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本书由海伦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她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插图本)/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海伦·凯勒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本书由海伦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她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目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I Ⅱ Ⅲ Ⅳ 我的人生故事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海伦·凯勒书信选 试读章节 我们都读过主人公只能再活有限的一段时间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有的时候这段时间长达一年,有的时候短到24个小时。但是我们总是很感兴趣地想知道,这个注定一死的人会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来度过他最后的日子或最后的几个小时。当然我说的是能够进行选择的自由的人,而不是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思考,琢磨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些什么。应该把什么事件、什么联想塞进作为凡人在世界上的最后时刻之中?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会发现什么快乐、什么遗憾? 有时候我想,用仿佛明天就会死去来度过每一天,将是一个极好的习惯。这样的态度将会强烈地突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温情、活力和深切的感激度过每一天,当岁月始终如一地以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一连串景象伸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这种态度往往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有些人会遵循伊壁鸠鲁的“吃吃喝喝寻开心”的格言,但是多数人会在行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得到净化。 在故事中,注定一死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分钟交了好运而得救,但是他的价值观几乎总是有了改变。他变得更加珍视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人们常常注意到,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带有醇和温柔的色彩。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将生命视为当然。我们知道自己有一天要死去,但是一般把这一天想象成在遥远的将来。当我们活泼健康的时候,死亡几乎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无尽的展望的日子伸展在面前。于是我们做着琐碎的事情,很少意识到我们对生命的无精打采的态度。 恐怕在我们对所有的技能和感官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疲懒的特点。只有聋者感觉到听力的宝贵,只有盲人意识到视力所具有的多重恩惠。这种观察特别适用于成年后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但是从来没有经受过视力或听力损害的人很少充分使用这些神圣的官能。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蒙陇地接受所有的景象和声音,既不专注也很少重视。这和直到失去才感到珍惜、直到生病才意识到健康一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成年后早期就失明或失聪上几天,会是一件幸事。黑暗会使他更珍视视力,死寂会使他明白声音的快乐。 我会时不时地考考我的眼睛看得见的朋友,来看看他们看见了什么。最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看望我,她刚刚在树林中长时间散步回来,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她回答道。如果不是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回答,我会感到难以相信,很久以前我就确信,眼睛好的人看不见多少东西。 我问自己。怎么可能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看不见值得注意的东西?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感觉到一片树叶的精美的对称。我将手爱抚地摸着纸皮桦光滑的表面或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搜寻叶芽,这大自然冬眠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发现她惊人的盘绕结构,为我揭示出大自然的某种神奇。如果我非常幸运,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我高兴地让小溪清凉的溪水从我张开的手指间涌流而过。对我来说,一层厚厚的松针或松软的草地比最奢华的波斯地毯还要受欢迎。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息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手指尖E涌流而过。P3-4 序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我能够用英语阅读原著后,我读到了海伦·凯勒的自传。这个又聋又盲的女孩用自己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老师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死寂,掌握了书面语言后又学会了说话,并进而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和耳聪目明的女子一起从顶级的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她身处逆境时的奋争和取得的成就打动了年轻的我,使她的名字深印在了我的心中。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不久自己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坎坷和阴霾,更没有想到海伦·凯勒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会在冥冥中鼓舞和激励着我。