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泉州著名作家陈瑞统先生的新著,该书系福建戏剧丛书之一。福建戏剧丛书是一套大型摄影散文珍藏版丛书,《铿锵戈甲》一书采用散文与摄影相结合的形式,生动介绍了高甲戏的剧种特点和经典剧目以及著名高甲艺术家的成长道路,是一本集中展示泉州高甲戏的发展变化和艺术成就的精品书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铿锵戈甲--粗犷雄浑高甲戏(大型摄影散文珍藏版)/福建戏剧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陈瑞统 |
出版社 | 海峡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泉州著名作家陈瑞统先生的新著,该书系福建戏剧丛书之一。福建戏剧丛书是一套大型摄影散文珍藏版丛书,《铿锵戈甲》一书采用散文与摄影相结合的形式,生动介绍了高甲戏的剧种特点和经典剧目以及著名高甲艺术家的成长道路,是一本集中展示泉州高甲戏的发展变化和艺术成就的精品书籍。 内容推荐 高甲戏源于闽南地区的迎神赛会,每遇神圣诞期,人们以方丈木板,搭成台案,索以绮绘、周翼扶栏,置几于中,加幔于上,而以娇童妆扮故事。后来又有了装扮梁山好汉,配以南锣、南鼓和民间“红甲吹”“十音”的曲调,游行于村镇,间或在广场上排成“蝴蝶阵”“长蛇阵”等各种带有故事性的,表演的“宋江戏”。 一九六三年邓拓看了福建高甲戏《连升三级》后写诗赞美道:二百年前唱宋江,闽南村社梨园腔。泉州处处传高甲,水浒家家话晚窗。莫怪舞台多小丑,须知技艺本无双。 目录 故乡的高甲戏 三百年风雨沧桑——高甲戏的来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甲戏与泉州人的性格 泉州处处传高甲——从草野到舞台 高亢洪亮“铜钟声”——著名高甲戏文武老生董义芳 寓美于丑 丑得迷人——高甲戏的丑角艺术 烘云托月 莲步生春——高甲戏的旦角艺术 异彩纷呈的折子戏——精彩别致泉南小戏 喜剧作家的悲剧命运——高甲戏著名剧作家王冬青 状元无点墨 皇帝竟多情——《连升三级》沉浮录 群芳竞秀 奇葩吐艳——泉州侨乡的高甲戏剧团 茶香戏醇凤冠梦——铁观音故乡的戏曲之花 九曲黄河鉴古今——新编高甲戏历史剧《大河谣》 市井百姓的人情美——新编传统高甲喜剧《金魁星》 用智慧打造戏曲精品——著名剧作家诸葛辂与“金牌导演”吕忠文 岑兜传奇——拍摄后记 试读章节 锣鼓阵阵,敲碎寂静的夜;箫管声声,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用门板和稻草搭成的戏台上,故乡的高甲戏在演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秦香莲母子被弃的凄惨命运、王金鸾法场祭夫的断肠哀怨,使多少心地善良的村妇山姑脆弱的心,流出汩汩如泉的泪;包龙图刚直不阿的凛然正气、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无畏雄姿,顿使弯腰的种田汉挺起脊梁,双眼喷射出火焰与星光……有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叙述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殊死搏斗,那惊心动魄的金戈铁甲铿锵之声,吓得老榕树上的鸟雀拍翅逃遁。 台上绘声绘色,台下一样凄凉,曲终人散,戏班露宿荒郊破庙。扮演皇帝的与扮演小姐的,都露出脸黄饥瘦的本相。三更冷雨,五更鸡啼,匆匆卷起行囊继续流浪卖艺。那破旧而沉重的戏箱笼,装着高甲戏艺人黯淡而艰辛的一生。古老的戏文一代传唱一代,一出出全是浸透血泪的遗产! 也许是为了寻觅关汉卿、王实甫矢志不移的追求,道路虽然泥泞,跋涉者的脚印仍然延续不断。从夕阳如血的黄昏,穿过冷月孤星的寒夜,当朝霞撕碎黑暗,鸡啼唱出黎明,高甲戏艺人终于走进百花蛊开的春天。在生活和艺术的舞台上,民间艺术家获得了真正的价值和尊严。 民间艺术生生不息。高甲戏这颗闽南戏曲明珠,拂去岁月的尘埃,重新大放异彩。