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杂剧在晚清民国时期,犹如西下的夕阳,尽管也伴有一抹美丽的晚霞,但很快就被夜幕所掩盖。它的亮色,突出地表现在有惊人的数量与新变的内容。本书集中了作者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奇杂剧文献研究方面所花的心血,发掘了大量剧目,考辨了不少史实,为以后的研究者铺设了一条更为明达、坚实的道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 |
分类 | |
作者 | 左鹏军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传奇杂剧在晚清民国时期,犹如西下的夕阳,尽管也伴有一抹美丽的晚霞,但很快就被夜幕所掩盖。它的亮色,突出地表现在有惊人的数量与新变的内容。本书集中了作者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奇杂剧文献研究方面所花的心血,发掘了大量剧目,考辨了不少史实,为以后的研究者铺设了一条更为明达、坚实的道路。 目录 序 引 言 一、关于"传奇"和"杂剧" 二、关于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 上辑: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新考 一、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辨 1、《横塘梦传奇》 2、《酸酸酸》 3、《钱叹》 4、黄世仲《南北夫人传奇》 5、王时润《闻鸡轩杂剧》 6、《烈士魂》 7、王钟麒《穷民泪传奇》 8、主钟麒《藤花血传奇》 9、杨与龄《武士道传奇》 10、杨与龄《乌江恨传奇》 ll、杨与龄《岳家军传奇》 12、张丹斧《双鸾隐》 13、王天优《家国恨传奇》 14、《东郭传奇》 15、胡无闷《玉管姻传奇》 16、《秣陵血传奇》 17、关于《捣乱西厢》 18、贡少芹《哀川民》传奇 19、邝摩汉《新华宫》传奇 20、叶楚伧《箫引楼杂曲》 21、《上海小说俱乐部传奇》 22、《针师记传奇》 23、陈小蝶《故琴心杂剧》 24、陈小蝶《群仙宴杂剧》 25、钱稻孙《但丁梦杂剧》 26、《军阀梦传奇》 27、常任侠《田横岛》杂剧 28、常任侠《祝梁怨杂剧》 29、顾随《馋秀才》杂剧 30、顾随《陟山观海游春记》杂剧 31、孙为霆《太平爨三杂剧》 二、稀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新考 1、关于《仙合曲谱》 2、《太守桑传奇》 3、关于白云词人和《风月空杂剧》 4、关于《葬诗记》 5、关于《一家春传奇》 6、关于《衍波笺传奇》 7、关于《麝尘香传奇》 8、《巾帼魂传奇》 9、《防城血传奇》 10、关于《邯郸女儿》 11、关于《三斛珠》 12、陈小蝶《灵鹣影》 13、王玉章《玉抱肚杂剧》 14、蔡莹《连理枝杂剧》 中辑:几种重要报刊所载传奇杂剧考述 一、《申报》所刊传奇杂剧考述 1、《血泪痕传奇》 2、《穷途泪传奇》 3、《炎凉镜传奇》 4、《爱国泪传奇》 5、《赏中秋传奇》 6、《黑海潮传奇》 7、《好头颅传奇》 8、《警民铎传奇》 9、《皖江血传奇》 10、《长相思传奇》 11、《蜗牛角传奇》 12、《花木兰传奇》 13、《新桃花扇传奇》 14、《新哭宴》 15、《仙吕入双角合套梦游月宫曲》 16、《见月》 17、《谢庭雪杂剧》 二、《时报馀兴》副刊和《馀兴》杂志所刊传奇考述 1、《赏中秋传奇》 2、《中秋一夕话》 3、《馀兴传奇》 4、《救夫记传奇》 5、《品舄》 6、《馀兴女儿思春传奇》 7、《救国储金》 8、《新桃花扇》 9、《馀兴传奇》 10、《双溪寺传奇》 11、《投稿难》 12、《情烈记传奇》 13、《新卖马传奇》 14、《四声猿传奇》 15、《新南柯传奇》 16、《新桃花扇传奇》 17、《神州狮觉》 三、《文苑导游录》所刊传奇杂剧考述 1、《仙吕入双角合套梦游月宫曲》 2、《谢庭雪杂剧》 3、《南仙吕入双调罗浮寻梦》 4、《南仙吕入双角除夕祭诗杂剧》 5、《南双角调黛玉葬花》 6、《鸳鸯帕传奇》 7、《南仙吕入双调双星会》 8、《南正宫梦游月官曲》 9、《鸳鸯冢传奇》 下辑: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丛考 一、若干曲家曲目考辨 1、《轩亭冤传奇》作者考 2、《亡国恨传奇》作者考 3、关于《玉钩痕传奇》及其作者 4、《血海花传奇》作者麦仲华生平 5、关于孙寰镜的生年 6、墨泪词人真实姓名考 7、《翩鸿记》作者初考 8、关于《自由花杂剧》和《护花幡杂剧》的作者 9、《中国戏曲志浙江卷》"陈珲"条补正 10、关于顾佛影的生年和《谢庭雪杂剧》的版本 11、关于《江南燕》及其作者 12、关于吴承炬的传奇创作 13、关于吴承炬《慧镜智珠录传奇》的出版时间 14、谢垄的籍贯"甘泉"究竟在哪儿 15、《中国戏曲志江苏卷》"黄振元"条补述 二、几种著作误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辨正 1、《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所录传奇杂剧订补 2、《中国近代小说编年》所录传奇剧本匡补 3、《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校补 4、《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商补 附录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中国文学史上,“传奇”是一个使用相当广泛的文学术语,尝用以指称多种文学样式。唐宋时期,它始专指作意好奇的文言小说;宋元以降,它用以指称诸宫调、南戏、北杂剧等多种戏曲、说唱文学样式;其后,它则成为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长篇戏曲的专称,即戏曲史和文学史上一般所说的“明清传奇”。