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探险。这不仅是因为此书讲述了意大利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漫长历程,而且特别是因为此书提供了一位敏锐的观察家的视角。作者抓住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意大利的现实的方方面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意大利散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作者 | 罗晋标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探险。这不仅是因为此书讲述了意大利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漫长历程,而且特别是因为此书提供了一位敏锐的观察家的视角。作者抓住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意大利的现实的方方面面。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于1987年至1992年、1996年至2001年两任《人民日报》驻意大利记者兼《环球时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期间所写的各类文章近400篇,内容涉及该历史时期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希望这些文章能有助于读者了解意大利,有助于继续加深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目录 社会·经济篇 水城威尼斯的治水工程 面临考验的意大利经济 在竞争中求发展 意大利企业的国际化 兴旺的西欧汽车市场 多方协调 对症下药 避免经济“过热”保持经济增长 热那亚港的翻身仗 信用卡种种 严重的世界饥饿问题 既增产粮食 又保护环境 迅速发展的国际劳务贸易 “皮鞋王国”面临新挑战 “兔子头”的喜与“索及阿”的忧 “皮阿乔”的竞争术 节支增收治理财政 美意面条战 意货币联盟争论再起 意汽车市场危机加剧 意大利购房信贷如何运作 意大利要搭头班车 为了实现人皆有食 里拉重返欧币汇制 四千万美元被骗 巴乔保持平静 治理财政为达标 意大利南方发展策略 以旧换新售车快 向欧元冲刺 罗马街头蓝车减 欧元与意大利经济 “可亲可靠可信” 意大利反逃税有新招 集中经营整体竞争 意大利加速国企私有化 意大利重视果菜篮 意大利还不习惯欧元 默多克开进意大利 意优先发展南方经济 家庭理财观念在变化 菲亚特与通用战略联盟 菲亚特还能指望谁 让里拉最后做件好事 农庄换新颜 贫穷地区“富裕岛” 从港口走向世界 “皮鞋王国”走出危机 西方青年与家庭 意大利电视广告 酒患 残疾人的呼声 罗马的出租汽车 一家痛苦换来六家欢乐 罕见的双头三臂单体女婴 升学就业两为难 意大利吸毒贩毒案增多 污染——困扰威尼斯的幽灵 被抢的钱会爆炸 养豹为防盗 岂料把人伤 一些企业圣诞节不送礼 妇女天地里的男士 乡村居住热 罗马车盗多 罗马街头的流浪者 意大利文物失窃何其多 从周末狂热到周末悲剧 严重污染的地中海 吸毒悲剧一幕 祸从天降 二百取一 意大利家庭在变小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电话局里挖“鼹鼠” 失业青年的悲剧 意大利选美的黑珍珠风波 被错诊艾滋病后 “117”令偷漏税者胆寒 攒一生金奖偷一次全光 难民船沉亚德里亚海 时装大师遇害记 自觉助残成风尚 贤妻可主外好男亦持家 老人找家 意大利:贬多褒少 巨款还失主 高利贷酿惨剧 大学毕业找工作:靠本事,也靠运气 宪兵将军沦为阶下囚 盗画背后有阴谋 意大利千里追捕大逃犯 意大利出了大怪事 名画失劫案侦破记 黑手党徒被判重刑 意大利用《道路法》把妓女哄走 意大利捉拿红衣主教 检察官自杀之谜 教皇也是人 黑手党“末代教父”身陷重围 帕瓦罗蒂也逃税 多因一果 意妇女不愿生孩子 吸毒者的悲剧 意大利:吃素的多了 宠物越怪主人越爱 当了六年帕瓦罗蒂的未婚妻 意警方捣毁邪教老窝 百岁奶奶上中学 日饮葡萄酒半升 可防很多麻烦病 古城罗马“无车日” 意大利钟爱情人节 男士们表现不咋样 意大利海滩不许男人裸 罗马刷得倍儿干净 帕瓦罗蒂“不服”意大利 她为第一夫人们做衣服 为了生者 黑手党上网扩充地盘 意大利婚礼,钱字当头 帕瓦罗蒂赔惨了 减少空气污染 活跃汽车市场 索菲娅·罗兰住进宪兵营 意大利“黑女王”落网 几家欢乐几家愁 人人盯着摇奖机 意大利依法打假常抓不懈 