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之一。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选取陶渊明的诗歌三十一首以及《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加以注释,串讲,点评,帮助你解读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隐士、田园文学的奠基者。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陶渊明诗意图以及与陶渊明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本书更加精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陶渊明(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 |
分类 | |
作者 | 杨义//邵宁宁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之一。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选取陶渊明的诗歌三十一首以及《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加以注释,串讲,点评,帮助你解读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隐士、田园文学的奠基者。此外,还选配了一些前人创作的陶渊明诗意图以及与陶渊明相关的一些图文资料,使本书更加精美。 内容推荐 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凡是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读过他的《桃花源记》,有人或许还能吟得出他的一两句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讲得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的诗歌冲谈平和,他的散文与辞赋也独具一种朴素自然的情致。陶渊明的诗文化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温润清逸的自然风、田野风、在历代燥热的或刻板的主流文化之旁,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几分舒适和自由。 目录 停云并序 1 形影神三首 形赠影 5 影答形 8 神释 10 九日闲居并序 14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18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21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23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25 归园田居五首其: 28 游斜川 30 乞食 34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37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39 答庞参军42 移居二首其一45 移居二首其二47 和刘柴桑49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52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55 赠羊长史并序 57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61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63 庚子岁五月中从部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 67 庚子岁五月中从部还阻风干规林二首其二 70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叶 72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7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二首其二 78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部经钱溪 81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84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87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溪田舍获 90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一 93 饮酒二十首其 96 饮酒二十首其七99 饮酒二十首其八 101 饮酒二十首其九 103 饮酒二十首十 106 饮酒二十首十 108 饮酒二十首十一七 110 饮酒二十首十八 112 饮酒二十首二十 115 责子 118 有会而作并序 121 拟古九首其一 125 拟古九首其三 127 拟占九首其四 130 拟古九首其七 133 拟古九首其八 135 杂诗十二首其一 137 杂诗十二首其二 139 杂诗十二首其四 142 杂诗十一首其五 144 杂诗十二首其六 147 咏贫士七首其一 150 咏贫士七首其二 152 咏贫士七首其三 155 咏刺轲 158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162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165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167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169 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171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173 桃花源记并诗 176 归去来兮辞并序 184 试读章节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旧。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串讲: 我从小就缺少顺应世俗的气质,生性喜欢山陵自然,不意误落进世俗的罗网,一离开家乡就是一十三年。笼中的鸟儿留恋着旧日的山林,池中的游鱼思念着先前的水潭。在南边的山野开一片荒地,让我保持住性情的淳朴回归田园。方圆十余亩的宅地,八九问草屋,榆、柳遮覆着后檐,桃、李排列在堂前,依稀望见远处的村落,正在袅袅升起炊炯。狗在深巷中吠叫,鸡在桑树上啼鸣。庭院问没有尘土、杂物,空空的房子宽敞悠闲。长期被关在笼中的生命,如今终于返回了自然。点评: 刚刚回到田园生活中的陶渊明,看待农村生活的一切,都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十三年官场生活的经验,想起来就如被关在牢笼里一般。如今再看看自己的土地院落,看看村庄周围的环境,就觉得处处都透着亲切适意,就连巷陌间的鸡鸣狗吠声,听起来都是那么悦耳。干净的居住,宽敞的房子,就像是他的心境,于闲寂中透着一种生活的诗意。这首诗在描写农村景物上,也很有表现力。“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勾勒,不但历历如画,而且与整组诗所要表现的那种淡远的格调非常和谐。这类诗篇以真诚的本性,开拓了描写质朴自然的田园村居生活的诗的可能性,以及远离世俗尘网樊笼的精神家园,给诗歌史上增添了滋味醇厚的“陶彭泽体”。P18-20 序言 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凡是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读过他的《桃花源记》,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隐士,田园文学的奠基者。有人或许还能吟得出他的一两句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讲得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但要冉进一步对他说点什么,除非有过专门研究的人,往往就不甚了了。但即使从上面举到的一点点认识,我们也可以感觉出,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多么突出。