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朗朗书房·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系列书之一。
现代人既不会忠心耿耿地信奉某种现成的宗教,也不会做“清醒”地声称宗教只是人类的黄粱美梦,渐渐地,人类便会从中苏醒过来。然而,就是面对这样一种事实,现代人却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他们发现,宗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同深奥的形而上学、情感价值、丰富的伦理以及精神意义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但这些差别设计的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内容,而非其对待现实性的原因立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人与宗教/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德)西美尔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朗朗书房·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系列书之一。 现代人既不会忠心耿耿地信奉某种现成的宗教,也不会做“清醒”地声称宗教只是人类的黄粱美梦,渐渐地,人类便会从中苏醒过来。然而,就是面对这样一种事实,现代人却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他们发现,宗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同深奥的形而上学、情感价值、丰富的伦理以及精神意义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但这些差别设计的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内容,而非其对待现实性的原因立场。 内容推荐 本书在西美尔《论宗教》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他的后宗教的宗教理论。其宗教思想触及面很广,包括宗教社会学、“生命哲学”的宗教观、现代性文化理论的宗教观三个方面。西美尔的宗教理论在神学方面,可以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主义的信仰论相通,可与巴特和布尔特曼的辩证神学思想相参较,尤其是“基督性”与“基督教”的区分,在社会思想方面,则可以与韦伯和卢曼的自由主义宗教理论参较。在将基督教思想社会理论化方面,功绩不让特洛尔奇。西美尔是古典社会思想家中宗教理论最为丰富者,尽管涂尔干和韦伯的宗教理论著述多,但涵盖面均不及西美尔。 目录 编者导言 西美尔论现代人与宗教 论宗教社会学 现代文化的冲突 宗教的地位问题 上帝的位格 论宗教 试读章节 何谓宗教的本质?启蒙运动以来的反思哲学喜欢提出这类“本质”追问。询问“某某”的本质,实际是对这“某某”做出重新解释。传统思想就在这无数“何谓某某的本质”的追问中被拆除了。为何在19世纪出现了对宗教的重新释义(对宗教的本质的追问)?社会理论为何对宗教问题感兴趣?回答是简单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形态与传统社会不同,它是一个所谓世俗化的社会。社会理论要解释现代社会的形态特征,宗教的重新释义就是一个不可避免且有效的切人点。孔德、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都提出了自己的宗教解释,勘察不同的社会理论家对宗教的重新释义,是理解其社会理论的有效切入点。对西美尔来说,同样如此。 西美尔提出,宗教社会学讨论宗教的本质是从功能论角度入手的,与哲学或神学的宗教解释不同,它“用一种极其世俗化、极其经验化的方式解释超验观念”,既不追究宗教的主观情感价值,也不追究其客观的真理价值,而从“此岸的各种关系和旨趣中寻找到某些宗教契机”。这意味着,社会理论本身是一种“世俗化”的思想,而非一种新的“世俗化”的宗教。西美尔的宗教社会理论的立场显得与马克思有所不同,从两者对宗教的释义就可看出:马克思对宗教施予世俗化的道义性批判,西美尔则给予其世俗化的功能性解释。这里表明,世俗化思想也有不同类型,其间的差别重大,绝不可一概而论。 西美尔如何“用一种极其世俗化、极其经验化的方式解释”宗教?他以为,宗教是社会的一种超越性形式,而非一种安慰性幻想的社会倒影。社会是人与人的“交互作用”,即两人之间或通过第三者形成的生活关系。而所谓社会形式是连接社会中人与人的互动因素的规则,风俗、法律、道德和宗教都是这类作为社会的人际互动秩序的形式。