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想知道我国古代关于茶叶的一些知识吗?本书选编了我国古代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从中你可了解茶叶的一些基本知识,饮茶的起源与饮茶的有关知识以及唐代以前的茶事、唐代茶叶的产地等,进行一次有关茶文化的穿越时空的旅行!
本书选编了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即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它分上中下三卷,以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十个门类,记载了茶树的性状、茶叶的品质、茶叶的种类与采制方法、烹茶的技术和饮茶的用具等,介绍了饮茶的起源与饮茶的有关知识以及唐代以前的茶事、唐代茶叶的产地等情况。此书开创了我国茶书的先河。自此之后,我国出现的论茶之书多达一百多种。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即为其中的著名续作。《续茶经》的体例完全模仿《茶经》,亦为三卷,其篇目与《茶经》也完全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
芽肥状如春笋的茶,生长在山崖石问的肥沃土壤上,芽长四五寸,像刚从地面抽生来的薇、蕨,凌晨带露采摘。芽头短小的长在草木丛中,有三、四、五个分枝的,选其中好的采摘。
采茶那天若下雨则不采,晴天有云也不要采。天气晴朗时才采。所采的茶要迅即蒸、捣碎、拍打成形、焙干、穿起、封装保存,制茶工序便结束了。 茶的形状有多种多样,大略说来,有的像胡族人穿的靴子那样皱缩;有的像野牛当胸肉那样有褶皱;有的像浮云出山时的状貌,弯曲多变;有的像风拂过水面时,激起的拽的微波;有的像做陶器的人用水澄清膏土时,膏面光滑润泽,这就是所谓澄泥。有像新开出的土地经暴雨径流过的一般。这些都属精美的茶。有的像竹皮笋壳,枝梗很,难以蒸捣,做成的茶表面像箩筛状;有的像荷叶被寒霜摧残茎叶凋坏,状貌全变了,形状萎缩衰败。这些都属粗老茶、劣质茶。
自采茶至封装,经过7个工序。自“胡靴”至“霜荷”分为8个等级。如果以茶块滑、黑色平整的就当是好茶,这种鉴评茶的水平是低的;以皱缩、黄色且表面凹凸不的是好茶,这种鉴评也不高明;认为这些都可以说是好的或是不好的,这样的鉴评才正确的。为什么呢?茶汁被压出来的就光滑,未被压出来的就皱缩;夜问做的茶就呈色,采后当日制成的就呈黄色;蒸压后就平整,任其自然则凹凸不平。茶和其他草木子都是一样的。
茶制得好坏,另有口诀
P9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茶文化也在中华大地重新兴起,成为人们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编译出版了这部《茶经》,一方面是帮助人们了解我国茶文化的缘起和丰硕成果,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现代人,特别是迷恋于咖啡文化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使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世代承袭,发扬光大。
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士子对茶多有著述,以至茶文化成为与诗书礼乐绘一国两制等文化艺术息息相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只选编了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即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它分上中下三卷,以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十个门类,记载了茶树的性状、茶叶的品质、茶叶的种类与采制方法、烹茶的技术和饮茶的用具等,介绍了饮茶的起源与饮茶的有关知识以及唐代以前的茶事、唐代茶叶的产地等情况。此书开创了我国茶书的先河。自此之后,我国出现的论茶之书多达一百多种。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即为其中的著名续作。《续茶经》的体例完全模仿《茶经》,亦为三卷,其篇目与《茶经》也完全相同,即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等十个门类。但自唐至清,历时数百年,产茶之地、制茶之方以及烹煮器具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虽名为“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当为公允之论。
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和丰富本书的内容,我们选配了与茶有关的精美国画,其实自古以来茶文化就与其它的文化艺术门j类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由此杰可见一斑。
我们期望这部书能给所有衷情于祖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读者以有益的帮助和美好的享受。茶文化博大精深,涉猎颇广,因编者学识粗浅,其中注译难免有不精之处,敬请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