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乔伊斯传(上下)/十月外国经典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理查德·艾尔曼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十月外国经典传记丛书”之一。艾尔曼的的这本1959年出版的乔伊斯传记被公认为文学传记的杰作。本次修订版,比初版增加了足足一百页的新内容。这一传记的突出优点是既有极为翔实全面的材料,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既充分显示了乔伊斯成为伟大作家的种种内外因素,又毫不掩饰他身上的形形色色的缺点弱点以至一些荒谬可笑处。此外,本书还荣获了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和达夫·库珀纪念奖。

内容推荐

艾尔曼的《乔伊斯传》——原书名James Joyce(《詹姆斯·乔伊斯》)——于1959年初版之后,很快就获得普遍的赞赏,数十年来一直由国际乔伊斯学界奉为权威之作,然而艾氏并不以此为满足,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于1982年乔伊斯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发表了修订版,比初版增加了足足一百页的新内容。这一传记的突出优点是既有极为翔实全面的材料,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既充分显示了乔伊斯成为伟大作家的种种内外因素,又毫不掩饰他身上的形形色色的缺点弱点以至一些荒谬可笑处,因而使读者能对乔伊斯其人其文获得全面而又深入的认识。书中对乔伊斯的杰作《尤利西斯》及其主要人物布卢姆的分析,对于曾为这部杰作的意义究竟何在进行激烈争论的西方文学研究界发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目录

译序

第一部 都柏林

第1章:引言

第2章:乔伊斯的家世

第3章:1882-1894

第4章:1894-1898

第5章:1898-1900

第6章:1900-1902

第7章:1902 

第8章:1902-1903 

第9章:1903-1904 

第10章:1904

第二部 普拉罗马的里雅斯特

第11章:1904一1905

第12章:1905

第13章:1905—1906

第14章:1906~1907

第15章:《死者》的背景

第16章:1907—1909

第17章:1909

第18章:想象力的成熟

第19章:1909-1911

第20章:1912

第21章:1913-1914

第22章:《尤利西斯》的背景

第23章:1914-1915

第三部 苏黎世

第24章:1915-1916

第25章:1916-1918

第26章:1918

第27章:1918-1919

第28章:1919-1920

第四部 巴黎

第29章:1920

第30章:1921-1922

第31章:1922-1923

第32章:1923-1926

第33章:1926-1929

第34章:1929-1932

第35章:1932-1935

第36章:1936-1939

第五部 回苏黎世

第37章:1939-1941

尾注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1915年6月底,乔伊斯到了苏黎世,这是流亡之中又迁他乡。尽管乔伊斯不是容易取悦的人,的里雅斯特却已经逐渐赢得了他的欢心,被他称为“我的第二祖国”,也获得了他家里人的好感。他在的里雅斯特住了将近十一年,相当于在都柏林生活的一半年头。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室内乐》,完成了《都柏林人》,把《英雄斯蒂汾》改成了《艺术家青年时期写照》,写了《流亡者》,并且开始了《尤利西斯》的创作。日后他每逢听人谈论民主乌托邦的理想,总是不屑一顾,说他在奥匈帝国宽松统治下的的里雅斯特,过的日子比哪儿都舒心。“人们把它叫做摇摇欲坠的帝国,”他后来对玛丽·科拉姆说,“但愿这样的帝国能多几个才好呢。”乔伊斯一家到瑞士之后,仍保持着对的里雅斯特的忠诚,家里人说话用的市的语言,有一段时间来往的人也大多是的市人或是的市人的朋友。后来他们到巴黎之后,也还是不忘旧情,继续说意大利语。乔伊斯始终认为意大利语最容易上口。

乔伊斯一家本来可以到布拉格去和艾琳·肖瑞克夫妇会合,奥地利当局原来就是这么建议的。可是乔伊斯愿意到苏黎世,因为这是十一年以前他和娜拉·巴纳克尔一起离开都柏林时的目的地。起初他并没有肯定住下来。6月30日他给韦弗小姐的信里说:“我在这里停下,是因为这是过了边境之后的第一个大城市。我还不知道我将要在瑞士的什么地方安家。这儿也有可能。”庞德转达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H.G.威尔斯的意见,建议他去英国,他没有接受。然而他对苏黎世也并没有产生多少热情。周围的山——他称之为“大块大块的白糖”——有时使他感到如受幽禁,其他时间又使他感到厌烦。娜拉不高兴的是眼看又得学一种外语;乔治和露西亚因为不懂德文,在学校里降了两级。但是,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清洁都大为惊叹,这里和的里雅斯特那种大大咧咧、乱七八糟的情形大不相同。在他们刚到不久的时候,娜拉有一次在一个走廊里扔了一张纸片,就有警察叫她捡起来。乔伊斯的朋友布利兹纳考夫夫妇八月份从的里雅斯特来,乔伊斯在苏黎世车站接他们,对他们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苏黎世干净极了。你要是在邦豪夫大街上掉一些汤面,你都用不着调羹,直接可以舔起来吃掉。”

