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学是一门内容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应当是一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美学。本书作者写作的目的除了探讨一些有关城市美学的理论问题,也使城市美学的理论研究能接近于现实生活。如何使自己的城市成为美的城市,将是人们的日常话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市美学/现代城市规划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马武定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城市美学是一门内容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应当是一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美学。本书作者写作的目的除了探讨一些有关城市美学的理论问题,也使城市美学的理论研究能接近于现实生活。如何使自己的城市成为美的城市,将是人们的日常话题。 内容推荐 城市美学是一门内容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城市、建筑、大地景观等领域的美学规律。全书内容包括城市美的本质及其内涵与外延;城市美的基本特征;人对城市的审美关系与审美规律;城市艺术形象的审美本质、审美价值与审美规律;城市的美学语义与城市特色等。 本书可供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设计人员、景观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员工以及广大城市美学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城市美的本质………………………………………1 一、城市与自然、人类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l 二、城市建设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 三、城市形态的形象性与多样性 …………………5 第二章美的城市……………………………………………10 一、城市的形象美……………………………………10 二、美的城市…………………………………………20 第三章城市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34 一、城市艺术形象的创作属于哪一类艺术?……… 34 二、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35 第四章城市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43 一、城市艺术形象的综合美…………………………43 二、城市艺术形象的整体美与协调美 ……………51 三、城市艺术形象的动态美…………………………52 四、城市艺术形象的旷奥美…………………………56 五、城市艺术形象的含蓄美…………………………59 六、城市艺术形象的模糊美…………………………62 第五章城市艺术形象的反映对象与反映形式……………64 一、城市艺术形象的反映对象………………………64 二、城市艺术形象的反映形式………………………73 三、城市艺术形象的表达方式………………………81 第六章城市的特色…………………………………………88 一、城市景观与城市特色……………………………88 二、城市特色与特色城市……………………………89 第七章城市美学语义………………………………………109 一、意象、形象与意义………………………………109 二、语义与语境………………………………………110 主要参考文献………………………………………………114 后记…………………………………………………………117 试读章节 第51页 一、城市艺术形象的整体美与协调美 在前文已讨论过艺术形象的整体性问题,对于城市艺术形象来说它的整体美的特征是非常突出的。对城市和建筑的审美评价必须依赖于对它们整体性的把握,这主要体现在城市或建筑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和谐。 我们说某一个人的脸很美,实际上这种美是体现在脸上的五官都长得很端正,并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又都很恰当、协调。例如,我们称赞某一位姑娘美,说她的眼睛很大,但这样的两个大眼睛,如果它们离得太近或太远,或长成一高一低,差距很大,我们也许就不会认为是美的了。单个都很不错的五官,如果都挤到了一块,肯定也不会好看。 城市的总体艺术布局,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整形艺术”,是一种对城市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艺术,使之形成整体的协调、和谐之美。城市中某一个建筑的超凡出群也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在城市的总体艺术形象上,单栋建筑的好坏并不起主导作用。建筑大师张开济说过,他的最得意之作是天安门的观礼台。他的匠心之处就是处理好它与天安门城楼的关系,使它恰到好处,以至于人们很少去单独注意它,人们所感到的是天安门的整体之美。 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说:“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建筑对总体具有特殊的责任,它的真正价值必须在总体或总体有关的范围之内,它必须体现兼收并蓄的困难的统一,而不是排斥其他的容易的统一”。Ⅲ’新老并存、现代与传统并存在城市中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极并存的情况一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城市的建筑、城市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无论在时间跨度上和文化跨度上都是相当大的。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主义”的建筑在同一个城市中都会存在。新建筑在老建筑的包围中诞生,“国际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毗邻,“高技派”与‘‘野兽派’’并列,都是不足为奇的。用不协调的个体和片断通过精心的组织,取得整体的协调,这正是城市设计的任务。 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是处理新与旧、古典与现代、不同功能、不同风格、不同建筑材料之间“和平共处”的成功典范。就巴黎整个城市而言,则是采取了“旧存其旧、新求其新”的办法,在巴黎的老市区几乎看不到高层建筑,整体上保持着古典优雅的城市风貌(图89)。而德方斯则是一个完全应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的新区。希腊的首都雅典,是一个新老混合、相得益彰的城市。苍老的雅典卫城的四周早已是发展得望不到边的巨型城市的连绵区,散落在城市中的各种文物遗迹的周围也已建设了城市社区,但从卫城的山丘上向四周俯看的话,你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印象:古迹与新区是被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凡是文化遗迹之外总有一圈浓郁的树木绿化守护着,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气眼”,而连片的城市则是一块编织紧密的花地毯(图90)。 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一个在近代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城市,在清兵入关之前,大清的皇宫就建在这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古皇宫名胜之地的周围环境却毫无保护的措施,建筑也没有进行过很好的处理,呈现了一种杂乱无章的局面(图91)。我们不怕矛盾,不怕新旧之间的对比,有时这种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使人感到更有趣,但关键是要进行精心的组织与处理。 序言 城市美学是一门内容涵盖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应当是一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美学。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到全面论述城市美学有关问题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现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任教,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城市美学”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笔者在学习有关的美学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对有关城市美的本质和城市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的一些问题所进行的思考。