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楹联故事
分类
作者 赵利伟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有人甚至喜欢将它熟读记背下来。但是,光是看楹联,记忆效果肯定不佳,不如看看与之有关的故事。这些楹联故事或幽默诙谐,或机智巧妙,亦庄亦谐,读来颇耐人寻味。相信,看了这些故事后,对你记忆楹联作品一定大有成效。

内容推荐

本书楹联故事按内容分,共九大类:讽刺篇、戏噱篇、游戏篇、行业篇、劝谏篇、自勉篇、春联篇、婚寿篇、挽联篇。这些楹联故事或幽默诙谐,或机智巧妙,亦庄亦谐,读来颇耐人寻味。其中有关于帝王将相的对联故事,如:“朱元璋题诗惊店主”、“乾隆帝借景巧作联”;有文人雅士的风流唱对,如“郑板桥泛舟吟佳联”、“苏东坡妙计讨鱼吃”;也有伟人英杰的抒胸达意之作,如“孙中山痛挽秋瑾联”、“毛泽东撰联表哀思”等。

目录

讽 嘲 篇

诸葛亮对联气周瑜

小李白痛骂胡乡绅

小孟郊巧对挫钦差

韩幄联对巧解遗愿

苏东坡题联讥和尚

苏东坡联讽李林甫

黄庭坚梳妆楼解嘲

杨大年联对讽丁谓

小丫环与马远斗对

朱元璋为僧对妙对

解缙书联耻笑秀才

伍文定联对讽知府

吴承恩隐语讽奸商

徐唏出联嘲讽科第

张天师敲诈反被诈

洪承畴降清受嘲讽

黄道周怒斥洪承畴

吴伟业题匾戏财主

金圣叹题联骂舅父

蒋士铨题联讽豪绅

萧燧改联讥讽权势

蒋士铨出对骂贪官

郑板桥隐语讽和尚

郑板桥题联难权贵

郑板桥联讽秃和尚

蒲松龄巧对石先生

蒲松龄联讽两进士

蒲松龄巧作隐语联

纪晓岚集联嘲庸医

曹雪芹对句骂财主

李鸿章求情除对联

小魏源续联斗文痞

王应遇讽世态炎凉

张之洞索联被嘲笑

韩焚出对巧得奇才

魏光焘对句讥同僚

翁同和李鸿章相讥

曾国藩李鸿章互嘲

曾国藩左宗棠相讥

谢觉哉题联讽绅士

王壬秋拟联骂总统

夏明翰讽假洋鬼子

邓中夏戏联总督像

郭沫若两副讽嘲联

陈寅恪联讽罗家伦

刘师亮改联嘲豪绅

刘师亮嘲讽袁世凯

刘师亮撰联讽军阀

刘师亮拟联讽时政

刘师亮讽横征暴敛

徐特立改联斥权贵

蹇先任改土地庙联

赵赤坪怒斥伪县长

冯玉祥题联讽恶习

冯玉祥怒对日寇联

续范亭嘲讽蒋介石

张学良撰联以自嘲

钟耘舫联讽朱秀才

州官不许百姓点灯

贾似道守扬州挨骂

金方题联嘲讽财主

姚和尚反讥林大人

郑堂应对讥笑宦官

罗锡对联笑嘲太监

林奏我对句惹是非

徐广文联句精神爽

小宦官遇着恶缙绅

费宏联对怒骂奸臣

御史微服私访九州

科场赋联揭时弊…

闵鄂元一言活昭信

嵌字联嘲讽文正公

作对联讥讽清知府

巧改联讽太守自诩

胡军门巧对逐客联

邓禄生续弦成笑柄

对联讽刺清末政局

川人戏联痛骂总督

张陆撰联讽龚照王与

戏联讽慈禧美尊号

拆字联痛斥李鸿章

疑是飞鹤却是鹭鸶

戏 谑 篇

陆机荀隐自报姓名

范付,淹自戏食萝卜

胖瘦幕僚戏联互讽

