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马雁门/人说山西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卫平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体验山西高原的地上文物,滋润我们渐以遗忘了的年代久远的古文明的灵魂,记忆历史文化延续的图景,“人说山西”系列丛书是极为纯正的一种可靠读本,共12册,每册都包括200多张的精彩图片和地方史志、民俗文化等内容的文字介绍,让读者将山西的重要旅游文化景点尽收眼底。本书是系列之一,它的深义在于有关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对美、对古代建筑艺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判读的能力,能告知读者,这些美好而充满教义感的景观价值从何而来。实实在在的,还有让人心智卧游的可能。

内容推荐

雁门关是一项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宏大国防军事工程。围绕雁门关,古人构筑了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的防御阵地,中有蜿蜒坚固的雄伟长城,后有“三十九堡十二联城”的纵深防御网络。雁门关构筑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战争,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实用。雁门关层层设防,是古代中国北方最为坚固的一道国防线。据史书记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影响中国进程的重大事件就达200余起。我们在古老的代县大地上可以寻觅到古老代国的灭亡之地、和亲政策的萌芽源头、盛唐王朝的崛起之因、忠烈杨家将的征战场所,通向世界的茶马古道、文化融合的标志、建筑。

目录

一 白发雁门

1 悲情雁门关

走近雁门关

雁门关不相信眼泪

不散的忠魂

2 永远的忠武祠

无敌将军杨业

神奇鹿蹄石

肃穆忠武祠

千古七郎陵

3 戍关汉墓群

二 梦断长城

1 哭泣的长城

寻找赵国残梦

割不断的情结

呜咽的杀子河

2 褪色的城堡

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

《水浒传》中描写的一座古城

文明的碎片

3 孤傲的城楼

三 沧桑古道

1 通向世界的窗口

民族融合的通道

另一条丝绸之路

睁大看世界的眼睛

2 碾进车辙的历史

二百多年前的一部交通规划

消失在雁门关下的商业文明

一个代州人与一个商业帝国

3 风沙淹没的黄花梁

四 水乳文化

1 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净土祖庭白仁岩

感悟慧远大师

结缘净土宗

清心白仁岩

2 儒释道统一的圣地——赵杲观

赵杲其人

赵杲观三绝

迷人的赵杲观

3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三佛塔

阿育王塔

洪福寺塔

浮屠塔

后记

附录

地方名片

名人纪事

萨都剌

张凤翼

孙传庭

冯志沂

不妨看看

五台山北大门——白云寺

古建匠意

雁门关

杨家祠堂

赵杲观

边靖楼·阿育王塔

诗词歌赋

关外吟古诗·无名氏

咏雁·瘐信

古别离·江淹

代州门外南楼·元好问

非物质文化遗存

代县挠阁

代县剪纸

代县面塑

名吃物语

代语碗托

代县圪托

代县小菜

拎回惬意

代县酥梨

代县大米

代县黄酒

代县辣椒

代县农民画

住宿坐标

雁门宾馆

福苑宾馆

晶玉宾馆

我陪你游

图版索引

试读章节

民族融合的通道

正如雁门关有西陉火、尔陉火,即古雁门关与明雁门关一样,雁门关下也有两条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古关道。

古雁门关关道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吴家窑、黑石头沟,越过古雁门关,穿赵庄,出白草口,而通向广阔的塞外。

明雁门关关道南起试刀石,经南口、前腰铺、埠家坪,越过明雁门关,穿雁门关村,出广武口,而通向辽阔的漠北。

明以前,人类的交往以古雁门关关道为主;明及明以后,人类的交往则以明雁门关关道为重。

古雁门关关道已被岁月的风沙淹没在苍茫的群山中。从白草口攀上铁裹门,我们仍能从荒草从中找到那一块块留有我们祖先足迹的青石板。这条止过李牧、刘邦、李广、杨业等历代英杰的古道已经很少有人过问了,苔藓斑斑,荒草萋萋,没有人采摘的野花静静地开放在古道边。目前,这仍是通往明代雁门关的火道,从试刀石仍可登上雁¨关。一进入试刀石,眼前便是接连出现的烽火台,古老苍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到埠家坪便看到了那条若隐若现的古关道。埠家坪村后有一条沟,沟里春冬季积冰,坡上零零星星有几户人家,古关道一血从这里通到雁门关上。古关道两边足丌凿过的石鼙,脚下是风化得鱼鳞似的行板路,摸着风沙磨砺出的石壁,你的心中肯定会涌起无数的感慨;登上腑门关关楼,遥望那条伸向塞外的苍茫占道,谁也会长时间沉默不语。