锈迹斑斑的戈矛甲胄,被阳光磨洗得闪亮璀璨;沉郁的洞箫和喑哑的锣鼓,一齐发出兴奋的笑声;珠圆玉润的歌喉、响遏行云的唱腔,倾抒不尽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由衷赞美。高甲戏亦庄亦谐、夸张浪漫的喜剧魅力,使多少“戏迷”如痴如醉为之倾倒。 从明末清初的民间化装游行,到专演水浒故事的“宋江戏”,再发展到行当齐全、独树一帜的高甲戏,你走过了多少曲折而艰辛的道路,留下了多少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P001-002 后记 岑兜是闽南石井镇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为了找它,我们拿着地图驱车离开晋江,过南安,越水头,到石井,在石井镇那个三叉路口已经看得见海的上坡处停下,问路。居然没有人知道“岑兜”,路边载客的摩托车手模棱两可地指了西边的路说:那边去看看。又开了几分钟,估计也该到了,又问路边人,答日:岑兜?是YlNG DOU吧。“吟兜?”该我们蒙了,抬头远远看见路边电线杆上霍然一个退了色的路牌,明明白白写着“岑兜”,可是仔细一看,拼音又是“CHEN DOU”。 就这样稀里糊涂找到了。 到了村里,正是正午,村里安静,只有海风呼啸。 我们把车停在“洪氏祖祠”门口,祖祠里有老人围坐打牌。 赖去祖祠打听,我拦住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请他带我去找村长,坐在年轻人的后座上在村里绕来绕去没找到村长,却找到了老人会的“领导”,老人会领导又带我去找一个“比较了解文化的退休老师”,一聊,有戏了。 史料记载岑兜村是高甲戏的“戏窝子”,就是说历史上这个村庄有许多高甲戏的戏班。但是村里人都说岑兜是高甲戏的发源地,曾经十分红火, “十家九戏”。戏窝子也好,发源地也好,反之是“有戏”,退休教师讲了一个传奇,复述如下: 相传清末民初的时候,岑兜的高甲戏在闽南以至海外都很有影响,村里有常年教戏的戏馆,村里的戏班不仅在闽南一带演出,还远渡大洋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家去演出,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说的是村中一个叫洪神扶的人,戏演的好,去新加坡,在一个叫“方林巴萨”的地方演三国戏,其中周瑜吐血的剧情演的逼真感人,打动了台下一位华人富商,该富商的儿子也是患病吐血而亡,由此富商收他做了义子。话说洪神扶住在义父家中,不用四处奔波演戏糊口,先前也还安逸,可是时间久了便患了思乡病,在义父面前经常流露想家的念头。不久的一天,义父叫他到跟前,说你帮我做件事情,今夜你帮我清理一下这几个月的银两。洪神扶不解义父的心思,数钱数到半夜困了便去睡了,第二天义父问他怎样,他说没有数完,困了去睡。义父说那你数完的那些就是你的了,带着回家吧! 村里人带我们去看那座用富商的钱盖起来的大宅子,说当年可是闽南一带最好的大厝了。 大宅子里厅堂的地上有一幅用镜框装着的画像,就是洪神扶的,居然还是他的儿子洪江汉亲手画的。 看来传奇并不是虚构。 村里人说高甲戏的著名艺人董义芳就是在岑兜学戏的,还说现在许多高甲戏班里都有岑兜人。说现在村里还有两个戏班,本来想拍一下他们,电话一问,在外面演出。 本书的文字作者是泉州的“笔杆子”、文联副主席陈瑞统先生,陈先生文债极多,有政府的,有出版社的、有报纸杂志的,他像一个“千手观音”,每日耕耘不止,感谢他真正是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赶完书稿。 岑兜村也是他告诉我们一定要去的。 泉州高甲戏剧团给我们的拍摄以极大的支持,专门组织拍摄绣像,拍摄武打戏中的传统套路,无私提供资料。团长、副团长以及剧团演职员们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十分顺畅。 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晋江高甲戏剧团、惠安高甲戏剧团、安溪高甲戏剧团等都给我们的拍摄工作以极大的支持。 衷心地感谢! 崔建楠 2005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