苏东坡酒酣联名对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苏尔坡改联诓权贵

苏东坡兄妹互戏联

王安石同书僮趣对

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黄庭坚戏墨巧改联

欧阳修续联戒酒色

陈哑蔡襄联语相谑

解缙应对不甘受辱

解缙改联巧用谐音

解缙一联巧写婚丧

少于谦应对展才学

喜怒笑骂皆成文章

唐伯虎将财比蚊虱

唐伯虎戏对陈白阳

叶向高留宿状元家

李梦阳戏对同名人

张居正戏联招大祸

叔嫂端午趣吟对联

李调元湖畔赛趣联

大臣趣对乾隆皇帝

乾隆帝钦点探花朗

乾隆审对赏罚分明

乾隆与纪晓岚对句

纪晓岚逗四叔四婶

纪晓岚妙对答乾隆

纪晓岚彭云楣戏对

冯诚修设联解“老头”

李元度戏谑表虔诚

王尔烈显才夺魁首

何淡如与师作戏对

何淡如乘船撰戏联

钟荣光的趣联趣诗

茅盾戏成人名妙联

老舍的作家名字联

王鲁桓住室题怪联

游 戏 篇

清秀才巧对数字对

灵隐寺老僧妙续对

神童王勃胸怀奇才

杨贵妃妙对唐明皇

卖酒姑娘巧对刺史

大名鼎鼎的莫宣卿

杨大年妙对寇莱公

杨大年翰林院续对

苏东坡妙对进考场

苏东坡智对辽使臣

苏东坡诡辩解哑联

苏东坡妙计讨鱼吃

苏东坡岭南续绝对

苏东坡秦少游联对

苏东坡即景巧作对

苏东坡黄庭坚联对

苏东坡妙对黄庭坚

苏东坡联对巧退席

苏东坡兄弟对佛印

苏东坡出联试幼童

三苏父子煮雪吟联

夫妻姑嫂即兴对句

苏小妹吟诗占上风

苏小妹三日得妙联

上下联含六词牌名

黄庭坚巧联书生对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柔能克刚后来居卜

欧阳修续联过隘关

欧阳修随州续妙对

梅尧臣夫妻叹时乖

李清照巧作人名联

朱元璋幼时属二对

七岁差役对朱元璋

朱元璋出对考儿孙

朱元璋题诗惊店主

朱元璋出联求贤才

刘伯温续联当军师

刘伯温对联显气魄

刘伯温得助无名僧

徐达悬百金求下联

熊廷弼勇对歪秀才

少年杨溥对句救父

小开先对句显奇才

幼王洪巧对即景联

神童解缙对联故事

曹尚书出联难解缙

伶女击箜篌对佳联

小和尚求联对尚书

小丘浚续联争座位

杨升庵借联对弘治

董圮即景智对县令

顾鼎臣学馆对妙联

少年严嵩智对县令

李东阳巧对名字联

李东阳出联双关语

唐伯虎幼时对来客

唐伯虎游玩戏妙对

唐伯虎笑对农夫联

唐伯虎考理发师傅

唐伯虎巧对祝枝山

祝枝山智对唐伯虎

祝枝山惊奇乞丐对

林大钦续对显才名

林大钦渡船应对联

李元阳联出四声调

李灌十字概说十县

李因培巧对无字联

徐文长题联赠老农

陆采续联似水彩画

少年李时珍联妙句

张岱陈继儒忘年交

小王彝答对显奇才

小蒋焘巧对拆字联

何孟春嵌典故对联

幼年向宝巧对塾师

小曹宗智取沙马鱼

曹宗续联更夫免打

张居正巧对巡抚联

小万安续对显才能

冯梦龙对私塾先生

李自成续联惊蒙师

于谦干支相配作联

于谦刘球作“文武对”

