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市漂流(关于三个城市的十二个建筑思考)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阮庆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书的撰文阮庆岳是一位建筑硕士,现为《台湾建筑》杂志和《室内》杂志的专栏作家;摄影李治辉是一位美术设计师,现为《家饰》杂志总编辑。2001年初春,两人一起横走美国的西雅图、芝加哥和纽约,对这三个城市中的十二处建筑,包括西雅图的摇滚乐博物馆、纽约的时代广场、芝加哥的当代美术馆进行了建筑审美层次上的思考。本书记录了美国三个城市的建筑与人文风景,选择的素材多以前卫富有创意者居多,小说家优美的文笔铺陈,加上精彩的照片与图片设计,使得此书完美地向我们展现出了三个巍巍耸立坚实不移的大城市建筑风情。

内容推荐

西雅图 SEATTLE

摇滚乐博物馆/弗兰克·盖里

盖里能勇于率先脱离钢与玻璃有如金箍圈般长久以来对技术与美学的限制,使现代建筑得以从几乎已经令人动弹不得的某种当代美学限制里豁然脱身,让建筑美学思考的可能开了一扇大窗,的确是功德无量令人敬佩。至于营造技术在形成建筑美学时显现出来的笨拙、不合理与昂贵,究竟是不是建筑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与责任?或足本就是属于营造方法与新材料、技术发明者赶不上时代脚步的错,根本就是与设计者无关的呢?

贝利夫美术馆/斯蒂文·霍尔

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史上最善利用自然光线的几位建筑师之一,他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饶,我们实应善用并借着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但是和另一位也同样善用阳光的建筑师路易斯·康所不同的是,康多半是以阳光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中崇高得近乎宗教的个性,霍尔则惯常在接以阳光在空间里的直射、折射与反射亮面的效果(而非阴影),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暖昧诗意的捕捉,也往往能同时显示出一种相较之下更有人性的仿宗教性性格来。

纽约 NEW YORK

“Comme des Garcons”/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很清楚她并不是在为所有的人设计服装,她是为那些敢与她同样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人设计衣服的,而如何维持住自己永远是浪潮中最前端的水波,是她工作中动力的来源与挑战。这种挑战(也是近了叛逆的自毁)精神,在她的作品中屡屡可见,例如70年代时她大胆选用当时的禁色“黑”为主色,当时在一场名为“Red is Black”的发布会中,她以《圣经》中对“惧怕”的感觉为构想主轴,以7种不同的黑色来展现她对服装美的看法,并同时来挑战禁忌所能达到的极致。

莱赫曼·墨水画廊/雷姆·库哈斯

库哈斯基本上是20世纪现代建筑长期以来少见的能以诚实无惧态度面对社会真实现状的嘹亮新声音;在他之前的现代主义诸大将面对现实社会时显得有些清高离世,似乎有红尘不染的洁癖姿态,而随后的后现代主义群雄,虽然决定跃身与现实对舞相呼应,却选择了以历史糖衣包装商品的不痛不痒的手法,令人对其究竟是在卖笑或是卖身混淆难分,也自然难于给予任何诚恳的敬意了。

库哈斯对于现实环境的不拒不离,甚至勇于投身去改造的态度,使他有着迥异于前人的身姿;以他对资本主义架构下的商业形态为例,他虽未必赞同这样的价值系统,却也一样保持着勇于投身尝试的态度……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屈米

屈米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的这个设计案,从一开始就备受期待与瞩目,一方面是因为基地所在是作为美国教育重镇的哥伦比亚大学,另外则是建筑界也以好奇的目光,等待屈米推出另一代表性建筑作品,他在这样的压力下,似乎就显得有些进退失据,甚至显现出有些过度理性与感性飘逸迷人魅力的不足了。

芝加哥CHICAGO

罗比住宅/赖特

赖特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虽然是他最为人所讨论并引为称誉之所在,但事实上他的建筑手法在整个20世纪对后继者的影响力,是远远比不上其他欧陆的现代主义大师的。赖特真正的价值,可能反而是他的建筑具有一种本分性格,他真实地显现出一个建筑师如何以自身所熟悉并具真实生命力的材料,在依循机能的需求下、反映出当下环境的现实性与这样现实性中的美感可能,并在其中寻求生命个体与宇宙自然和谐关系的坚持态度。

……   在赖特的理念中,早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土地、空气和阳光,使人的价值能在其与自然的互动中重新建立,不至于使人成为都市中一个失去价值意义的符码。

目录

城市漂流,一个早春……

随处是家处处家

西雅图 SEATTLE

数码时代的巴别塔 摇滚乐博物馆(弗兰克·盖里设计)

可见的与不见见 贝利夫美术馆(斯蒂文·霍尔设计)

诗情的显现 圣·伊格那修教堂(斯蒂文·霍尔设计)

纽约 NEW YORK

一首空间的月光曲 川久保玲!川久保玲!

