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刘征文集》之卷1,刘征,本名刘国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兼工书法,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任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这套《刘征文集》共5卷,内容分别为语文教育论著、寓言诗、诗词、杂文和随笔、古代寓言整理。值得一提的是,刘征多年来潜心创作寓言诗,以奇幻的形式针砭时弊、启示人生,取得很大成就,其寓言诗被选入多种选本和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并被介绍到国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征文集(第1卷)(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刘征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刘征文集》之卷1,刘征,本名刘国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兼工书法,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任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这套《刘征文集》共5卷,内容分别为语文教育论著、寓言诗、诗词、杂文和随笔、古代寓言整理。值得一提的是,刘征多年来潜心创作寓言诗,以奇幻的形式针砭时弊、启示人生,取得很大成就,其寓言诗被选入多种选本和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并被介绍到国外。 内容推荐 本卷是文集的第一卷,收入语文教育论著。第一部分,收入语文教育论文。作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适应工作的需要,写了多套教材编辑意图的说明,以及许多关于教材的论文。他还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深入教学第一线总结经验。作者说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实”和“活”。语文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要做到这两个字,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方面要以课堂为基地,课内外、校内外适当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他的这部分文章跨度达半个世纪(主要是最近二十多年),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还多少反映了语文教材的编写历程。第二部分,收入诗文赏析、序跋、记叙。这部分文章反映了作者语文教育思想和文学活动的诸多侧面,以及当代几位语文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崇高风范。第三部分,收入教材举例。在长时间里,作者参加和指导编写的教科书和教学用书不下百卷,自然不可能编入本卷。只选一种由作者主编的,比较充分反映作者主张的语文课外读物《初中语文》(优等生跨世纪丛书),加以节录,作为举例。 目录 教材·教法 试谈高中文学课本的编排系统问题 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意图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问题 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 ——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体会 提倡百花齐放 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大有可为 答《语文战线》问 文道统一寓道于文 ——试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读诗答问 源头活水待疏通 编写三三制中学语文课本的设想 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 试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米”在哪里 ——作文杂谈 要注意合乎事理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课文讲读和作文指导 读《中国姑娘》想到的 中学语文课本修订中的几个问题 编写试验教材的一些考虑 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 语言·思想·知识 ——再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叶圣陶关于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述 作文问答 实和活 ——谈中学语文课的基本功训练 生活和资料 谈谈作文教学问题 也谈“教师下水” 争取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丰收 写给小读者 说“自改” 为什么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加强基础训练与发展智力 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提倡五个结合 中国语文教材以及双语教学地区汉语文教材的改革 语文教学的改革要进一步开放 从美国语文教学见闻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年辛苦不寻常 阅读教学管窥 ——学习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一得 让文学漫步校园 答《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问 深化改革探索规律 说“活” 要规范化,不要绝对化 写作教学管窥 语文教学与生活 灯火阑珊处 ——语文教学改革管窥 回答几个问题 一己之见 并非笑话 近在身边的大山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在中语会第六届年会上的发言 夭折的维纳斯 ——50年代文学课本编写始末 答《语文建设》记者问 谈作文(一) 谈作文(二) 谈作文(三) 我的语文工具观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跨世纪的祝愿 老朋友的心里话 论教书简 叶圣陶先生和教材建设 语文教学与生活 ——谈宜昌语文教改实验报告手记 展开双翼才能腾飞 ——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状况和思考 赏析·序跋·记叙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苍鹰与小鹅儿 ——杜甫五律二首赏析 幽婉凄楚的心声 ——秦韬玉《贫女吟》赏析 从《东坡诗稿》谈起 开阔的胸襟豪迈的离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取材新构思也新 表现火山爆发式的爱情 ——说《上邪》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明湖居听书》及其他 赏《春鸟》 古代劳动妇女的群像 ——谈舒岳祥的《十妇词》 情真词切离肠百转 ——说《饮马长城窟行》 《月蚀诗》说 《陌上桑》比较谈 八珍中之异味 表现一颗透明的心 ——谈叶延滨的几首近作 通向少女心灵的一扇明窗 ——《少女记事》读后 关于“唧唧”的解释 大气磅礴的战歌 ——读毛泽东同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得颂臣台湾书,却寄》赏析 《大风歌》析 民族振起的雄伟颂歌 ——读毛泽东同志《祭黄帝陵》 说“传神” ——《忆向阳》读后 折戟沉沙铁未销 真实的赞歌 ——《红蜻蜓》看后感 读《答友人》想到的 形象·意境·韵味 ——毛泽东诗词与当代诗词的革新 经典文常谈(一)(二)(三) 她博得亿万青少年的爱 ——谈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柯岩的几篇作品 苏牧和微型杂文 《论学习语文》前言 《阅读教学论集》序 《读后感集锦》小引 《语文讲读课基本式浅探》卷头缀语 《中学语文备课手册》序 《作文之路》序 《中学生读诗津梁》小引 《语言和语言教学》序 《作文杂谈》序 《语文教学在前进》序 《我和语文教学》序 《作家谈高中语文课文》序言 说改 ——《优秀教师评作文》序 《作文三级训练实验课本教学研究》小引 《写给学生看》序 《中学生学语文琐谈》小引 《阅读文丛》序言 《中国古代寓言诗选》序 有为者亦若是 ——《茅盾少年时代作文》序 石飞《武则天与牡丹》序 《架上鸭集》小引 马达《十二生肖寓言集》序 金黄金黄的迎春花 ——《杏坛红杏》小引 沈鹏书宋词手卷序 