明清两代是传奇发展的鼎盛时代,产生了以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汤显祖《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孟称舜《娇红记》、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等为代表的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清代乾隆末年以后,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戏曲日盛,20世纪初以降话剧新兴,都对传奇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文化主潮与时代风尚的变革转换,作为传统戏剧样式的传奇虽然也曾出现一点新的气象,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直至消亡。 概括而言,传奇戏曲的突出特征是:主要采用五声音阶的南曲演唱,所有角色均可演唱;无固定长度,一般篇幅较长,大多在四十出至五十出左右;剧本结构较为规整严谨,建立起相对固定的戏剧范式,通常一本两卷、分出标目,从副末家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冷热文武的搭配协调到大小收煞等都相当讲究;明代中叶以前多使用广泛流传的馀姚腔、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等多种大型声腔,明代后期以降则以昆山腔为音乐主体;作者主要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士大夫,文人传奇是明清传奇的典范。总之,一般所说的“传奇”,就是指明清两代南曲系统中以文人创作为主体、文学上规范化、音乐上格律化的长篇体制的戏曲剧本。 一般认为,“杂剧”一词始见于唐代,但是唐代杂剧的具体情况尚不知其详。宋、辽、金时期,杂剧被用作多种戏剧样式的共称。至元代,随着大都(今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有的北方杂剧得到长足发展,“杂剧”一词即由多种戏剧之共称转化为当时方兴未艾的北方杂剧的专称;而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流行的杂剧则改称“南戏”,后来成为明清传奇的重要基础。杂剧在元代已达到顶峰,出现了以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康进之《李逵负荆》和郑光祖《倩女离魂》等为标志的一批典范作家和作品。元末明初以后,杂剧由于日渐贵族化、文人化而趋于萧索,但仍有戏曲家采用杂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明后期出现了徐渭《四声猿》、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等重要作家作品;清前期则有吴伟业《通天台》、陆世廉《西台记》、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等代表作家作品。与传奇一样,在以扬弃传统与追新求异为主导倾向的文坛风气和文化环境中,杂剧至清代乾隆末年以后也面临着其他新兴戏剧样式的冲击,虽然也在寻求变革与新生,并有所发展,但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P1-2 序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南师范大学曾经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重镇,一时间人才济济。鹏军自北方来,即对近代文学、特别是岭南近代文学感兴趣,写了不少有关黄遵宪、梁启超等的论文,初露头角。后从中山大学吴国钦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即专注于近代戏曲的研究,学业大进,连续出版了《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戏剧》、《近代传奇杂剧研究》、《近代传奇杂剧史论》等专著。2000年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进一步对晚清民国时期的传奇杂剧下工夫,尤关注作家、作品、剧目的钩稽与考索。如今这本《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就集中了他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奇杂剧文献研究方面所花的心血,发掘了大量剧目,考辨了不少史实,为以后的研究者铺设了一条更为明达、坚实的道路。 传奇杂剧在晚清民国时期,犹如西下的夕阳,尽管也伴有一抹美丽的晚霞,但很快就被夜幕所掩盖。它的亮色,突出地表现在有惊人的数量与新变的内容。据鹏军估计,这时期产生的传奇杂剧当有550种以上,其中保留到现在的,也不少于420种!在这些作品中,有及时地反映太平天国、庚子事变、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政治时事的,也有针对当时官场腐败、鸦片毒害、婚姻自由、妇女解放、民族振兴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还有一些作品将目光拓展到国外,开始写一些新的人物、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其中不少剧本是借外国独立斗争的故事来振奋民族自强精神的。就在鹏军新发现的一些作品中,像杨与龄的《岳家军传奇》、张丹斧的《双鸾隐传奇》、乌台的《秣陵血传奇》、贡少芹的《哀川民传奇》、常任侠的《田横岛杂剧》、邝摩汉的《新华宫传奇》、远届、张静江的《军阀梦传奇》、叶楚伧的《箫引楼杂曲》、王钟麒的《穷民泪传奇》等等,或能尖锐地揭露社会问题,或是竭力地宣扬革命精神,写得激昂慷慨,读后能使人拔剑而起。毫无疑问,在整个西学东渐、文学革命的大潮流中,晚清民国时期传奇杂剧的内容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它们与诗歌、散文、小说等一起,奏响了一曲追求进步、向往改革、抵御外侮、振作民气的交响乐。 