雁门关脚下的雁门山,几千年来,一直是辽阔北国与广袤中原的天然分界线。晋《地道记》载:“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别内外也。”勾注即雁门。《河东记》载:“勾注亦日陉岭,自雁门以南谓之陉南,以北谓之陉北。”

这条分割“天下内外”的大山,正是凶为有了山上那条通达内外的古关道,关南的汉民族与关北的匈奴、楼烦、突厥、女真、蒙古等民族才有了碰撞、交融的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无数次的碰撞、交融,才形成了今日之伟大的中华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雁门山南北住有许多戎狄部族,如俨挽、林胡、楼烦、匈奴等等。这些民族或部落沿着雁门关古道进入内地,与汉族通婚、通商、战争、结盟,促进了南北各民族的发展。如赵国的赵武灵王,大胆学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强制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成为七国中最强盛的一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第二个高峰期,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了王朝。特别是鲜卑族,在雁门关北建立了强大的北魏帝国,更加速了这种融合。东汉时匈奴族逐渐衰落,鲜卑族开始强大起来。三国时期,鲜卑大人步度根就成为保塞大人,为保护雁门塞的首领。此时有许多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通过古关道进入内地,与汉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当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后,特别是北魏孝文帝登基后,全面实行汉化政策,大大推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发展步伐。

第三次民族大融合是隋唐五代时期。此时,先有突厥,后有沙陀及其他少数民族进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一处,形成了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如李克用就是沙陀族人,其子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就是少数民族王朝。

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是宋元时期。此时先是契丹族、女真族,后是蒙古族,先后越过雁门关而进入中原内地,与汉民族共同推进华夏文化。第五次民族大融合是明清时期。

通过这几次大的民族融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傲然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另一条丝绸之路

雁门关占道向南北两面延伸,是古代一条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由于雁门关地处北边,所以边贸活动几乎伴随了雁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秦、汉时期,商业贸易已成为国家及人民谋求富裕的重要途径。《史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雁门“地边胡”,由于军事原冈,内地运来的大量物资时常有剩余,也在市场上出售,边地甚至设置有“军市”。

汉斛“白登之围”后,刘邦除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外,还要送大量礼物,同时与匈奴进行商业性的贸易。汉文帝时,匈奴将牛、马、羊及畜产品运至边境,换取内地的粮食、布匹、铁器等。汉景帝时“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汉武帝执政后,一面“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一面积极准备北伐。由于双方都能得到各自希望的东西,所以边贸不断。

P66-69

后记

据说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对全国两个县县名来历颇感兴趣,其中之一就是代县。当毛泽东将当地干部问得面红耳赤时,自己悠然道来:代县为古代国之地,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将其子刘恒封为代王,故得代名。毛泽东熟读历史,足迹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眼光停留过的地方何止百千。其情独锺代县,除过北面那座雄伟的险隘外,就是那可资借鉴的历史。

毛泽东还对代县的两个历史人物做过精心研究:一个是东晋时期的慧远,一个是晚唐时期的李克用。慧远最大的贡献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将印度佛教中国化,他的出现,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克用是晚唐时期的风云人物。1964年,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的毛泽东凭记忆将一首歌颂李克用父子的《三垂冈诗》抄给田家英:“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李克用父子励精图治,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后唐王朝,但其子李存勖执政后沉溺声色,不到三年时间,一个庞大帝国便分崩离析了。毛泽东似乎从这几个人物身上领悟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治国智慧。

毛泽东于1948年来过一次代县,巨人走过的脚印还清晰地印在阿育王塔下,只是毛先生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已落满了厚厚的历史沙尘。

《走马雁门》,其实走得非常仓促,似奔马观花,似蜻蜓点水,思想的触须仅仅抚摸了一下历史的皮毛。雁门是一座宏大的历史宝库,雁门是一片秀色可餐的胜地,我们所看过的只是那宏大宝库里几颗亮眼的珍珠而已。还有珊瑚,还有玛瑙,还有那被沙尘遮住光芒的巨大宝珠……

写作此文时,开发商们正在开发雁门关、白仁岩……连那个冷落了多年的毛泽东纪念馆也整修起来。院里的荒草被清除出去,漏雨的屋子也整修一新。屋子里的伟人毛泽东正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雁门内外的变化。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正悄悄崛起于中国的北部。

走马雁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