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灵性管理(个人和组织成长的智慧)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薛文祥//梁茵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所有期待成功的个人和组织新思维的起点,是旨在认识个人和组织的自我优势、把个人和组织的潜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展成更大优势的训练课程。是一本经受200多家大型企业洗礼的以人本与智性结合的本土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权威培训教程,具有思想震撼力的个人与组织成长指引。

目录

第一编 我们改变生活

序言 用一种新的方法看自己.看组织/3

 测试与思考/12

第一章 始动能量:用你自己的思想编织世界/17

(一)寻找你行为的思想源头/17

(二)思想和思想的结构是什么/18

(三)自我认识的方法之一:人是选择性的认知者/22

(四)自我认识的方法之二:人是局限性的判断者/24

(五)自我认识的方法之三:人是按自己所认为的“真理”行事的/26

(六)人的认知方法的不同决定人的自我效能的差异/27

(七)本章小结/29

(八)测试与思考/30

第二章 探索发现,一切皆有可能/35

(一)唯心与唯物的两极争端/35

(二)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三重系统/37

(三)接近真理的人格塑造:开放与沟通/42

(四)接近真理的人格塑造:怀疑与学习/45

(五)接近真理的人格塑造:乐观与进取/46

(六)本章小结/47

(七)测试与思考/4s

第三章 谁在推我?无形的文化指令/53

(一)范式支配、左右着思考/53

(二)范式来自于经验/55

(三)经验并不永远可靠/56

(四)我们的脑子是怎样作决策的/57

(五)重视潜意识对人的操控力量/62

(六)本章小结/64

(七)测试与思考/65

第四章 改变决策模式,从改变潜意识开始/69

(一)改变潜意识的两种方法/69

(二)潜意识与思想和语言的关系/70

(三)自我谈话是改变潜意识的有效工具/72

(四)积极自我谈话的五个程序/74

(五)让积极的自我谈话伴随你一生/79

(六)本章小结/80

(七)测试与思考/82

第五章 创造力的源头来自梦想与现实的差距/87

(一)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标准上的/87

(二)标准、想像与憧憬是三种不同的思想源头/89

(三)想像力和憧憬力不是记忆和训练的产物/92

(四)想像和憧憬是新能量的来源/94

(五)本章小结/98

(六)测试与思考/98

第六章 放飞梦想,激活你内在的生命力 /103

(一)让心的改变走在行为改变的前头/103

(二)憧憬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105

(三)学会憧憬的四个工具/110

(四)本章小结/114

(五)测试与思考/115

第七章 没有目标,你无法宣布信息的意义和价值/119

(一)注意力、效率与人的聪明程度是否有关联/119

(二)网状激活系统与信息过滤器/122

(三)效率模式:先有憧憬和目标,后有信息和条件/122

(四)目标越大,视野越宽,承诺越强,潜能发挥越大,弹性越大/126

(五)本章小结/128

(六)测试与思考/129

第八章 接受反馈,在校正中平衡前进/133

(一)建立变化成长的自动制导装置/133

(二)断言就是自动制导装置/134

(三)制作断言的十个有效步骤/136

(四)本章小结/143

(五)测试与思考/144

第九章 惯于定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生活方式/149

(一)习惯之手与命运的劫数/149

(二)习惯并不是魔鬼/150

(三)习惯虽然是个“两面派”,却是可以改变的/152

(四)人是可以选择的,态度决定一切选择/155

(五)给自己建设性的动机,变痛苦的“不得不”为快乐的“我想要”/156

(六)本章小结/159

(七)测试与思考/160

第十章 穿越舒适区:在克服恐惧中拓展成长/161

(一)紧张和焦虑之一:失败恐惧症/162

(二)紧张和焦虑之二:风险恐惧症/163

(三)紧张和焦虑之三:面子恐惧症/165

(四)控制紧张和焦虑:跨越人生事业的“舒适区”/165

(五)控制紧张和焦虑的三个工具/167

(六)本章小结/169

(七)测试与思考/169

第二编 我们改变组织

序言 让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成为和谐的风景/177

测试与思考/181

