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见证二战(从上海到太平洋战场)(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洪//陆承忠//张济顺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往往是残酷的,但不懂历史的人更加悲哀。这本书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的顽强对抗,直至太平洋战争最后的决战,以直接的视觉形式披露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破害。书中还叙述了凡斯勒本人的一段家庭悲欢离合,这个从“蝴蝶夫人”到“第二次握手”的好莱坞电影般的真实故事,使人们在认识战争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层对人生的感触。

目录

序/3

第一章进驻上海租界/9

少年坎坷/10

弃工从戎/12

开拔远东/14

“国中之国”/16

军营生活/28

第二章战争阴影下的十里洋场/35

黄浦江畔/36

“心脏地带”/41

边缘区域/47

风土人情/52

第三章浦江在流血、在燃烧/s5

硝烟四起/56

战事写真/63

血写的铁证/71

史事补录/75

第四章直面中日/79

认识中国军队/80

零距离接触中国百姓/85

与日军的微妙关系/90

走向战争边缘/94

第五章穿梭在动荡的年代里/99

漫步长城/101

“做秀”古都/108

驻足华北海域/114

飘摇东南亚/120

第六章浴血太平洋/127

燃烧的大洋/128

登陆硫磺岛/134

最后的血战/138

外一章再会六十年后/147

战火中的罗曼曲/148

此去路漫漫/159

万里寻父记/169

怨难尽、缘难尽、愿难尽/177

尾声:重会上海滩/181

补充闼读书目/185

试读章节

  在艾赛亚·凡斯勒的影集中,我们没有找到比那张他在上海当兵之初更年轻的单人照片。艾赛亚自己解释说,一则青少年时的照片本来就无 几,二则青少年时期并未给自己留下多少快乐的回忆。

艾赛亚1913年出生在美国西部的犹他州,那是一片以农业为主的土地。犹他州的居民大多信奉摩门教,这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基督教 派别。不过艾赛亚的家庭并不是摩门教信徒。

艾赛亚的童年和青少年是在动荡中度过的。他无从知道很多家庭历史,只是晓得他们家是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他不很了解祖辈的故事,连对父母的印象也不深刻。他知道母亲是很疼爱自己的,似乎还记得母亲为自己做的可口的饭菜。然而,这样温馨的怀念离他是多么遥远。艾赛亚十岁不到时,母亲就因病去世,抛下了孤零零的他。父亲酗酒,从来不关心儿子的生死,自管自地走南闯北,谁也不知他的下落。偶尔在伯父家见到来访的父亲,却像陌路旁人一般,说不上几句话,随后父亲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有一个姐姐,平日联系无多。家庭,对少年艾赛亚来说好比一件奢侈品,向往而不可及,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农业州的犹他,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农场。自父母相继离他而去后,艾赛亚就在伯父的农场中长大,自然而然地成了个免费的劳动力。虽说有口面包吃,但也没少看伯父一家的冷面孔,没少受上上下下的冷眼 冷语。艾赛亚在当地上了小学和中学,课余时间就在伯父的农场中工作,以此换取活下去的权利。这一切在他满十八岁那天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十八岁,对于美国的青少年来说是个重要的成年标志。满了十八岁,就意味着不再是个孩子,就意味着可以做以前需要得到家长批准才能做 的事,就意味着可以自行其是。当然,这也意味着必须自己养活自己。对于艾赛亚来说,十八岁的生日更是不可忘却,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十八岁生日那天的每时每刻。就是在那一天,艾赛亚一清早就起身,把仅有的几件衣物塞进一个小包,勇敢地走到伯父面前,“我已经十八岁了。我可以走了。”艾赛亚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栖息多年的农场,再也没有看一眼愣在那里的伯父,白此踏上独立自强的人生之路。在那天,呼吸的空气都格外新鲜,天上的太阳对他展开笑脸,连飞翔着的雄鹰都赶来道贺。自由的味道是那么的甜美,直到艾萨克突然感到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充饥。面包,忽然成了自由的代价。

序言

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和整理,沉甸甸的肩头似乎轻松了许多。

艾赛亚·凡 斯勒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伍军人。他在参军初期被派驻到上海的公共租界,目睹了最初几年的中日战争。作为当时一个年轻的军人【图001】和摄影爱好者.艾赛亚用相机摄下了当时从战场到社会生活的数百张历史性照片,包括日机对浦江沿岸、交通枢纽的狂轰滥炸,受害人民尸体遍野,以及中国军队战地抵抗的实况照片。这些照片中,中国军队四行抗战、上海大世界炸后惨状等历史照片尤属珍贵。艾赛亚驻守上海期间曾多次北上华北和南下东南亚,并在珍珠港事件后出战太平洋战场,最后在硫磺岛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

难能可贵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几乎焚毁了艾赛亚所有的一切,但他还是把这本珍藏着在中国和上海的历史照片的影集保存下来,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近代上海和太平洋战争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自1998年之后多次访问了艾赛亚·凡斯勒老人。在他那饱含着历史记忆的房间里,我们着实感到如同参观了一个小小的二战博物馆【图002】。那墙上挂着的一排排战功勋章,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故事[图003]。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影集以及他在上海的经历。于是在他的同意之下,我们得以把影集中的主要照片和他的经历故事一并纳入本书。在写书计划确定之后,我们又数度专访,仔仔细细地聆听了老人的讲述【图004】,一些采访片断还拍摄成专业录像。我们还为本书 在OraI—HIstory org上专门建立了网页。

艾赛亚·凡斯勒的故事还包括了一段家庭的悲欢离合,使人们对战争更增添了一番切肤之感。我们在美国影视界的朋友说,艾赛亚和他的第个妻子唐玉淑(现名唐玉书)以及女儿海特尔的故事包括了好莱坞大片的一切要素——战争和革命、爱情与离异、男人与女人、生分死别与劫后重逢。

本书的写作以艾赛亚·凡斯勒影集中的照片为主线,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展开。有人问道,为什么没有采取回忆录的方式写就从历史研究 的角度说,回忆录属史料的范畴,系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对事件经过的回老人的讲述【图004】,一些采访片断还拍摄成专业录像。我们还为本书在OraI—HIstory org上专门建立了网页。

就本书而言,我们实际上无法以回忆录的形式奉献给读者。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当事人年事已高,如单纯凭借回忆成书,当事人记忆上的误差反而会影响到总体价值。如果我们发挥历史研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对照其他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就能更为 接近历史真实。当今世界上回忆录的出版远远多于口述历史。对于一些 发生在许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来说,把回忆录上升到口述历史的高度是当务之急,也是史学界不可推却的义务。

作为最新的学术动态,美国的一些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正纷纷建立主持口述历史的专门部门。口述历史无法等待。举例来说,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人现在至少已八九十岁了,还能等多久呢7艾赛亚·凡斯勒告诉我们,他的一位老朋友是个退伍将军,藏有一本当年摄下的天津租界的影集,也有很多那时候的经历。诸如此类,可发掘的领域实在不是凤毛麟角。

作为口述历史,本书也想为方兴未艾的社会史研究添砖加瓦。有关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及学科边界等问题尽管见仁见智,但学术界有一点已达成共识:社会史研究的重心在于社会基层的普通人。因此,在社会史的视野中,对全人类命运产生如此重大影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绝不仅是领袖们的回忆或口述历史所能囊括。如此惨烈、恢宏而又壮观的历史正是无数艾赛亚·凡斯勒的记录和记忆的集成,我们所做的,只能如沧海之一粟。

任重道远,希望本书成为汹涌潮流中的一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