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早年从事电信工作,但其主要贡献并不在此,而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创建并领导了我国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研究所,负责研制导弹控制系统,并相继解决了我国一系列相关科技难题,为战略导弹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本书介绍的就是我国这位著名科学家从出生到其事业颠峰的追求科学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纬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宋兆法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纬禄,早年从事电信工作,但其主要贡献并不在此,而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创建并领导了我国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研究所,负责研制导弹控制系统,并相继解决了我国一系列相关科技难题,为战略导弹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本书介绍的就是我国这位著名科学家从出生到其事业颠峰的追求科学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1 1. 家世与童年 2 2. 酷爱数学 3 3. 爱动脑筋的学生 5 4. 报考名牌中学 6 5. 突破英语关 7 6. 攀登最高学府 10 7. 艰苦的大学生活 12 8. 寻求强国之路 15 第二章 留学英国 18 9. 坎坷的赴英国之路 19 10. 在工厂实习的日子里 24 11. 较早接触导弹的中国人 26 12. 继续留学深造 28 第三章 从事无线电技术研究 31 13. 留在研究所工作 32 14. 一次重大的选择 33 15. 为建设新中国服务 34 16. 他有一位贤内助 37 第四章 开拓弹道导弹控制系统研制 41 17. 听钱学森做报告 42 18. 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44 19. 进行仿制 46 20. 终身难忘的关怀 47 21. 突破自行设计关 50 22. 割掉长尾巴,实现全惯性 52 23. 狠抓预研,实现质的飞跃 54 24. 忍辱负重,鞠躬尽瘁 55 25. 导弹、火箭的神医 58 26. 任重道远,精益求精 61 第五章 开创固体潜地战略导弹 65 27. 新的征程 66 28. 先当学生,再当同学,后当先生 69 29. 制定有中国特色的试验程序 71 30. 进行模型弹试验 73 31. 老兵新传 78 32. 新的管理模式 80 33. 制定“四共同”原则 84 34. 子开总设计师扩大会 86 35. 总设计师要协调矛盾 88 36. 吹毛求疵,一丝不苟 90 37. 敢于负责,当机立断 92 38. 潜艇水下发射试验 96 第六章 突破固体战略导弹陆基机动发射技术 104 39. 倡导“一弹两用” 105 40. 刚订总体方案 109 41. 攻克关键技术 110 42. 做好定型试验 113 43. 突破陆基机动发射技术 115 第七章 良好的工作作风 118 44. 做好设计工作总结 119 45. 待人接物 122 46. 技术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 123 第八章 晚年的贡献 126 47.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127 48. 继续发挥余热 130 第九章 幽默的性格,高尚的品德 133 49. 幽默是他的习惯 134 50. 道德至上,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138 51. 关心青年一代 142 5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49 参考文献 158 附 录 黄纬禄生平活动年表 159 黄纬禄部分论著目录 168 试读章节 芜湖是一座历史古城,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她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人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胜地。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在这座城内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他的出生,给江南古城的这个读书人家带来一些欢乐。喝长江水长大,从小印记着长江的混浊和波涛浪花的黄纬禄是黄家第六个孩子。他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年长黄纬禄15岁。三个哥哥都是大学毕业,大哥学农,二哥学数理,三哥学土木工程,姐姐们也有中学文化程度,他们都是学校中的佼佼者。在家里,哥哥姐姐之间经常谈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好的考试成绩,他们的聪明睿智与英俊面貌常常被父母引以为自豪。父亲经常在 客人面前提起哥哥姐姐们的优点和长处,客人们也附和着夸奖他们,可很少有人提到黄家的小儿子。幼小的黄纬禄总是默默地躲在一边,很少说话。有时他也在静静地听哥哥姐姐们谈话,可他听不懂,他在想,他们真有学问。年幼的黄纬禄皮肤黑黑,相貌平平,确实没有哥哥姐姐们长得那么漂亮,那么才华横溢。在家里哥哥姐姐们经常因好的学习成绩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和欣喜,受到父母亲夸奖。只有黄纬禄不太引人注意,显得不太受关注,虽然年龄最小,却从来没有受到过恣意的娇宠。这些情况被幼小的黄纬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一方面很羡慕哥哥姐姐们拥有的专业知识、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父母的褒奖,很想做一个像哥哥姐姐那样的好孩子;同时也很不服气,憋着一股劲。他虽然没有多言多语,但已经在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像哥哥姐姐那样好好学习,考好成绩,并一定要超过他们,让爸爸妈妈高兴。后来,黄纬禄不多言多语、默默做事的作风多次受到父母的表扬,他感到很欣慰,这对他遇事不张扬、内心好强的外柔内刚的性格影响很大。P2 父亲黄慎闻(又名黄藻)祖籍安徽徽州,是前清秀才。他为人正派,要求子女很严格,经常教育子女像历史上的先贤学习,不要走邪路。平时他言传与身教结合,以身教为主,从不打骂子女,因此黄纬禄及其哥哥姐姐都很尊重自己的父亲。他们遇到大事或难事总是先与父亲商量,如做错了事即按父亲的教导改正自己。母亲姓汗,人称黄汪氏,是一位忠厚善良的中国女性,平时勤俭持家,总是宽以待人,任劳任怨。 黄慎闻是小学国文和美术教师,爱好书法、绘画和诗文,接触新事物也较多,属开明人物。为孩子前途着想,他与夫人黄汪氏平时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很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要求子女认真读书,积极上进。但因多年受封建教育的影响,难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黄纬禄的两个姐姐虽然学习成绩也很好,但父亲没有让她们考大学。这与当时黄家的经济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时的黄家已无能力供这么多孩子同时上大学。童年的黄纬禄对两个姐姐没能上大学,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愉快的感觉,认为她们完全有能力也应该上大学。 在黄纬禄的童年时代,家乡教育水平较低。他六岁时父亲送他到私塾读书,跟老师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来还读过《论语》、《孟子》。刚开始入学时他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像哥哥姐姐一样上学了,并很认真地跟老师读书。私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先跟老师读书,然后在老师监督下背书。黄纬禄跟老师读几遍,就能背诵长篇课文,比别的学生学得快,背得多。老师和父亲都表扬过他,说他记性好,聪明,他也一度很高兴。但后来他发现自己并不认识多少字,芜湖街上商铺门前招牌上的字好多他都不认识,连小人书上的字也认不了多少,内容更是看不懂。因此,他对这种学习方式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烦,经常托词有病逃学,学习成绩一度比较差。P3 序言 在中华民族漫长曲折的奋斗历程中,科学技术进步亦不愧为其中的一个华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造就了一大批为之奋斗而成长的科学技术人才,成为振兴中华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为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激励知识创新,弘扬科学精神,贵州人民出版社不惜投入组织编著并出版《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这是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可喜之举。 入选这套丛书的,是我国当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专家。通过对他们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技成就、突出事件的介绍,生动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富强、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刻苦发奋,坚忍不拔,勇于探索,赤诚奉献的智慧和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中华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再创辉煌。 从这套丛书中可以感受到,这些科学技术专家与众多科技人才一道,有理想有抱负,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为加速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做出一番事业;这些科技专家与众多科技人才一道,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些科技专家与众多科技人才一道,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不断地贡献出辛勤劳动、聪明才智、巨大能力和重要成就。这些科技专家既是中华民族众多科技人才中的一部分,又是众多科技人才中的榜样,他们的人生志向、科技思维、治学精神、优秀品格和科技成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鲜活体现。我们理当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可贵的精神,使之继续成为中国民众在民族振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力量。 我们期待着这套丛书所发挥的作用。 2004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