《刘章乡情诗选》序 旭林《野象拾趣》小引 《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序 《梓人韵语》序 教师的命题起导向作用 ——《作文题库》序 《梅棣庵诗词》序 《儿童寓言故事》小引 《杏坛杂话》小引 《语文教育论稿》序 《导读的艺术》序 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 ——读贺敬之《富春江散歌》 寓愤于笑,妙趣横生 ——读《石河讽刺诗选》 诗道和书道 ——沈鹏《三余吟草》序 词苑的一朵新花 ——读王亚平的词 罗绍书《美刺集》引言 《迎旭楼诗词稿》序 《刘征诗书画集》后记 活页要活学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忆叶圣陶同志 长流思远情 ——题吴伯箫同志手迹 从几页诗笺谈起 ——忆我的两位老师 博采兼中外精研析古今 ——张志公先生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语文教育观 瑶与含大璞,沧海纳秋河 ——为吕叔湘先生九秩华诞而作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克家同志给我的指教 一串歪斜的脚印 红叶·黄页 教材举例 优等生跨世纪丛书 初中语文 附录 《剪侧文谈》自记 《实和活》序顾振彪 《实和活》编后记 试读章节 因文解道因道悟文 因文解道,就是凭借语言文字来讲解思想内容。因道悟文,就是反过来又要凭借思想内容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妙处。这是一个不断反复加深的过程。我的意思是避免单纯地、孤立地讲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讲解结合起来。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有一句话是很精辟的,他说:“警句离开了思想内容就毫无意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于漪老师说得好:“语言这个东西是表情达意的,离开了情和意来讲词句,就很难讲活,就讲不好哕!”所以,字、词、句、篇的解释要和课文内容的解释结合起来。比如有的老师教《白杨礼赞》,在讲开头一句“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时,特别讲“扑”字,这很有道理。这“扑”字是用得好,老师举了其他的字,都不如‘‘扑,,字好。好在什么地方呢?车在动嘛!坐着车在跑,就仿佛景物扑进眼一样。还有老师讲《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着重讲“我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他讲几个动词:伫立,漫步,回,登,徘徊,依恋,结合课文内容讲;讲得很生动,学生既懂了词义,又懂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有的同志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要结合起来,就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我们语文课不是要培养学生能力吗?能力这个东西是活的,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活用。这样做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在过去不大敢提“兴趣”这个词,其实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兴趣,往往对促进一个人努力奋斗起很大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 不拘一格因文定法 我们听了很多课,听老师们谈了许多意见,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长于精雕细刻,有的长于放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就是同一位教师的教学法也可以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 什么叫因文而异?就是不同的文章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法。适合朗诵的就多朗诵,适合讲解的就多讲解,适合学生看的,让学生看一下就行了。我们说语文课不要讲成政治课,我体会这种提法是指教学总的倾向说的,就是说,不要单纯地搞思想内容的文章分析,不要讲成政治课。但是,有些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我们也可以多讲几句政治。我们说课文不要讲成三大块,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等等,但有的文章就是要介绍作者,比如鲁迅、郭沫若能不介绍吗?一些古代作家能不介绍吗?有些文章讲了时代背景,才能对课文有所理解,那就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教学方法不是绝对的、死板的,可以灵活运用。这样可能便于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越发展越活,而不是越发展越呆板。 什么叫因学生而异?话又回到了我讲话的开头。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复杂的。他们普遍的不足是什么?他们之中好中差的情况又各是什么?教学方法要力求有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到解渴。P24-25 序言 《刘征文集》出版说明 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市人。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兼工书法。1949年他开始步入教育界。从那时算起,明年是他从事编辑工作、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50周年。《刘征文集》的出版,是他大半生辛勤劳动成果的回顾。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40多年中,他参加或指导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不下百册,适应工作的需要,还撰写了许多论文。同时,他从事文学创作,写新诗(主要是寓言诗),写诗词,写杂文。拨乱反正以来所获益丰,已出版著作20多种。这部文集分类集中了他各方面的著作,比较完备。经过作者选定,有所取舍。 文集分为五卷: 第一卷 语文教育论著 第二卷 寓言诗及其他 第三卷 诗词 第四卷 杂文·随笔 第五卷 古代寓言整理 屈原的《离骚》说“溘埃风余上征”,王粲的《登楼赋》说“征夫行而未息”,刘征先生很喜欢这两个诗句。他年逾古稀,仍在修远的征途上行行不息。祝愿他老当益壮,以旺盛的创作精力跨进新世纪的大门,取得更辉煌的成果。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 1998年2月 本卷编辑说明 我受作者的委托,从事《刘征文集》的编辑工作。 本卷是文集的第一卷,收入语文教育论著。 第一部分,收入语文教育论文。作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适应工作的需要,写了多套教材编辑意图的说明,以及许多关于教材的论文。他还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深入教学第一线总结经验。作者说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实”和“活”。语文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要做到这两个字,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方面要以课堂为基地,课内外、校内外适当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他的这部分文章跨度达半个世纪(主要是最近二十多年),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还多少反映了语文教材的编写历程。 第二部分,收入诗文赏析、序跋、记叙。这部分文章反映了作者语文教育思想和文学活动的诸多侧面,以及当代几位语文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崇高风范。 第三部分,收入教材举例。在长时间里,作者参加和指导编写的教科书和教学用书不下百卷,自然不可能编入本卷。只选一种由作者主编的,比较充分反映作者主张的语文课外读物《初中语文》(优等生跨世纪丛书),加以节录,作为举例。 作者曾出版《剪侧文谈》《实和活》几种语文教育论著,本卷编辑以上述两书为基础,加以增补、整理和编列。两书的序记,编附本卷之后。 李阿龄 1998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