第一章 企业家是不同凡响的人/185

(一)什么是企业家/185

(二)企业家的四个不易习得的特质/186

(三)企业家面临的十大难题/192

(四)企业家如何寻找解决难题的效率模式/195

(五)本章小结/199

(六)测试与思考/200

第二章 管理目标,再造组织的内在活力 /203

(一)由企业组织牵引出的关于目标的系统问题/203

(二)造成企业短命的原因之一:最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05

(三)造成企业短命的原因之二:制定目标是少数精英的事/206

(四)造成企业短命的原因之三:忽视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文化整合/209

(五)造成企业短命的原因之四:不敢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211

(六)造成企业短命的原因之五:目标没有持续的张力/212

(七)企业组织进行目标管理的六大方法、工具和步骤/214

(八)本章小结/225

(九)测试与思考/226

第三章 管理思想,建立共同价值契约/229

(一)有人群的地方就应有规范/229

(二)道德规范与法律纪律不同的效用度/230

(三)建立共同的价值契约与灵性管理/232

(四)价值契约的核心原则/234

(五)建立共同价值契约的八步工作法/240

(六)本章小结/241

(七)测试与思考/242

第四章 管理心灵,感悟幸福的真谛/247

(一)人人都要有生命的意义/247

(二)生命的意义与真正的幸福/249

(三)真正的幸福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中的“服务”精神/252

(四)本章小结/256

(五)测试与思考/257

第五章 管理流程,打造精英团队/265

(一)增值链与耗值链/265

(二)流程增值失效的原因拷问之一:认知与信念/267

(三)流程增值失效的原因拷问之二:评估与测量/269

(四)流程增值失效的原因拷问之三:信息与管理/271

(五)流程增值失效的原因拷问之四:分权与授权/276

(六)本章小结/278

(七)测试与思考/279

第六章 管理创新,创造组织持续的成功 /281

(一)企业组织为什么缺乏创新力 /281

(二)企业组织发展创新力必须注意的三种状态/284

(三)启发企业组织创新力的方法之一:创造新的憧憬/286

(四)启发企业组织创新力的方法之二:改变心灵模式/287

(五)启发企业组织创新力的方法之三:提升质疑能力/289

(六)启发企业组织创新力的方法之四:营造宽容氛围/291

(七)启发企业组织创新力的方法之五:限制过快成长/294

(八)本章小结/296

(九)测试与思考/297

第七章 管理政策,为组织成长提供制度保障/301

(一)思想理念不转变成治理政策,就只是一种虚幻/301

(二)思想理念的转变步骤之一:建立治理政策/302

(三)思想理念的转变步骤之二:平衡组织结构/305

(四)思想理念的转变步骤之三:建立规则与健全制度/307

(五)思想理念的转变步骤之四:资源和权力的分配/309

(六)思想理念的转变步骤之五:政策和制度的变与不变/311

(七)本章小结/312

(八)测试与思考/313

第八章 管理行为,创造主人,自行负责地去奋斗/317

(一)现代企业组织需要的是加盟性、主人型的员工/317

(二)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一:共同讨论憧憬/319

(三)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二:立刻行动,不能等待/322

(四)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三:培养毅力和韧性,永不放弃/323

(五)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四:管理注意力,避免无谓干扰/324

(六)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五:把挫败当成创造新纪录的机会/325

(七)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六:在自己和他人心中留下永久念想/326

(八)塑造加盟性、主人型员工的方法之七:追求永无止境/329

(九)本章小结/330

(十)测试与思考/330

测试答案和评分标准/333

后记/357

参考书目/359

试读章节

)寻找你行为的思想源头

每条河流都有它的源头。如果你在河海交叉的地方见到烟波浩森的壮观景象,那不是它的起源。它的源头看上去是细小赢弱的,但它确实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的发祥地。