乔伊斯没有钱,这时钱开始找他来了,不过开头数目很有限。他的名气也渐渐大了。到苏黎世不久,他收到《名人录》(1916)的条目表格。他填表时谦虚地自称“的里雅斯特高等商业学校教师,作家”。在伦敦,埃兹拉·庞德在威尔斯、韦弗小姐和“青年一代”的支持下,继续以提高乔伊斯的知名度为己任。他把《唯我主义者》连载的《写照》塞到一些漠不关心的人手上,使一些本来不会感兴趣的人也产生了兴趣。乔伊斯在的里雅斯特的长期流亡生活,也开始使他在伦敦人的心目中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并且使人看到《写照》中歌颂的自愿流放和他本人的经历出奇地相似,因而更感到有意思。甚至他在苏黎世谋生的种种艰难困苦情形,从远处看来似乎也是挺富于浪漫情调的。

P443-444

序言

(一)

理查德·艾尔曼(Richard Ellmann,1918-1987)是20世纪后半世纪西方文学界现代英语文学的主要权威之一,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他在耶鲁大学和都柏林三一学院就学,二次大战期间服役后,即开始专门研究在英语文学史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几位爱尔兰文学家,从而深入到整个现代英语文学。他曾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任教,包括哈佛、耶鲁、西北、艾默里、芝加哥和印第安那等,1970年后任牛津大学英语文学讲座教授,直至1984年退休。

艾尔曼一生著述编辑甚丰,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写的文学传记和有关的研究著作。他写传记的方法都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以翔实生动的事实揭示这些文学家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与他们的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他的《叶芝传》(1948)、《乔伊斯传》(1959年初版,1982年修订再版)、《王尔德传》(1987),都受到西方学术界的一致推崇。按照《当代文学批评1987年年鉴》(第50卷第306页)摘引著名评论家哈姆斯的说法:“他(艾尔曼)写叶芝胜过任何爱尔兰人,他的《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优秀的文学传记,而且很可能将继续保持这一地位——除非他直到临终前方完成的《王尔德传》比它更胜一筹。”

艾尔曼的《乔伊斯传》——原书名James Joyce(《詹姆斯·乔伊斯》)——于1959年初版之后,很快就获得普遍的赞赏,数十年来一直由国际乔伊斯学界奉为权威之作,然而艾氏并不以此为满足,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于1982年乔伊斯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发表了修订版,比初版增加了足足一百页的新内容。这一传记的突出优点是既有极为翔实全面的材料,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既充分显示了乔伊斯成为伟大作家的种种内外因素,又毫不掩饰他身上的形形色色的缺点弱点以至一些荒谬可笑处,因而使读者能对乔伊斯其人其文获得全面而又深入的认识。书中对乔伊斯的杰作《尤利西斯》及其主要人物布卢姆的分析,对于曾为这部杰作的意义究竟何在进行激烈争论的西方文学研究界发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个别论者认为这部传记有些地方材料似显庞杂,但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此书虽然庞大(新版篇幅将近九百页),却因为条理分明而又富有文采,读来既津津有味,又能获得明确的形象和观点,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传记,可以和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约翰逊传》媲美。

(二)

这一西方文学研究巨著之所以能以中文的新面目在世界上出现,首先需要感谢中国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的关心。1986年初拙译《尤利西斯》选译在《世界文学》发表并随即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负责《世界文学》编辑工作的李文俊先生、申慧辉女士立即要求我为该刊选译《乔传》,并在1989年作为重点作品在该刊发表,本序第一部分关于艾尔曼与《乔传》的介绍,主要就是以我为选译所写的前言为蓝本。当时我已经将主要的时间精力投入《尤利西斯》全译本工作,所以《乔传》选译的具体翻译任务,在我选定段落内容之后,是由泥点女士担任初译,然后由我定稿的。

