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子与信息、管理工程等类专业适用)修订的。共十章:工程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基础、立体的投影、轴测图、机件的图样画法、电子机械产品的零件图、标准件及常用件、装配图、电子专业图基础、交互式计算机绘图。与本教材配套出版的还有《工程制图习题集》。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管理、技术经济、应用理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类型学校类似专业师生使用,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满足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工程制图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原《工程制图》及《工程制图习题集》的基础上更新内容、精心编排,推出了这套教材的第二版。
1995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规划教材《工程制图》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是经全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专)教材编审委员会评选并择优推荐出版的工科电子类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用书。在北京、浙江等14个省市的大专院校中使用,至今已多次印刷。
该教材是按“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写。在内容取材、编排顺序上有特色,既保持了基本的传统的工程制图内容,又较紧密地结合电子类专业的特点。除设有“电子专业图”专门章节外,在“零件图”中,以工程制图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电子行业特点,增加了冲压件、塑料金属嵌件、钣金件、面板等零件图,以及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的点焊、铆接、胶接等连接方式;在“装配图”中,较详尽地阐述了电子机械装配图及电子产品装配图不同于一般机械装配图的表达特点;在“立体的投影”中理顺了难易的顺序,按基本体投影——组合体投影——表面交线的顺序编排,把交线作为基本体组合成组合体后的必然结果来处理。习题集的选编采用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系列化训练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入门快。
第二版的工程制图教材在充分保持原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结合原教材的使用与教学实践,对原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对章、节编排的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主要变动如下:
1.更改所有已有新国标的老标准。
2.第二章“投影基础”以体开始引出点、线、面的投影。
3.第三章“立体的投影”中将平面体、曲面体表面上取点的内容放在表面交线的有关章节中,使学生更加明确表面取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求交线的问题。
4.强调面与面相交产生三种交线的一般情况是:平n平=交线(直线);平n曲=交线(平面曲线);曲n曲=交线(空间曲线)。
5.“零件的连接方式及其图示”涉及较多的装配画法,所以将该章主要内容编人“装配图”,在“装配结构与零件的连接”中介绍,理顺了先学装配图画法,再图示有关装配内容的次序。
6.将“计算机绘图”一章改写为“交互式计算机绘图”,除介绍广泛使用的.AutoCAD软件以外,还介绍了我国具有自主版权的开目CAD软件。
7.对配套习题集题目的数量作了相应的增加,给师生更多的选择余地;版面由原来8开本改为16开本,便于携带。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戴时超(第三章第3、6节,第六、八章,第十章第2节)、宋长林(第一、四章)、樊志华(第二章,第三章第1、2、4、5节)、张国珠(第五、七章,第十章第1节,附录)、王剑(第九章)。戴时超、张国珠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董国耀教授主审本教材,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我们在此深表感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周建军教授对本教材部分章节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特别感谢本教材第一版的石焕增主编和林钤生老师,虽然他们退休了,未参加本教材的编写,但仍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使本教材能顺利完成。此外,对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教材中还会有不少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