击。这几次急射,1万多发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537.7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飞上了天,铁丝网被炸断,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P30-31 序言 人不能铭记一切,也不能忘却一切,要该记的记,该忘的忘。至于什么是该记的,什么是该忘的,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简而言之,只要是有利于我们进步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们都应该铭记;只要是无益于我们进步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们都不妨忘却。该忘的不忘,会使前进增添负担;该记的不记,我们就无法驱除蒙昧,走向文明。而实际的情况是,人的忘性要远远大于记性,尤其善于忘却那些本来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经验教训的坏的事情、坏的经历。这便是俗话说的“记吃不记打”。 今天的我们尤其健忘,不仅因为我们记性小,忘性大,还冈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中施放r致人健忘、麻木的有害气体。不但儿孙们难以追记爷爷时代的真相,就是一些爷爷,也无视史册扭曲,任凭往事如烟,甚至在行将就木的今天,还把大烟膏当作口香糖来咀嚼。 一个健忘的、不允许正常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因为他随时有可能重复历史做出任何可怕的事情。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修复、维护人们记忆的书。 说它有趣,是因为书中收录的这些图片,对于40岁以上的中国人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又是那样的遥远依稀,我们手捧这“熟悉遥远”的影像,肯定会获得某种趣味的享受,就像夕阳下的老者路遇了青年时代的恋人。至于青年人,难道他们对爷爷们早年的情人和罗曼史就真的丝毫不感兴趣吗?何况在教科书上他们已经初识了其中的一些。 说它修复、维护记忆,是因为本书对“健忘症”会多少有一点缓解效果;对弥漫的致人健忘、麻木的气体会有一点抵御作用。活着的人读完还可把它放在书架上,等待着还未出生的人取下来继续阅读。 书名中的“烙刻”有被迫和自愿两层含义。这些影像自然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了故人的记忆中;但我们希望它们继续烙刻在新人的记忆中。只是这新旧两种烙刻的本质意义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必须说明的是,因为淡化、回避了现代人的观点,使得本书不是一册厚重深刻的读物,它只是把这些堪称“中国现代史缩影”的照片罗列在这里,同时提供一些比较真实、鲜为人知的拍摄背景资料。至于这些照片所反映的历史和事件的更深层的真相和意义,只能有待后人来揭示了。叩击记忆的门扇,减缓不该忘却的忘却,留下思想的引子——我们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作为编者,我首先要感谢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及相关人士对成书无私的帮助,尤其感谢作者巴义尔在工作之余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程”。如果此书还能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乐趣,如果它还有一点现实的、历史的价值,就让我们在回味、铭记这些影像的同时,也稍微留意一‘下拍摄这些照片的人吧——虽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可能也不属于永久铭记的内容。此书得以面世,我们还要感激、铭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按照出版规定对本书的审查、把关。 理性地回顾历史,理性地审视现实,理性地思想未来。 因为不想让读者以过于轻松愉快的心情读这本书,所以就说了这些有点沉重的话,并代为序。 ——编者 窦海军 后记 熟谙摄影界深浅的窦海军兄给我出了个题目:把这些摄影名作集中起来搞一本书,访一下作者,配上原作,多挖点材料,搞成一本可读性强、资料性强的休闲书,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产品。以往出版的大都是画册,很贵也很沉,不便阅读和携带,以及传播。 我完全赞同这个创意。那些照片曾经让我们膜拜和发狂,它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而我们又走进了摄影这个行当,面对这些熟悉而又敬畏过的照片,我们有一种追星族见到了心中偶像般的感觉。很长时间以来,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总习惯于在一个专业的小圈子里打转转,其实照片的作用早已超越了自身的意义,和文学、绘画一样,它面对的是社会,是绝大部分不懂摄影的人们——也不需要懂摄影,只要照片好看、有用就够了。这里选取的就是这样一批家喻户晓的或在当时有特殊影响的照片。说它是照片,因为其中有些不能叫做“摄影作品”。 作者们有些已经故去,大部分还健在,分布在各地,寻找起来仍然是个不小的工程。查资料,找线索,见本人,好不忙乎。老摄影家们都给予了支持,找原作,忆当年,改稿子,好不感动。 照片定格了时代,记录了曾经的震撼,也在瞬间锁定了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本质,成为一张张历史的切片。这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回顾历史,品嚼其中的味道。这些照片所表现的时代和事件,今天看来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流泪,更让我们感动。这可能就是照片的价值所在。这些照片无论当初是怎样出生,最终还是达到了传播的效果,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摄影界的人们一向不爱说话,所以总是留下的照片多而文字少一一那是因为他们拥有表达的手段:一图胜千言。 顺便说一下,这里选的名作并非包括了所有我们已知的作品,还有许多作品亟待去挖掘其中的价值。所以我想,就算是个开头吧。 我感谢海军出了这么个选题,也感谢本书中所有的被访者、摄影作品的作者以及他们的亲属和相关的朋友们提供的帮助,还要感谢以下几位前辈和友人的协助:袁毅平、李英杰、吴化学、钱嗣杰、李振盛、邓历耕、黎航、李晓斌、林国志、乌兰托雅、惠峰、宁智博。 我惟一担心的是,这些文字是否表达出了照片所蕴含的全部有含义? 巴义尔 2005年孟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