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李琪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实地考察和中外材料为基础,从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角度,追溯了国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形成背景、历史沿革、分布区域及赖以生存的条件;剖析其思想体系、基本特征和不同类型;揭示其各种组织的政治纲领、活动形式和变化规律;透析其插手国际事务,对国家关系特别是给我国边境地区和周边国家的稳定发展以及入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所在国政府的态度、政策取向及其未来影响和趋向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应对政策。

内容推荐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支持境内分裂主义势力,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活动长久不已,且愈演愈烈。由此,在我国新疆出现并形成了一股以制造中华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策动新疆“独立”,建立“东突厥斯坦国”为政治纲领,与各族人民为敌,与祖国为敌的反动势力。惟其本质而言,它以分裂主义作为思想核心和基本标志,打着维护狭隘的“民族利益”的旗号,煽动多民族统一国家内民族间的对立和仇视;策动政治活动或恐怖活动以蓄意破坏祖国领土完整,损害国家经济利益,扰乱国内政治稳定,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根据这股势力的实质内涵和历史依据,我们称其为“‘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思想渗透”的“政治演变”型;其二,坚持武装暴力的恐怖主义类型。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为了积极支持和配合国际社会的反恐怖主义的斗争,有效地打击危害我国及相关国家稳定安全的恐怖组织,使打击行动具有针对性,使打击对象更具确指性,我们又据其中恐怖主义类型的具体行动纲领,将有关组织简称为“东突”恐怖势力。

2003年12月15日,中国公安部首批认定4个“东突”恐怖组织和11名“东突”恐怖分子。这是继2002年1月21日新华社刊布《“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文章后,张榜全球捉拿“东突”,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东突”问题由何而来?“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具有怎样的本质和特征?其策划和实施分裂和恐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给我国及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造成什么样的现实危害?发展趋势如何?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渴望更多、更深和更准确地了解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本书由导论和七章构成,以大量的事实,从实践和理论上论证在当今世界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正确的;“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不具有“宗教运动”或“民族运动?的本质属性,也绝不代表任何一个民族和宗教。他们所走的道路是对国家的背叛,是对民族的出卖,更是对宗教的亵渎。

导论,概述了本书的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体例定位、主要观点,并分国内、国外和周边国家三个层面综述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从萌动期(鸦片战争前夕一19世纪末)、产生期(20世纪30—40年代)、形成期(新中国成立一20世纪60年代)、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和膨胀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个阶段考察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由来及历史沿革。历史和现实的记录证实,“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既有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复杂的国际背景。外国势力插手中国内政,同我国境内外的分裂主义分子勾结起来,互相呼应,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加紧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分裂和颠覆活动,是“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形成和演变的直接动因。

第二章,从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五个方面阐述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特征。大量翔实的论据表明,分裂中华民族,建立“东突厥斯坦独立国、家”是其政治纲领;打着“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双重旗帜作为理论基础;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中国,颠覆国家现政权是其核心理念;鼓吹“种族优劣论”,排斥其他民族,坚持“单干”是其思想内涵;宣扬文化上的“突厥共性”,为政治上的分裂鸣锣开道是其突出特点;利用宗教、民族因素互为表里,致使民族关系复杂化是其不变式行为准则;以伪科学的态度编造历史和现实,蒙骗国际社会是其惯用手法。透析“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特质和表现,可以将其定格为,以分裂主义为主旨,兼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色彩的三位一体,或称,以民族分裂为目的,以宗教信仰为外衣,以暴力恐怖为手段的极端政治势力。从实质上讲,反对“东突”分裂主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分裂与反分裂的尖锐的政治斗争。

第三章,辨明了境内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分布区域;考察了现代国际政治发展变化中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分析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不同类型;揭示了其中境内外组织对应化、分裂活动目标化、信息传递现代化、选培骨干年轻化和知识化的.活动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与“台独”的共谋关系,与“藏独”的孪生互动关系以及自身协调中冲突、合作中争斗,由分散化逐步走向横向联合的基本发展态势;探讨了当前形势下的现实影响和最新走向;“东突”分裂主义势功依托西方大国和国际上的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及恐怖主义势力,促使“东突”问题国际化的企图不会改变,其进程虽有加快趋势,但不可能发展到失控的程度。今日世界反恐浪潮席卷全球,大多数“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组织为了洗刷恐怖主义名声,将会强化以维护所谓“东突人权”为宗旨的组织建设和战略调整。