思想也如同河之源头,它是人所有行为的源头。思想信念是实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内部。对于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源头,我们或许能够觉察,因此会说,“这就是我的观点!”“这就是我的看法!”“这就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我们理直气壮,甚至面对权威的怀疑,还是立场坚定,以至于到了要被人呵斥为“老顽固”的地步。其实,这不是“顽固不化”,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成是一种“真理”的时候,我们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神圣感和正义感,我们随时准备捍卫它,并拒绝改变它。即使是迫于某种压力,我们在表面上改变了,但心中依然故我。不过,因为知行无法统一,我们内心很不快乐,这也是人生痛苦的来源之一。

或许,更多的思想我们是无法觉察的。它们隐蔽、缄默,就像触摸不到的鬼魅,就像无法摆脱的影子。但是,它能决定你的态度、你的行动、你的经验、你的智慧、你的效能,并最终决定你的命运。命运让人感到神秘兮兮的,可能就是源出于此吧!比如.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有时,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我们会对自己发问:“我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我是不是头脑发昏了呢?”“我是不是遇到鬼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行动,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理由的,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只不过是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之后,它已成为你的习惯,你麻木了,熟视无睹了。当你生气的时候,当你做大的决定的时候,为什么别人会劝你要慢一慢,冷静一下,想想清楚,这就是在提醒你不能让旧的思想、旧的情绪、旧的习惯、旧的态度掌控自己,支配行为,酿成错误。所以,当你有意识地重新思考时,你会惊讶你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人们所持有的“思想”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人们意识到的还是意识不到的,它实际上就是我们所有行为的“文化指令”和始动能量。P17-18

序言

用一种新的方法看自己、看组织

(一)

听朋友劝诫,序言最好延请名人或权威来写,以显示著作的分量。我很无奈,因为我脸皮很薄,没有这个胆量去叩名人或权威的门;更重要的是,我害怕自己的东西倘若没有什么价值,通过关系求名人或权威弄个序言或跋什么的以自重,岂不糟蹋了别人的好名声?要是弄巧成拙,还显得自己自轻自贱。犹豫了老半天,还是自说自话自己作序了。

其实,敢于把这个讲稿编写成书的勇气,还是来自成千上万的听众。他们在听我讲课的时候,那种沉醉、那种激动、那种难掩的泪水、那种启迪和开窍的幸福,时时在我眼前浮现。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思想的成果,我把讲稿变成了书稿。可是,书稿完成了,又积压了年把时间。朋友老是催促,我老是拖延,实在感到拖延不过去的时候,只能把它公之于众了,但是,生怕耽搁别人时间、搞累别人眼球的担忧和卑谦,始终伴随我,直到我写完最后一个字。

(二)

我很想在这里把我们写书的动机和理由阐释清楚。

我们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人是很难看清白己的。但是,人又必须看清自己,否则,工作和生活就会不得要领,自己也常处于低效率的惆怅之中。为了摆脱这种莫名的烦恼,人们求助于算命,听信于星相,或者随便相信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或者以为现实的表现就等于本质的自己。如此恶性循环,许多人的生命就无法精彩了。

我们希望所有的人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看自己,把自己的潜势化为显势,劣势和弱势转为优势和强势,从而活出色彩、活出辉煌来。

但是,什么叫势呢?我们真的很难用简单的话语把它说清楚。中国文化对势的解释本来就是非常隐晦的,比如,《辞海》里说:“势,就是冲发或冲击的能力。”这是原义。人们在社会实践、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中,渐渐对势有了更深的了解,因而更多的引申义产生出来。比如,势是一种权力。《书·君陈》:“无依势作威。”《荀子·正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又引申出力量的意思。此外,势是一种形势、气势,具有威震山河的气派,俗语说“未经交手,其势已让人不战自败’’便是这个意思。《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中国文化对势的解释,不仅是一种主观能量的表述,也是对客观态势的敬畏。比如,大势所趋,就是对客观情势的无可奈何。所以,《孟子·公孙丑》上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柳宗元《封建论》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客观的。后来,中国人不仅对势在主客观关系上认识深刻了,而且对其在系统中间的重要位置,也有细致的洞察,比如《晋书·刑法志》中说:“淫者,割其势。”势在这里是指人及动物的睾丸了。

