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列柯(西班牙的画圣)/世界名画家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芳莲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格列柯是希腊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欧洲共同遗产的精神典范。这位被誉为西班牙画圣的画家,年轻时曾受过提香及丁托列托的影响,到西班牙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人体异常修长的比例、强烈的短缩法、火焰般的律动感及不断试验他那个时代无人胆敢采用的色彩。他的作品风格在16世纪时是非常现代的,但也同时受到贵族和平民喜爱;今天格列柯仍是西班牙绘画史上备受礼赞巨匠。他的影响远及20世纪众多艺术家。例如塞尚、马奈、毕加索及德国表现主义等等。对于他的伟大艺术,新的探讨与观点不断产生。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就像宝藏,永远挖掘不完!

内容推荐

埃尔·格列柯(EI Greco,1541~1614)有西班牙画圣之誉。他是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格列柯”这名字依原语意是指“希腊人”。在格列柯尚未到西班牙之前,西班牙绘画可谓默默无闻,而当时的意大利已成为显赫的美术舞台,名家辈出。格列何出生在希腊克里特岛,原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Domenikos Theotokopoulos),后来他到意大利威尼斯学画,直接受教于当时威尼斯的名画家提香、丁托列托,尤其受了托列托的影响甚深。1570年他到罗马,后来又来到西班牙。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到了西班牙之后,就被称为“格列柯”了,这在西班牙语中是“希腊人”之意。 1577年,格列何定居于离马德里四小时车程的古城托雷多,他把威尼斯派的绘画风格,特别是丁托列托的表现方法,带到了西班牙,后来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曾为当时的国王腓力二世作画。托雷多是一个充满狂热信仰的城市,因此格列柯为当地教堂创作了许多巨幅宗教画。1977年我到过托雷多,曾走进圣多美教堂欣赏他的名画《奥卡斯伯爵的葬礼》,至今印象深刻。 格列柯是欧洲矫饰主义后期最具独创性的宗教画家、肖像画家,以描绘敏感、动势、异常细长的身躯人物为其特色。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的现世愉悦画面,在格列柯的画面上已消失。他深深地吸收了中世纪的神秘思想,融入其作品中。他的作品色彩的运用变化细致,像宝石一般闪耀着五彩的光辉。 到了晚年,格列柯脱离了矫饰主义,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熟练的技巧描绘人物。他以明暗色彩对比,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轮廓,主题造型富有画家的主观感觉。这是他的艺术给予后代画家及近代绘画的最大影响。

目录

西班牙画圣――格列柯的生涯与艺术

重新肯定礼赞格列柯

出身克里特岛的希腊人

早期拜占庭风格作品

折叠式祭坛画――耶稣受难四场景

艺术养成――威尼斯时期

1937年发现的《三折式祭坛画》

代表人生三阶段的《东方三王朝圣》

圣弗朗西斯科主题画作

拍卖市场发掘的《下葬耶稣》

在威尼斯的后期作品《耶稣让瞎子复明》

途经帕尔马时期作品――受柯勒乔影响

吹炭火主题画作

重复处理克里特岛和威尼斯阶段主题

1951年才被确认的画作《牧羊人到马槽朝拜圣婴》

“净华神殿”主题画作有数个版本

没有签名的《西奈山景观》亲手画

格列柯最常画的题材――圣母领报

定居西班牙中世纪古城――托雷多

接受委托装饰圣多明哥教堂主祭坛

后期绘画发展两个要素

圣者肖像图代表范例

显现托雷多人文环境影响

《貂皮大衣仕女肖像》画之谜

代表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人物肖像

刻画宗教改革的画作

近年才被发现的底稿小画

理想化的《圣母加冕》

有待解读的《寓言》

三幅传世的《掠夺圣袍》

罕见名作《耶稣头像》

《圣灵降临》主题奇特

晚年最抒情优美名画《圣画纯洁受胎》

引起争议的《劳孔》

格列柯与米开朗琪罗

格列柯之于毕加索

结语

格列柯年谱

试读章节

早期拜占庭风格作品

《圣母睡眠中升天》是传统东正教常常涉及的题材,据说圣母马利亚在睡眠中升天,耶稣在荣耀光芒中出现,迎接以婴孩形体般显现的圣母的灵魂,两旁并伴有两位天使,而光的源头来自以鸽子为代表的圣灵。图的最上方是圣母已在天上,头顶有太阳光晕,而月亮在她的脚下,成群的天使们围绕着圣母如众星拱月一般。圣母的容颜和我们即将介绍的下一幅《圣路加画圣母像》中的圣母非常雷同,圣母的姿态和一些天使们的姿势尽是“矫饰主义”的影子,肯定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影响。