第四章,阐明了意识形态领域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主义的重要阵地。纵览当代历史,国际反华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政治意识因素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内部和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在对外关系中的大国主义倾向越发凸显。它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帜下,干涉别国内政,践踏邻国主权,建立周边“意识形态安全带”,对我国西北边疆实施控制政策,培植分裂主义势力。今天,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是长期以来它对新疆的争夺和影响仍然释放着某种负面效应,为边疆的政治稳定遗留下诸多的后患。多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运用文化手段直接插手“新疆问题”,支持“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在历史、民族、宗教和西部大开发问题上兴风作浪,提升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彻底铲除“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根源的艰巨性。目前“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冲击已不仅仅表现于思想政治层面,而且深入到干扰经济发展的实质。

第五章,论证了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的组成部分。描述了“东突”恐怖势力形成、蔓延和扩大的国际背景及其与国际恐怖主义同步发展的表现特点。指出“巴仁乡事件”是“东突”恐怖活动进入活跃期的转折点。此后,恐怖主义思想体系在“东突”恐怖势力中不断扩散,其恐怖暴行不断加码。就“东突”恐怖势力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而言,它与一般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并无区别,但是就其性质来讲,“东突”恐怖势力已具有了明确的政治取向,它所攻击和加害的对象是国家政权、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坚持团结和坚持统一的爱国人士;所造成的后果不仅直接破坏了国家的安全、边疆的稳定,而且损害了新疆在国内外的声誉,影响了国际的交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危害比一般犯罪行为更具破坏性,是我国西北边疆和周边地区不稳定的根源,构成对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现实和最直接的威胁。“东突”恐怖势力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所具有的国际恐怖主义特征说明,我们所要打击的不仅仅是个别的组织,而是一个体系,是那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危害无穷的恐怖主义思想。

第六章,研讨了相关国家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态度及政策取向。剖析了“9·1l”事件以后,相关国家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策略悄然改变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对国外反华势力的依赖和国外反华势力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利用,决定了它们在经济、政治和舆论方面相互支持、互为依存的关系。世界许多国家的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与“东突”分裂主义势力融为一体、极力互动。伴随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某些西方大国出于政治目的,以“人权”为借口,制定双重标准,或隐晦、或公开予以支持;独联体中亚国家采取控制和坚决打击的政策;西亚、南亚国家的某些官员、政党和组织予以政治支持和经费资助。不同地区的国家都根据各自利益所需决定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态度。  第七章,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启示,以及新世纪、新形势下,“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发展趋势、变化特点和现实危害,提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1.维护祖国统一是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针对目前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作为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民族教育中强化双语教学体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重视程度,健全和发展民族语文教学体系;同时应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①——中文(汉语)的实际应用性,提倡普及汉语教学。加强师德建设,严格教师队伍,净化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教育阵地,保证青年一代生活在一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且管理机制严谨,守法、尚法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2.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速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增强我们多民族社会主义祖国的凝聚力、感召力,坚定各族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效抵御国际形形色色分裂主义的渗透和影响,使我中华民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抓住战略机遇期,采取全方位、多层面外交政治战略与强力部门联合打击围剿相结合,遏制“东突”分裂主义势力。赢得相关国家,特别是穆斯林国家的共识和支持,协同查处其境内“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活动。同某些国家对恐怖主义势力的“双重标准”进行有理、有节和有利的斗争,以事实为依据,将另一些“东突”恐怖势力的组织和恐怖分子纳入恐怖主义名单;打击主要组织,孤立头面人物和顽固分子,区别对待一般成员,争取弱小组织的转化工作。

4.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和黏合剂的作用,做好协调工作,扩大和深化其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怖主义的指挥机制、信息系统、预案体系以及反恐怖力量和技术装备;加强反恐怖的司法合作和情况交流;强化西向口岸安全检察监测与边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合作中,既要讲求合作政策的原则性,又要突出合作策略的灵活性;既要重视反恐斗争的军事合作,也要注意反恐中的经济合作。

5.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及时抵制国际上的消极影响,维护国家形象。创办对外宣传刊物,举办国际巡回展览。以实物和真迹介绍我国历史发展,新疆与祖国的关系,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友好互助和共同繁荣进步;介绍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和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等,围绕人权保障问题,介绍各族人民享有的经济发展权、宗教信仰权、受教育权等,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同国际反华势力和境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在人权问题上展开有的放矢的斗争。

目录

总 序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主要观点

  三 体例定位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由来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萌动之缘:国际列强角逐新疆,借端造乱(鸦片战争前夕至19世纪末)