但是当时的选译,主要限于乔伊斯创作《尤利西斯》的前后经历,即使在那几章内也只能挑选最紧要的内容,篇幅大概只占《乔传》全书的十分之一。全书译成中文有百万字左右的篇幅,不仅当时我不可能考虑,而且在我将小说翻译任务全部完成之后,也还是顾不上的项目。这时是以传记文学为重点业务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9年我从美国回天津讲学,意外地连续接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电话。编辑部韩敬群先生通过自我介绍,叙述早已选定《乔传》而只等有机会和我联系的详情,词语恳切,可以说是顿时唤醒了我对这部文学传记巨著的热忱。虽然我当时因为手边的翻译理论论述著作没有告一段落,还不能立即接受任务,然而由于韩先生和出版社版权经理朱卫清女士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1年我再次回国讲学期间达成了全面的翻译出版协议。这过程清楚地表现了出版社对于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

全书的具体翻译工作,我幸运地获得两位对文学翻译工作具有热烈献身精神的专业译者的合作,由他们承担部分任务。我们三人的译稿分配情况如下:

金:第1章引言、第22-37章正文;

李汉林:第12-21章正文;

王振平:第2-11章正文。

三人各自负责译稿质量,由我承担全书审校任务。

(三)

译文若干规格:

甲)原著文字全部照译,但原文每章之前有《芬尼根后事>引文一小段,由于《后事》原著文字许多部分不可译,即使勉强翻译出来也不可能达到与原文接近的效果,并且引文内容与各章正文并无直接的上下文关系,所以这些引文一律不译,注释中的不可译《后事》引文亦不译。但是原文正文中的《后事》引文一律不删,尽可能译出,不可译的部分或转入脚注,或原文照录另加注释。

乙)本书有很强的学术性,涉及大量的人名、地名、学术著作名称。为了使中文译文保留同样的学术价值,译本内的专名译法尽可能采用我国学术界已经通用的译法,同时为了保证全书译名统一,在分头翻译的过程中编有统一译名表,此表经过适当删节,现附在本书书后发表以供参考。个别与上下文内容并无牵连的生僻书名剧名转入脚注。

乔伊斯《尤利西斯》以外的两部长篇小说的书名,我们采取1986年拙论《西方文学的一部奇书》中提出的译法,与目前某些译法不同。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我们译为《艺术家青年时期写照》而不译“青年艺术家”等等,是因为不论书名本身的含义,还是书中的情节内容,讲的都是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经历为基础)成为“艺术家”之前的青少年发展过程,作者并未把他写成“青年艺术家”,直到全书结束时,方表现主人公下定决心献身文学艺术事业的情况。

Finnegans Wake在学术界有《芬尼根守灵夜》、《芬尼根的觉醒》等译法,都是根据Wake的词义翻译的。乔伊斯创作此书时,确是利用了爱尔兰的民谣Finnegan's Wake(《芬尼根守灵夜》),但是他有意省略了其中的所有格符号,这一简单而巧妙的小小变动,使他的这一新著题目获得多层含义:1、原民谣含义“芬尼根的守灵夜”;2、新的含义“芬尼根们的苏醒”;3、由于英语wake的另一含义而来的“芬尼根的后涌”。我们认为将这题目译为《芬尼根后事》似乎比较能表现这多层含义。

此外,原著中有一部分人名是乔伊斯著作尤其是《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姓名,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乔传》选译中这些人名已经和拙译《尤利西斯》一致。小说人物译名常须适合小说本身的特殊需要,例如外号“壮鹿马利根”、“一把火鲍伊岚”、“尿伯克”之类,如果采取通常的译音办法,势必将原文生动活泼的文学韵味全部消除,所以现在仍然坚持人物译名和拙译小说一致的做法。

丙)原著文字特点之一,是英文中常常夹杂其他外文,主要是法文、德文、意文和拉丁文。这是由于乔伊斯在青年时期已经移居欧洲大陆,生活中有许多必须使用其他欧洲语言的情况。这些情况显然和《尤利西斯》小说中利用其他外语表现人物性格的情况不同,因此我们基本上采取便利读者的办法,直接译成中文,仅有少数必要的部分(在原文上下文明确要求表现外来语时)采取拙译《尤利西斯》全译本的办法,即在译文正文中保留其他外文,另加中文注释。

