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他:“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他做新中国水利电力部长后,直至因病恳辞,毛泽东说:“对水利这一行你是钻进去了。”五原大捷也使他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个“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他就是——傅作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傅作义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新吾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说他:“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他做新中国水利电力部长后,直至因病恳辞,毛泽东说:“对水利这一行你是钻进去了。”五原大捷也使他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个“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他就是——傅作义。 内容推荐 傅作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在他主政绥远时,整顿金融,建设城乡,发展教育,使绥远被称为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抗战时期,他坚持与共产党合作,转战长城内外。百灵庙战役的胜利,中共中央贺为“全国抗战之先声”,五原大捷使他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个“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 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作为华北“剿总”司令员,毅然率部起义,保护了举世闻名的古都北平,也参与创造了“绥远方式”的伟大胜利。毛泽东高度评价:“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目录 序——将军一梦醒,猎猎展红旗杨格非/1 作者识/7 第一部 璞玉无华 第一章 从童年到将军/2 家世/2 童年与中学时代/5 军校八年/7 参加晋军/9 第二章 固守涿州/15 偏师远袭/15 固守百日/18 “英雄吾爱傅将军”/20 守信兑“军券”/22 第三章 接管天津前后/24 保定脱险/24 就任天津市警备司令/27 中原大战/31 第四章 主政绥远/36 剿匪清乡,安缉地方/36 建设农村基层政权/40 稳定省会秩序,整顿城市市容/47 整顿金融,开源节流/50 城乡建设/52 发展教育/55 第五章 长城喋血/58 誓雪国耻/58 请缨抗战/60 浴血怀柔/63 英魂流芳/67 第二部 峥嵘岁月 第六章 绥远抗战/74 日本染指绥远/74 红格尔图战役/77 百灵庙出奇制胜/80 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声援/87 第七章 国共合作共御外侮/90 浴血长城内外/90 忻口会战/97 太原守城/104 晋西整军抗战/109 仿效八路军,建立政工组织/117 延安高层的建议/125 第八章 后套七年——勤政整军/127 进驻后套/127 绥远游击军政工队/130 组织新兴的政治力量——“动委会”/135 抗战建国讨论会/144 包头、绥西、五原抗战三战役/156 傅氏“温度计”/176 蒋、傅间的矛盾斗争/180 励精图治,建设绥西/184 第三部 烽火情疚 第九章 违心的内战/200 东进受降/200 绥包战役/205 打通平绥路/209 “胜利者”的悲哀/218 希望在傍徨中闪耀/224 涞水战役的惨败/229 突袭西柏坡/237 在一盘棋上/251 第十章 黎明的前夜/257 蒋、傅矛盾的激化/257 拒蒋谋和/261 揭开平津战役的序幕/272 新保安战役——“王牌军”的覆灭/280 张垣突围/288 “天津方式”/296 第四部 千秋功业 第十一章 光荣的抉择/304 轰动北平城的新闻/304 罢战谋和,部署防务/306 北平城巧布奇兵/311 八里庄试探虚实/322 拒蒋南撤,再度和谈/330 邓宝珊五里桥谈和/3412 第十二章 故都春晓新篇章 Y360 北平,迎来了春天/360 坦诚话功过/371 光明路/376 《平明日报》的创办与平明/382 历史的回音/390 西柏坡晋见毛泽东/396 通电和平,青史流芳/401 第十三章 促成绥远“九·一九”起义/406 “绥远方式”/406 走和平道路/409 犬牙交错的斗争/417 流血事件/420 成功的西行/425 第十四章 开国前后——两地丹心/443 出席首届政协,参加开国典礼/443 “绥远方式”的光辉胜利/450 第五部 碧水丹心 第十五章 人民的好部长/464 把为人民办事的诺言变为现实/464 踏遍北国江南/478 第十六章 致力祖国统一/486 一封有广泛影响的信/487 真诚的呼唤/489 第六部 英华纵横 第十七章 撷英综论/498 政治廉能,艰苦朴素/498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508 知人善任,不分畛域/513 重义轻财,舍生取义/517 尊师好学,敬贤礼士/519 中华豪情,民族正气/526 齐桓知管,肝胆千秋/529 灵犀相通,宏志综论/536 英名永存,功垂千古/538 读稿后记/541 试读章节 傅作义幼年颇得祖父和祖母的钟爱,祖孙两代结下极为深厚的亲情。傅两岁时,祖父不幸去世。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那哀伤的情怀有所减少,但看到祖父的遗物,就会产生见物思亲的感伤,常将遗物抱于怀中痛哭一场。 傅作义自幼有过人的记忆力。有一次祖母带他去赶集,不慎失散了,因为赶集的人多,怎么也找不到他。正在焦急时,他自己找回原地。祖母问他怎么回来的,他说:“去的时候,一路上哪儿卖梨,哪儿卖花生,我记住了,就这样顺路回来了。” 傅作义生来就爱动,从能走步开始总是喜欢在户外玩耍,谁要是把他关在屋子里,他就哭闹不止。