冰淇淋还是手工的俏 甘于奉献的志愿者 意大利银行家尸体被盗 “绿色和平”之父车祸丧失 黑手党利用动物赚黑钱 一个巧克力蛋值400万里拉 小墨索里尼们本性不改 意“情报小组”还是栽了 意大利医生要到公海去克隆婴儿 夜采葡萄酒更香 政治·外交篇 范范尼总理的“闪电式”访问 表面文章多 实质内容少 选票与钞票 从大选结果看意大利政局 意大利与海湾局势 意大利总理为何辞职 欧洲人口问题的警钟 求同存异下放矛盾 意大利大选初析 米兰贿赂丑闻 贿赂案风暴摇撼意大利 前所未有的司法审查 老纳粹三进监狱 “阿尔巴行动”拯救山鹰之国 教授出身的总理普罗迪 意大利的“纸上奶牛” 库尔德难民潮涌欧陆 英战机乱丢炸弹 意农民有惊无险 战机惹祸美意争吵 切尔米斯案美判肇事者无罪 意大利举国震惊 新航母将率意大利远征 意大利塑造“欧洲公民” 意大利一票之差的政府危机 意大利新政府的连续性与特点 “红领巾”领导意大利 奥贾兰搅得欧亚一锅粥 奥贾兰飞走了 奥贾兰神秘被抓 军事基地忙坏了 小镇反战呼声高 意大利忠于北约 平衡左右 阿尔巴尼亚乱了套 意大利渔民老捞炸弹 欧盟的老板娘 克林顿的危险之旅 达莱马接着当总理 满怀信心迎未来 意总理三天两头换班 意大利不再是欧洲“灰姑娘” 哈萨克斯坦前总理虚惊一场 进议会穿件白大褂 推进改革 缩小差距 意大利和梵蒂冈为根天线吵起来 意大利选出“麻烦”总理 八国峰会,提前一月抓保安 回避分歧虚多实少 八国峰会闹出人命 意大利不愿再办国际会议 科教·文体篇 意大利积极利用地热发电 海峡长虹 关于意大利半岛形成的新假说 大理石加工新技术 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制造船 电子邮件 心脏病电子急救卡 意大利人喜欢太阳能 意大利人工心脏研究的新进展 能听写的机器人 机场地热驱雾 9月女婴心脏手术成功 水下考古 技术改造:赢得竞争的希望 医学新事——肚皮上安拉锁 人体内的“乐队指挥” 危险的太空垃圾 意大利的大豆制品 意大利节能新计划 为减少汽车废气污染而努力 意大利航天工业五年计划 飞机害怕游戏机 开发海洋生物技术造福人类 比萨斜塔系上安全带 去月球看看 比萨斜塔关闭之后 比萨斜塔直了点 谁想出的“挖土纠偏法” 改善交通的钥匙 意大利卫星导航高速公路 意大利高速公路收费不停车 一代歌王 意大利的咪咪小姐 比萨斜塔仍在倾斜 最大的古罗马大理石柱 艺术城市的明天 适应新的形势 改革大学教育 让儿童与书为友 电影节的小主人 在普契尼故乡演唱普契尼歌剧 比萨斜塔险些被炸毁 帕瓦罗蒂不识谱 帕瓦罗蒂:我会读分谱 日本人看不懂的日本电影获大奖 “火山就是生活” 荣获诺贝尔奖的喜剧演员 地震粉碎壁画 民众重建教堂 《十日谈》巴黎手抄本 文化遗产:意大利旅游业的生命 适应欧洲一体化 初中开设二外课 世界广播电视盛会 火树银花不夜天 演奏的时候最愉快 平时不考试课外活动多 教皇请求上帝恕罪 双胞胎节好热闹 长盛不衰的“穆拉诺” 帕瓦罗蒂,台上唱了四十年 意大利有免费的歌剧听 今年威尼斯有点冷 无腿独臂人泳渡海峡 世界杯足球赛市政工程进展迟缓 世界杯足球赛的安全措施 世界杯大赛前的意大利足球风波 搭起世界杯的舞台 迎接世界足坛的盛会 欧洲足球王国意大利 历届世界杯足球赛拾趣 临战前的意大利足球队 首战前夕论强弱 足坛名将纵谈世界杯 在世界杯专列新闻车厢上 “活字典”分析世界杯足球赛 揭开世界足球史的新篇章 胜败论短长 巴西队面临严峻考验 东道主队风格一新 “热”得快 绿茵风云任评点 各路教头论短长 场上诸强战犹酣各路教头论说忙 阿根廷队怎么回事 马拉多纳在想什么 足坛无第三世界 阿根廷队胜苏联队之后 点球不进不要紧 非洲足球在崛起 目标:世界冠军 谁将从F组出线 谁为今日国际足坛16强 尚未平息的裁判风波 一球可得万金万金难买一球 “世界球赛才刚刚开始” 意大利人三战皆捷 教练自称前程艰难 现代足球新貌 赛场外的维阿利 抽签 自有强中手 足坛专家的评论和预测 他是非洲的骄傲 哥斯达黎加队失利之后 欧洲冠军打不出威风联邦德国队胜荷兰队 马拉多纳的奇迹 知难而进 爱尔兰队的新纪录 世界球足球赛冷门迭出 两支热门队待分高低 各知主教练先话前景 防守主义的再现 阿根廷队交好运 意大利队胜对手 光荣属于“非洲雄狮” 技痒难耐宿将登场 蓝色之梦的破灭 老对手话新决战 意大利队失利后的思考 “球氓”闹事不得人心 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花絮 世界杯足球赛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中国与意大利 歌声绽开友谊花 一朵俏丽的小花 情满厅堂 中意友好合作关系的新阶段 威尼斯一日 “中国人民需要你们” “放心去中国旅游” “中国农业大有希望” 意大利人对中国足球队寄希望 春节在罗马 “今年是中国旅游年” “欧洲不能忽视中国” 耐心·乐观·进取 