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奈的铁路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陈侗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书讲的不是马奈的《铁路》。这本书里有另外一些专有名词:新小说、午夜出版社、罗伯-格里耶、图森、兰东、艾什诺兹、博尔赫斯、广东快车、广州、巴黎、阳江、布鲁塞尔……以及一般名词:文学、艺术、出版、书店、速写、写作、拍照、策划、旅行……

这本书讲的大概就是一个人如何可以靠着这些名词活出意义的事情。

内容推荐

  这些放在《马奈的铁路》书名下的文章就像马奈所画的《铁路》一样,有一些空白和缺失。为了确立这个书名,作者曾在巴黎徘徊于圣拉扎尔火车站和马奈的作品前,以便保证不在这本书中谈论马奈和他的《铁路》,借用翁贝尔托·艾柯的话来说,这是为了把事情搞乱。因此,本书的内容——从“新小说”到作者本人的艺术批评和实践——所给出的仅仅是一个人在时代舞台某个角落里的不起眼的扮相。在《自己的世界》之后,作者的身份再一次被一些小心修饰过的文字唤起,获得了他本人一惯强调的自传效果。

目录

人物

 牛背上的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与我(们)

 快乐而忧郁的先生

 午夜之约(图森一罗伯—格里耶一艾什诺兹)

 一个斗士离我们而去

 博尔赫斯一百岁

 我最喜爱的十本书

 再次反复

 新的小说,新的一代

 图森的小说世界观

 艾什诺兹

 哲学的形象和形象的哲学

 《论摄影》这本书

 海洋中的文学

 《蓝莲花》之边角废料

 发自左边的声音

 叙述一个自己的世界

随笔

 广州文化地图上的一次瞎摸

 当一个人决定写小说时

 成为小作家的24条秘诀

 成为大作家的24条秘诀

 再谈博尔赫斯书店

 我成了一名出版家吗

 “外交生活”笔记二则

 我在《视觉21》特别是与老孙

 在巴黎想书法

 光州“停”记

 拍照,我的原则派艺术

 广州影话

批评

 变动中的持续与多样——1990年以来的广东当代艺术

 没有终点的快车

 当代艺术是什么

游记

 布鲁塞尔的一天

 韩国六日

问答

 比自由走得更远——回答陈红云的提问

 我是一个屈从于感性的人——关于《自己的世界》的问答(一)

 现实与想象——关于《自己的世界》的问答(二)

 个人、权力与创造——回答张玥琀的提问(一)

 我是一架停在空中的飞机——回答张玥琀的提问(二)

后记

试读章节

然而,假如我们将文化的最高级别定在某些创造性行为上,即检验一座城市的文化成就不是看她有没有丰富的文化市场,而是看她能否培养出相当有影响的小说家、诗人、画家、电影或戏剧的导演,那么,广州的文化地图上似乎很难找到这些角色的明确位置。当今最为走红的文学作者都不是生活在广州(除了棉棉曾经在深圳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和广州的文化圈有过接触),广州的文学出版在全国也排不上号,像胡日方这样的带有强烈实验倾向的年轻小说家,他的书出版后既无人炒作,也没有在本地区引起讨论(因为知道胡防的人差不多也是胡日方认识的人),尽管他本人曾努力地关注这个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活现实。

如今广州和中国其他城市最为相近的地方就是地名的欺骗性。当你左手拿着一份市区地图,右手拿着一本1992年出版的《广州地名古今谈》时,一定会对这座城市产生从自然到人文的诸多想象,然而实际情形会令你大吃一惊。就以文德路来说,“文德”二字已经可以望文生义,再看座落在这条路上的机构,文联、作协、音协、孙中山文献资料馆、文物店,除了街口的“致美斋”是一家老字号的酱料店,的确无一不与“文”字和文化相关。但是今天每一个广州市民都知道,如果要买一个镜框或往镜框里配一幅字画,最好的去处便是文德路,因为那里有数十上百家经营镜框和廉价画片的小商店。位于作家协会大门右侧的“作家书屋”至今还是在醒目的招牌底下经营着画框生意,惟一与招牌相称的是里面稀稀落落地摆放着一些用基金或自费方式出版的本地作家的作品,这些书一百年当中也难卖出一本。在楼上工作的作协官员们已经习惯了整条街道对“文德”一词进行的注解,如果他们试图搬离此地,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内部的可使用空间的确太少,和他们对于小生意的天生抵触毫无关系。

