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小说,由总论、版本介绍、内容提要三部分组成。小说内容提要的撰写分以下几种体例:白话长篇小说整体客观概述全书的内容大要;白话短篇小说集则逐篇介绍所收的单篇故事;文言笔记小说集先作整体综合介绍,再从中选出有典型意义的单篇作品作突出介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上下)(精) |
分类 | |
作者 | 张兵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小说,由总论、版本介绍、内容提要三部分组成。小说内容提要的撰写分以下几种体例:白话长篇小说整体客观概述全书的内容大要;白话短篇小说集则逐篇介绍所收的单篇故事;文言笔记小说集先作整体综合介绍,再从中选出有典型意义的单篇作品作突出介绍。 目录 上 册 出版说明 凡例 序………………………………………………………1—3 倾听民间的心灵回声…………………………………4—12 明清小说发展概述……………………………………1—40 篇目表(上册)…………………………………………1—3 正文(上册)……………………………………………1—860 下 册 篇目表(下册)…………………………………………1—4 正文(下册)……………………………………………861—1686 附录: 作家小传……………………………………………1687—1737 同书异名一览表……………………………………1738—1784 篇目音序索引…………………………………………1785—1789 后记……………………………………………………1790—1791 试读章节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秦王演义》、《唐书演义》、《秦王演义唐国志传》,又名《唐国志传》、《唐传演义》、《唐书志传》、《唐史志传》、《隋唐演义》。八卷九十节。题“金陵薛居士的本,鳌峰熊钟谷编集”。作者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明嘉靖时福建建阳人。成书于明嘉靖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唐氏世德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文库、日本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杨氏清江堂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杨氏清江堂刊本及唐氏世德堂刊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杨氏清江堂刊本。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奢侈无度,大兴土木,长年遨游江南,劳民伤财,致使兵疲民困,国库空虚,盗贼蜂起,四处义兵纷纷声讨隋王朝。时唐公李渊留守太原,李渊次子李世民在晋阳令刘文静、晋阳监裴寂的帮助下,尽力说服李渊举兵反隋,但李渊对隋王朝是一片忠心,毫无起兵之意。于是李世民让裴寂故意挑选美女送给李渊,隋炀帝为此大怒,问罪于李渊,并责备李渊抵御突厥不力。李渊出于无奈,被迫外联突厥,内联李密,举起了反隋大旗。唐军逐渐发展,连克数城,声势日益浩大,李世民募兵数万,进攻西河,旗开得胜,从此兵威大振。不久,李渊、李世民父子合力攻下长安,入城严令秋毫不犯。随即李渊立代王侑为帝,自为大丞相,封唐王,封李世民为秦公。马邑郡丞李靖素与李渊不和,李渊欲斩之,李世民知李靖有才,救下李靖,两人从此结为深交,李靖常常向李世民进献争取天下之策。 隋炀帝巡幸江都,终日沉湎洒色,部将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自立为帝,宇文化及因此成为众矢之的。李渊闻变之后,乘机受禅称帝为唐高祖,国号大唐,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宇文化及进犯唐界,李渊令秦王率领精兵十万,约请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共伐宇文化及,李密大胜宇文化及。李渊派人迎李密入长安,封其为邢国公,又用李密旧部魏徵为秘书丞。李密耻为唐臣,斩唐使者后叛唐,盛彦师遂设计斩了李密。 王世充于隋东都小王朝总督内外诸军事,权倾朝野,后又缢死隋侗帝自立,国号为“郑”。夏主窦建德平定宇文化及后,与王世充结盟共同反唐,于黎阳大败唐军,生擒唐将李神通、魏徵诸人。窦建德又与王世充合兵攻略唐之州郡。李世民命李世劫召降王世充部下猛将秦叔宝、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弃郑归唐,秦叔宝被拜为总管。刘武周、宋金刚率大将尉迟恭袭取并州,大败唐军,齐王元声遭受重伤。秦王奉命出征武周,诸将均不敌尉迟恭,独秦叔宝与尉迟恭旗鼓相当,不分胜负。秦王派兵偷袭柏壁关,伏击宋金刚、尉迟恭,宋、尉兵败后投奔太原。刘武周罚尉迟恭去介休城守粮草,李世勋设十面埋伏之计,大败宋金刚。刘武周、宋金刚投奔突厥,尉迟恭独守介休城。秦王联合突厥,斩杀刘武周、宋金刚二人,并设计招尉迟恭降唐,并折箭为誓。后秦王征讨郑主王世充,偷窥王世充营寨时,为其部下猛将单雄信觉察,幸得尉迟恭驰救,方才脱险。秦王大败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应王世充之请前往救援,被秦王设计生擒,王世充开洛阳城降唐。 唐主以秦王功大,封其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秦王又奉命征讨窦建德的残余势力刘黑闼等,大获全胜,逐步征服了各路义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太子李建成见秦王功高望重,恐其夺己之位,与元吉一起谋害秦王。他们趁母后庆寿之日,于密室埋伏甲兵,一俟秦王酒醉即刺杀之。事泄后,李渊大怒,废建成为庶人,后又恢复其太子之位。秦王出镇洛阳,建成、元吉借为秦王饯行之机,在酒中下毒,并于两廊埋伏甲士,秦王从容赴宴,在关键时刻秦叔宝闯宫救出秦王。后建成又预谋在送元吉出征时杀秦王,秦王在部下的劝说下,伏兵玄武门,将建成、元吉斩杀。