随着科学的发达,人们对势的理解越发深入了,但大多是用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比如我们讲的势能,也称位能,就是物理学的概念。它阐述物质系统由于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存在互相作用而具有的能量。按作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电磁势能和核势能。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下,系统的势能是由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一般来说,克服物体问互相作用力而发生位置变化时所作之功,使系统的势能增大,这部分势能在系统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又被输出,这称为系统在这两位置之间的势能差。

后来,人们把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研究心得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又演绎出了许许多多的有关势的意思:处在不利位置的叫弱势、劣势;事态变化的叫变势;由强转弱的叫失势;处在蒸蒸日上地位的叫优势、强势;处在强弩之末的叫保势;联弱孤强、捭阖纵横的叫连势、任势;团结合作的叫借势;主观作为、营造气氛的叫造势;还在稚嫩阶段但有意酿成气候的叫蓄势。众多作势,不一而足,但都反映了人们对势的研究和重视。  我们在本书中希望表达和阐述的,是我们自己对势的理解和看法。

我们知道,势是人们对自我重要能量的一种表述,它的外在形式表现为个体或组织战胜困难、积极创新、驾驭局面、达成心愿的能力。存在于我们个体或组织内部的势就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显现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优势;二是没有显现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潜势。

我们都对优势情有独钟,因为优势的好处在于,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具有信息储存多、心理感觉好、反应速度快、判断能力强、解决方法多、办事效率高等特点。人们说,办事情、干事业,要做自己熟悉领域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做事的成本低,收益高。但是,人们的优势也是在实践的主客观互动中形成的。过去证明是正确的事情,不一定现在也是正确的;现在验证是对的事情,不一定在未来验证也是对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说,优势都是相对的,优势必须是发展的;否则,优势会蜕变为劣势和弱势。古今中外都有足够的例子加以佐证。同时,优势往往会造成人们的轻率、自大和“盲视”。看不见事态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陷阱,因而造成败势的也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我们感到,既要研究优势,以使我们凭借优势,少付成本,快速达成事业的成功;但是,我们更要研究潜势。所谓潜势,是连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能量,它潜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不能为个人和组织创造现实的价值,是潜在的优势。有的人所具有的潜势一直到死都沉睡着,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剧;有的人仅仅发挥了某些优势,就以为发挥了自己全部的优势,因而在新的变化面前缩手缩脚,不敢有所作为,因此停滞不前。潜势的问题,不仅对普通人是有意义的,就是对成功的人来说,如果想要获得持续的成功,也是极其有意义的。潜势无法变为优势,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浪费行为,它使我们个人潜在的创造能量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既使个人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又使我国人力资源的潜势不能变为人力资本的优势和市场竞争的优势。我们的责任就是探索、创造一种方法,让更多的人把潜势发挥出来,为自己、为家庭、为他人、为祖国、为人类,开拓更多、更广的幸福源泉。

潜势是可以变为优势的,优势是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优势是自己或组织独有或相比之下的长处,是我们取得优先或独特发展位置的势能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潜势变为优势呢?这里既有观念的问题,也有程序和方法的问题。人类自己为此左右突奔了几千年,一直在寻求思想突破的途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人的一生只能发挥自己潜在能量的极小部分。据研究发现,人脑有1 000亿个细胞,但人在其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的5%。爱因斯坦作为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仅使用了其中的13%。大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量1 OO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把人的潜势挖掘出来,人人都有做大事的势能和力量。

我们不仅采用了科学的实证和实验的方法,同时,还吸纳了人文科学研究考证考据的方法,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艺术家、学者和超级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归纳和分析,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追求成功是有方法的,发挥优势是有程序的,只要我们学会这些方法和程序,就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尽可能大地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形成干事业的巨大的推动力。可能人们要问: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艺术家、学者和超级运动员,他们毕竟不是普通人,他们与一般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任何不平凡的人都是从平凡的摇篮里走出来的。他们的成就我们不必羡慕,要去探求和学习他们成功背后所蕴涵的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当我们把人分成普通与不普通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在承认人是有差别的。人确实是有差别的,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我们应该探究,差别是怎样形成的?过去,心理学比较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病态的人格上,这多多少少让我们有些恐怖感。而研究领袖行为的,把领袖“圣人”化、“超人”化,又使我们产生莫名的敬畏。其实,我们不必俯视病态人的生活,也不必仰视超常人的生活,而要正视正常人的生活。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剔除病态因素,植入超常因素,普通人也会具有强大的势能。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多多研究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和超常人的超常行为,我们就能发现,超常人与普通人的差别仅仅在于对自己的看法和对树立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态度的不同,仅仅在于潜势转化为优势的多少的不同,除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不同微不足道。

