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快意还乡(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北京上海香港)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林//麦楠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于李敖这样特立独行的、经历跌宕的、身份驳杂是、禁书等身的、自吹自擂的、自我膨胀的、官司不玩的、艳情数不尽的、却又通吃文坛政界、玩转报刊电视、数十年来是非不断的、争议不清的“文化老顽童”,这趟“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姓,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的大陆行,确有太多可圈可点可记可忆的珍贵细节。

本书收入了此次李敖大陆行的所有记者会、大学演讲、接受传媒采访和参观拜访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了作者从亲身观察所得的第一手独家细节和幕后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李敖大陆行的台前幕后的策划经过,记录了李敖此行的一言一行,收入了李敖大陆行的所有记者会。大学演讲、接受采访和参观拜访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了作者贴身观察所得的第一手独家细节和幕后故事。

曾经发誓永不离开离开台湾的李敖,是怎样不惜付出“食言”的代价,被说服重回大陆的?自称不会有多愁眼泪的李敖,又是怎样强忍住墨镜背后的泪水,坚持以阳刚面目示人的?李敖在北大演讲中提到了大女儿李文的名字,在清华演讲中也不忘找机会把另外一双小儿女的名字也提上一提。“雄师”的舐犊情深,慈父的良苦用心,强如李敖者,也概莫能外。在北大“金刚怒目”、在清华“菩萨低眉”、在复旦“尼姑思凡”,李敖自称三场演讲,主题一致、主题“朝三暮四”,但也许是要把三场演讲稿放在一起对比,才能体会李熬的着力之深,用心之苦。

目录

北京

9月19日

去北京“向党中央报到”

首都机场见记者:我有一点点毛主席的“毛病”

与女儿拥抱三秒钟

9月20日

天安门上喃喃自语

对以前对故宫的评论表示忏悔!

人民大会堂成活动看板

链接:“麻雀派”VS“凤凰派”

与儿时的我对话

单腿跪见恩师

9月21日

这是支持我还是反对我?

北大演讲语萃

答北大师生问(节选)

胡适手迹复制品赠与李敖

“敖旋风”漂走李大师

看望子尤 老少狂人相会

北京法源寺大讲无神论

北京烤鸭味道正宗

9月22日

弄巧成拙,大师几乎“趴”在现场

做客《鲁豫有约》

情意相通百感交集

9月23日

走进清华

清华大学演讲(节选)

答清华学子问(节选)

参观校图书馆你能得诺贝尔吗?

与“洋和尚”“思接千载”

看见好书就起歹心

9月24日

做客凤凰网(聊天节选)

“我与台湾情缘已尽”

“状元”返校

听鹂馆惊魂

美腿“王大牌”偕儿女亮相京城

上海

9月25日

百余“老记”再战上海滩

链接:记者感受李敖谦和一面

9月26日

李敖叫苦“没睡好”

谁坐在台上谁倒霉

复旦演讲《中国人文的机会》(节选)

答复旦师生问

遭质询面不改色

链接:复旦学生评李敖演讲该扣一分

天又生我们,长夜才复旦

“白公馆”烤肉

妓院留影 好害羞

9月27日

朱家角买下美女图

见校欣喜 闻过则悲

上海记者会实录

链接:李敖之姿态

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的联合采访(节选)

香港

9月28日

登陆香港

香港记者会

逛街,忙里偷闲买长袍

9月29日

凭吊蔡元培

登高观景 古街购砖

席设“中国会”

妙语叠出《锵锵三人行》

“吓住”何志平

“左拥右抱”游维港

与成龙互戴高帽

9月30日

猫回去了,还怕老鼠吗?

一个喜剧式的尾声

李敖大陆行的幕后故事/刘长乐

试读章节

一个小时又七分钟的飞行中,随行的TVBS记者对李敖进行了釆访。

记者:第一次坐飞机,到底感觉如何?

李敖:置生死于度外,感觉蛮愉快的,尤其航空公司照顾我很好。

记者:我们曾经听到您开玩笑说,如果在飞机上遇到乱流,您会抱着空中小姐。今天曾经经历过一波乱流,当时您的感觉如何?会想抱空中小姐吗?

李敖:会,我是会想抱,很可惜,她是基督教徒,所以万一出事的话,她会上天堂,我会下地狱,因为我不相信基督教。

记者:您将回到中国大陆,请问您现在心中的感觉?

