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先生读《水浒》,读出了博命生存的历史真相,犹如吴思先生看史书,从史料中发现历史运转的玄机。
梁山好汉的座次到底是根据什么排的?更宽泛地说,历代王朝如何分封功臣?如何分配官爵?战功、山头、资格、谋略、勤勉、人缘、名望、职务、超自然能力、与首领的关系、出身和血统,等等等等,这些要素在分配中各占多大的权重?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理解中国历史的方面,这个问题的地位,就好比“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本书将给你最佳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
分类 | |
作者 | 十年砍柴 |
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砍柴先生读《水浒》,读出了博命生存的历史真相,犹如吴思先生看史书,从史料中发现历史运转的玄机。 梁山好汉的座次到底是根据什么排的?更宽泛地说,历代王朝如何分封功臣?如何分配官爵?战功、山头、资格、谋略、勤勉、人缘、名望、职务、超自然能力、与首领的关系、出身和血统,等等等等,这些要素在分配中各占多大的权重?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理解中国历史的方面,这个问题的地位,就好比“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本书将给你最佳答案。 内容推荐 我们的祖先造字组词很有智慧,将强盗说成“绿林人士”和“草莽英雄”,将做强盗说成“落草”,这种命名大概不仅仅因为强盗总藏在深山中,也许还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处事原则更接近人类的共同发源地——大林莽中的诸多动物。 百姓和小吏、小吏和小官、小官和大官、大官和皇帝之间发生争端,决定输赢胜负的不是理也不是法,而不彼此所掌握的暴力资源,整个大宋似乎由大大小小的梁山构成,奉行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出手的自然不是法也不是理,而是钱、权或者拳头和斧头。 人们鄙视男盗女娼这两种职业的同时,暗含着承认他们也是一种买卖,无非是特殊的买卖,一则是刀口辞血的买卖,一则是皮肉生意。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出卖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后的资源——生命和身体!也就是说用生命和肉体博钱。 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公道是那样苍白,不是所有的梁山人都像李逵那样,惟一的语言就是暴力,他们曾经想到合理的程序、公正的结局,可是大宁没有满足他们最起码的企盼。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编 江湖的控制术 梁山的“山头” 宋江、刘备、唐僧的“无能”之能 王伦本可不死 如果晁盖未中箭身亡 谈梁山公司被由购 从卢俊义擒史文恭说“二把手”生存之道 再无梁山栖宋江 第二篇 赌生存的技巧 几人是干净的,几人是安全的, 小吏的能量 小吏毕竟是小吏 从三个民营企业家的命运谈起 那些失败的生意人 大宋忠臣黄文炳之死的警示 由宋江的“反诗”说文字狱 攻城平叛之功不如薄技在身 古老的“做局”艺术 替人做嫁衣的三个小人物 第三编 避免黑暗伤害的智慧 从“常例”说“黑讼”与“黑牢” 黑老大在监狱中的地位 铁牛哥哥眼中的法律 董超、薛霸的象征意义:朝廷送人上梁山 官军为何不如民团 两类“吃人”的比较 匪性和奴性的结合 第四编 情欲的罪与罚 民间歌谣与传言 两个失败“二奶”的教训 大宋第一“二奶”李师师 皇帝偷情是风流,草民偷情是罪过 扈三娘: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王婆说风情的“智慧” 顾大嫂的母性之爱 第五编 末路时的决断 英雄末路、小吏末路和贵族末路 两个孤独者的伟大友谊 武松的品牌和十字坡的规矩 李逵、悟空的顽童性格 戴宗和燕青做间谍水平之比较 中土难安身,夷邦求立命 公孙胜的标本作用 从家庭到朝廷,无可冲出的罗网 杨志的买官、卖刀与渎职 结语:天道无常,谁人可替 试读章节 王伦本不可死 书生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聪明。聪明自然不是坏事,但聪明分三六九等,像王伦这样的落第书生是小聪明;像黄巢、洪秀全那样的落第书生是大聪明。 晁盖等八人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后,王伦得知以七个乡间匹夫,就能将何观察等一干官军杀得屁滚尿流,其勇其智让王伦心惊胆寒,他担心晁盖等人取而代之不是没有道理的,想拒绝晁盖入伙,礼送出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但其不智之处就是他只具备小聪明,他没有想到,以晁盖、吴用等人有敢劫当朝第一权臣的生辰纲的胆量,有打败何观察的智谋,其心狠手辣的程度什么事都会做出来,他竟然毫无防备,以“显规则”来处理晁盖难题——仅用“五锭大银”送给晁盖等人,并谦称:“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依世上的一般办事规则,王伦做得够意思了,招待好吃喝,再给盘缠,而山寨是我的,不接纳晁盖等人也是自己的权利。 