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潜规则》与《血酬定律》合集重编。吴思的文字耐读而且很好读……只是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常常令人寒噤,难以下咽,堵在心上。吴思属于大陆上为数不多,但是汇合起来却能构成高原厚土般文化底蕴的人。对事实的重新发现……正视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这事实的重现让我们震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吴思作品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吴思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潜规则》与《血酬定律》合集重编。吴思的文字耐读而且很好读……只是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常常令人寒噤,难以下咽,堵在心上。吴思属于大陆上为数不多,但是汇合起来却能构成高原厚土般文化底蕴的人。对事实的重新发现……正视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这事实的重现让我们震惊。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精华以及吴思的5篇新作,《潜规则》的大部分篇章都在其中——如《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当贪官的理由》《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等等,端的精彩! 本书的文体,以叙事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各种分析计算穿插其中。在我的个人经验里,由这三种要素构成的文体很适合解析各种人间对局,不妨以“解局”名之。如果以历史弈局为阐述对象,而对局各方的互动必定依次展开,呈现为一种历时性的不断演变的动态结构,那么,叙事善于追摄动态,自然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分析计算则是理解或预测结局及其均衡状态的必备工具。背景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局外,拉开多维视野,建立不同时空之间的关系,表达多重弈局的套叠和交织。 目录 选编说明 第一编 潜规则:平民与官吏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第二等公平 硬伙企业 第二编 潜规则:皇帝与官吏 恶政是一面筛子 皇上也是冤大头 当贪官的理由 正义的边界总要老 第三编 潜规则:官吏与官吏 摆平违规者 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刘瑾潜流 第四编 策略选择:官吏和平民的武库 身怀利器 灰牢考略 庶人用暗器 洋旗的价值 第五编 隐身份:主体的演变 第六编 血酬和元规则: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 第七编 观念:营造心目中的利害 统论(代)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垄断价格的比喻 对官府强加的第二等公平,中国人民好像存在着不分时间地点的广泛认可。如果打一个富于现代色彩的比喻,这很像是对某种垄断价格及相关的隐性支出的接受。七八年前我们装电话,要交五千元的初装费,像我这样不熟悉外边世界的普通百姓竟以为这规定公平合理,活该如此。在我眼里,这就是第一等公平。 我有点不满的只是他们收了钱还要拖你半年以上,不催几次,不走后门,安装工人就不来给你装。我当时也知道安装工人上门,按规矩还要塞给他们一二百元的辛苦钱,至少要塞他们两条好烟,不然装上了电话也未必能接通。就连这笔费用我也愿意掏,只要你别再没完没了地拖下去。我认可半年的拖延,也认可辛苦费,如果电话公司强迫我买他们的电话机,我也准备认可。这就是我眼中的第二等公平,也是我真正指望的公平。在整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我主动的,并没有人拿刀子逼我排队装电话,更没有人逼我往工人手里塞钱塞好烟,我愿意认账,我也不会告状和揭发。 在晚清官员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的记载中,我看到了类似的故事。他讲了宁波渔民和商人购买海上安全的经历。 当时宁波外海不靖,海盗很多,渔民和商人的生意大受影响。这本来是清朝水师(海军)的失职,他们领饷吃粮却不干活。但是这又很正常。公务员偷懒,按术语说就是追求闲暇效用的最大化,这是很有名的,举世公认的,中国人民也是充分理解的。大家并不真指望官员们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他们也许有这种良心,但是没有这种必要。满清王朝垄断了公共服务业务,没有人敢和他竞争,所有竞争都叫造反,那是杀头之罪。 商人和渔民们没有办法,就自己凑钱激励水师,麻烦他们出海维护治安。这又属于一件东西卖两遍了。商人和渔民已经在各种税费中掏过钱,其中已经包含了供养水师维护海上安全的费用,现在却不得不再掏一遍。当然,并没有人逼他们掏钱,我们只能说他们是自愿的,他们认可了这第二等公平。更准确地说,是认可了自己的二等身份。 据宁波知府段光清说,这办法开始还管用,水师干活了。但是今年给了钱,明年又给了钱,一年一年地给下去,这笔钱好像又成了水师该得的一笔陋规,水师再次懈怠起来,渐渐又不干活了。另外一种解释是,海盗越来越厉害,水师缺乏训练,打不过人家,不敢出海干活了。不管怎么说,总是百姓花了两次钱,仍然没有买到海上安全。 好在——也许应该说坏在——清朝水师的垄断地位被洋人打破了。宁波的商人见水师实在不顶用,就掏钱请洋人的战船为他们保驾护航,又求段光清给洋人发了航行和入港的许可文书。过了不久,朝廷接到了报告,说北方海防发现有轮船“捕盗甚力”,查起来还有宁波知府发的许可文书。有一次洋人与海盗遭遇,炮战一场,一个洋人水手受了重伤,也击沉了海盗头子的船,从此威风大震。可见没有垄断地位的洋人拿了钱是真干活的,并不像清朝水师那样卖假货。 不公是易燃的危险品 最后我们看看张集馨是如何处理号草问题的。 他调来了驿站收草的大秤,经检验,果然是百姓所控诉的那种黑秤。于是张集馨下令另造官秤,同时宣布:按照每斤一文的官价支付草价,不许驿书和家丁“干没”。