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最为重要的特点:第一,前沿性。本书立足于对国际上的相关发展作出综合的介绍;第二,针对性。本书以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作为直接的工作目标;第三,交叉性。本书采取的是多方位的视角,即体现了数学、哲学、文化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第四,理论性。注重理论分析,特别是,本书并非相关论文的简单汇集,而是力图建构起关于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整体性框架;第五,实践性。本书也在更好地发挥理论对于实际活动(包括教学与教育教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另外,“放眼世界,立足本土;注重理念,聚焦改革”则可说是集中体现了本书的基本立场。
引言:数学教育研究之合理定位
第一部分 数学教育的多学科、多视角研究
第一章 数学教育的国际进展及其启示
第二章 数学教育哲学与建构主义
2. 1 数学教育哲学概述
2. 2 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涵义
第三章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3. 1 概念的心理表征
3. 2 概念网络与理解学习
3. 3 代数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3. 4 几何思维的发展
第四章 数学教育的社会一文化研究
4. 1 教师的观念及其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
4. 2 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
第五章 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1 数学教师的专业化
5. 2 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
第二部分 课程改革与案例点评
第六章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6. 1 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
6. 2 关于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6. 3 解读“数学课程目标”
6. 4 “数感”“符号感”与其他
6. 5 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七章 开放式教学与创新
7. 1 创新与数学教育
7. 2 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
7. 3 再论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
第八章 课例与教研文章点评
8. 1 大力加强数学教学研究的评论工作
8. 2 加强学习,将案例分析做得更好
8. 3 课堂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
8. 4 教研文章点评
第九章 中国数学教育的界定与建设
9. 1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9. 2 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9. 3 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定位”
第三部分 国外著名论著介绍
第十章 小学数学题材的教与学——《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简介
10. 1 正整数加减法的研究
10. 2 作为情境模型的乘除法
10. 3 有理数、比和比例
10. 4 估计与数感
第十一章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11. 1 数学教育的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差距》简介
11. 2 三种不同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的差距》简介
11. 3 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初等数学的理解与教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