李敖:我的感觉就是说,都是中国嘛,所以我从中国东南的一个岛上,回到西北,过去中国有一首诗叫作《孔雀东南飞》,为什么叫东南飞呢,因为有一首古诗叫作《西北有高楼》,所以不能向西北飞,今天孔雀终于向西北飞了,孔雀不但是孔雀,并且变成了凤凰。

中午十二点五十分,李敖抵达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前往机场接机。接着,他们一行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飞机。

这一次,是凤凰的记者与之对话。

李敖:一仙过海,八仙失色。

记者:请讲一下你的心情。

李敖:我现在的心情是越飞越喜欢飞了,因为发现不是那么容易掉下来。

记者:北京越来越近了。

李敖:不是,北京离我越来越近了。

记者:在飞机上面,看着大陆的国土,自己的情绪怎么样?

李敖:情绪,热情澎湃,可是被我压住了,为什么?我是个很理性的人,从来不感情用事。

记者:你压抑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李敖:压抑的是热情澎湃的情绪。

记者:什么样的热情澎湃呢?

李敖:还能怎么说呢,就觉得当年我一个人从北京坐火车到天津,搭船到上海,火车旁边草地都给烧掉了,国共反目,打得天翻地覆,我觉得,此生都回不来了。现在,五十六年以后,我又回到北京,当然会有感触。

记者:越接近北京,心情是不是越澎湃,还是一直要压抑着?

李敖:越接近北京,越要压抑,可是我告诉你,今天我很高兴的,不但是我看到北京,并且高兴北京看到我。

记者:那你在面对两岸三地……你对他们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或者要说什么?

李敖:我回来了。英国有一个牛津运动,牛津运动有一个牧师,叫牛麦,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如今我回来了,你们看,变得不一样了。

记者:什么样的不一样,要看什么呢?

李敖:双方都不一样,我的印象里的北京还是有城墙的,现在北京等于没有城墙了,只剩下城门楼子,可是我也老了,我老了五十六年。

记者:有没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

李敖:有这种感觉,可是我觉得我的乡音没有改,可是北京的乡音会改,因为北京变大了,过去北京附近的那些县,他们的语言影响着现在北京的语言,就他们的语言改了,我讲的还是很纯的北京话。

记者:魂萦梦牵的这个北京是什么样?

李敖:我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我不会把北京想得怎么怎么样,我是来看北京的进步,是来看我梦里边的北京。  记者:这次有没有想带儿子一块来?

李敖:是,我觉得我这次唯一一个自私的目的,就是把我的儿子、我的小女儿都带来,让他们看看。我儿子念复兴的国中,小女儿念复兴的国小,他们为了我都翘课了,可是翘到北京大学来,也蛮好玩的。

记者:那大家平常都是从屏幕上看到您的形象,现在来北京,是不是很有信心?

李敖:希望大家不要太失望。

记者:为什么会没信心呢……

李敖:我告诉你,不是的,真的,英国的一个作家说过,你看一个作家,看他的书就好了,最好不要看到本尊,看到本尊,很多时候是令人失望的,我当然有这个担心。

记者:一仙过海是什么意思?

李敖:一仙过海的意思就是八仙失色。本来是八仙,我是第九仙。

记者:什么仙?

李敖:啊,我是打倒八仙的仙。

     P16-P18

序言

二○○五年九月十二日,凤凰卫视在台北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安排、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学者李敖将于九月十九曰赴祖国大陆和香港进行为期十二天的访问。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长乐说,李敖先生自二○○四年初开始在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节目,这个节目是李敖主持的电视节目中受众最多、寿命最长的节目,同时也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和启迪。他表示相信,李敖先生此次大陆之行,会是一个惊奇、惊喜之旅。李敖亦做了简短发言。他说,我非常同情凤凰电视的刘老板,他把李敖带进凤凰电视,是改写了一句成语。那句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不是我误上贼船,而是“贼”上了船,“贼”进了凤凰电视。所以我非常感谢刘老板在这四百多集的录影(《李敖有话说》)里面承担了那么多的麻烦。当然他也赞美了我,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四百多集有它一定的效果。他还说,此次大陆之行,希望以自家人的身份前往。

据悉,李敖先生此次大陆之行,除了要参与相关的节目制作外,凤凰卫视还为李敖先生安排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在北京、上海等三所著名大学进行演讲和座谈。此行的主要活动有:

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演讲座谈;

九月二十二日录制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及与老同学见面;

九月二十三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演讲座谈;

九月二十四日上午到凤凰网与网友和观众视频聊天;

九月二十五日上午在复旦大学进行演讲座谈。

李敖先生还将于九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召开记者会。在北京期间,李敖还将参观一些文化名胜。

李敖此次大陆之行,是他阔别大陆五十六年后的首次还乡。

后记

    李敖大陆行的幕后故事

早在凤凰开办《李敖有话说》节目之前,我就认识李敖。两人多次见面,一起吃饭。我当时问李敖愿不愿意回大陆走一走,李敖的态度非常坚决,说是“没有可能”。

我分析,李敖拒绝回乡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李敖曾夸下海口,一辈子不离开台湾。他的理论是,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离开台湾一步,我最有资格说,我是爱台湾、为台湾人好的。只有这样一种清白,才能够使得他的言论更有攻击力,更为可信。如果去了大陆,他自己就食言了。这是他第一种顾虑。