 第二节 产生之由:周边和境内分裂分子互动影响,乘隙作乱(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一 “巴斯马奇”:滋扰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

二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英帝国主义推行“亚洲战略”的产物

三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导源于苏联插手新疆事务

 第三节 形成之因:分裂分子叛逃国外,建立基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

 第四节 内外因素结合引发“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活动指数上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一 外部因素

二 内部因素

 第五节 国际问题错综复杂催化境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恶性膨胀(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

一 分裂主义的世界性泛滥刺激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发展

二 中亚国家政治多元化为“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滋长提供了助推器

三 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结合相促发为“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尺蠖求伸提供了土壤

第二章“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思想体系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鼓吹反动的国家观:“东突厥斯坦独立论”

一 “东突厥斯坦”之说的来龙去脉

二“东突厥斯坦独立论”与中亚“巴斯马奇”分裂思想生于同根

三 “东突厥斯坦独立论”是分裂主义势力为达到其政治目的而编造的谬论

 第二节 追求极端的民族观:“单一民族至上论”

一 苏联崩解后中亚的“主体民族化”趋势,西方极右势力根据需要为“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改换招牌

二 强调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利益取向

 第三节 宣扬颠倒的宗教观:泛伊斯兰主义

一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对泛伊斯兰主义思想的依托

二 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产生深刻影响的国际泛伊斯兰主义组织

 第四节 坚持唯心的历史观念:泛突厥主义

一 泛突厥主义一“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胚胎基因

二 唯心史观——“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思想体系的原生点

 第五节 散播荒谬的文化观:“种族文化优劣论”和“突厥文化共同体”

一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文化观的思想源流之一:“种族文化优劣论”

二“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文化观的基本思想:“突厥文化共同体”

三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文化观的组成部分之一:“突厥语言共同体”

第三章 境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现实影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境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主要组织和活动特点

一 聚集在中亚国家的“东突”分裂主义势力

二 盘踞在西亚的“东突”分裂主义势力

三 滞留南亚的“东突”分裂主义势力

四 某些西方国家的“冷战胜果”使欧美“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不弱反涨

 第二节 境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发展趋势

一 协调中冲突、合作中争斗

二 由分散化逐步走向横向联合

三 与“台独”、“藏独”和其他分裂组织越走越近

 第三节 “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现实影响

一 中亚极端主义组织与“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加絮勾连

二 采取“南北两线渗透战略”影响新疆

三 跨国毒品走私演变为政治问题给新疆社会安宁造成恶劣影响

第四章 抵御国际反华势力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第一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特性

一 苏联建立周边“意识形态安全带”,对新疆实施控制政策,培植分裂主义势力

二 某些西方国家运用文化手段,加大支持“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力度,为其对华战略目标服务

三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赋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的题中之意

 第二节 境内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冲击

一 国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向境内辐射,分裂宣传由隐蔽性走向公开化

二 借助传播媒体,扩散分裂思想,抢占舆论阵地

 第三节 利用民间文化活动,扩大渗透层面,争夺基本群众

 笫四节 针对我国政府的正面宣传教育,展开更大规模的反宣传舆论攻势

第五章 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反恐怖斗争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东突”恐怖势力的历史延续性

一 20世纪90毛代以前发生在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

二 “巴仁乡事件”是“东突”恐怖势力形成的转折点

 第二节“东突”恐怖势力与世界恐怖主义同步并进

一 与国际恐怖势力联系的纽带:“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圣战者联盟”

二 以明显的骑墙性卷入国际恐怖主义的“解放东突厥斯坦志愿军”

 第三节“东突”恐怖势力具有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特征

一 以推翻中国及有关国家政府和现行政治制度为目标,由“文攻”向恐怖主义转型

二 明显具有当代极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宗教为幌子,以恐怖为手段,以分裂为目的

三 受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思想和行动毒化,介入国际政治

四 不断调整战略,采取多变活动方式,以适应形势变化

第六章 相关国家对“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态度及政策取向

 第一节 美国等西方大国以“人权”为借口或隐晦、或公开予以支持

 第二节 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所采取的控制与坚决打击政策

第七章 启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加快西北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二 经济繁荣是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跨国民族成分问题,划清周边国家维吾尔聚居区不同性质社团组织的界限