50年后重读并翻译《我的人生故事》,激动和感动依然,感受却更为深刻。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会漏过的许多东西,今天却具有了别样的重要意义。凯勒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尤人。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人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但是她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按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决不因残疾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她意识到,为达到目的,她需要付出多于常人无数倍的努力,于是她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她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我的人生故事》清楚地反映出了这一点,这也是对读者打动最深的一点。但是这次重新思考凯勒的一生,我在她的成功中除了读到她个人的努力外,还读到了大量的社会关注,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她的无比关爱和照顾之中。从当时的名作家名诗人,到致力于盲聋儿童教育的专家,到家人朋友,到社会名流,都把这个小姑娘放在心上。旅行时想着给她寄去美丽的贝壳,参观博物馆时给予她触摸一些展品的机会,收到她的信后给她回信,在交往中和她进行平等的对话,带她游玩时耐心地为她描述诸如尼亚加拉大瀑布这样几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壮观景象,她需要帮助时向她伸出可以依靠的臂膀。沙利文小姐更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帮助凯勒、使她的生命价值获得了最大的实现的事业。如果一个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的关爱的话,一个残疾人就更是如此了。对残疾人关爱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的素质。如果没有了社会的支持,凯勒就是再努力,恐怕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了社会的支持,如果没有凯勒自己的努力,她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对于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冰霜王”事件早年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这次重读却震撼了我。一个12岁的盲聋姑娘,给自己敬爱的珀金斯盲人学院的阿纳诺斯先生写了一个故事作为生日礼物,阿纳诺斯先生将故事登在了学院的一份报道中。有人发现“冰霜王”和坎贝小姐早已发表的“冰霜仙子”雷同,认为前者抄袭了后者。为了调查此事,珀金斯学院甚至组织了由学院官员和教师组成的调查庭,12岁的盲聋小姑娘被带到庭上回答问题。此后,为了对凯勒负责,沙利文小姐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一直追溯到四年前她休假期间,友人霍普金斯太太可能给8岁的凯勒读过坎贝小姐所写的故事。当时的凯勒对故事没有多大的印象,但故事中抒情的语言却留在了她的脑海里,几年以后当她开始学着写东西的时候,这些语句从她的笔尖流淌了出来。当我读到凯勒对这个事件的叙述的时候,感到对这个12岁的孩子是否抄袭的调查几近残酷。毕竟她只有12岁,并没有真的有意识地去抄袭,再说也不是她本人去投的稿,为什么成年人要这么较真呢?在珀金斯学院进行调查的同时,许多朋友向凯勒表示了对她的信任,就连坎贝小姐本人在得知此事后也专门给凯勒写信,说相信她“有朝一日会写出出自你自己的脑海的伟大故事,它会给许多人以安慰和帮助”。这件事在凯勒心中造成了伤害,她在自传中说,后来即使是给母亲写信都会突然感到恐惧,问自己写下的句子是否在书中读到过;但是她同时也认为这件事“在我的生活和教育中很重要”。尽管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较真几近残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我也深深感到这种较真的可贵。任何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建立都离不开这种较真的精神。这种较真和以坎贝小姐为代表的鼓励和安慰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一代代具有铮铮风骨的英才。虽然12岁的凯勒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抄袭坎贝小姐的作品,虽然当时的调查伤害了她,但是人格诚信的重要却从此深烙在了她的心灵之中,使她一生受用不尽。 在翻译凯勒自传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忘记她的生理缺陷。她使用“看到”、“听见”这样的字眼,她对景色的描绘充满了光感、色调感和音韵感。传记中对在海上遇到风暴和在铁路桥上遇到火车的惊险状况的描述之生动,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个盲聋人之笔。她对音乐和艺术的看法,对音乐家和艺术家作品的评论会让你忘记她其实从来没有听到过音乐、从来没有看到过绘画。她的知识来自大量的阅读,来自人们向她描述的现实世界,也来自她和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凯勒以此为依据构筑起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世界,用自己读到和听到的文字来作为表现她想象中的世界的工具。她的这个世界是博大的,因为丰富和陶冶了她的精神和心灵的是古往今来的经典名著。这些从古希腊罗马哲人到欧洲大师的作品,在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后成为了人类精神传承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凯勒终身与大师为伴,培养了她犀利的心智、独立的见解、高尚的情操、乐观坦诚的心胸和对人的关爱同情。完成自己的生活故事时的凯勒不过二十出头,但是从她矢志不渝的奋斗和追求中,读者可以预见海伦·凯勒的生命定会焕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 书评(媒体评论) 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 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觊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梅特林克夫人 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人生故事》。——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