陶渊明诗的价值,植根于诗而超越了诗,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文化。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曾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但在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成为历史。就连日常生活所需,有时也都发生了困难。从很年轻的时候起,陶渊明的思想就徘徊在仕与隐之间。所以他后来回顾这段生活,时而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时而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总的看来,他是不怎么喜欢做官的。二十九岁那年,他曾一度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但很快就因“不堪吏职”而自动辞职。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以后,迫于家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先后在荆州刺史桓玄、镇军将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等人的幕府中担任僚佐,目睹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实况。因不喜官场酬酢,又不堪行役之苦,请求到地方任职,遂做了彭泽令,但在官只八十多天,就又自动辞职回家了。陶渊明一生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他这一次的辞官归隐。这件事被记载在萧统的《陶渊明传》里,因而对后世影响极大。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这件事,很能见出他的性格,也很能见出他的文化立场。后世推崇陶渊明的人,多半只记住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忽略了那后半句。按萧统的说法,陶渊明不肯做官的政治原因,在于“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这说法是否道出了陶渊明辞官的隐衷,还需研究。但从文化立场上看,说陶渊明是既有自然质性,又颇有些精神贵族气的,大约不会有什么问题。陶渊明生活在崇尚名士气度的魏晋时期,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精神使然。从中国社会精神的发展看,这正是所谓“人的觉醒”的时期,“觉醒”了的人,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欲求,而更注重精神和意志的自由,因而言语行止,往往都不免有一些惊世骇俗的地方。陶渊明的人生姿态,看上去很平和,但从骨子里,却透出一种孤傲。认识这一点,对于了解陶渊明的诗文意趣,至关重要。他的诗中最为人称道的句子自然是“采菊东篱下”,但在这种冲淡飘然的姿态之外,他其实还有另一种更见出人生意气的东西,那就是所谓“啸傲东轩下”。陶渊明的爱菊,是素所闻名的,但他同样爱松,所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咏的虽是孤松,但说是他的夫子自道,也未尝不可。他的品格,是松、菊合品。 虽然说陶渊明的隐居不仕可能有着不满当时政治的因素,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却也是真实的。从根本上说,这与汉代以来田园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陶渊明的田园诗给人一个印象很深的感觉,就是人与自然,尤其是与田园劳动之间的那种亲和关系。在他的笔下,不但农村生活的环境——山川草木、村庄院落是美好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劳动本身也是美好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与人的关系是美好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就连让人感觉难堪的“乞食”,似乎也都闪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如果说陶渊明过分美化了农村生活,这并不公平,因为正是在他的诗中,我们读到了许多对于贫寒情状的真切描绘。与后来许多田园诗人不同,陶渊明是真正懂得什么叫贫困的,他也不讳言这种贫困,问题只在于,他并没有被这贫困从精神上压倒。即便在饥寒之中,他也能坚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在固穷守节这一点上,他其实是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在他的诗集中,专门有一组诗“咏贫士”,在其他作品中,我们也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对长沮、桀溺一类人物的追慕之情,甚至可以说,他有一种“沮溺情结”。然而,从根本说,陶渊明还是渴望着世间能m现孑L子那样的人物,对于世人的“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他深怀不满,却又无可奈何,自己也只能以固穷守节来自我宽慰,这是陶渊明的悲剧,也是他所处时代的悲剧。 陶渊明的时代,正是佛教风行中国之时,士人中谈玄的风气也很盛。陶渊明的朋友中就有人隐居庐山,与高僧慧远共结白莲社,并曾写信招请陶渊明入山。但陶渊明却不为所动,对于生命,他是有着自己的思考的。除《形影神》、《拟挽歌辞》这类直面人生终极问题的作品外,他的诗集中另外的许多作品也都涉及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他并不相信什么超现实的未来世界,他的人生志趣,始终是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他的处世哲学中写着“平常心”。我们在他的诗里常常会读到一些有关饮酒的描写,《读山海经》第五首说“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拟挽歌辞》第一首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诗集中篇目最多的一组诗,也被命名为《饮酒》。前两处的说法,虽不无一点幽默意味,但却也寓含着“深味”。与松菊一样,酒也代表了他人生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他对现实生活欢乐的迷恋。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素称冲淡平和,他的散文与辞赋也独具一种朴素自然的情致。他的影响,在六朝时期似乎还不够鲜明,尽管钟嵘在其《诗品》中称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仍未将他列入当时一流诗人的行列。到唐代以后,随着山水田园诗的兴盛,他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清人沈德潜在其《说诗啐语》中称他是“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称其诗“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评述他对唐诗的影响,又有这样一段话:“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这还是就山水田园诗内部立论,其实,唐以来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无不表示对他的钦敬,而在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上受到他深深的影响。苏轼以下,历代和陶的诗更是多至近千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直到近现代,还有不少作家从他的创作中汲取营养。陶诗文化代表着温润清逸的自然风、田野风,在历代燥热的或刻板的主流文化之旁,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几分舒适和自由。 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曾刻印过多种,版本异文不少。我们这里依据的主要是今人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但在个别地方,也参考其他通行版本,做了适当的调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