在本书中,我们所谈论的所有话题,都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这些哲学问题可以说是争论了几千年了,很难说,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还乱”的争论梳理清楚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去研究,继续去探索。有价值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期待有价值的观点能够对正确观点的产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此而已。比如,谈到人的信念,这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当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表述人通过自己的信念编织自己的世界,并指挥自己的行动,创造出自己的世界的时候,有人指责我们是唯心论,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其实,主观和客观是一对矛盾,在孰先孰后的关系上,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客观为先,客观世界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现各观世界的许多奥秘,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里的差异完全是人的主观差异决定的,或者说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的。所以,人类为了发现更多的客观世界的奥秘,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类自己。当我们提出信念重要性的时候,我们不是要把观念形态的东西置放在绝对“崇高”的位置,而是在信念的主观世界与实在的客观世界的互动中,研究信念的地位和作用。

再比如,憧憬和目标也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梦想,也有人称之为幻想。不管怎么说,人们对没有变为现实的东西,总是有很多排斥的理由。我们认为,梦想与幻想,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差之千里。其中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把“想”与行动和责任结合起来。憧憬和目标作为一种思想的存在,是一种认识和驱动力,但是,它并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和反馈,还只是需要行动的媒质。而我们在此想强调的是,没有向往,行为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取书名的过程中,我们颇费思量,原来,我们的课程一直取名为《优势管理》,但最后还是定为《灵性管理》。按照常规,人们以为管理总是对团体组织而言的。事实上,在管理的内涵中,对个人的自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个体,如何管理自己的目标?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这样说,没有高度的自我认识,就没有个人对自我的自觉、自动和自发的管理,就很难有高效率的成功的个体;没有高效率的成功的个体,组织的高效率也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个人的自我管理和组织的集体管理,你把支点放在何处?你把力气用在什么地方?过去有过X管理、Y管理和Z管理,所有这些管理,大多把眼睛盯在人们行为的改变上,就像“头悬梁,锥刺股”,或者类似于宗教仪规,强制自己达到某种目的;在组织中,则过多地依赖强硬的奖惩制度,人称“胡萝卜+大棒”的政策来改变集体的行为。这样的方法或许有效,但不长久。现在,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也就是心灵管理,希望通过改变人或集体的内心来改变人或集体的行为,以期达到更为长久的管理效果。这使我们想起了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为什么要无为而治?什么都不做,能够治理吗?奥妙就在这里,智慧就在其中:无为无不为。当我们把力气用在人心上,人就会听从心的安排,更加自觉地工作,而不是被人强迫、在某种东西威胁下被动地工作。这样一来,人的行为管理就成为多余,我们就可以臻于无为而治的境界了。本书所倡导的灵性管理,就是体现并倡导这样一种思想: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都要在管理人心和集体意识上下功夫,并辅之以其他系统的手段。这就是灵性管理的本质内涵。

所以,我们把管理行为中的目标管理、思想管理、动力管理、态度管理和行动管理,先运用在个人管理之中,然后再迁移到组织和团体之中,使个体管理与团体管理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同时,优势不仅仅是对个人而言的,也是对组织而言的。如何发挥个人和组织的优势,是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方面,我们也希望本书能给人有益的启发。

(三)

在本书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前前后后经历过许多实践的检验。我们在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国浩律师集团、大众交通、良友集团、华联制药、长城证券、三九集团、大通证券、上海汽车集团、上海文广集团、DHL、喔喔集团、交通银行、静安鸿翔、复旦大学、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妇联等25个城市的200多个企业讲授和辅导这门课程。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有学员向我们询问,有没有书或者音带和碟片?我们总是非常遗憾地说没有。看见他们疑惑和失望的眼神,我们感到坐卧不安。因为讲课是一回事,写书是另一回事,虽然有联系,但写书的要求高,我们担心没有能力把书稿写好,辜负大家的一片心意。然而,众多的良好反馈终于使我们鼓起了勇气。在大家的鼓舞和推动下,一个新的“宁馨儿’’诞生了,问世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新华社姜栋先生在听了我们的讲课之后,激动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工作是一项改造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伟大工程,你们积德无限!”这是多大的信任和鼓舞啊!