李渊立秦王为太子,并将国政大事交付秦王处理,不久又让位于秦王,秦王即位为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太宗登基后,论功行赏,不分亲疏,去奢省费,励精图治,轻徭薄税,勤政爱民,虚心纳谏,天下归心。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闻唐朝新帝即位,招集十万骑兵入侵,屯兵于长安北门外。太宗与突厥二可汗隔渭水对话,斥责二可汗背盟行为,同时又向突厥显示了一下唐军军威,于是二可汗即与太宗订立盟约,退兵回国。突厥部落薛延陀不愿受制于颉利,出兵犯唐,太宗遣使星夜往见突厥颉利可汗,诏令颉利可汗征讨薛延陀。薛延陀回攻突厥,颉利城被围。太宗接受颉利借兵粮之请求,派人马送粮草至突厥,颉利分粮草于薛延陀,双方议和罢兵。代州都督张公谨上疏请伐突厥,以防养虎遗患,太宗命李靖率兵三万攻伐颉利,大败颉利于铁山,颉利慌忙投奔苏厄失。苏厄失计擒颉利可汗,解送长安,太宗斩颉利可汗,封苏厄失为郡王。高昌国王不敬唐朝,太宗使侯君集率兵讨伐之,高昌国王恐惧而死,其子降唐。薛延陀发兵攻突厥亲唐派李思摩部,李世勋率师大败薛延陀,唐又与薛延陀和亲以图久安。 太子承乾奢侈无度,纵情于声色田猎,与汉王元昌终日游戏,狂言谁劝谏就斩-杀谁。魏王泰颇多才能,甚受宠爱,谋夺太子之位。太子g侯君集等欲谋害太宗及魏徵,太宗知之,废太子为庶人,赐汉王元昌死,斩侯君集,立晋王李治为太子,降魏王泰为东莱郡王,诏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李世勋为詹事。太宗亲征高丽,薛仁贵投奔张士贵军为帐前先锋,屡建战功。唐军与高丽作战,双方各有胜负,高丽终不肯服唐,长期作战,双方都伤亡惨重。长孙无忌劝太宗退兵,太宗纳其言,班师回朝。自此国泰民安,一片升平景象。 (张蕊青)P69-70 序言 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明清时期小说蔚为大观,内容广泛,.风格各异,花团锦簇,多姿多彩。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明清小说中,由于藏处分散,版本复杂,而且私家庋藏颇多,想要一一经眼寓目,实非易事。本辞典从数量众多的明清小说中精心编选出500种,遍及公私庋藏,囊括各种流派,上启明洪武元年(1368),下迄清末1911年阴历辛亥年底,体现了明清小说的基本风貌。某些成书于明代的话本(或拟话本)小说集中所收的单篇小说属于宋元时期的作品,亦酌情予以收入,如《六十家小说》之类;举凡作于清宣统三年(1911)以前,即使在民国时期最后完成、刊行的作品,亦予以收入,如《带印奇冤郭公传》之类。明清小说中的各类题材,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情、侠义公案、讽谕、狭邪、谴责小说等;各种文体,如白话长篇、白话短篇、文言笔记等,均选择其主要作品予以收入。其中在明清小说中占有相当篇幅的艳情小说,是世情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反映明清小说的多姿多彩,本辞典亦适量予以收入。本辞典所收的每部小说均交代版本流传情况,撰写故事情节梗概,意在使众多明清小说爱好者了解明清小说的整体面貌,熟悉明清小说的风格特征。本书既可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人员的检索工具书,又可供普通读者阅读博览。 后记 当我校毕这部《500种明清小说博览》的最后一页时,人们已经跨入了又一个农历甲申年。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结束,窗外早已响彻着喜庆的鞭炮声,天空中闪耀着灿烂的礼花和五彩缤纷的焰火,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弥漫着浓烈火药味的空气走到门外,也融入到这欢乐的人流中。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就像有人在用刀子割裂般的疼痛。我全然顾不了这些,只觉得满身的热血在沸腾,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欢欣。虽然已过子夜时分,但眼前的内环高架上依然滚动着南来北往的车流,喧嚣的城市富于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凝视着眼前的这一切,我忽然想到了大家熟悉的一句名言:“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呀!本辞典上马至今,一晃就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回想往事,不禁让人思绪万千。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悠久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一直使我神往不已。而其中的古代小说,则是我的真情至爱。多少年来,我一直徜徉在她的迷人世界里,吮吸着她的智慧的琼浆。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会涌现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编写一部比较完整的、准确的、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雅俗共赏的辞典,以向社会大众提供一把进入古代小说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个古代小说热心读者和研究者的我,于此责无旁贷。 享有盛誉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历来尊崇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久有编纂古代小说辞典的宏愿。承他们厚爱,邀我主持这部辞典的编写工作。我既为他们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宏愿所感动,更为他们真诚的盛情而激动,遂不顾才疏学浅之虞,挑起了这副不轻的担子。虽然以往我也有过多次编写辞典的实践,但这次尤觉其沉甸甸的分量。这倒不是我的矫情,而实在是因为工作的艰难。