第二,李敖很怕坐飞机。他小时候曾经坐过一次飞机,他并没有描述自己有多么恐惧,但确实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坐过飞机。所以,坐飞机对李敖而言是一个艰难的心理挑战;第三个原因,跟李敖的坐牢经历有很大关系。李敖坐了五年多的牢,多数时间是被关在单人牢房里。出狱以后,又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至今,李敖还是经常一个人在阳明山上写作,一待个把月,可以不跟任何人见面。这种孤僻的性格和惰性很大的生活方式使他不愿意“动”。最近这几年,别说去大陆,台北他都没有离开过;最后,还有一个“寻梦说”。李敖很怕回乡后会破坏脑海中存留下来的那种旧梦,很怕梦会破碎。

后来,李敖做《李敖有话说》,正式与凤凰结缘。这个节目在大陆引起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李敖经常让人帮他从网上搜集观众反馈意见,有时也会在节目中回答网友的提问,直接与大陆观众进行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把他的心和大陆民众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

今年三月份,我再次向李敖谈起回乡问题,我发现他的态度有一点儿松动,不是那么剧烈的、用一口回绝的方式来反对。李敖问到大陆能不能容纳他或者善待他。这使我觉得事情有了希望,我请来李敖的好朋友陈文茜和李敖的经纪人王祥基,一起来做李敖的工作。大家仔细分析了李敖的心理,针对他可能提出的借口做了详细的应对和说服方案。

开始劝李敖的时候,他还比较固执,说要不然我八十岁再回去吧。后来我讲了一个观点,引起他很大震动。我说,你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人生易老天亦老,你到八十岁的时候身体可能就不好了,你的表达和行动都可能会有些不方便;另外,很多从大陆出去的知识分子,像张大千、于佑任、钱穆、胡适、林语堂等,他们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但最后都没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大陆;这些人没能回来,你能回来,你回来了能了却自己的心愿,也能帮他们寻梦、圆梦。李敖陷入了沉思。

再比如李敖不愿坐飞机,我就说,从台湾基隆港到香港有万吨豪华游艇,从香港九龙到北京有港九铁路,不用坐飞机也回得了大陆。王祥基说,就是坐飞机,也绝对不会出问题,可以坐波音747啊,四个发动机坏了一个还有仨,三个都坏了就剩一个发动机,飞机也能飞。架不住左劝右劝,众口铄金,李敖最后终于松了口,说他可以坐飞机。这次大陆行,李敖从台北飞香港坐的是波音747,从北京飞上海也是波音747,至于从香港到北京、上海到香港这两趟坐的是什么飞机,他就不知道了。总而言之,凤凰安排的全是大飞机,让他感到安全、舒适。

技术问题解决后,剩下是时间和行程怎么安排。这个初步定在四五月份成行,但事情敲定,紧接着就出了连、宋相继来访大陆的消息,李敖不愿意“凑热闹”,时间最后就阴错阳差地定到九月份。至于一路的行程,李敖一开始说这个不看了,那个不看了,他怕感伤,怕旧景无存,新景触目,带来一些不愉快的想法。但嘴硬挡不住心软,潜意识里浓浓的乡情是按捺不住的。

李敖在小时候待过六年的北京新鲜胡同小学参观吋,我一直在近距离观察李敖的表情,透过墨镜发现了李敖的秘密。李敖的泪水其实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儿了,他与小学生们挨个握手时,有一个扭头动作,半天没回头。他在干吗呢?他在控制自己,他要“男儿有泪不轻弹”,因为真的一弹,泪水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李敖最后还是用他刚烈的一面战胜他柔软的一面,这柔软埋在心底,充满温情。

后来,鲁豫向李敖提到这个细节,李敖笑说带墨镜还是管用的。我觉得,李敖戴墨镜技术上是因为“怕光”,也可能是他觉得眼睛流露的信息太多,不愿意让人家发现。他是喜欢批判、骂人的人,不愿意也不习惯把他自己一些赞赏、欣赏之类的感情流露出来。他站在天安门上,喃喃自语地说“真是大国气象呀”。这趟回乡之旅,他有相当的震撼,又是相当的冷静,他有时候还很兴奋,但在须臾之间又赶紧控制住自己,怕流露出来。他离开新鲜胡同小学时,记者问他给学校留点什么?他说,“我把爱留下了”。说完这两句,就把车窗关上了。然后,他就长时间地看着窗外。在飞机上的时候,我挨着李敖坐,发现他也一直靠着窗户往外看,凝视窗外。