幸运的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伟大成果和人类自身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着人类认识自我的思想宝库。因此,我们努力学习国际上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学习人类伟大实践所形成的伟大经验,与各方的学者一起,编写了这套旨在认识个人和组织的自我优势、把个人和组织的潜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展成更大优势的训练课程,奉献给所有期待成功的个人和组织,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当我们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又得到一个令我们自己和所有关心我们事业的人兴高采烈的喜讯:我们课程的国家专利申报通过了!从此,这门课程和这本书有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由此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创造的幸福和喜悦!

后记

总算把书稿写完了,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当最后一个字落下的时候,惶恐又从心里冒了出来:别人会怎样评价这本书?这本书对人们特别是对企业组织有实际的帮助吗?心里乱乱的,真是难以理清了。

掐指算来,从1992年我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与同伴们一起创建全国第一个青少年发展咨询中心至今,已有12个年头了。我对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的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此后,我一直在这条路上奔波。从上海市委宣传部到上海市委研究室,再到上海市委办公厅,我把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心得,变成讲义,讲遍了全国许多城市的企业、学校和机关,可谓是这十几年的心血结晶了。在我与合作伙伴梁茵女士的沟通中,我们反复申明这样的信念:任何观点都是有价值的,哪怕是有争议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有时正是在与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对话、争论中产生的。

我们太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了!我们太需要在思想领域里,形成一种综合的多样化的生态平衡了!我们太需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寻找到能够释放更大的创造潜力的思想理论武器了!很早以前,我就斗胆提出,思想是生产力,文化是生产力,哲学和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有人认为这是没有理论功底的浅薄之语。我不知道什么叫理论,我只想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能够更快地成长和发展!这个想法和做法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这本书要出版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心血,我的好搭档梁茵花了很多心血,做了许多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没有她的努力,便没有这个课程,便没有这本书。我们是默契的合作者。还要感谢我的夫人林飞,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她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我要感谢我的孩子薛林阳洋,是他鼓起我不断奋进的愿望和勇气。此外,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邵羲和郑明君,为我提出了不少建议;闵洁对课程和书的苛刻“挑剔”,使我们不断走向成熟;吴婷小姐为本书增添了测试的量表,丰富了本书的内容;许多朋友和专家让我见识了心理学应用领域的精彩与深刻……没有他们,这本书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很希望听到大家对本书的反馈,哪怕是批评的意见,这对本书的完善和我们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意义的。

2004年12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课程深深吸引着我。这是一次心灵的启迪、思想的训练、知识的创新和事业的拓展,希挈我有生之年能将这种方法延仲到学校素质教育管理中去。  ——全国中学德育研究协会副秘书长 董念祖  这是我们接触到的最完整的课程之一。它小仅教会组织中的个人如何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而且,还有新颖实用的组织成长和团队建设的内容。它既考虑到个人,又把团队发展作为个人成长的归宿,使个人成长与组织成长仃效统·起来。这是课程深受我们企业界欢迎的原因所在。  ——深圳长城证券党委书记曹大宽教授  乾洋二天的内训,教会我仃J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事,怎样做事;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正瀚  这个培训正是我们集团寻找了好长时间的优秀课程。  ——喔喔集团董事长.总裁奚云中  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鼓舞和帮助,这个培训让人感到亲和、坦诚和净化。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张金林  听了这个课程,我第一感觉是出乎意料,整体感受是震撼!  ——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陶淳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我们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领军企业。这个课程让我找到了制胜的法宝。我向所有渴望成功的人推荐:选择这个课程,没错!  ——全国十大杰出农民、江西华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