500种明清时期的小说,差不多每一种都存在各类问题:或同书异名,繁简不一,甚至个别的伪书,均须细加甄别;或版本不同,小说中的人物的姓名和名号也会前后不同,至于人物活动的地域名,随着社会的变迁,有时也会产生变化,如果不加辨别,难免会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为后人带来遗憾;光是考证各书的创作或成书年代,排出一份比较准确的、以时代先后为序的目录,就很伤脑筋;至于附插的数百幅书影,按照“凡例”中的要求一~寻来,也非易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稍有疏失,就会带来“硬伤”,留下不应有的遗憾。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这部辞典,虽经多次审核、排校,以尽可能达到无重大差错的要求,但囿于各种原因,加上本人的学力不逮,问题肯定不少。我期待着读者诸君的不吝指教。 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和人民共和国同龄,在她的大起大落和大悲大喜中,都真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来日之无多,生命之宝贵,都在催促着我们要为这部辞典的面世投入全部的精力。在汗牛充栋的书林中,她也许并不起眼,但却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成果。编写一部辞典,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方能心想事成。大家正是这样想的,也是如此做的,才保证了全书的顺利诞生。作为主其事者,我非常真诚地感谢这个无形的集体,正是由于各位的鼎力相助,才使这项工作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结局。真的,没有诸君,就没有这部《500种明清小说博览》。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不管是熟悉的朋友还是初识的同道,你们的真诚奉献和无怨无悔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我首先要感谢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其文艺室的领导,要不是他们的果断决策,这部辞典是很难面世的。尤其是祝振玉先生和责任编辑苏骅、李宾先生,更是尽心尽力,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为提高全书的质量做了许多细致而具体的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其忠于学术之情殷殷,敬业精神十分可嘉。 其次我要感谢顾问黄霖、孙逊、李时人、欧阳健和萧相恺先生,他们的欣然应命,使本辞典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孙逊先生的无私精神值得永远铭记。陈大康先生是古代小说的研究专家,撰写作家小传的工作,因为难度较大,请他担任是非常合适的。陈先生十分认真,为此耗费了相当精力,这份真诚的情谊,一直激励着我们,至今难忘。 我尤其要感谢章培恒和宁宗一先生,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小说研究专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然而,他们还是在百忙之中为本辞典赐序,使全书增辉生色。其文高瞻远瞩,既立足于文化研究,又不拘泥于小说领域,睿智的思维和华美的文采融为一体,启示着我们的古代小说之阅读和研究。无论是“倾听民间心声”的呼吁,还是“回归文本”的呐喊,都是有感而发,针对性很强,决非泛泛之见。这也是本辞典编写的思想主旨。 我特别要感谢顾廷龙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德高望重,日理万机,承其厚爱,在百忙之中挥毫题写了书名。可实在没有想到,他竟会等不到此辞典的出版而离开了我们,让人感到无限的悲痛。每念及此,常会痛心疾首。此书的面世,也可告慰于这位仙逝的学者。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听母亲讲过的“干层糕”的故事。别小看这小小的千层糕,它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啊!从撒种田地到做成成品,真不知要耗费多少人的艰辛啊!这部《500种明清小说博览》,就像千层糕一样,也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晶。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许多人为她作了默默无闻的贡献,例如李金泉先生,他是我的挚友。这部辞典的不少书影中,渗透着他的深情,然而在全书却找不到他的名字。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博士郑菡小姐,认真参与了全书的校对工作,她的忘我劳动和倾情奉献,使这部辞典的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他们这种不为名,不为利,为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事业勤勉地工作的精神,同样令人十分感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依靠着众人的努力,才能使本辞典如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古罗马作家西塞罗说过:“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如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在阅读过这部辞典后,能得到人生的某种启迪,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奖赏了。我们期待着。 张 兵 2004. 1. 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