  对于广州在文化上的进取弱态,我曾经胡乱地编造出一条语音上的理由,以此来证实不是不愿进取而是进取时将遇到表达上的障碍。广州话中”科”发”Fo",所以当广州人想说出“福科”这两个字时,便发出了“Fufo”;如果按照另一种译法“福柯”来读,又成了“Fuou”,这样二来,对于鼎鼎大名的Foucault及其学说,广州人想了很久觉得还是不去碰为好(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将“布什”念作“布杂”或“布杀”。香港人拥有自治权,他们将“布什”写成“布殊”,这样读起来更接近英语的发音)。

P81

后记

把我的几篇不能正式称为“作品”的文字编成集子是我自己的主意,而且,在此之前这还是一个我根本不赞成的举动。我相信,一个作家除非是已经出版了所有该出版的作品,否则他就没有必要将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钉在一起。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文字并不是作者自愿写下的,它们是编辑们各种奇怪的主意与作者闲情逸致混合而成的产物,尽管有可读性,甚至还有“意义”,但离真正的创造,也就是写作的自由境界相去甚远。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出版它们呢?

事情源于我不久前写了一篇很短的、算是小说一样的东西,而它的产生又与我重新(或者干脆说“第一次”吧)对印象派绘画尤其是马奈的作品萌发兴趣撞在了一起,于是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马奈的铁路。

众所周知,艺术史家们都将马奈作为现代绘画的开始,除了他在绘画技法上做出了某些不易被觉察的改进,他还是第一个明目张胆地使用互文性手法——直接说就是“嫖窃”——的偷懒的画家,他的作品部分地也因为这一点而引人注目。

马奈有一幅不常被人提及的作品在法文版出版物中的题目叫做“铁路”,画的是一对母女在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附近的一座桥上,母亲坐着,女儿站着。马奈作此画时,圣拉扎尔火车站刚建不久,当时的艺术家们包括莫奈在内,都有大量的以此为题的写生。然而马奈,他对于作写生画似乎毫无兴趣,在他的画面上,既看不到铁路,也看不到火车,只有蒸汽机车施放出来的白色汽团。所以,人们看到这幅画时,首先要问的就是:铁路在哪里?

我们都在猜想马奈为何要这样处理画面,而这种猜想正是我对他开始着迷的原因。我的解释也许是缺乏历史依据的,但是与马奈成为现代绘画始祖的理由并不矛盾:马奈要么是画不好铁路,要么是不想画铁路,总之他最后给这幅画取名为“铁路”,就是想引起人们对他的猜测(同样的游戏他也用在《草地上的午餐》、《奥林比亚》和《枪毙马克西米连皇帝》中)。

回到我的这些短文(包括“问答”的回答部分,它们是我写下来的),我想说,作为一个文字世界的加入者,其实我首先应解决的是弄清楚我所涉及的内容在知识方面的深度和复杂性,也就是说,不仅仅是通过叙述去扮演一名知识分子,而是真正能接受人们对我的水平的检测。遗憾的是,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已经像一名冒失的乘客,挤上车后才发现自己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好心的司机没有赶我下车,于是我幸运地和那些买了票的乘客一齐到达了目的地。而且,我认为,途中的景色我一点也不比他们看得少。

我就是这样闯进了文字世界,并且用同样的手法触及到一些复杂命题:新小说、文学社会学、当代艺术、权力、悖谬……当然,假如这些风景的色彩过于耀眼,或其层次并不那么轻易能让人分清的话,关于我自己,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却是不需要任何理论依据就可以表达清楚的,就像对着镜子画一幅自画像,用一些简练的线条就可以了。

这本书要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光斑,一些线条,一些表情,一些动作,一些个人的好恶。在“我”之外的东西都是我看到的,它们是一些表面,但这个表面绝非没有来历。也许学者们会用他们知识的探测器探到更深的东西,就像人们更推崇莫奈是因为莫奈不厌其烦地反复描绘同一个风景一样。但是,当他们面对马奈式的狡猾时,除了在其身后竖上一块大背景,他们还能做什么?我想说,我借用马奈的“铁路”是基于我的两项猜测中的一项:我画不好“铁路”。此外,莫奈围绕圣拉扎尔火车站所画的那些写生,在我看来也是缺乏想像力的(因此莫奈的传世佳作便是《日出印象》和《睡莲》),我不可能相信一条真正的铁路清楚地搁在画面上会比一团蒸汽更易激发我们对圣拉扎尔火车站的回忆。根据我们的传统思想对空无所下的定义,适当的空白、省略乃至缺陷往往能收到更好的体验效果。遗憾的是,眼前的这幅拼图缺乏的不仅仅是深度,它还缺乏习惯上人们所要求的统一性。这不是一幅完整的风景画,也不是纯粹的自画像——我能补充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陈 侗

2002年12月27日,2004年12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4: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