一 从政治范畴和民族范畴两个方面客观认识跨国民族成分

二 研究中亚维吾尔人居住地的各种组织必须划清两种类型的界限

 第三节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重视青少年教育

一 境内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互动,试图恶化新疆民族教育环境

二 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 有的放矢,采取应对措施

 第四节 开展积极外交,强化对外宣传,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作用

一 开展积极外交,抓住战略机遇,遏制国外“东突”分裂主义势力

二 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标本兼治,消除地区恐怖主义根源

三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及时抵制国际上的消极影响,维护国家形象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四章 抵御国际反华势力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意识形态是一种建立在明确的世界观之上的政治信念和思想体系,作为上层建筑,反映国家决策者和国民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对统一国家和团结国内多民族人民起着重大的精神作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同志说过:

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国际反华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首先是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表现他们的政治主张,扰乱人们的思想,进行争夺人心的较量,进而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潜移默化地销蚀、破坏和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颠覆,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硝烟,实质上最易受到威胁和侵害,给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带来难以预测的危害和振荡。长久以来,国际上的反华势力积极扶植偷生于我国境内和逃亡国外的分裂主义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他们的“和平演变”战略相配合,反对政治上各民族团结合作,信仰上各民族互相尊重,经济上各民族共同繁荣,主张“各民族相互分离,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抗衡。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际国内大小气候的变化,国内外分裂势力互相勾结,加紧进行妄图把新疆从祖国的大家庭里分裂出去的阴谋活动,成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①从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现实问题看,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同武装的“政治性对抗战场”②相比较,更加复杂、尖锐,是我们与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第一节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特性

就国际关系而言,本不该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应以相互利益为基础建立稳定务实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但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告诉我们,由于意识形态决定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对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国主义、强权政治往往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张作为实现其霸权主义战略目标的重要方面。基于这一前提,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和斗争始终是国际政治问题的一个聚焦之点。

P204-205

序言

祖国的大西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远古以来,西北各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共同开发建设,描绘出一幅幅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横贯于西北的古代丝绸之路,汇聚了古代中西方的各类文明;历代西北民族的活动,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古老而神奇的大西北,至今仍为世人瞩目,成为多种学科的活水源头。特别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大西北及世世代代居住在西北的各族人民,焕发了青春,获得了新生,一个崭新的西北,一个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团结、奋进的局面,正在兴起!

为了认真总结、研究历史上西北各族人民开发建设大西北的经验和教训;为了认识、解决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西北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为了推动有关西北民族的各个学科的深入发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将编辑出版一套《西北民族研究丛书》。丛书以编辑出版那些研究探讨从古至今与西北民族相关的学术专著为主,酌情收录有价值的资料汇集、译著等。由丛书编辑委员会负责审定选题、书稿及出版事宜,并面向全国(包括港台)及世界各国学术界征稿。我们殷切希望本套丛书能得到中外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批评。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1年11月

后记

世纪之交,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国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高瞻远瞩,多次强调指出:“西北边境不安宁,必须正视,不能掩耳盗铃。开发西北,新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是基本前提。”

有鉴于此,“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深化研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和严峻的任务提到我们面前。《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要点》将“‘东突’问题研究”列入重点科研项目。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也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和打击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及恐怖主义确定为选题之一。当此之时,我承担的委托项目《新疆分裂主义势力研究手册》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批中外文文献资料,撰写了数篇论文和调研报告,为继续深入研究“东突”分裂主义势力奠定了基础。于是,我抱着尝试的心情提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当获悉项目得到批准后,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题研究的活动之中。经过辛勤奋斗,终于有了今日的成果。回顾研究过程,积聚了许多感慨和新的认知。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参加本课题结项鉴定和审稿的各位资深专家,新疆历史和现实问题研究专家冯大真特邀研究员,中国边政问题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马大正研究员,历史学家、博士生导师周伟洲教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专家李大龙研究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民族与法律问题研究专家张若璞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专家阿·热介甫先生,民族问题和区域经济问题专家杨发仁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王树林先生、王宏欣先生和应中安先生,他们有的不顾年事已高,有的领导工作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仍在百忙之中,逐字逐句审读了笔者的最终研究成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作出了肯定的评价,贡献了真知灼见。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的校领导,研究生处、人事处和科研处的领导及各位老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副主任王欣博士和各位同事,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给予我热情洋溢的关心和帮助。朱宁、李虹、石丽娜三位女士不辞辛苦为本著翻译了英文提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郭武斌先生等以及我的朋友李行力先生,李新英、李晶两位女士等也给予我大力支持。

在此谨向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致谢!

向给予我悉心关爱和鼎力相助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本研究中的不妥之处敬祈专家读者指正。

 李琪

 2004年12月于陕西师范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