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山东省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系列课题之一。旨在促进学习,引导思考,推进工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李平//李传章//范跃进//郑峰等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山东省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系列课题之一。旨在促进学习,引导思考,推进工作。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1)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概述……………………………………(1) 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1) 二、经济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 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9)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后果………………………(10) 一、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分析………………………………(10)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6)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评价………………………………(19)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24) 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24)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6) 第四节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9) 一、从经济现状出发确定政府的经济作用………………(29) 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与不足……………………(32) 三、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合理选择………………(33)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市场对外开放……………………(35) 第一节区域市场对外开放原因分析………………………(35) 一、市场经济的进步性……………………………………(35) 二、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对外开放………………………(37) 三、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客观性…………………………(38) 第二节中国区域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40) 一、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40) 二、中国区域市场对外开放的内容与形式………………(42) 三、对外开放过程中区域差别政策透析…………………(44)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生产国际化……………………(48)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48)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表现形式…………………(50) 三、区域生产国际化的发展………………………………(50)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54) 一、区域规模经济概念的基本内涵………………………(54)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55)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补充…………(57)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存…………………(59)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62) 第一节区域经济开发理论的基本概述……………………(62) 一、区域经济开发的概念与特征…………………………(62) 二、区域开发因素的基本分析……………………………(65) 三、区域发展阶段分析……………………………………(66) 四、区域产业结构分析……………………………………(67) 五、区域开发布局的分析…………………………………(68) 六、区域开发目标分析……………………………………(69) 七、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71) 第二节区域开发布局模式的选择…………………………(75) 一、增长极模式……………………………………………(76) 二、点轴发散模式…………………………………………(78) 三、网络开发模式…………………………………………(79) 第三节区域经济开发的国际经验回顾……………………(80) 一、美国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80) 二、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的经验教训……………………(82)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回顾………………………(83) 第四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及现状……………………(85)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85) 二、中国区域开发的基本框架……………………………f89)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开发战略……………………(90)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开放政策……………………(92) 第五节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93) 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区域发展差距………………(93) 二、加入wT0后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趋势…………………(94)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创新发展………………………(98) 第一节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98) 一、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98) 二、企业组织与区域经济发展……………………………(100) 三、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103) 四、企业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 107) 第二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109) 一、产业集聚理论…………………………………………(110) 二、产业集聚类型…………………………………………(117) 三、产业集聚的本质………………………………………(119) 四、产业集聚的因素分析…………………………………(120) 五、政府对集聚形成的作用………………………………( 122) 第三节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优势…………………(123) 一、区域创新环境理论……………………………………(123) 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124) 三、营造区域创新环境…………………………………(125) 四、企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优势…………………………(127) 第五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130) 第一节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130) 一、产业结构的一般理解…………………………………(130)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133) 三、加大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137) 四、产业区域转移…………………………………………(139) 第二节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研究………………………(141) 一、产业区域转移的纵向状态研究………………………(141) 二、关于产业区域转移的横向状态研究…………………(143) 三、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层面研究………………………(143) 第三节产业区域转移过程的回顾………………………(147) 一、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区域转移…………………(147) 二、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及机制…………………………(151)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竞争优势………………………(157)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竞争的影响…………………(157)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区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158) 二、经济全球化可能使一些区域原有市场竞争能力弱化……………………………………………………(158) 三、经济全球化为形成区域新的竞争能力提供了条件……………………………………………………(159)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中区域竞争及其特点………………(160) 一、经济全球化中区域竞争理论及其演化………………(161) 二、经济全球化中区域竞争特点…………………………(170) 三、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172)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竞争优势形成………………(173) 一、区域竞争优势及形成条件……………………………(173) 二、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途径……………………………(173) 三、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175) 四、我国的产业集群及竞争优势形成……………………(177)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18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及其评介………………………………………………(182)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82) 二、产业集群理论…………………………………………(193) 三、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及评介……………………………………………………(196) 第二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化的历史轨迹………(203) 一、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204) 二、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208)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实现………………………………………………(215) 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222) 第一节区域产业分工理论评述…………………………(223) 一、传统区域分工理论……………………………………(223) 二、关于区域(国际)分工新理论…………………………(225)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分工及特点………………(229) 一、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的深化………………………(229) 二、经济全球化中区域分工的特点………………………(234) 三、世界加工厂: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237)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分工利益冲突及协调………………………………………………(241)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协调………………………(243) 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政府的职能转变………………(245) 第一节我国区域政府的职能变迁………………………(245) 一、我国的区域政府(地方)职能的变迁…………………(247) 二、区域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253)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影响………………………………………………(260) 一、区域政府职能更多转向社会公共政策………………(260) 二、地方分权化改革趋势加强,区域政府的地位提高……………………………………………………(261) 三、区域政府的调控范围和调控对象扩大,政策视野扩展………………………………………………(261) 四、区域政府支持本地经济的方式发生变化……………(261) 五、区域政府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增多…………………(262) 第三节全球化过程中区域政府职能的转变……………(262) 一、我国区域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挑战………………(263) 二、有效政府:我国区域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265) 三、我国区域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和措施………………(267) 主要参考文献…………………………………………………(269) 试读章节 第1-4页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 发展的潮流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述 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风靡全球。