陈圆圆出联巧拒嫁

金圣叹年关续下联

金圣叹巧作拆字联

金圣叹妙联惊四座

傅山巧作反嵌对联

李渔巧题芥子园联

李渔题对联救道观

村姑出对难倒才‘子

侍女感怀代主续联

张廷玉续联展雄姿

周渔璜幼年对塾师

周渔璜出联救书生

周渔璜答联镇生员

周渔璜续联显奇才

乾隆以百金赎一字

乾隆出绝对试考生

乾隆帝巧出回文联

歌姬出对难乾隆帝

乾隆帝借景巧作联

乾隆帝巧改王杰联

纪晓岚专于对难联

纪晓岚替哥哥续对

纪晓岚设对获探亲

纪晓岚谜联难乾隆

纪晓岚出口对妙联

纪晓岚巧对双关联

纪晓岚设对自难自

纪晓岚被妻子难倒

和砷献媚应对乾隆

郑板桥出联斗恶霸

郑板桥泛舟吟佳联

郑板桥吟联巧驱贼

李调元幼年对其父

李调元夫妻对顽童

李调元家人齐对联

李调元慎对好友联

王尔烈巧对塾师联

王尔烈巧对方丈联

王尔烈文章压三江

王呜盛台前续妙联

老秀才求教蒋士铨

王应遇戏棚题佳对

廖日敬替人夺鱼虾

袁枚续佳句了遗愿

小宋湘续联显才能

村妇出联难倒宋湘

林则徐幼时善作对

张之洞巧对陶然亭

谢书同巧对双关联

林之望联对映淮楼

李鸿章巧出连环对

陈兰彬巧联御日相

梁启超对联免受罚

小魏源腹内孕乾坤

张英父子除夕巧对

方言趣对珠联璧合

何淡如奇对唐诗联

何淡如怪联何其多

何淡如戏联月饼名

席佩兰反难孙原湘

俞樾撰联称赞小孙

吴研人趣对两秀才

谢冰心幼年妙对联

李大钊幼年对妙句

刘师亮年少善作联

小朱德妙对席老师

蔡锷幼年巧对考官

鲁迅少年答对二则

郭沫苦幼年的对联

向恺然巧联对师傅

查国帧联对解父忧

陈寅恪出题“孙行者”