这幅画的空间布局,采用天上和人间的构图,是格列柯个人风格成熟期的《奥卡斯伯爵的葬礼》再次出现。色调的使用非常和谐,笔触细腻,人物面貌柔和,在圣母旁边侧面倾身的门徒圣保罗所披袍子上衣褶的描绘,可以在《圣路加画圣母像》中再度看到。这作品的技巧和风格明显地来自后拜占庭加上古典的优雅,并融合了一部分文艺复兴意大利的绘画元素。推测画家当时不超过二十五岁,以这样轻的年纪,不仅已经展露出画家文化涵养的深度,而且也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同年代画家们的非凡才能。

接着我们来看《圣路加画圣母像》。圣路加的头几乎完全消失了,但是从18世纪留传下来的三件仿作(今分别收藏于雅典拜占庭美术馆、威尼斯希腊美术馆和莫斯科的斯特罗加诺夫美术馆),可以印证圣路加以右面侧身作画的姿态,左手持一贝壳内盛颜料,右手拿一枝细笔正在描绘圣母,左脚踏在画架上,右脚尖顶着地板,画箱置于短凳上。圣母像完全采用拜占庭风格,上方半裸的天使手持桂冠编成的花环朝圣人飞去,这一切充分显现出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典型绘画风格。在技巧方面,这幅画和前一幅《圣母睡眠中升天》有许多雷同的地方,如圣母像、圣人的袍褶、色调的使用等等,就不再赘述。

《三王朝圣》这幅作品的主要焦点落在画面左方,圣母坐在一栋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阶梯上,双腿交叉,双手抱着圣婴,往前倾身朝向东方来的三王之一。我们可以看到留着长胡须的老预言家恭敬地跪在地上,将权杖和王冠放在地上,以双手给圣婴献礼,后面站立的圣约瑟拄着一根大拐杖,圣婴光芒四射;第二位东方智者一边看着圣婴,一边脱下皇冠奉上献礼;再右边一点,是第三位东方圣者双手捧着托盘准备奉献,三位智者皆穿金戴银着盛装。在黑人智者旁,背对观众的是一位强壮的士兵,身穿盔甲正往画面左方走去,右边还有二位马僮正在试着安抚三匹东方三王的马,最右边是一棵已枯干的树干。

背景建筑物的选择,不只是以美学的观点,还含有象征的意味。废墟意味着古老世界异教的衰微,面对耶稣救世主的诞生,新光明和新希望将降临。前来朝拜的三王代表着偶像崇拜世界的各个种族。圣婴放射出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人群,映在大理石、金属和金光闪烁的华服上。在画面上方隐约略见白冷城的轮廓,右上方可见黎明乍现的曙光。光线的强调是整幅画作最突出的特色,同时也是借由明暗和映像造成象征及形体的元素。而色彩的强调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威尼斯画派对光和颜色的重视感染了年轻的格列柯。在圣母脚下的阶梯左下方有画家的签名。

折叠式祭坛画——耶稣受难四场景

“耶稣受难的四个场景”这四幅画同属于折叠式祭坛画。19世纪下半期,这些画出现在费拉拉(Ferrara)名望家族的财产清单之中,1992年经研究,确认它们应属格列柯早期的画作。事实上,这件祭坛画小巧玲珑,是易于携带旅行的三折式,尚缺中间内外两幅画。折叠时先将左翼收起,再将右翼合闭,所以收合时,只见右翼外侧的一幅《耶稣为门徒们洗脚》。为了诠释这个主题,画家采用完全对称的构图,耶稣和圣彼得在第一景中央,几何透视的消失点正落在背景拱门上。光线的来源有两处,背景底上方天花板透入的光和来自画面右方之外的光线是主要的光源。笔触流畅,色调丰富,粉红、橘黄和金黄为主的三个基本色系相混合;人物群的中心轴落在背景中央一位坐着的门徒身上,高举左手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和《耶稣与博学者讨论神学》画中的耶稣有着类似的手势。另外,已经证实这幅画中,有许多人物的姿势和构图是多幅版画综合而成的作品,例如:人群成圆形的构图、天花板、圣彼得头和手的姿势等等,采自丢勒(Durer)《最后的晚餐》(1510)和《耶稣为门徒们洗脚》(1511)中。虽然有许多画面构成元素采自多方来源的集合,但不减其独特性,而且经过画家很有技巧的结合在新的布局中,采用了当代文艺复兴的几何透视,显示出画家除了技术的高明外,还能将自己的绘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圆弧天花板的画法与前幅作品《三王朝圣》相似。