李敖的性格中有极大的两重性,外表那么阳刚,不流泪,不伤感,内心却这么柔软,很温情、很细腻;他有时候不拘小节,讲粗话,骂大街,私下里对人却彬彬有礼,非常老派。李敖的右腿在出发前,突然发病疼痛,特地让医生打了两针稳定病情,而且还拄了陈文茜送的一根拐杖。可是,他看到自己的小学老师鲁老师时,这条不能受寒的右腿,却“扑通”一下跪倒在水泥地上。在此之前,在去看望老师的路上,他尽管眼睛有点花,还是亲自拿出秘书给他准备的美金,一张一张点,然后装到红包里,亲手交给老师。离开时,他走出去好几米,回头一看,老师的一条腿已经从轮椅上耷拉出来了,他马上又跑回去,把老师的腿放好。

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的头一天晚上,李敖让人把钓鱼台国宾馆为他服务的二十二个工作人员的名字全都写在一张纸上,他亲自给每一个人签名赠书。他不光签上“李敖”,还要写上这些人的名字,签完以后已经十二点半了。第二天一早,他又和每一位工作人员握手道别,亲自把红包送到每一个人手上。

对自己的家人,李敖也表现出相当深隋、细腻的一面。李文不是他和现任妻子生的孩子。李敖到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就坐车去李文家看她。在路上,李敖也在点美金,一共两摞,一摞是五千美金,一摞是四千九百美金,少了一百块。他东翻西翻,从钱包里又抽出来一张,说无论如何不能少,然后就把这一万美金凑齐放到信封里,见面时交给李文。

在北大演讲时,李敖提到了李文的名字,没提另外两个孩子李戡和李谌。为了怕影响两个小孩的情绪。他在清华演讲时,专门把这两个孩子的名字写在黄纸条上,贴在讲桌上,生怕自己忘了。在学生提问时,他抓住一个机会,把儿子李戡和女儿李谌的名字用两个非常贴切的例子引了出来,让这两个孩子也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看到李敖这些举动,觉得他虽然是一头雄狮,一只猛虎,但也有舐犊之情,其用心之细,用情之深,让人感动。尽管李敖不喜欢鲁迅的一些观点,但是我还是要用鲁迅的一句诗来形容李敖,“无情未必真豪杰”。李敖,就是这么一个人。

李敖大陆行就是一次崭新的电视行动。这个行动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次突破,在影响力上更是一次突破。

李敖这次文化行动的魂魄在于它有非常好的亲和力,把两岸血脉相通的这种同根、同族的感情纽带连接在一起。当然李敖还有悬念、有故事、又是明星,能够产生影响力的要素全都具备。

这次我到美国参加中国文化周,美国政府的高官跟我说,从李敖和香港五十九个立法会议员一南一北的访问,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走向了进一步的政治开明。我问他,你们怎么会有这个判断?他说,你看南方是五十九个议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过去是不能进入中国内地的“民主派”议员,根本没有签证。结果现在不仅来了,而且还对话了。北方是自由主义者李敖来了,而且还允许在北大、清华和复旦三个地方进行演讲,媒体进行了公开的报道。我们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表现中国政治上的一种新的开放。说这次活动是双赢或者三赢的人都有,但谁输了?陈水扁。因为李敖是十九号到的大陆,陈水扁是二十号过境美国,访问南美一些国家,本来所有台湾的电视台都做了专栏节目,结果到最后让李敖冲得稀里哗啦,专栏也没有了,变成了在新闻节目的最后播两三分钟。

李敖,一个发誓不离开台湾的“台湾人”,一个永生难忘大陆的“大陆人”,一路行来,在两岸包括全球海外华人中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产生的效应也是非常深远的。这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原乡”所表现出的强烈认同感。无论你身在何方,这片土地、这种文化对你的吸引力将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政治体制、超越地理、超越一切。

         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书评(媒体评论)

尽管李敖非常诙谐,甚至有很多荤笑话,但是他的演讲充满沉重的历史感。

    ——刘长乐

李敖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个让大家看看也蛮好。

    ——陈丹青

这是真的李敖,没有“假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李文

对李敖来硬的,是傻子,他是个杠头子,他相信人性是虚张声势的,人人都是纸老虎。

    ——陈文茜

李敖李敖邀请我听他的演讲,他能把我从生动叫来,或许是因为他的朋友不多吧。

    ——凌锋

你从电视上看到他是咄咄逼人的,什么人都骂,在私底下跟他交往,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去细心、去体贴你。

    ——石齐平

李敖“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言行,为西方观察家提供了新视点。

    ——杨锦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