至于在表现形式方面,它们一方面出于现实的需要,逐渐注重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了皮黄、新剧等其他戏剧形式乃至各种文体“革命”的冲击与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动辄直接议论、追求语言通俗、增加宾白科介的特点,而这同时即削弱了故事情节,忽略了曲词雕饰,淡化了戏剧冲突,连传奇、杂剧的固有体式也在这种变化中慢慢地消解了。它尽管一时间用新式的服装、写实的布景,乃至旋转的舞台来装点自己,但终于在与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一起“革命”的浪潮中,自己革掉了自己的命。这说起来也令人深思,在这场声势浩大、意义深刻的文学革命浪潮中,众多的文体是在走向进步,获得新生,而传奇杂剧尽管也热闹了一阵,但最终却在随大溜中,消融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远离了观众,也抛弃了读者,被皮黄、新剧及其他戏剧形式裹挟而去了。 按理说,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这种现象是值得研究,大有文章可做的,可事实是近现代的研究者中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们。除了对近代文学特别关心的阿英编有《晚清戏曲小说目》与《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外,还有一本《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是专门研究近代传奇杂剧的梁淑安与姚柯夫一起编的。此外,不论是目录书,还是研究专著,乃至文学史著作,恐怕就很难再找到一本专门性的著作了;就是单篇论文,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晚清民国时期的传奇杂剧的研究着实受到了冷落,真是令人太息不已。 晚清民国的传奇杂剧之所以受到了研究者的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由于人们还没有发现这里有多少震撼人心的力作,或许是觉得它们在艺术上还显得不够精美圆熟,或许是由于认为它们在这时候毕竟走向了末路。人心所好,喜新厌旧。研究者也多喜好关注一时繁盛、“新生”的现象,而对“没落”、式微的东西避而远之,在理论上即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也。较早一点的焦循曾提出用“一代有_代之所胜”的观点编一本集子,“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焦循的这本集子似乎没有编成,但这种观点明显地对后世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史编写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王国维就根据这一理论,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至于明代中叶以后的戏剧则均不足观。后来整个20世纪的文学史著作与文学史研究,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诚然,这种观点自有其合理性。它基于一种发展的观点,重视新生,强调特色,突出重点。但文学史的实际毕竟是气象万千,无限丰富的。即就“文体”而言,有新有旧,有盛有衰,新因承着旧,衰孕育着盛,它们之间往往是交互关联、若即若离的。更何况,某一种文体、某一种现象何以会衰落?无论如何也总有一些值得人深思的地方。因此,对于新盛的东西固然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但对于没落的东西也应该去认真加以总结。这样,我们才可能有一部完整的戏曲史与文学史,从中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更何况,即使如晚清民国的传奇杂剧这类黄昏时期的作品,或许也有一点伟大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 今鹏军就选取了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这一课题,七、八年来,孜孜不倦,其所得的成绩也着实令人惊异。就这部《考索》而言,真是浸透着他的心血。特别是在复旦期间,他经常早出晚归,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里搜索、翻检、抄录与思考,将尘封已久的有关杂志与书籍翻了个遍。现翻检《考索》,尤其使我感到亲切的是,他从我校赵景深先生、周予同先生的旧藏中发掘了一些十分稀见的珍贵材料,如《太守桑传奇》、《防城血传奇》、《太平爨三杂剧》等作品即是。另外,他从《申报》上发现有一名号二我、石泉、涤骨者也写了《黑海潮传奇》、《好头颅传奇》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其人真名日陈其渊,乃我同乡嘉定人。我素以为对同乡前贤颇多关注,但对这位曾在诗词、散文、小说、戏曲,乃至文学理论方面全面开花、并在《申报》上开辟过专栏的作家却闻所未闻,可见我是多么孤陋寡闻。而今在《考索》里获知了我乡前贤中值得去研究的还有个陈其渊,不能不对鹏军的工夫至为叹服。这也使我更加相信:学问自是从工夫中来。 当然,这本《考索》只是为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的研究夯实了基础,更全面、深入的研究还有待于将来。好在鹏军在这方面已有较长时间的考虑与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在这基础上构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来。 2004年10月22日 后记 数年前作博士学位论文时,虽选取了近代传奇杂剧为题,但并未想到如今会写出这样一些文字,盖因彼时重点在于论说而非文献也;而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阅读有关材料、著作和论文,发现若干文献与史实问题并意欲探其究竟,则直接触发了本书这些文字的产生。