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新修订规范GB
50010—2002与旧规范(JBJ 10—89的主要内容、新 旧规范的区别;以及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增加、删除、修改、补充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对照理解与应用实例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本书编委会 |
出版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介绍了新修订规范GB 50010—2002与旧规范(JBJ 10—89的主要内容、新 旧规范的区别;以及新规范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增加、删除、修改、补充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概论…………………………………(1) 第一节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1) 第二节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3) 第三节总则……………………………………………………………………………(6) 第二章术语与符号……………………………………………………(9) 第一节术语……………………………………………………………………………(9) 第二节符号…………………………………………………………………………(10) 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14)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14) 第二节一般规定……………………………………………………………………(15) 第三节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20) 第四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24) 第五节耐久性规定…………………………………………………………………(30) 第四章材料……………………………………………………(36)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36) 第二节混凝土………………………………………………………………………(36) 第三节钢筋…………………………………………………………………………(45) 第五章结构分析………………………………………………………………(58)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58) 第二节基本原则……………………………………………………………………(58) 第三节线弹性分析法………………………………………………………………(64) 第四节其他分析方法………………………………………………………………(69) 第六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一(77)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77) 第二节一般规定…………………………………………………………………(77) 第三节预应力损失值计算…………………………………………………………(95) 第七章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120)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120) 第二节一般规定……………………………………………………………………(121) 第三节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29) 第四节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148) 第五节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191) 第六节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98) 第七节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218) 第八节受冲切承载力计算…………………………………………………………(232) 第九节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242) 第十节疲劳验算……………………………………………………………………(248) 第八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262)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262) 第二节裂缝控制验算………………………………………………………………(262) 第三节受弯构件挠度验算…………………………………………………………(284) 第九章构造规定…………………………………………………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297) 第二节伸缩缝………………………………………………………………………(298) 第三节混凝土保护层……………………………………………………………(302) 第四节钢筋的锚固…………………………………………………………………(306) 第五节钢筋的连接…………………………………………………………………(312) 第六节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321) 第七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规定……………………………………………(325) 第十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334)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334) 第二节板……………………………………………………………………………(335) 第三节梁……………………………………………………………………………(344) 第四节柱……………………………………………………………………………(361) 第五节梁柱节点……………………………………………………………………(364) 第六节墙………………………………………………………………………(371) 第七节叠合式受弯构件……………………………………………………………(379) 第八节深受弯构件…………………………………………………………………(393) 第九节牛腿…………………………………………………………………………(405) 第十节预埋件及吊环………………………………………………………………(410) 第十一节预制构件的连接…………………………………………………………(420) 第十一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426) 第一节本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426) 第二节一般规定……………………………………………………………………(426) 第三节材料…………………………………………………………………………(434) 第四节框架梁………………………………………………………………………(436) 第五节框架柱及框支柱……………………………………………………………(444) 第六节铰接排架柱…………………………………………………………………(460) 第七节框架梁柱节点及预埋件……………………………………………………(463) 第八节剪力墙………………………………………………………………………(474) 第九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487) 参考文献…………………………………………………………………………………(490)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概论 第一节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是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由中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对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同10—89进行全面修订而得到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其他材料的结构规范一样,在建国以前我国没有自己的材料结 构设计规范。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没有 设计规范,就不能保证工程的功能和安全,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 是照搬照抄原苏联相应的各种材料结构全套设计规范。比如原建筑工程部在20世纪60 年代后期先后批准发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JG 21—66,就与原苏联规范 HNTY 123—55一模一样,只是个别术语的译名重新定义和加以命名了。 在大规模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建设中日益突显规范发展滞后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 原苏联撤走专家后,直接与规范有关的资料来源受阻。不能自主制(修)订本国规范,在政 治上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也极不相称。我国原建筑工程部批准颁布的BJG 2l一66,根本没 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该规范与当时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原国家建 设委员会主管标准部门于1971年组织及开展了一轮全面制(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活 动。经努力于1974年颁布了一批各材料结构设计规范。此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 要参照原苏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H 10—57,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内 容,修改了过于陈旧的斜截面承载力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那时已开始吸收了一些英美先 进标准规范内容,但当发现两者差别较大时,仍以原苏联规范为准进行修改,此外,也依据 我国自己试验与设计经验增加了个别新问题设计内容。编制修订组内部争论激烈,在达 成一致后普遍感叹称这次修订为“脱胎未换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本国自己试 验研究成果,难以用事实说话。 改革开放以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人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国家组织了有关科 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少量设计单位参加,针对现行规范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 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问题连续进行了数批研究课题研究。这项举措极 大地提高了我国混凝土结构基础研究水平,大大增强了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能力,用 较短的时间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JG 21—66 是照搬照抄原苏联规范刚TY 123—55,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是以数学上求极值理论求 得斜截面破坏时斜裂缝的最大水平投影长度,在此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可用于抵抗剪力。 但这个理论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材料的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果差别甚大,且过高地估计了斜截面承载力。(p1) 序言 混凝土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不论是传统砖混结构房屋,还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框架结构房屋,或是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都应用有混凝土结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形式和内容必将有更深的发展,混凝土结构也将更 加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为适应我国加入wT0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历经四年半的 时间,共同对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lBJ 10—89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修订颁布了新《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新规范“)。新规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 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并和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 了比较和借鉴。新规范以原GBJ 10—89规范为基础,适当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储备,同时 增加和改动了不少内容。新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 构分析、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及构件、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及有关的附录等。此外,新规范首次提出了强制性条文,并在规范中以黑体字形式体现 (在本书中带※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予以执行。 为便于广大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人员和各大专院校师生系统理 解和应用新规范,我们组织编写了《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对照理解与应用实例》。通 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新规范的修订情况,更好地掌握新规范的特点,了解新规范 主要修订内容,以便在应用新规范时避免错用或漏用新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本书采用条 文逐一对照的形式,按照新规范结构体例,以新旧规范条文为主导,参考条文说明、背景材 料及现行的其他结构设计规范编写完成。本书主要是面向广大设计人员,作为他们理解 和应用新规范的普及读物。由于他们对原规范GBJ 10—89大多有所了解,因此,本书编 写过程中,针对新旧规范内容相同或变化不大的条文,只做简要介绍;对于新旧规范变化 较大和难于理解的条文,书中做了详细介绍,并增加了许多计算简图、计算公式和说明。本 书编写体例包括“新规范条文、旧规范条文、新规范理解与说明、新规范应用计算实例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同行部分著作和文献资料,同时得到了部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限于编者水平,同时混凝土结构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书 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