丑美 莱赫曼·墨本画廊(雷姆·库哈斯设计)

逸出规范之外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屈米设计)

居大城弹小调 (菲利普·史密斯和道格拉斯·汤普森)

世界的十字路口 时代广场

芝加哥 CHICAGO

草原上的雅典 芝加哥

理性与诗意 芝加哥当代美术馆(克雷赫斯设计)

真实与幻想的地平线 赖特(一)

属于世界的美国风景 赖特(二)

试读章节

在2000年正式开幕的西雅图摇滚乐博物馆,是由向来对新空间与造型美学有着近乎宗教崇拜般狂热追求态度的建筑顽童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继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后,又次挑战建筑美学并结合电脑科技与营造技术的大胆尝试。

这个音乐博物馆的全名其实是:Expe—ence Muslc Project(简称EHP),设立的宗旨是要“展现摇滚乐的本质,并追索到影响其发展的爵士、灵魂、圣乐、乡村与蓝调等相关音乐历史领域,以及其对未来音乐可能的后续影响”而设立的。但是真正引发整个计划的念头,其实是由居住在西雅图同时也是微软创始人之 的保罗·艾伦(Paul G.Allen)因个人早年对已故摇滚巨星吉米·亨德里克斯(J1m1 Hendrlx)的极端崇拜,并大量收集与其相关纪念物件后,想要有一个可供展示的场所所引发出来的。整个构想不断延伸发展,终于形成最后这个仅建筑就耗资1亿美元的摇滚乐博物馆来。

EHP的位置在西雅图北端的西雅图中心(Seattle Center),这块广大的基地原本是1962年世界博览会的场址,在将近40年后的现在仍可见得到的当年展场遗痕,只有观景高塔与来往于城中央的轻轨铁路了。

电吉他是盖里发展此设计的第 个构想来源。因药物与酒精过量而死于1970年,当时年仅28岁的吉米·亨德里克斯,有在演唱会时摔碎电吉他的习惯,盖里最初发展设计时就曾依照摔碎的吉他做出一系列模型来。最后完成有各异色彩裂成块体状的建筑体,每个不同的色彩仍是与吉他有着密切关系,例如淡蓝色代表Fender吉他,金色是Les Paul吉他,红色代表其他的吉他,紫色是来自吉米·亨德里克斯的歌名“Purple Haze”,银色是代表吉他的弦线和其他配件。

盖里事务所的设计人员表示他们最喜欢的是银色,因为银色最能反映出周遭环境的影像来。虽然整个形体的构想是源于“摔碎的吉他”,但是完成后的外观却有因极度抽象而产生的自由联想可能,有人形容建筑物形状像内耳蜗,也有人说像是一颗臼齿,或是将其自由线条与西雅图的山峦相提并论。

盖里在1996年先是用手工、低科技的方式,开始进行这个方案的设计工作。设计小组依照盖里的涂鸦构想图,试着发展出手工制作的不同体量的模型,当外型确定后,再十分艰难地将外表线条的起伏输入电脑。盖里事务所所选用的3D软件是极端昂贵的CATIA软件,这种软件是由法国研发出来,原本是用来设计幻影战斗机用的,后来波音公司修改用来设计商用飞机,盖里在约十年前第一次用它设计了 座公共汽车站,之后就应用在一些较大的包括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在内的设计方案上。