折叠祭坛画右翼内侧是《耶稣在果菜园祈祷》,耶稣跪着祷告,天使在光辉中出现并向耶稣奉上圣杯,三位门徒都在沉睡中,圣彼得用左手支撑着头斜靠在石头上,右手拿着剑;圣约翰把头埋进怀里,前额靠在膝盖上;圣地亚哥则靠在圣约翰的背上,以斗篷为枕头仰睡着。前景右下方一棵小的野油橄榄树象征着事件发生的地点为橄榄山。背景的左下方以淡彩勾勒出城镇的轮廓,简单地隐射村落的存在。光线映射在画中每一个人物身上,特别是耶稣的前额像是闪烁着汗珠的亮光,每位门徒身上的斗篷衣褶也被光线映照得闪闪发亮。为了要创作这幅画的构图,画家也参考了许多位大师以同主题所创作的画或版画,如:丢勒和提香,但格列柯不喜欢照单全收地模仿,常常是采用某一姿势或布局、或色彩经筛选搭配后,才收入他的画中,形成他个人的创作。

另外两幅分别是《耶稣在比拉多前》和《耶稣钉上十字架》画面。前一幅画吸引观众的三个点是:耶稣双手被绑,头戴着荆棘从画面左方进来;一群希伯来人则仔细端详着他,原本以为是政治解放的国王到来,却没想到是原罪救赎的主降临;在中央坐着戴王冠的比拉多,他是罗马统治时代的地方官吏,由恺撒指定人选担任,当时在犹太人地域的这位比拉多应群众的要求将耶稣治罪,正在洗手的比拉多表示他什么都不想知道。这幅画同样也采用了丢勒版画“耶稣受难”(1511)系列中的构图,还有丢勒“启示录”(1498)系列版画中的人物造型。另外,不管在笔触的利落、色彩和谐或光线运用等等方面,都符合格列柯其他几幅早期作品的特征。而《耶稣钉上十字架》位于这四幅画当中,有大量的人群在画面中移动,十字架上的耶稣占了上半部的构图,两旁各有一贼被钉在十字架上,光束从耶稣背后穿透云层和晦暗的天空洒落下来;中央十字架下圣母马利亚悲痛不已晕厥在地,圣约翰和其他几位女人忙着搀扶她;左边两位士兵窝在地上掷骰子看谁运气好可以赢得耶稣的袍子;罗马百人军队的队长在最右边骑在马上,其他的士兵有的拿着长矛,有的擎着飘扬在空中的旗帜,有一位士兵正爬上梯子准备给右边钉在十字架上的盗贼补上一击。整个构图非常强调细部的描绘,甚至小到连骰子的点数都看得一清二楚;人物的衣着、动态,加上光线的映照,都营造出一种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画中某些人物还曾在他的其他早期作品中出现。

P9-17

序言

何政广

埃尔·格列柯(EI Greco,1541~1614)有西班牙画圣之誉。他是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格列柯”这名字依原语意是指“希腊人”。在格列柯尚未到西班牙之前,西班牙绘画可谓默默无闻,而当时的意大利已成为显赫的美术舞台,名家辈出。格列柯出生在希腊克里特岛,原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Domenikos Theotokopou—los),后来他到意大利威尼斯学画,直接受教于当时威尼斯的名画家提香、丁托列托,尤其受丁托列托的影响甚深。1570年他到罗马,后来又来到西班牙。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到了西班牙之后,就被称为“格列柯”了,这在西班牙语中是“希腊人”之意。

1577年,格列柯定居于离马德里四小时车程的古城托雷多,他把威尼斯派的绘画风格,特别是丁托列托的表现方法,带到了西班牙,后来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曾为当时的国王腓力二世作画。托雷多是一个充满狂热信仰的城市,因此格列柯为当地教堂创作了许多巨幅宗教画。1977年我到过托雷多,曾走进圣多美教堂欣赏他的名画《奥卡斯伯爵的葬礼》,至今印象深刻。

格列柯是欧洲矫饰主义后期最具独创性的宗教画家、肖像画家,以描绘敏感、动势、异常细长的身躯人物为其特色。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的现世愉悦画面,在格列柯的画面上已消失。他深深地吸收了中世纪的神秘思想,融入其作品中。他的作品色彩的运用变化细致,像宝石一般闪耀着五彩的光辉。

到了晚年,格列柯脱离了矫饰主义,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熟练的技巧描绘人物。他以明暗色彩对比,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轮廓,主题造型富有画家的主观感觉。这是他的艺术给予后代画家及近代绘画的最大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