他说,对这种处理,“民甚欣悦,而州牧及丁胥皆不乐。” 这样就算完了?完了。没有提到敲诈勒索问题,没有追究贪污的责任,没有任何官员吏胥家丁为持续多年的不法行为付出任何代价。所有处理,不过是发一杆新秤,重申一遍正式规定。按照这种逻辑,不公平能够存在多年,难道就是因为缺少一杆准确的秤?就是因为缺少一纸不准贪污的规定? 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理与其说是处罚,不如说是鼓励。不处理,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或许还有点心虚。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他们便可以放心了:告到省头那里,又指定名声不错的地区一把手亲自处理,最后又能怎么样呢?不过给了我们一杆新秤。过一年我们还贪污,还敲诈勒索,大不了再得一杆秤。这也能算风险吗?因此,他们的不高兴不过是暂时的。他们手里的加害能力并没有丝毫的削减,他们的反扑欲望已经在不乐中展现出来。有能力又有愿望,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后边的事情张集馨没有记载,我也就不知道了。但我估计当地百姓从此会死了告状的心。至于清朝全国通行的驿站潜规则,我读史不博,说不确实,但我敢确信:清朝在整体上没有实现儒家主张和《大清会典》规定的第一等公平,连第二等公平也未必能够普遍实现。以鲁迅“想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为标准,我们不妨把第一等公平称为臣民级的公平,把第二等公平称为奴隶级的公平。奴隶级公平没有普遍实现的证据,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山西代州的村长和老头告状十一年后,太平军起义爆发了,起义的旗号正是“太平”——其中就有特别公平的意思。不公平的感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几个好汉在公平奇缺的世界上敲出了几颗火星,全中国便翻卷起逼人的热浪。令人感叹的是:太平天国实际展现出来的内部关系,与他们那面漂亮旗号的差距,并不比《大清会典》与黑秤的差距近多少。 P18-21 序言 我以前出过两本讨论中国历史的书。本书是将那两本书的正编共二十五篇文章打散,重新辑为七编,并加入了正编之外的五篇文章。 在选编过程中,我试图把分散在两本书里的见解组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潜规则、隐身份、暗藏的主体、隐蔽的策略、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不同社会集团的观念,等等,塞入一个框架之中。宋诗有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字似乎有这种包容力,于是以《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为书名,以规则、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概念为编目分类的依据。至于各篇文章在原来那两本中的编排方式,读者可以在附录的原书自序中找到。 我的读书和写作缺乏计划性。虽然也有大致的方向,却往往“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好比同时烧着一百多壶水,平时只管砍柴烧火加壶添水,哪壶水碰上好柴,快烧开了,便多加两把火,哪壶先开提哪壶。上述三十篇文章就是三十只提下来的壶,其问的逻辑关系,事前没有设计,只好事后追认,难免有牵强之处。 《血酬定律与历史弈局》一文,是我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演讲稿。我企图用自己杜撰的概念建构一个体系,奈何才疏学浅,搭起的架子歪扭松垮,编在各篇之后,权充统论。 甘琦女士和黄集伟先生曾分别向我提议,编制一个“本书关键词表”,附在书中,让那些新杜撰的语词获得独立,自由生长。借用他们的灵感,我编制了“本书关键词语解释”,附在最后,兼作索引。在编制的过程中,分散的词语居然聚出了活气,它们相互勾连,开始叫喊和生长了。这是一番奇妙的经验。 本书的文体,以叙事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各种分析计算穿插其中。在我的个人经验里,由这三种要素构成的文体很适合解析各种人间对局,不妨以“解局”名之。如果以历史弈局为阐述对象,而对局各方的互动必定依次展开,呈现为一种历时性的不断演变的动态结构,那么,叙事善于追摄动态,自然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分析计算则是理解或预测结局及其均衡状态的必备工具。背景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局外,拉开多维视野,建立不同时空之间的关系,表达多重弈局的套叠和交织。 中国的历史记载汗牛充栋,各类叙事中凝结了无数先民前贤的血汗和智慧。转述这些叙事,领悟其中的高见和妙算,直接受惠于古老文明的深恩厚泽,我的感激之情如对天日,无从报答。惟有追随先贤,以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和创造,接续并丰富伟大的传统。 吴思 2004年3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吴思的文字耐读而且很好读……只是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常常令人寒噤,难以下咽,堵在心上。 ——《新周刊》 吴思属于大陆上为数不多,但是汇合起来却能构成高原厚土般文化底蕴的人。 ——台湾《中国时报》 吴思的著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创造了大量有“本土特色”的新概念,如潜规则、合法伤害权、血酬……这些早已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东西,一经命名,立刻就凸现出来,变得可以研究,也容易研究了。 ——《博览群书》 对事实的重新发现……正视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这事实的重现让我们震惊。 ——《厦门晚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