薛觉先征联成美谈

母子对句心有灵犀

郁达夫茶亭得佳联

校名简称撰成谐联

千字文巧对万家乐

余心乐评联见仁心

魏明伦应对李之华

华罗庚巧联惊团友

王力先生迎春作联

金庸缀书名首字联

父子合联宾客称妙

行 业 篇

王羲之饺子铺留联

杜康美酒一醉三年

朱元璋为屠户题联

朱元璋私访遇奇才

店老板巧对朱元璋

白居易巧撰酒店联

纪晓岚趣解招牌联

李调元书联好好店

石达开改理发铺联

冯玉祥书联关店门

清道人题联小有天

叶新莲书联赠朋友

潮州韩江酒楼奇联

朱元璋题联夸艺人

徐本题戏联除陋习

刘墉应对作戏台联

郑板桥巧对戏台联

陈细怪妙写戏台联

何淡如要扒三级浪

郭沫若赠医生两联

百草堂药铺的对联

齐白石家乡两对联

韩秀才撰写戏台联

劝 谏 篇

陶渊明题联劝青年

欧阳修僻典刺宋祁

王安石联难苏东坡

王安石题联表原因

朱元璋深山访贤人

朱元璋出联交好友

李自成吟联服众心

孙中山的一副名联

谢觉哉被囚写婚联

沈钧儒惜时如珍金

徐特立勉励青年联

冯玉祥题联赠子女

陶行知撰妙联教子

陶行知巧撰教育联

华罗庚的劝谏妙对

言菊月月被劝谏下海

吴玉章题联勉后辈

自 勉 篇

刘禹锡被贬时题联

小欧阳修巧对老者

苏东坡改联苦渎书

张载苦渎的自勉联

朱熹书院题联律己

何孟春对句不离书

海瑞自勉联传千古

董其昌题联寓志趣

李贽关心万家疾苦

郑成功怒作自勉联

王夫之以对联拒仕

郑板桥撰自画像联

孙髯题采芝径妙联

袁枚自题联语集萃

梁同书集联表志向

蒋士铨的自题楹联

邓石如自题联集萃

林则徐题堂联自勉

邓廷桢写对联自勉

吴熙载的恬淡情怀

石达开对联抒志向

谭嗣同书联表壮志

左宗棠作联展抱负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蔡元培题联明志向

李叔同的几副对联

老舍的两副自题联

范文澜题联自勉励

冯友兰自题述怀联

春 联 篇

王羲之巧贴迎春联

后蜀主孟昶题桃符

冯时行上任除恶习

归庄善题幽默春联

郭沫若写爱国春联

祝枝山题联戏财主

陈毅写春联表决心

朱德提倡官兵同乐

叶圣陶为农民撰联

老舍题春联抒情怀

臧克家的春联创作

姚雪垠题联抒壮志

赵朴初的一副春联

老中医写奇特春联

婚 寿 篇

秦少游联试苏小妹

苏小妹三难秦少游

秦少游反戏苏小妹

王宝钏联考薛平贵

李清照粘联巧联姻

文必正联对结姻缘

程敏政吟联得佳人

汤显祖洞房续妙联

巧对药名喜结良缘

周渔璜出对联招亲

马叙伦婚联悬新房

胡适自撰两副婚联

齐白石婚日书门联

溥仪对句表露真情

蓝桥和金屋的典故

东坡改联点石成金

李渔贺朱建三寿联

乾隆帝自撰祝寿联

纪晓岚撰乾隆寿联

纪晓岚为友续寿联

纪晓岚赠牛太守联

郑板桥寿日作趣联

慈禧太后大寿被讽

康有为联劝吴佩孚

朱德贺“东华诗社”联

邓颖超贺冯玉祥联

叶挺在狱中题寿联

郭沫若贺外国人联

马寅初百岁献寿联

贾似道献寿联邀宠

贺联谐音骂汪精卫

挽 联 篇

黄庭坚巧对墓碑联

东坡开挽联之先河

苏东坡妙笔题挽联

朱元璋挽马皇后联

王守仁题于谦墓联

备棺死谏海瑞扬名

郑板桥题联祭乳母

纪晓岚的悼挽联抄

纪晓岚偶作自挽联

林则徐联挽关天培

吴熙的致挽联抄录

翁同和临终撰挽联

杨乃武自撰联诉冤

康有为联挽“六君子”

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何淡如题联悼冯如

秋瑾沉痛联挽母亲

黄兴悼黄花岗烈士

孙中山痛挽同志联

孙中山痛挽秋瑾联

李大钊悼孙中山联

冯玉祥撰联悼张良

毛泽东撰联表哀思

刘伯承添字改挽联

齐白石撰写自挽联

陈毅挽鲁迅之佳作

题挽联斥骂李鸿章

小凤仙悼蔡锷名联

追悼会的对联斗争

一字怪联悼念烈士

名 胜 篇

岳飞泰山题联助兴

朱蓝坡题东坡赤壁

苏东坡题真武庙联

朱熹题开元寺联

徐文长题孟姜女庙

赵孟颊题联灵隐寺

林龙江题联金山寺

曲阜孔庙清高宗联

秦涧泉拜岳庙吟联

石达开题大悲寺联

黄鹤楼的几副名联

灵隐寺冷泉亭名联

岳阳楼上妙联集锦

四才子西湖趣读联

成都杜甫草堂名联

四川薛涛故居长联

李清照纪念堂楹联

李叔同书联缘缘堂

赵朴初题陈毅旧屋

庐山御碑亭的对联

庐山花径公园对联

桂林斗鸡山的妙联

邛崃城内文君井联

南京莫愁湖的对联

昆明凤鸣山金殿联

三潭印月的回文联

“四仙桥”偶对“十佛寺”