四五岁时,他整天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特别跟其中叫金喜、天泰的两个孩子要好。无论玩什么,总是傅作义出主意当主角。比如玩拉小马车时,他总是当赶车的,那两个孩子总是当马来拉车。车东转西转,慢走快跑,都由他发号令。夏天泅水,冬天溜冰,他都是带头人。 华北春季风大,还常有旋风。旧社会封建迷信流行,民间传说旋风是鬼风,是鬼在作祟。当有旋风时,孩子们一面喊“鬼来了”,一面跑;而傅作义也喊“鬼来了”,却拿着棍棒迎着旋风乱打。旋风过后,便哈哈大笑,说:“我和鬼闹了一场。” 傅作义一家世代都是庄稼人,个人的素养和家人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养成爱好劳动的习惯,一放学回家就争着干活,割麦、捡麦穗、摘棉花、割谷子这些活,总是少不了他;场院上的活,也样样有他。 幼年时,傅作义爱好骑马。一般孩子不敢靠近马,生怕被踢,而他却敢骑上不备鞍镫的马奔驰。村上人见到这情况,无不为之担心,而他却毫无畏色。 他生长在黄河之滨,游泳是他特别喜爱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但他不满足于小池浅滩,而乐于到黄河里去迎浪搏击。村人议论说:“这孩子胆子大,将来或成大事或闯大祸。”历史印证了村人中的前者之言——在漫长的40年军旅生涯中,他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身经百战,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1901年,傅作义6岁时,家里为他叔叔和哥哥等成立了家塾,延师课读,他也跟着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书。听老师给叔叔、哥哥讲的《四书》,他也能领会一些,因此受到老师和祖母的喜爱。在家塾里读了几年,就被送到离家五里路的白马庙小学读书。老师周敬达学识渊博,教学一丝不苟,讲的是《论语》、《孟子》和《左传》。他不仅能背诵,还能理解。老师常让全班同学传阅他的作文,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他对珠算却一向无兴趣,成绩落后,受到珠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他发愤研习,通宵达旦,反复演算,终于掌握了珠算归除法则,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由原来的低分达到了百分的好成绩。从这里得出一个有益的启示:克服困难,奋力攻读,乃是学习成功的必由之路。有志者,正是战胜各种阻力而奋然前进的。这种思想贯穿于傅作义的一生。 1908年,傅作义13岁,在高小毕业后,考上了运城河东中学。父亲送他去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不受欺辱;而他呢,是为了求得知识和本领,将来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番事业。所以他专心致志,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各科成绩优异,颇得老师称道。他的求知欲很强,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博览课外读物。专心精读了《左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及《说岳全传》等古典传统名著。尤其是《左传》,对他的帮助很大,直到后来职位很高的时候,还经常翻阅,取其原则原理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际,运用在军事和政治上。 序言 张新吾同志将出版《傅作义传》,邀我作序。我与张君20多年朝夕相处,每逢谈起傅公之伟业,殊深追慕。今新吾成此巨帙,雅言相属,于傅于张均感亲切。且我已94龄,能在迟暮之年能为傅公、为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写些文字,引为幸事。但由于健康原因执笔行文,难以从心,故将前些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的《将军一梦醒,猎猎展红旗》一文为序,一表追思,二飨读者。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史上的大事件。20世纪80年代后,用回忆录、戏剧、话剧、电影、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反映傅作义和平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作品数不胜数。但不无遗憾的是,大多数作品只强调了事件的客观外因一面,而忽略了主观内因一面。从客观方面说,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丧尽民心,大势已去。但是,如果忽略了和平起义的主帅傅作义的主观方面,也难以全面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北京的话剧、京剧、评剧先后演出《故都春晓》时,笔者写过如下四句诗:“故都冬云低,喁喁望春时,将军一梦醒,猎猎展红旗。”主句是“将军一梦醒”。请看傅作义自己的话:“北平和平的实现,是我由认识到行动,自我斗争的结果;是勇于自觉,勇于负责的行动。”1938年笔者即参加傅作义部在西北前线抗日。北平和平解放期间,在北平《平明日报》任总编。北平和平解放经过,笔者多亲闻亲知,愿从历史上考察一下傅作义与中共的交往及其所受的影响,因而产生的思想转变,意在揭示出傅举行北平和平起义的主观内因,借以稍补历史的缺憾。 后记 傅作义先生是中外闻名的抗日爱国名将。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在给傅先生的亲笔信中说:“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贵将军与有劳绩。”当傅先生病危之时,周恩来总理曾抱病到医院探视,亲切地对傅说:“毛主席说你对北平的和平解决是有功劳的。”周总理又紧握着傅先生的手,深情地说:“您是立了大功的。”