1 989年1 0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城市环境美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该次会议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城市环境美学问题,并编辑出版了《城市环境美学研究》一书,使城市环境美学和城市特色的问题,在国内的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有意把城市美学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整理编写成书,后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大学讲台到政府机关工作,成书的意愿没能兑现。20世纪90_vr-~末,《规划师》杂志聘我为编委,借此机会笔者于2000年起以连载的方式在《规划师》杂志上发表城市美学的文章,本书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要像其他门类美学的专著一样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的城市美学,实在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本书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对有关城市美的本质及其内涵与外延,城市美的基本特征,人对城市的审美关系与审美规律,城市艺术形象的审美本质、审美价值与审美规律,以及城市的美学语义与城市特色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讨论。 写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探讨一些有关城市美学的理论问题,以便为有志于在该领域的理论探讨上作进一步研究的同志提供一些思路;其次是希望将美学理论研究与美学评论结合起来,对我国城市规划b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使城市美学的理论研咒能接近于现实生活,以达到它的初衷目的。为了说明问题,本书特意配了一些国内外城市景观和建筑的有关图片,其中大部分是笔者自己所摄的照片。这些图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也许不全能说明问题。当然,对有关的现象所提出的批评,也许现在已有所改观。因为批评的目的也是为了引起重视和得到改进,希望不要引起误会。也许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有关正面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国外的,而反面的例子国内的较多。一方面这是因为就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言,国外成功的例子认可率较高,所谓“外来和尚好念经”;另一方面,批评是为了引出教训,为了有针对性,自然就集中在国内。 随着美学b艺术问题的日益走向大众化和生活化,作为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最直接反映的-城市艺术形象,城市美学的有关问题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必将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兴趣。城市环境的质量与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应是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使自己的城市成为美的城市,将是人们的日常话题。愿本书的内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美学,历来被纳入哲学的范畴,而城市的美学应当是生活的哲学。城市生活的发展与变化没有止境,城市美学的探讨也没有止境,本书只是沧海之一滴。需要纳入城市美学研究视野的问题,城市生活本身产生的问题同样的广泛。如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毕业于工科专业的人来说,尤其显得艰难,需要充电和补的课很多。本书只是极为艰辛地迈出了第一步。 后记 《城市美学》即将与读者们见面了,了却了本人10余年前的一个心愿。1992年我离开了大学讲台,到海南三亚筹建三亚市城市规划局并担任该局负责人的工作。三亚市是我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自然景色十分优美,生态环境极其良好。在三亚的生活经历使我对城市的自然美有了深切的感受,但三亚的城市社会环境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在城市的社会美和艺术美上还有不少遗憾之处。由于当时正处于海南房地产的高潮期间,规划局也正值初创期,工作十分忙乱。可以说除了主要从城市的用地和空间结构布局上去安排考虑规划问题,应付开发商们的各种用地和建设诉求外,几乎无暇顾及对一些城市美学问题的深层思考。因此在三亚的两年工作期间,几乎没有写过什么思考性的文字。1994年到厦门市规划局工作,当时正值全国对前一阵房地产泡沫和建设过热的情况进行反思,本人在工作之余也参与了有关我国城市化和在社会转型期间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些问题的文字讨论。参与讨论和思考,使我不得不更多地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充电。由此认识到,我国的社会转型最根本的是文化转型,是文化模式的转型。而文化模式的转变是有关生活方式、生存样式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对于城市文化问题的思考就成了我近些年来的兴趣所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城市。对于城市美的感知和评价,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人们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是文化意义上的对于城市的评价与判断。卡西尔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对于城市的评判,对于城市美的感知和评价,正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况、对自己的存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审视;对城市的审美活动,就是人的生命的表现和体验活动。这就是讨论城市美和城市美学的意义与价值。城市美的问题并不是学者书斋中的纯理论问题,而是与大众文化、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人的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对该问题的认识,我又重新投入了对城市美学问题的讨论,于是就有了最终成为本书内容的这些文字。 我已居住生活了十年的厦门,是一个气候宜人、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俱佳的城市,被人们赞为“最温馨的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在我完成本书书稿之际,又传来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在厦门的生活居住,使我在对城市美的认知上受益匪浅,在厦门的工作也使我对城市美和城市文化问题的深入思考有了较好的基础。对此,我十分庆幸自己能有在厦门生活和工作的机缘。 本书的成型,是《规划师》杂志多年来提供连载发表一席之地的成果,谨在此书的出版之际,向该杂志社和杂志的编辑部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能得以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与丛书的主编邹德慈院士和出版社副编审吴宇江先生的支持分不开的,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最后,我还应该提到我的妻子许培惠女士对本书的贡献,本书中所配的插图中有一些是她所摄制和提供;另外,20年前我在斯洛文尼亚当访问学者期间所拍的一些欧洲国家的照片,因年代较久已有损坏,是她花了大量的精力予以修补,使之尚能可用。 考虑到本书能够面向更广泛的读者,不会因售价太高而却步,因此所配图片除了很少一部分用彩色刊印,大部分都采用黑白图的方式以降低售价。由此而使大部分的图片失去光彩,影响欣赏效果,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作者只能希望不要因此而影响了读者对本书的兴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