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是以诗人的身分步入文坛的,但却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而他的散文之所以在文学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真。朱自清的散文题材多是生活的琐事,但少有空发议论的文字。第二: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读起来又有着清秀之气,如朱德熙所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朱自清先生已离开我们多年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书即编选了他的散文代表作,以飨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自清散文选(插图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是以诗人的身分步入文坛的,但却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而他的散文之所以在文学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真。朱自清的散文题材多是生活的琐事,但少有空发议论的文字。第二: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读起来又有着清秀之气,如朱德熙所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朱自清先生已离开我们多年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书即编选了他的散文代表作,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最能代表朱自清艺术水平的散文四十余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本书是对其部分优秀散文的结集,以飨读者。 目录 序 踪迹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儿女 说梦 欧游杂记 威尼斯 罗马 荷兰 莱茵河 你我 看花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冬天 择偶记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伦敦杂记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语文影及其他 说话 沉默 论废话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标准与尺度 动乱时代 论气节 论吃饭 集外 憎 执政府大屠杀记 春 重庆行记 试读章节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C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自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丽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河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 Bell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工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哕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三日作。 原载一九三二年九月一日《中学生》第二十七号 P59-61 序言 朱自清是中国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实秋,一八九八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一九四八年死于贫病交迫之中。他原籍浙江绍兴,一九O三年全家迁扬州城,青少年时期是在扬州度过的,自认为与扬州的关系,够得上“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故自称“扬州人”。 一九一六年,朱自清由扬州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又考入该校哲学系。他为了自勉,不随同流俗,改名自清,又借用《韩非子》中“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改字佩弦。大学期间他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并开始创作新诗。 一九二O年朱自清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散文和诗歌。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等八人的诗集《雪朝》即在此期间出版,同时期他还创作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名篇。一九二五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开始服务于清华大学,历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期间他曾于一九三一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他到清华后,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发表了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旅行杂记》等。抗战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先到长沙,后迁入昆明,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讲授文学批评等课。此后,他开始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学校一同迁回北平,仍为中文系主任。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抗战后,朱自清一直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他是以诗人的身分步入文坛的,但却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而他的散文之所以在文学史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第一:真。朱自清的散文题材多是生活琐事,但少有空发议论的文字。他追求“写景状物,如在目前”,如《荷塘月色》,他用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清幽如画的荷塘夜景;《温州踪迹·绿》,他用贴切的动词来描绘静态的景物,使文章生动而鲜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夜色中波光和灯光辉映、游船穿行的秦淮河。这些细腻、生动的描写让人如身临其境。他写事记人以真切的内容、诚挚的感情感染读者,如《给亡妇》,他以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亡妻的深情和怀念;《背影》一文,他所写不过是平常之事,但他选取真实的片断娓娓道来,写出了不知多少人的心声;《一封信》,他通过对家乡景物逼真的描摹,将自己在动乱时代对家乡对亲人的绵绵思念之情寄寓其中。朱自清后期的议论文字也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如《执政府大屠杀记》,他形象而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正义感,同时也表现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略显软弱的一面;《论自己》、《论青年》、《论气节》等文中,他毫不矫揉造作地将自己的观点有现实针对性的一一道来,给青年以启迪。朱自清把自己的欢笑和眼泪、困惑和思索、热爱和憎恨全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里,因此读者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他的喜怒哀乐,可以和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读起来又有着清秀之气,如朱德熙所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如《春》,文章全篇只六百多字,没有浓词艳语,多是短句,常用比喻、拟人手法,却将春之色彩,春之灵动,春之生机,悉数道尽,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绚丽的春景图。当然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家的语言同样也离不开时代,同样会有时代的烙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学作家的语言是刚从文言文蜕变而来的白话文,总会带有文言文的痕迹,风格上偏重于书面而不够平易。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也难免会如此。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为《中国现代作家丛书——朱自清》作《序》时所评价的“只有早期的几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不免有点着意为文,并非不好,略嫌文胜于质。”随着白话文的发展、成熟,进入三十年代后,朱自清的散文也更加平淡质朴,全是用自然流畅的口语写出,《欧洲杂记》、《伦敦杂记》二书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文风。如《罗马》所写景物,参阅了旅游指南,但他以自己的语言娓娓而谈,自然,缜密,口语化,就像在听他亲切的讲述一样。而他晚年的杂论,则全用纯熟的白话文,讲关于人生、学艺等方面的大道理,平易,轻松,深入浅出,也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像一位长者在和你亲切交谈。“朱自清虽则是一位诗人,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学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的这一评价当是公允的了。 朱自清先生已离开我们多年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