王伦的悲剧是,自己做了强盗却还以书生的手段来办事,使点书生的小聪明,反而更容易自取其祸。绿林就是大森林,盛行的是赤裸裸的暴力至上原则,当然有智谋的暴力就更厉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成王败寇天经地义。做了强盗的书生往往比李逵、鲁达这样的武夫做强盗更让人提防,因为书生读过书,有计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别的强盗更害怕他们,逮住机会就会消灭他。而李逵这样的强盗,一旦有个主人降服他,就会愚忠到底。可惜王伦没有参透这点。 对于晁盖的来投,王伦只有两种选择,但这两种选择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透、做彻底。第一种选择就是一开始就不接纳他们,既然搞武大郎开店,压根儿就不让武二郎进店。可当时他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他作为山寨之主,连对和梁山泊相距不远的郓城县出了晁盖、吴用这样能力出众的大盗们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匆匆忙忙、毫无防备地引狼入室,显然是脑子进了水。王伦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和他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有直接关系。 在晁盖等人投梁山之前,林冲一人来投梁山,对走投无路的林教头,他都不敢接纳,几番刁难,让他三天之内杀个人做“投名状”,这等胸襟如何能干大事?因为当时林冲对他没有直接威胁,一个家破人亡的丧家之犬,给一个栖身之地,他会感激莫名。特别是自己在梁山已经营日久,林武师一人有天大的本事也掀不起大浪来。若如宋江那样办事,笼络林冲,林冲会成为自己忠心耿耿的属下,再团结好宋万、杜迁、朱贵等人,晁盖这些人即使进了山寨,也翻不了天。如果第二天准备将他们赶出梁山,可提前做好两手准备,和林冲等旧部商量好,埋伏好刀斧手,晁盖等人一旦想鸠占鹊巢,就来个先下手为强,将他们就地解决。毕竟自己是地头蛇,只要人心齐,准备充足,这点完全可以做到,搞定晁盖,还留下生辰纲这笔金银宝贝,岂不一举两得。可他有妇人一念之仁,最后死得都不明不白。 王伦的第二种选择就是开门纳英雄。如果王伦接纳了晁盖等人,他会不会被火并?应当说,他被火并的危险还是存在的。王伦如真有做大事的气度和权谋,他应接纳晁盖后,再想法分化他们。首先巩固自己在林冲、杜迁等旧部中的领导地位,然后笼络吴用、三阮等人,时时提防晁盖这个新人马中的老大。等新人中完全认同自己老大的位置后,想办法让晁盖服服帖帖,如晁盖有火并的念头,就找个借口结果了他。因为吴用等人和晁盖是为利益一起劫生辰纲,其联盟并非牢不可破,因利结盟,那么同样可以用利益打破这种同盟。 可这个书生,做了前一种选择却没有相应的对策,又没有做第二种选择的气度与自信,他要不被火并,这江湖还叫江湖吗? 去年年底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猴山政变,一只身强力壮的公猴,趁老猴王年长气衰,突然向其发难,打败了老猴王。新猴王一旦加冕,不久前还对老猴王服服帖帖的群猴,包括老猴王当初的数位佳丽——母猴们,立刻站到新主这边,一起将老猴王逼得跳崖,最后摔死。权力场就是个猴山,每一个老猴王时刻都有被新猴王火并的威胁,所以必须十二倍小心,老猴王一旦看到有威胁自己地位的高手出现,就必须想办法剿灭他,否则自己就会被干掉。就如(《天龙八部》中星宿派掌门丁春秋那帮徒弟们,谁的武功高谁就是大师兄,当了大师兄也得时时提防师弟、师妹有一天武功超过自己,将自己杀死。 不要太相信过去属下对旧主的忠心,有些人只忠于在位的老大。当年齐桓公未即位前,管仲是另外一位具有继位资格的公子纠的忠实部下,还射了桓公一箭,可齐桓公赢了后,管仲却成了他能干的相国;魏徵在“玄武门之变”前,也是太子府的人,可后来成了唐太宗十分器重的大臣。书生王伦,却不能以史为鉴,不亦悲哉? 我们设想,如果洪秀全在杨秀清总揽了兵马大权,逼自己封其为万岁后,没有采取断然措施,令韦昌辉提前动手;或者杨秀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暴露自己想当万岁的野心之前,干脆学朱元璋,发动宫廷政变,搞掉天王,对外谎称“天王暴病而亡”。东王兵权在握,谁人敢不相信?反正洪秀全整天沉溺酒色,身体本来就不好。天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顶多在再留下一个“斧声烛影”的疑案而已。可洪秀全没有王伦那样傻,杨秀清也没有吴用那样聪明。 作为一个书生,要么就不做强盗,如果选择做强盗就要比普通强盗“厚黑”数倍,否则死无葬身之地。王伦毕竟是书生,无力做英雄,真是该死! P17-21 序言 这本书很好看,新见与妙语迭出,读者一翻便知,无须作序者多嘴。作者留给我插嘴的空间是:介绍贯穿本书的一条重要逻辑——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我的介绍重复了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内容,还有些枯燥,读者若感觉不耐烦,不妨跳过,直接阅读正文。 讨论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血酬”。 血酬是流血拼命换来的钱。土匪军阀依靠血酬过活,正如劳动者靠工资过活,地主靠地租过活。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抢对象的价值。同样是卖命抢劫,抢百万富翁当然比抢贫下中农合算。