世界需要中国 相知相交天涯咫尺 台伯河畔的盛情 共同的心愿 技巧娴熟 意境深远 增进了解发展合作 中意文学交流的新发展 “要有使命感” “中国不要丢弃自己的文化” 《论六线谱》和吴道恭 古老文明的沟通 相聚罗马话粮食 意大利的中国名模 罗马——北京 大路相通 中国记者卜凡舟单骑在意大利 意大利中餐馆的“第一顾客” 西藏文化的使者 同中国合作潜力巨大 意警察截蛇头中国女童获救 好样的中国人 文明古国友好合作 “我们希望更多了解中国” 给我机会——扶正比萨斜塔 纠斜塔易 纠偏见难 误会了,中国专家 跟着“中国公主”进京 为了灾区孩子 文明古国的期待 增进友谊加深理解 江主席米兰一日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新中国进步惊人 “新中国的经验具有历史意义” 中国电影震了威尼斯 看到中文要签名 郎平看不到女排世界杯 我要做大生意 要合法居留 不要打黑工 中国给了我灵感 “天使”原来是魔鬼 比萨饼和面条 老参议员的中国情 机场“历险”记 有运气也要靠努力 走出国门的独特经历 郎平不打算回国干 歌剧本身就是挑战 郎平为意又立大功 “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期待再见中国歌迷 华人企业“遍地开花”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人是好样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好样的!”这是许多意大利人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驻罗马办事处负责人钟高红和机务工程师张衍青两人拾金不昧的行为发出的赞叹。 古城罗马,车水马龙。4月20日上午11时10分,钟高红和张衍青徒步到闹市区威内托大街附近洲际保险公司办事,在返回办事处途经布莱夏银行门前时,发现人行道上有一捆钞票,捡起一看,每张钞票面值10万里拉。当时周围并无他人,但小钟和小张想到的是失主一定非常焦急,应尽快找到失主。街上来往行人开始多起来了,拿着这么多现金很不安全,两人商量后决定把这捆钞票交给警察。于是他们走进布莱夏银行,向银行工作人员简要说明情况后,请银行的人立即打电话将此事通知管辖该城区的西西里路警察局。大约20分钟后,两名警察来到了布莱夏银行,他们接过小钟和小张捡的那捆现金,清点钱数,共计980万里拉(约合人民币5万元)。警察收下钱并请小钟和小张一同到警察局登记备案。 西方流行这么一句话:“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主人,惟独钱没有主人。”小钟和小张拾巨款而不昧的文明行为,在这里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小钟和小张走进布莱夏银行说要把钱交给警察时,在场的人都围拢来,流露出惊讶和敬佩之情,许多人摇着头说:“真不可思议!”在警察局里,负责办理此事的警察说:“捡到这么多钱没有自己留下而交给警察,这种举动十分了不起,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是很少见的。”当在场的警察得知小钟和小张就在附近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办事处工作时,他们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道:“中国人好样的!”“AIR CHlNA好样的!” (1998年4月22日) P615 序言 浏览罗晋标的这部好书,真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探险。这不仅是因为此书讲述了我的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漫长历程,而且特别是因为此书提供了一位敏锐的观察家的视角。这位观察家善于抓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一个国家的现实的方方面面。 不过,除此之外,我还要加上一种有关我同作者的友谊这样一个纯属个人的原因。我们的友谊长久,始于我们在韩克华大使的有效帮助下,为阿门托雷·范范尼总理的历史性中国之行做准备的时候。范范尼总理的那次中国之行以同邓小平的极为重要的会见达到高潮。 罗晋标的这部书涉及许多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从政治问题到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也可以考量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对我来说也是非常亲切的问题:中国和意大利关系的演进。 