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动戊戌变法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启蒙主义思想家,还是一位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学者,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在学术上融汇中西,敢于疑古,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书是从其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经学和政论两方面,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有为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洪治纲编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发动戊戌变法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启蒙主义思想家,还是一位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学者,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在学术上融汇中西,敢于疑古,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书是从其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经学和政论两方面,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目录 实理公法全书 教学通议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 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上 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下 诸子改制托古考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人世界观众苦 仁智篇 康有为生平及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凡例 一,凡天下之大,不外义理、制度两端。义理者何?日实理,日公理,日私理是也。制度者何?日公法,日比例之公法、私法是也。实理明则公法定,间有不能定者,则以有益于人道者为断,然二者均合众人之见定之。 一,是书于凡可用实测之理而与制度无关者仍不录,理涉渺茫,无从实测者更不录。 一,是书于地球上诸教所有制度,其非大背实理者,必尽辑无遗。虽显背实理,而地球上之人犹有行用者,亦尽辑无遗。必既背实理,又无复有行用之人者,始不登录。其两教相同之制度,则按语中亦详言之,此外更参以新得之公法及比例之法。凡一门制度,必取其出自几何公理。及最有益于人道者为公法,其余则皆作比例,然亦分别比例之次第焉。其难易分别之处,要皆合众深明公法之人议定之。 一,凡有凭空拟出一法,欲行则殊不可行者,虽不过欲置为比例之末,仍不收焉。必虽仍在可行之例者,此书乃修。 一,此书必分二部写之,一用文言,一用俗语。评论义理,当以俗论定,乃更译成文书。 一,每次重修此书之时,诸凡画押之人,整齐万身公法书籍一段所载,必先加议论,然后画押者,其议论若无精语,则不并刻于书中。 一,凡所言实理,每事须先立引说一条,然后以按语将其实理详言之。 一,凡所言公法及比例之法,每法皆须以数语撮举大要。先立一目,然后以按语详言之,且以按语详论之。立目均以今人修书者之语,不得用古语,其古教经典有关制度之言,则以按语备引之。P1-2 序言 以发动戊戌变法运动闻名于世的康有为(1858—1927),不仅是一位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保皇派首领,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以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奔走,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同时,他又从对功利主义、自然人性论和天赋人权的承认和肯定,进而大力提倡人的解放。他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命运和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那融会中西的开放视野,敢于疑古的研究思想,以及“以经义述政见”的逻辑思维,都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北之银塘乡敦仁里延香老屋。曾用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改号更生、更甡,晚号天游化人。康家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祖父赞修,道光举人,曾为州学正、训导。父亲达初,曾任知县。6岁时,康有为便入塾读“四书”,8岁学作八股文。11岁丧父,即跟随祖父在连州从事科举入门学习,直到18岁,仍为童生。从19岁开始,康有为师从大儒朱次琦在礼山草堂学习三载,思想颇受其影响,也为以后的学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自礼山草堂学归,康有为开始接触新的知识。他在西樵山独学4年,除研究史学并由宋明理学而扩及佛学外,又因结交清廷编修张延秋,得知“京朝风气,近时人才及各种新书,道、咸、同三朝掌故”,同时他还遍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西书。1882年,康有为赴京师应试不第,复游上海,大购西书而归。从此大讲西学,思想变化亦日益显著,且独成体系。不久,他便著成《康子内外篇》,内篇言天地人物之理,外篇言政教艺乐之事。 1887年以后,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刺激下,康有为开始接触实际政治,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门生和著书立说。1888年.赴京师应试不中,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康有为乃发愤上万言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书虽为顽固派所阻未达,但引起朝野很大震动。次年归粤后,即招陈千秋、梁启超等人为弟子。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授义理之学、经济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同时还讲“中国数千年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断之”,从学者日益增多。在陈千秋、梁启超等协助下,他又著书多种,其中《新学伪经考》一经刊行,便很快风行海内,康有为从此也以经今文学家现身。1893年,康有为中本省举人,次年会试再度落第。而他的著述与讲学也遭到清廷保守官员的诽谤,被斥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结果《新学伪经考》遭焚。 1895年,康有为再偕梁启超入京会试。正值《马关条约》签订,他联合在京应试的16省举人12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随后成进士,授工部主事。然其不就,继续鼓动变法维新,并得张之洞支持,分别在上海、北京开设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宣传维新思想。1896年,康有为读到严复译述的《天演论》,颇受启发,遂构成其“孔子改制创教”的理论系统。同年夏末,黄遵宪、汪康年等在上海办《时务报》,以梁启超为主笔,次年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与唐才常等在长沙主持的《湘学报》,并为宣传变法的喉舌。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因而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主线。1897年,康有为又在弟子协助下,相继纂成《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由上海大同译书局付梓问世。二书都是康有为“创法改制”的理论表述。其中《孔子改制考》里贯串全书的“托古改制”说,直接导致了学术界脱离经学而重新认识上古历史的趋向。 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胶州湾。12月,康有为“万里浮海”,再赴京师上书言事,并按轻重缓急,提出变法的次第,第一策“采法俄、日以定国是”,第二策“大集群才而谋变政”,第三策“听任疆臣各自变法”。接着又上一书,均不得行。1898年,经过数月的奔波,康有为终于在4月28日被光绪帝召见。近代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便由此开始。三个月后,终因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赴日本、加拿大、英国,继续坚持君主立宪的保皇立场。在流亡期间,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初到日本,便写成编年体回忆录《我史》,既是关于戊戌维新运动过程的重要史料,又是康有为自述思想政见孕育成熟过程的学术专著。1902年后,他在印度开始撰写《大同书》,此著系中国式乌托邦理论的一种独特表述。此外,除了大量政论作品,他还在传统典籍的研究中收获颇丰,相继完成《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中庸注》、《孟子微》、《论语注》、《大学注》等,这些著述在近代学术史上都是属于以经义述政见的典型作品。同时,他还写了大量诗歌和游记。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在日本仍坚持反对民国,遭到孙中山指责。1913年因母丧归国,移居上海。1917年,张勋复辟后,他赴京任弼德院副院长。不久,他作为仅次于张勋“丁巳复辟”的祸首受通缉,逃入美国驻北京使馆接受庇护。1918年2月,康有为由美国大使派人护送离京返沪,续编《不忍》杂志,并辑成政论集《不幸而言中不听则国亡》。在该书的序中,他宣称辛亥清朝灭亡,丁巳复辟失败,都是不用他执政的缘故。此后八年,他尽管坚持反对共和,却主要是言论,而同军阀结交也主要以宾师自居。晚年,康有为撰成《诸天讲》,其中还论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1926年,在上海创办天游学院,他亲自讲授自己的诸天书。1927年3月31日,因突然发病,康有为在青岛去世,终年70岁。 从晚清到民国,自国内至海外,康有为始终笔耕不辍,“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终其一生,留下了千余万字的著述,显示出贯通古今、衣披万世的博大抱负。此外,在文学上,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且文风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晚清“文界革命”之先河。我们编选的这本《康有为经典文存》,是从康有为的全部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经学和政论两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