即使对于普通 百姓来说,“经济全球化”也不再是一个新鲜名词,全球化、经济全球 化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985年T ·莱韦特的《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他用“全球化”来说明“商品、服 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1992年,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时指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 性时代已经到来”;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阿 西姆·普拉卡什和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杰佛里·哈特认为: “全球化包涵经济和非经济的诸多方面,但经济的全球化比非经济 的全球化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系列导致要素、中间与最终产 品以及服务产品市场的经济活动跨越地理界限形成统一整体,并使 跨国界价值链在国际循环中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①英国社会经济 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同样指出:“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 包括通信、旅游及生态的全球化为基本内容,而以文化及社会、政治 为直接后果的一种社会变化趋势。”他指明了一种以经济全球化为 基础而以社会文化为结果的各方面全球化;正如安东尼·麦格鲁指 出的:“全球化是构成现有世界体系的所有国家和社会问多层次的 关联和相互联系,是世界上一个地方的事件、决策和行为最终对遥远 的其它地方的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过程。”①1996年联合国 贸发会议召开《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讨论会,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 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 的过程,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利地促进了这一过程。 1997年的贸发会议对全球化的定义进一步从相互影响上作了描述, 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 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 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 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 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 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欧洲委员 会成立了由各国专家学者组成的里斯本小组研究全球化问题,并于 1995年出版了《竞争的极限》一书,书中指出:全球化涉及的是当今 世界体系中众多国家和社会之间联系的多样性问题,它描述的是这 样一个过程,在这个世界的部分地区发生的事件、所作出的决策和行 动,可以对遥远的世界其它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产生具有巨大意义的 后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全球化下的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 服务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 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 邓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拓宽跨国交易广度和形式、加深一国 内部各种实体之间及国与国相关或独立实体之间经济活动相互依赖 的过程。”世界银行在题为《全球化时代的贫困问题》一文中也对全 球化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商品、服务、资本、信息、思想和自然人的 全球流动。”① 可以这么说,全球化的到来,使地球上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 空前加强,世界经济发展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一切国 家、区域、行业和企业所组成的经济环节、经济部门都成为这个整体 不可分割的部分。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是指市场、民族 国家和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形成整体且达到空前程度,并使个人、企 业和民族国家更远、更快和更廉价地接触整个世界,使自由市场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蔓延到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论述, 不外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二者是没有区 别的,在许多地方可以通用,全球化即指经济全球化;另一种观点认 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两者外延不同,是有区别 的。在此,本文赞同后一种观点。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1998年在《对外政策》一文 中谈到全球化时,认为全球化有四层含义,即促进经济增长、影响宏 观经济稳定、影响收入分配和对国际政治影响;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 瓦布认为:全球化包括三方面内容:1.经济全球化,货物、服务、资本、 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2.生态全球化,污染是没有国界的; 3.文化全球化,交流的增多,导致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在价值观念、 审美观念等方面日益趋同。1999年美国国务院人权报告在谈到全 球化时指出:“今天,人人都在谈论全球化。但是,无论是全球化的 倡导者还是批评者,都几乎千篇一律地将全球化说成是一种纯粹的 经济现象。实际上,在新的千年中,至少存在着三种世界性的语言: 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也即存在经济、科技和政治三方面 的全球化问题。还在此之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瑞士达沃斯也曾 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他说:“由于全球化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我们的 相互依存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迎接增强我们的价值观的挑战。”由以 上各种观点可知,以美国国务院所说的全球化而言,它包括三方面内 容:~是经济全球化;二是技术全球化;三是民主和人权的全球化。 其实,“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讨、思考的概念,不 存在唯一正确的说法。包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在内的社 会各界都在使用“全球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化的一般含义 是指经济现象,即经济全球化。詹姆斯·米特尔曼对全球化给出两 个定义:广义的定义是:“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变革:在经济上是生 存方式与手段的变革;在政治上是主权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在文化 上是集体成就的贬值;是对市场力量扩张的政治反应。”狭义的定义 是:“全球化是生产的空间重组,产业的跨国界相互渗透,金融市场 的延伸,同一消费品向它国市场的扩张,是劳动力在各国之间的流 动。” 我国经济学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是:“经济全球化是指以生 产力为基础的所有经济关系在全球范围扩展和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或状态,是国际化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着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的交换和消 费、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在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合作,是各种经济关 系在全球范围内的交织和融合。”①同时还就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关系进行了区分,认为“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内容,而且还 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在全球范围的沟通 和相互影响。”但同时又认为:“全球化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经济全 球化。”② 序言 坚持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 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是中央对新形势 下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 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 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他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 会上强调,“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 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 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他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宣传t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 论和实际问题,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 会方面不断作出新的建树。”按照中央的要求,省委在前几年已经开 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充实力量, 加强重大课题的研究,在2003年6月中央做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后,围绕落实中央的部署和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又规划了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旨在促进 学习,引导思考,推进工作。 重大课题的研究在省委领导下,由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同志和省 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同志负责,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 策研究室、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委高 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等部门的同志共同参加,组成编写委员会,王修智 同志和朱正昌同志任编写委员会主任,省委宣传部具体组织协调。 重大研究课题的总体框架,依据中央和省委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研究的要求,依据加快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研究工作要 体现前瞻性、战略性的要求,初步确定了20多个课题,既有理论方面 的研究,又有结合山东实际的工作研究,涉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半岛城市 群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民营经济等各个领 域。课题研究中,注意了加强协调,整合力量,协作攻关,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组织作用,发挥各方面研究力量的作 用。在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后,编写委员会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认真 审读修改,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是推进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是 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的职责。面对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思想 理论工作者必须紧跟实践的步伐,研究新情况,开启新思路,解决新 问题。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产生,涉及重 大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内容还将扩展,需要回答的问题会不断增 多。我们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认识,力 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实 践。张全新、王希军、邵炳芳、张汝金、周国栋等同志参与了课题研究 的协调组织及文字校对工作。 编 者 2004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