犹记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已过半时,意外发现所积累的此类考订辨析文字已颇有二些,觉得似可作为文章之一部分,即向业师吴国钦先生请教,先生立即予以充分肯定并热情鼓励。于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就有了二万四千字左右的近代戏曲文献与史实考辨的内容。后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的先生们对这部分文字同样予以特别关注。这不仅给了我许多激励与信心,而且引领我进一步思考探寻为学的路径与方法。 再后来,在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中,由于有了我向往已久的学术条件,有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丰富收藏作为文献依靠,又对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对相关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充实,许多地方甚至重写过或完全是新增的,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中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考订部分也就增加到八万六千多字。在站研究期间,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到出站报告,我都得到了导师黄霖先生的热情关心和具体指导。博士后出站审核过程中,我的研究工作报告得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站博士后指导专家组诸位先生的悉心指教,对其中的文献与史实考订部分同样予以特别的肯定和鼓励。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这期间,我没有了让我留恋的几年前那样的学术条件,老师耳提面命的指导少了许多,可以作为重要学术依靠的图书馆也已离我很远,但幸好自己对此项研究的兴趣似乎尚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于是就一己之所见知,继续探讨考究有关问题,除对相关材料、史实做进一步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重新思考分析之外,还在相关领域已有的学术基础上,努力扩大文献搜求范围,增强史实考辨意识,希望尽量多解决一两个值得并可以解决的学术问题。将这几年在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方面的些许体会和收获集中起来,就成了现在这样一本在字数上已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的东西。 从开始比较集中地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到现在,不觉已过去了七、八年时间。知情的师友们有时说我相当刻苦甚至尝到了许多艰辛,其实我决不敢担当这样的话。能够从事现在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幸福而欣慰,也经常怀有感恩的心情。有时候的确不无困顿之感,但那总是伴随着收获的温馨。犹记得在复旦大学图书馆把整套四百册《申报》影印本翻检一遍的日子,在上海图书馆把二百多卷《时报》缩微胶卷浏览一遍的感觉,还有在上海四川北路一家旧书店里意外地发现《文苑导游录》竟载有我所不知道的传奇杂剧的时刻。因此,最多我只能说自己还不算很马虎很懈怠,在这项研究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应有的细心和认真而已。这本小书的确是慢慢积累而成的,现在这样的篇幅也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但是我不敢用集腋成裘的话来打比方;因为它现在究竟如何、将来又会怎样,我难以估计更无法准确地衡量,这可能要请方家们去审查;我只能说这样的研究可能还算比较实在,研究过程中自己心中也有那么一点踏实的感觉。 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做一点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工作。我要感谢学界师友、南北亲人的理解和关爱。不能在此一一写下他们的名字,只想把这些总是给我温馨幸福的声音和形象记在心里。我要特别感谢多位老师多年来的精心教导,特别是我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老师们。我总是有幸遇到很好的老师,经常得到前辈的提携与鼓励。尤令我感动和难忘的是,即使是在我已经毕业或出站、不能经常陪侍请教的情况下,老师们仍然没有减少对我这个鲁钝学生的关怀和督促,让我经常沐浴在珍贵的情谊和幸福的阳光之中。当得知书稿有望出版的消息,我向黄霖老师请序,老师不仅慨然应允,而且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写下了对我多有勉励期许、令小书分外生色的序言。从中我也再次领悟到前辈们为人与为学的风范。 几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绛云老师对我的研究多有点拨和鼓励;现在又亲任本书的责任编辑,认真细致地审读书稿并提出了重要而具体的修改意见,使我减少了一些疏失。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主任周绚隆博士、黑龙江大学教授杜桂萍博士也非常关心本书的出版并给予热情帮助。这些情谊都让我觉得珍贵而难忘。在小书就要面世的时候,我必须表达对他们的谢意和敬意。 书稿之末,略赘数言,记是书写作之所历,书彼时此刻之所感,既述往事以为念,且励来兹以自勉。是为记。 左鹏军 2004年11月14日于广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