胡耀邦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称颂傅作义先生是“对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解放以来,党和人民一直高度评价傅先生对国家民族所做的贡献。 傅作义先生从1933年参加长城抗日,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13年中,他率领所部,在各抗日战场进行会战、战役、战斗近300次,为抗日救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33年长城抗战,1936年绥远抗战,都是在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进行的。1933年3月,日寇突人我长城古北口、喜峰口,直犯北平。傅先生率部火速驰援,由他指挥的怀柔战役被誉为“最有力的光荣一战”,胜利地保卫了故都北平的安全。1936年绥远抗战,先后拔掉了日寇经营多年的红格尔图、百灵庙、大庙各战略据点。尤其是百灵庙大捷,声震中外,群情振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粉碎了日寇妄图吞并满蒙,进而灭亡中国的阴谋。绥远抗战的胜利,成了诱发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 历时8年的全面抗战,他亲率广大官兵,先后转战长城内外、晋中、绥南;指挥并参加了驰援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1939年末至1940年夏,他在河套地区指挥进行的包头、绥西、五原三战役,特别是五原大捷,战果辉煌,扬国威而丧敌胆,使敌人直到投降未敢再犯我西北。 令人惋惜的是,傅作义先生也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然而,他本着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诚,知过能改,能顺应时代潮流而前进。他经过痛苦的思索,基于为国家为民族为历史负责的大义,终于接受教训,于1949年1月毅然率部举行了北平和平起义,使这座文化古都完好地归回人民手中,使25万国民党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于战祸,为加速全国的解放起了积极作用。随后,他又亲去绥远,帮助董其武将军排除种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九·一九”和平起义。 解放后,傅先生主动表示愿做水利方面的工作。他认为,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做点与人民有益的事。他对新的工作表现出一片赤诚,不辞辛苦,深人工地现场、抗洪前线,调查研究,慰问群众,指导工作,对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傅作义先生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他不时地写文章,发表讲话,切盼台湾当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台湾早日经过和平谈判,回归祖国。他常说:“同是中国人,大陆是我们的家,有什么事不可通过商谈解决的呢?”今天,海峡两岸的各种交流日趋频繁,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如果傅先生九泉有知,定会感到欣慰。 傅作义先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亲属不徇私情,对部下亲如手足。他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生活作风却是非常朴实的。一身和士兵一样的布军装,不吸烟,不喝酒,吃的是馒头、稀粥、粉丝、豆腐汤。到部队视察,自己带帐篷,和士兵吃一样的伙食,不搞特殊。他勤政整军,励精图治。在旧社会傅先生自觉地做到这一切,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早年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在傅部协助工作的一位中共特派员说,傅作义将军“他是国民党员,但不与国民党反动官僚同流合污;他不是共产党员,可坚持了艰苦奋斗朴素求实的作风”。这是对他的公允赞誉。 以上是张新吾君所著《傅作义传》的主旨大意。 我从抗战开始,就一直在傅先生身边工作,近40年。解放后,傅先生闲居中尝语人:“如果说我这一生中还做了点什么的话,只有始终坚决抗日和举行北平和平起义这两件事。”据此,可知张君书中所述,可谓合其要旨,得其真谛。不仅如此,书中对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心理动态的刻画,战斗场面、战士形象的描述,及环境气氛的烘托,均栩栩如生,使人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失为一本较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两岸统一,净化人们心灵,提倡廉洁政治和艰苦奋斗、朴素求实的作风,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书作者张新吾君,早期追随傅先生多年,“九·一九”起义后,在解放军绥远军区任职时,傅先生主持绥远军政委员会,又跟随左右。此后张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大学里讲授中国革命史。与此同时,他广泛搜集了大量有关傅先生的史料、传闻和佚事,复经多年各方多层次访问,补充了史料上缺记的鲜为人知的史实。基于上述,我认为张君从事这一工作颇有意义,且内容翔实,并为亲历、亲闻和亲见者。总之,它真实具体地反映出历史事件的真相,颇具史料价值,可供现代史研究者参考。 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颇见功力,我以为作者是以诗的情怀和笔墨来写史的。即使是写枪林弹雨和主人公内心的剧烈矛盾斗争,也常以文艺笔调烘托润色,这可使读者从艺术气氛中感性地理解史实,这是一本较好的传记文学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