杭州灵隐寺二佳联

丁修甫题联虎跑寺

绍兴戒珠寺幽默联

昆明筇竹寺传佳联

苏州枫桥寒山寺联

绵山介之推庙对联

朱仙镇的岳飞庙联

泉州万氏妈庙门联

苍岩古庙天王殿联

山东兖州盗跖庙联

三教合一的高庙联

玄武湖湖神庙佳联

严子陵钓鱼台联话

浙江诸暨浣溪亭联

韬光寺观海亭楹联

龙华寺碧波亭楹联

狮林寺真趣亭楹联

九江琵琶亭的对联

琅琊山醉翁亭之联

聂耳亭的一剐楹联

大明湖中历下亭联

开封龙亭康有为联

黄鹤楼楹联一佳作

陈子昂渎书台楹联

敬惜字纸联语一组

成都望汀偻的佳联

燕子楼书联怀名妓

采石矶太白楼楹联

青莲场粉生楼楹联

元婴王勃与滕王阁

太守之匾巡抚之联

天心阁水井亭楹联

洪钧题苏州虎丘联

扬州二十四桥楹联

燕子岭巧对熊耳桥

双溪桥上续写佳联

重庆巴曼子墓对联

汉代大将韩信墓联

淮河旁漂母祠之联

会乐宗师威武不屈

柳州市柳侯祠楹联

改建南丰祠祀曾巩

眉山县三苏祠名联

安徽合肥包公祠联

山东泰安包公祠联

洪皓祠联浩气长存

岳飞墓前的风趣联

唐伯虎祠堂辩冤联

长沙岳麓书院楹联

临川县汤显祖墓联

昆明陈圆圆墓地联

徐光启祠墓的柱联

孔府门联寓字缺点

试读章节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周瑜、鲁肃共商孙、刘两家联合破曹大计时,经常与周瑜打一些笔墨官司。

周瑜胸怀狭小,又自命不凡,凡事都要占高枝。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对诸葛亮吟道:

有目也是丑,无目也是丑。去掉丑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立刻反唇相讥: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二乔指大乔小乔,周瑜娶小乔为妻,而曹操垂涎二乔已久,周瑜特筑铜雀台用来金屋藏娇。

P1

序言

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是我国古代悬挂、粘贴在壁间、门柱上的联语。春节,我国人民家家都贴对联,称为“春联”。

相传张挂楹联始于五代时期。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称之为“题桃符”。至宋代,推广为楹柱上粘贴的楹联。后又广泛运用于交际庆吊之类。清代梁章钜有《楹联丛话》,详细考证、记述了楹联的起源发展以及分类。

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我们觉得,楹联之所以有历久不衰的魅力,是因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楹联与诗词等文学形式一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能给人们带来思想与情操方面的陶冶。

其次,楹联是由我国古代的诗词演变而来的,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三,楹联可雅可俗,自由活泼,甚至可以幽默调侃,这也是人们对楹联喜闻乐见的一个原由。

第四,楹联往往直抒胸臆,千言万语顿时凝聚于笔端,一针见血,读来令人觉得畅快淋漓。这也是其他文学样式所难以比拟的。

楹联故事,则是历代名人学士以及民间有关对对联的趣闻轶事。这些楹联故事或幽默诙谐,或机智巧妙,亦庄亦谐,读来颇耐人寻味。其中有关于帝王将相的对联故事,如:“朱元璋题诗惊店主”、“乾隆帝借景巧作联”;有文人雅士的风流唱对,如“郑板桥泛舟吟佳联”、“苏东坡妙计讨鱼吃”;也有伟人英杰的抒胸达意之作,如“孙中山痛挽秋瑾联”、“毛泽东撰联表哀思”等。

我们在收集整理这些楹联故事时,按内容分为讽刺篇、戏噱篇、游戏篇、行业篇、劝谏篇、自勉篇、春联篇、婚寿篇、挽联篇九个大类。

我们选编的这个本子虽本着“选编上乘之作”的编写宗旨,从浩如烟海的楹联故事中撷取英华,但因水平所限,也仅仅是挂一万, 真诚一点说,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之作未能被收入,甚觉遗憾。本书如有不足或错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