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件手工制品。小爱因斯坦打算做一个小板凳。
第一天,由于没有经验,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东倒西歪,根本坐不稳。但他并不恢心,决定再做一个。第二天,爱因斯坦又做了一个,但还是不够结实耐用。第三天,他更加认真仔细地做好了第三个小板凳,并把它交给了老师。老师不喜欢这个小板凳,但爱因斯坦并不伤心,她十分认真的说:这个小板凳虽然不好看,但它却是我做的三个小板凳中最好的一个!
正凭着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爱因斯坦在他以后的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也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与其给孩子讲一个大道理,不如让孩子读一则小故事。《读故事懂道理》,一套父母送给孩子的礼品书,一部孩子学习成长的必备书。全国80所重点小学“讲故事比赛”推荐故事。101个故事,教你学做人、懂道理、使你受益终生。
谦虚好问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知识渊博。非常有才华,所写的诗,一直蜚声四方。但他为人很低调,一直非常谦虚。
江西有一个名士一向很自负。他常常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没有人胜得过他。后来,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决定给他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来拜见他。杨万里早就听说这个人一贯骄傲得不得了,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你们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亲口尝一尝滋味,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点。”
那个名士拆信一看,不禁一下子愣住了。什么是配盐幽菽呀?自己从未听说过啊。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么东西,他又不愿意放下身份去问别人。只好自己在街上到处乱找,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后来,他实在想不出是什么东西,只好空着手来到吉水。他见到杨万里后,寒暄了两句就问:“您信中提到的配盐幽菽是不是卖的地方比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实在抱歉!”
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啊。”说着,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的一页。名士接过来一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豉。配盐幽菽也”一行字。
他这才明白,原来所谓配盐幽菽,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后,再发酵后的食品,然后再配上盐。这道家常小菜的别名就叫配盐幽菽。
名士看了非常惭愧,他这才明白自己平日读书太少了。从此后,他再也不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勤学课堂
学习最怕不求甚解,不懂装懂的人永远都学不到真本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只有理解了知识,在理解中记忆。我们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
P42-43
我们应许多小学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编写了这一套“读故事懂道理”丛书。
读故事。学道理。这一直以来都是家长、老师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之一。北京师范大学附小的学生家长李明说:“我的孩子十分懂事,成绩也很优秀,而我平时很少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他喜欢看故事,他身上的优点也许都是从那些故事中学来的。”
读故事,学知识,这也是帮助孩子完善学习的一条捷径。北京育才小学的王蕴老师说: “读故事既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又可以促使他们认词识字、培养语感、积累作文素材,对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效果十分明显。”
可见,读故事既可以让孩子们学做人、懂道理,又能够使孩子们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与其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唠叨学习和生活的大道理,还不如让孩子读一些好的故事,让他们自己从中去体会、去感受、去学习、去改变。
许多用心的老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编写了这套丛书。丛书以“智慧”、“勤学”、“成功”、“美德”和“真情”五个主题为线索。为广大的小学生们精选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传说和童话等小故事,
丛书每册均选入了101篇故事。《每天做好一件事》强调智力智慧、《每天进步一点点》鼓励勤学精神、《成功一定靠自己》突出成功品质、《做最出色的自己》宣扬优秀品格、《心中有爱天地宽》表达亲情真爱。这些小故事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丛书还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小栏目,如“开心词典”“小博士”“名人卡片”等知识性小板块。还有“脑筋急转弯”“逗你玩”“你猜我猜”等趣味性小板块。这些内容形成孩子与故事的互动,调动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使孩子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读故事懂道理”将是一套孩子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也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最佳读本。
经过长时间的选文和编辑工作,这套“读故事懂道理”丛书终于选编完成了。在此,我们向参与了丛书编写的全体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我们才能给孩子们送上一套这么优秀的故事丛书。
我们希望“读故事懂道理”丛书不仅能让孩子们读到有趣好看的故事,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一则好故事对孩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远比家长唠叨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很多。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好的故事。明白生活和学习的道理,更加健康、顺利地成长。
为了保证本丛书的选编质量和顺利出版,编委会参考了众多书刊资料。因为涉及选文较多,尚未能与部分文章的作者取得联系,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特意致歉。请这些作者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42号育新大厦611室“新成长阅读指导委员会”联系,以便我们寄上样书并支付稿酬。
新成长阅读指导委员会
2006年3月
这是一些取材范围很广的小故事,在讲述中又带有一些画龙点睛的议论。好好地阅读,定将获益良多。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大奖获得者 谢倩霓
每一个小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大道理。有的优美真挚,温馨动人;有的寓意深刻,令人反思;有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不仅仅是青少年成长的心灵鸡汤,也是他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资深教育专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畅销书作家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