丁)这部传记文字中包括不少书信,因此对于书信格式如何处理,是一个影响全书效果的问题。英文书信的一个重要格式,是信件开端往往在对方姓名前加dear字样,即使对方是一个毫不相识的人,也照例称之为“Dear Mr.XXX”。Dear在中文中的“对等词”是“亲爱的”,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一律“照译”,“亲爱的某某先生”、“亲爱的某某女士”等等。但是中国文化中没有随便称人“亲爱”的习惯,所以这种简单译法对于中文读者常常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我们采取拙论《文学翻译中的等效原则》中讨论的原则,对每封信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中文环境中相应情况的恰当格式。

戊)本书学术性强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有丰富的注释。我们全面保留这一特点,同时适当增加适应我国读者需要的译者注。我们在译本内采用的具体规格是:

1)尾注:与原著尾注完全一致,标号在正文有关文字右上角,注文一律在全书正文之后按章次排列。注文中曾在正文中出现的人名译为中文,属于作者提供资料来源的文字原文照录,个别解释性文字译为中文。

尾注标号排序办法也和原著相同,均与原著各章尾注编号一致。

2)脚注第一类:原作者所加解释性脚注,基本上全注照译,个别情况下按译文需要略作修改,极个别情况下有删节,提供原著有关脚注所在页码,以供查考。

3)脚注第二类:译者所加解释性注释,标示方法与脚注第一类相同,并统一编入脚注次序,但注文前有“(译注):”字样。

4)原著脚注以不同符号标示,在中文译本中标示有些困难,现连同译注一起统一编排数字次序。

5)原著两种注文都有多处标示《尤利西斯》引文出处,我们一律保留原文标题(Ulysses),借以表示引文出处页码为尾注前版本说明中的英文原著页码,与中文译本无关。同时,在脚注中出现这一情况时,我们另加译注标示《尤利西斯》引文在拙译中的页码,标示办法如下:

例:“《尤》人文版361/368页;九歌版530页。”即表示:

金译《尤利西斯》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6年版361页/2001年精装版368页;

台北九歌出版社1993-6年精(平)装版530页。

(四)

我们有幸承担这一重要著作的翻译任务,非常希望这一译本能符合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需要,热烈欢迎读者提出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由于著作文字中涉及大量复杂的学术问题,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曾经向许多有专门研究的学者请教,尤其是弗吉尼亚大学罗伯特·凯洛格(Robert Kellogg)教授、俄勒冈大学唐纳德·泰勒(Donald Taylor)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威廉·麦诺顿(William McNaughton)教授、乔治·梅森大学考林·欧文斯(Coilin Owens)教授、苏黎世乔伊斯基金会弗里茨·森(Fritz Senn)会长等友人不厌其烦,反复提供大量参考意见,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对于他们和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传记。

安东尼·伯吉斯——《观察家报》

“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给我们的乐趣有增无减,”理查德·艾尔曼写道,“他表现出了最伟大的作家才有的经久耐读的特点。我在整理这部传记的时候,深感对他的爱好一点也没有衰退。”

艾尔曼的《乔伊斯传》在1959年出版的时候,就被公认是对乔伊斯生平的最主要的研究,是一部文学传记的杰作。现在的修订再版又增添了一百页新的内容和注释,八十七张新的图片。其中包括一次失恋、一套梦境记录、过去人所未知的书信等等,使这部巨著面目一新,可供新一代读者的欣赏。

艾尔曼的《乔伊斯传》最突出的是内容详实——大量人所未知的实际情况和书信、实际谈话内容、诗篇。能够目睹这一巨著展现新姿,确为一大快事。

——《新闻周刊》

一部优秀至极的乔伊斯传……艾尔曼先生为我们这一代描定了乔伊斯的形象。

弗兰克·克莫德——《旁观者报》

一部学术要求极高的著作。同时又富有人情、令人心胸开阔。乔伊斯幸遇最恰当的传记家,而这是最高的褒奖。

——《华盛顿邮报》

关注到乔伊斯的生涯和兴趣的每一个方面(文学方面、爱情方面、政治方面、家庭生活方面)……确是二十世纪文学研究的一项巨大成就。

克里斯托弗·里克斯——《大街》

既能以学者的治学严谨来刻画当代大师的一生,书本身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算起来不过只有乔治·佩因特(George D.Painter)的《普鲁斯特传》、利昂·埃德尔(Leon Edel)的《亨利·詹姆斯传》和理查德·艾尔曼的《乔伊斯传》而已。

——《纽约时报书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