在这个意义上,梁山好汉吃大户打土豪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血酬最大化,与道德标榜并无直接关系。 拿性命换钱是否合算呢?这要做具体分析。我听到过一句口号,灾民吃大户,抢粮食,他们在旗帜上写道:“王法虽重饥难忍”。土匪抢劫,按律当斩。饥民冒死抢劫,是因为走这条路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显然,他们觉得拼命合算。一般地说,上述计算的实质是:为了活命,可以冒多大的死亡风险?为了获得生存资源,可以把资源的需求者伤害到什么程度?这是极其古老的权衡计算,别说哺乳动物了,连爬行动物都懂。 从血酬的角度看问题,土匪和军阀都是血本家。梁山好汉的头领们也是血本家。他们的老本是武器弹药和士兵喽罗的性命,他们掠夺搜刮之所得,扣除成本之后,就是血本带来的血利。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官爵往往可以作为利益的衡量标准,作为血利的一种存在形式,于是我们看到了“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血本经营策略。 秦国曾经建立了严密的军功制度,敌人一颗首级,换取一级爵位。最低的一级是“公士”,赏赐田一顷,宅五亩。第十九级就封侯了,“关内侯”。二十级为最高级,“彻侯”。这套贵族制度,其实是血本经营中的激励机制。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暴力团伙进如锋矢,战如雷霆,在首领的指挥下破六国,打天下。历代王朝打天下都离不开这套制度。 暴力最强者打下江山,坐了江山,然后立法定规。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就是“元规则”,决定规则的规则。皇帝是暴力集团的头子,贵族们则是协助他打天下共同创业的股东。 最强大的暴力是如何获得的?在宋江和刘备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深刻答案。这二位都以仁慈体贴著称,在他们身上,暴力集团的成员们寄托了最佳预期,血酬收入最大化的预期,在他们的麾下卖命,可以卖个好价钱。因此,刘备和宋江无须逞匹夫之勇,他们的才干是当好一个商人,扩大地盘,获取血利,然后公平分配。这个道理,我们其实早就懂得,只是没有明确说出来罢了。试想,假如及时雨宋江和黑旋风李逵分别招兵买马,我们愿意跟谁走?我肯定跟宋江走。比较起来,宋江更善于抓住外部的机会,更能掌握内部的公正,这是领导暴力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本领。 以上就是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及其相关制度。 我们很熟悉物物交换的逻辑,大家兜里的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我们也熟悉以劳动换取生存资源的逻辑,多数人循此养家糊口。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与这两种逻辑有什么关系呢? 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但又有所不同。 劳动本身就是生命的活动,劳动挣钱即是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不矛盾的道理之一。在以物易物的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项条件,即白拿或抢劫是有风险的,闹不好还有生命危险,交易反倒比白拿合算,这是不矛盾的道理之二。不过,一旦破产失业,到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境地,抢劫拼命的生存机会比较大,原来不合算的选择反而合算了。这种逻辑,即以命相搏,以暴力获取生存资源的逻辑,是前两条逻辑所不能包容的。应该说,直接由这种逻辑支配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好社会。前边已经说过,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拼抢对象的价值,行使暴力并不能创造财富,这是破坏,不是建设。这是破坏力,不是生产力。 最后再说说这本书。 我参加过“文革”中的评《水浒》运动,写过许多评论文章,有一年我们的高中语文考试就是评《水浒》,这种经历很令人反胃。读评《水浒》的文章,在生理上就不舒服。不过,这本书我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感到眼睛一亮。我觉得砍柴选了__个贴切的解读角度,说不定还是迄今为止最贴切的角度。从这个角度解读《水浒》之类的作品,丝毫没有令人反胃的方枘圆凿之感。 但是,这只是初步的成绩,前边仍有继续解读的广阔空间。譬如,梁山好汉的座次到底是根据什么排的?更宽泛地说,历代王朝如何分封功臣?如何分配官爵?战功、山头、资格、谋略、勤勉、人缘、名望、职务、超自然能力、与首领的关系、出身和血统,等等等等,这些要素在分配中各占多大的权重?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理解中国历史的方面,这个问题的地位,就好比“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千炖豆腐万炖鱼。砍柴,别上斧子,快上山吧。我们要健康,还要美味。 吴 思 2004年4月2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