宗教即一种社会形式,意味着它是实在性的,反过来说,社会作为人的互动关系,本身就带有宗教因素。 P6-P7 序言 历史地观之,基督教有社会和思想两个层面。前者指基督教会的形成及在诸民族社会中的传人和发展过程;后者为基督信仰在神学、哲学、文学、艺术中的思想性历史表达。基督教的社会层面和思想层面尽管相关联,仍各具不同的形态。 基督教思想形成于公元最初三百年,其时有希腊语思想者和拉丁语思想者(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借希腊化哲学思想和罗马哲学思想,表达对基督事件之认信,开基督思想之先河。在中世纪,基督思想在拉丁语文化中与古希腊思想再度融糅,形成欧洲中古思想之主流。近代以来,基督新教随宗教改革而衍生,民族国家形成,基督思想遂与欧洲诸民族语言文化融糅,形成风貌各异之基督思想。俄罗斯则直承早期希腊语基督思想,形成独特的俄语基督思想(东正教思想)。近百年来,随着肇始于欧洲之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基督思想亦植入亚洲,产生汉语、韩语、日语之基督思想。 语言乃思想文化之容器,基督思想之品质超逾民族性,形态却偎依于民族语言。故基督思想既具普世性,又具民族语言的思想个性。基督思想历近两千年语程,迄今仍在诸民族文化言路中伸展,成为世界性文化之重要结构要素。 翻译乃民族文化拓展之良屐,王国维尝言:“周、秦之语言,至翻译佛典之时代而苦其不足;近时之语言至翻译西典时,而又苦其不足。”中国学界百年翻译之业为汉语思想走出自我封闭,拓展自身开辟了途径。20世纪40年代,美国神学家、汉学家章文新博士创设“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翻译计划,与中国神学家谢扶雅教授等共同从事,至60年代已成32部。《集成》开创了基督教思想典籍的汉译事业,令学术界感佩。同时,《集成》也有历史的局限:选题系统性强而译述零碎(不少典籍为节译);汉译表达不尽如人意;对19世纪以来的基督教思想学典顾及不足。最令人遗憾的是,《集成》未完成预定规划而终。 本文库愿继前辈学者汉译基督教思想学典未尽之业,以补汉译泰西学术中移译基督教思想学典之不足。文库定名为“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表明仅涉及基督教的思想史文献,旨在积累历代基督教思想的汉语学术典藏。 本文库以翻译为主,但亦收汉语基督思想文典。 Ⅰ.古代系列(希腊化时代至中古末期)。含希腊语早期基督思想、中古拉丁语基督思想。 Ⅱ.现代系列(从16世纪至20世纪)。含近代西方各民族语言之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基督思想学典;此两系列亦包括犹太教思想学典和汉语基督思想文献。 Ⅲ.研究系列。为现当代中西学者对历代基督思想具学术深度之研究著述。百余年来,无论欧美还是中国思想学术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在欧洲自然科学的知识观影响下逐渐形成和扩展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种实证知识性的思想原则和相应的知识学方法构成了现代学术的品质,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现代学术提供了制度性的基础。 现代学术(人文—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是,以知识学的原则和方法检审历史和现实中的思想和社会,尽可能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地研究人类的意识理念和生活样态。在这种学术形态中,基督教神学作为一种传统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基督教思想及学术不仅是欧美思想文化的传统并迄今仍为其基本结构要素,亦已成为汉语思想及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研究基督教的思想和社会之历史和现实,是汉语学术界的一项任务。 文库之编译工作由中国人文学者从事,编译者愿承中古汉语学者为丰富汉语思想文化传译佛典之心智和毅力,“安知不如微虫之为珊瑚与嬴蛤之积为巨石也”(章太炎语)。 汉语学术思想值现代转型重铸之际,文库愿益于汉语思想之丰硕,不负汉语学术之来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一切宗教性都包含着无私的奉献与执著的追求、屈从与反抗、感官的直接性与精神的抽象性等的某种独特混合;这样便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张力,一种特別真诚和稳固的内在关系,一种面向更高秩序的主体立场——主体同时也把秩序当做自身内的东西。 ——西美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