在最近20年里,意大利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力求发展和巩固关系的历史,有时候似乎还是在任何其他关系之上的一种特殊关系。但是这种关系还未能发挥出其所有潜力,而今天这种关系可以越来越成为挽救我们国家命运的一种方式。 在1985年,出于各不相同的动机,意大利议会的几乎每一个政党都热爱中国。意大利天民党人深情地注视着中国,因为中国激发了他们的人民之根。那些人以团体表示支持天民党人,而这些团体被视为一种白色合作社。当时有北约精神,这种精神由于当时美国与中国之间的非常牢固的关系而得到了积极的激发。 那时意大利共产党人也没有不愉快,因为尽管中国人对莫斯科来说是“异端”,但他们总是共产党人,贝林格使政党关系正常化,井派出了《团结报》记者作为其大使到北京。 中国激发了意大利社会党人和世俗党人,他们看到中国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就是反映他们世俗党人想在天民党和意共之间存在的那种第三种力量的某种东西。 实际上当时谁也没有很明白,通过邓小平的改革,通过人民公社的结束、分配土地和农村改革的开始,中国究竟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谁知道这对意大利白色和红色合作社的生存和国家参与制的存在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家参与制曾是私人企业和公共经营之间的一种意大利式的妥协。 当时肯定的是,中国对意大利伊利集团(IRI)和对意大利属于北约(尽管带有明确的自主)这一事实也有着巨大兴趣:总而言之,意大利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对社会支持很注意。 对意大利企业决定到中国,当时这些结构上的因素是重要的。我完全有权认为我自己是这种接近的一个真正的先锋,早在1975年我就曾作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的大使去北京。例如,我想到,在80年代末,70%的中国雷达系统是通过同阿莱尼亚公司(A1enia)的合同而得到的,伊利集团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先进的钢管厂,天津当时是中国的大门。 实际上当时在中国的外国投资稀少,因此意大利人似乎打进了一个有意义的品牌。 1989年,由于“6·4”风波的发生,步伐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许多西方国家对此迷惑不解。为了补偿这种流失,北京伸开双臂欢迎一直到那时还呆在门外的那些人:华侨、华人及在冷战期间曾被拒之门外的所有那些人。 他们的到来成为中国后来发展的条件,他们占据了可以由外国投资的大部分地方。回到家的中国人准确地知道如何行动,他们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事实上他们割掉了所有西方人脚下的草,那些西方人在“6·4”风波之后是坚持要回到中国来的。 在那个时候,意大利曾有一个绝对是异乎寻常的英明之举。安德烈奥蒂为政府总理、德·米凯利斯为外长、奥凯托是反对党(前共产党)领袖的那个意大利议会决定邀请李鹏总理于1992年到罗马访问。 在“6,4”风波之后,意大利率先为中国放行海关,作为交换,意大利获得开发浦东的重要合同。当时浦东是一块沼泽地,如今是一个大都市,使上海成倍扩大了。 那是意大利和中国之间外交关系的顶峰,过去尚未有过同样的这种事情。 作为对我们这种“放行海关”的政治上的重视的标志,中国事实上给意大利提供了比对其他任何国家都好的巨大优惠的机会。 可惜正好在那个时候在意大利爆发了“净手”运动,这个运动把整个意大利社会推向了集中注意自己的事情而无视国外。 而正是在那个时候,随着冷战的结束,对外政策放开了,成为新的全面猎场。全球化进程开始,美国人开始把中国看作未来的超级大国。 这样,由于更加活跃的对外关系、掌握全球化和美国新兴趣的能力,中国成为全球兴趣的中心。 在形势缓和以及当时对意大利足球和时装的兴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至1997年一直是中国的欧洲贸易的第二大伙伴。但是自那之后,事情发生了显著变化。 意大利对中国的兴趣增加了,但并没有像同为西方的其他国家增加得那么大,然后又是这样的牺牲品:热得容易失望也同样容易。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长期的准备。