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改新视野丛书”逻辑结构遵从了专家的理论指导意见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教学指导意见,使理论与实践、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丛书的前三册,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观念、价值体系、目标、方式方法及手段、评价等)上进行阐释指导,始终把握课程与教学及其改革的方向;而后七册都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经验方面的指导,做到了理论与实践、虚与实的统一。本书为丛书之一。
一、正确理解美术“遗型与表现”及其课程
1.关于美术造型与表现
2.关于美术“造型与表现”课程
二、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主题制作的艺术思路
1.感受生活与艺术
2.帮助学生获得创作活动的艺术思路
三、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资料
1.关于美术学习资料的收集
2.美术资料呈现的多元、经典与示范性
四、站到美术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上开展学习活动
五、实现儿童从原态性美术造型到审美性美术造型的过渡
1.改变单一,感受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2.直面经典,从优秀艺术与艺术家的个性风格中吸收与借鉴
3.巧妙引导,使原态性造型趋向提炼与完善
4.寄寓情感,吻合表现思想的主题意念
5.自由灵动,抒写心中感受与创造的意象
六、充分强调儿童美术造型与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七、通过正确评价促进儿童造型与表现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八、儿童非写实性意向造型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在直觉感受中获得艺术的联想与感悟
2.组织学生在游戏性的造型活动中体会创作的规律与手段
3.在情境式的形象感悟中去想象造型的生动与美感
4.在材料与手段的运用中去丰富儿童视觉的美感与想象
九、指导学生在美术造型与表现的学习中大胆运用材料和工具
十、在交流与互动中拓展儿童美术造型与表现的思路和艺术理念
十一、激发学生美术造型与表现的创造潜能
十二、在活动中深化儿童的艺术体验
十三、关注学生造型与表现的情态作用
十四、各种造型与表现工具类画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