当整个设计的形体概念现身出来时,如何去构筑这样造型的构造方法,成了一开始最具挑战的思考,甚至于以最原始的用土堆先堆出真实体量,再在其上浇灌钢筋混凝土的方法,也被严肃地考虑过,但最后还是决定用钢骨系统来施工。但真正最困难的挑战,其实是如何营建出这样一栋每一个钢脊骨与每一片金属覆面都是不同立体单元的建筑物。这个方案和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大异其趣的是: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自由曲体事实上是由直交成隔状的笔直钢构件所架构而成,上面覆盖的金属板也是由水平面所联结成的仿曲面;EMP则每个钢构件甚至金属表面,都是特别切割出来的立体形貌,也就是都是货真价实建构出来的曲面体,这也是CATIA软件的优势,它本来就是用来设计像飞机或船体那样流畅的躯体线条的软件。

在钢骨架与辅助结构支撑架构起来后,工人把拉紧、沉重的粗金属网覆盖固定上去,其上再铺上一层细的不锈钢网,并编排钢筋用来浇灌约12厘米厚的快干水泥,凝固后铺上防水层,并锁上最外层的金属皮层。整个施工过程叙述起来只是三言两语,但是真正要面对的困难与艰辛,自然是不言而喻,相信也是只有参与者最明白,也是难为外人真正了解的。

盖里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扮演强势的角色,他宣称要恢复建筑师亦是总工程主导者的古老传统,因为他大概知道EMP营造上的难度与现场协调时的问题会有多大,营造过程中势必是要不断考验整个团队的耐心极致何在,如果建筑师不能维持住强势的角色,结果有可能是不堪设想的呢!

但无论如何盖里终究还是圆满地交出了这个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来。这个有着缤纷色彩的庞大建筑物,从城中远眺时,会显得有些呆滞与色彩过度喧嚣,与整个西雅图有远山为屏、蓝海为庭的景观似乎有不相融合的突兀感受。但如果真正走到建筑物的躯体旁时,感受又会大不相同,它的尺度因为曲面的关系使体量不显得压迫人,每次望见的都只是局部的体量和最多两种金属的色泽,而在人缓缓绕行时,建筑体干变万化的曲线与材料的光影变化,有一种简单中又蕴藏无穷变化的丰富美感出现,材料本质美的可能被极度地发挥,而自由线条的美学可能性,大概也是被推到了种建筑史上未曾达到过的新高峰。

这种对材料与空间线条的运用,不只是在外在造型上可以见得到,在大厅及餐饮区域的室内空间里,同样有淋漓尽致的呈现效果。将室外面材与体量处理手法同样引入室内,使室内产生出 种奇异的、介于室内与室外间的感受,甚至因为空间体量缩放之间更易有戏剧性,加上人工光线的辅助效果,反而在视觉与空间经验上给人更大的冲击,几乎有正步入某种未来虚幻华丽世界的错综感觉出现。P15-20

序言

2001年初春,《家饰》杂志的李治辉兄邀请我和刘湘怡小姐一起横走美国三个城市(西雅图、芝加哥、纽约)。

我们在早春初暖还寒的凛凛微风中,一路看草树渐行渐吐露出嫩鹅绿枝桠来,迫不及待的粉色白色花朵陆续攀上树梢;犹覆盖着隔夜未融冰雪的道边绿地,布满奋力在清晨阳光中绽放艳色动人的郁金香,一种漫漫长冬终将结束的欣喜与期待感,飘散在干冷匆匆过人的吐纳里。

是的,春天就在眉间眼梢了!三人就这样以三个星期的时间,共行过这趟我称之为漂流的旅行。当时,我觉得自己的确是在漂流,在城市间、城市内、城市外漂流, 幢幢等在终点要拜访的建筑物,就像个个可安魂定神的暂时歇脚亭所,而我们就……自觉地漂泊着……

当时,城市是那个固定不移的窗外风景,待参访的建筑物是一个个必须途经的车站,我们三人自然就是风尘不歇来自异乡的命定旅人了。

如今再回看,发觉彼时远道特去参看的建筑物,竟忽然都像在时光中载浮载沉、等待历史最后评价的漂流物了(仍不知最后可依靠的港湾何在),那三个原本巍巍耸立坚实不移的大城市,竞也同时间非永恒地漂流起来了呢!

像失了根的兰花样漂流在半空中……

那么,究竟是谁不在漂流着呢?

才发觉原来不动的是我、不动的就是我,建筑与城市是那个漂流体,我则是岸边长时坐着不动那个悠然的观看者啊!

坐看走马灯样的建筑与城市来去,看庞然城市漂流过目、千帆万帆漂流般地过去,在个早春干冷的记忆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