在20世纪90年代所有欧洲国家都开始扩大招收进入它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而我们却由于一系列国内问题而减少了中国留学生。 今天在意大利许多领域上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敏感性,但是缺乏长期而广泛的政策,一切都似乎打上了过一天算一天的烙印。 而中国的发展却是一种奇妙的马拉松,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国内的节奏似乎少有倾向于给以这种时间和耐心。 诚然,也有一些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成为其领域的领头企业。例如阿里斯顿(Ariston),是在中国的热水器的品牌,利雅路(Riello)是小锅炉的大生产厂家之一。康农(Cannon)提供60%的电冰箱机器,已经在全球水平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在中国制造。 制造中国纺织品的大部分机器是意大利的,这些中国纺织品行销全世界,而不仅在意大利。贝尔加莫的普罗马泰克(Promatech)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工厂,其目标是要主宰该领域。依维柯(Iveco)是面包车领域的领头企业,忠利保险公司(Generali)早就是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国保险公司,它正在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个转折。 然后是富有的中国人要穿杰尼亚(Zegna),该公司在中国全国有数十家专卖店,主宰高档男装。 这些意大利人是自己单独干出来的,并没有来自意大利政府的巨大帮助,意大利政府过于集中在其他事务上了。但是,所有这一切能够做到,这应当成为一种警钟。意大利从来就不善于系统地做事,每次尝试都进行得不好。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曾多次同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的作者谈论过。这是一位不仅对加强中国和意大利对话的宝贵的对话者,而且是总能敏感地进行比较的一位对话者。 为此目的我也奋斗了数十年。而且我还没有结束自己的努力,无论是在工业关系方面(我的最近一个行政和企业代表团到北京是在2005年9月),还是在同北京大学的文化关系方面,该大学为了纪念我的母亲埃米莉娅,把整一栋楼以她的名字命名。 出于这些理由,我衷心祝愿罗晋标的这部书有好运气,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而对历史的记忆永远是成长的工具。 后记 意大利是一个奇妙的国家,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00万,但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作者学习意大利语、研究意大利多年,并先后在意大利工作和生活了16年,对意大利有一定的了解,但依然感到肤浅,在那里还有许多需要深入了解的东西。 本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于1987年至1992年、1996年至2001年两任《人民日报》驻意大利记者兼《环球时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期间所写的各类文章近400篇,内容涉及该历史时期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希望这些文章能有助于读者了解意大利,有助于继续加深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收集的文章时间跨度较长,为尊重历史,这些文章均保持原貌,未作修改。 本书的出版得到意大利埃米利亚·瓦洛里基金会的热情赞助,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对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作者工作的所有中国和意大利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 者 2005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