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炕头狮子艺术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鹤坪//傅晓鸣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炕头狮子》是一本通俗适俗的诠释相关知识的基础读物,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有关炕头狮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嵌入人们日常精神层面的审美和生活层面的审美,使其具有某种与当代人潜隐潜伏的学术联系和生活联系。这种联系,巨大地增容了民俗学、艺术学研究的朴素意识,也使我的写作日益地朴素起来。

内容推荐

炕头狮子展示的是“全”而“粹”的民间艺术形态,它以“虚”和“实”的表现特征。讴歌了生命的不屈不挠,生活的昂扬不羁,生意的千姿百态!

炕头狮子是一个“妙中增妙,新中更新”的艺术品种,它把精思与巧构,深藏在“拙”’而“简”的表现手段之中,体现出了“感物而动”与“通灵感物”的潜在意识。

目录

第一章 为炕头狮子定位

弁 言 狮平——一个特立独行的英雄符号

第二节 炕头狮子的民艺学特征

第二节 炕头狮子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三节 炕头狮子是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产物

第四节 炕头狮子的断代与流传区域

第二章 炕头狮子的形神与美仪

弁言 行藏在我,海韵在骨

炕头狮子十二品

 第一品 魄力雄强 神凝骨立

 第二品 气象浑穆 古雅韵趣

 第三品 入世近俗 天姿神肖

 第四品 素朴峻厚 润泽险劲

 第五品 意态端正 法古不移

 第六品 精神飞动 离形得似

 第七品 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

 第八品 兴趣酣足 谐谑洞达

 第九品 洗练入格 真切入品

 第十品 血肉丰美 宽博妩媚

 第十一品 复合杂糅 兼收并蓄

 第十二品 健举纵逸 超拔圆融

第三章 炕头狮子的文化背景

弁 言 黄河文化的代表——炕头狮子

第一节 炕头狮子的风俗与传说

第二节 炕头狮子与窑洞和热炕的关系

第三节 炕头狮子与绥德的石匠

第四节 炕头狮子与陕北民歌之比照

第五节 炕头狮子是陕北神秘文化的精灵

后 记

田野春歌

试读章节

从炕头狮子的风格与体势,我们进入对它艺境符号的考察。我们首先把它的表现表达方式,区分出意境(含思想)和艺境(含哲学)、形式和作用,从而进入对炕头狮子的符号特征和形神美仪的思想性考察。

我们不难发现:炕头狮子有明显的“借物抒情”、“寄情于物”的特点特征。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说:“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首一以贯。”这种“生命化”的艺术品读方式,不仅是中国艺境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也是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特点。同时,它又是积淀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品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艺境的圆融观念——将人体的生命结构与艺境的形式结构进行异质同构,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有机统一性,重视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自然秩序以及诸众杂学的联系。

炕头狮子以“狮子”为标志的文化符号,是陕北人民理解自然环境、人文生态以及宗祠繁衍观念之后,选择的进人“缘境”的途径,显然具有某种宿命的色彩。同时,通过陕北人民选择的这个进入“缘境”的狮子符号,我们又认识到了它的境语与境象。炕头狮子的境语与境象,无疑具有与巫、与乩、与神秘文化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炕头狮子是古代陕北人民选择的表现自然社会、物质社会和精神社会的“缘境”标志。通过这个“缘境”,我们进一步地认识狮子所涵盖和叹诵的性情之本体、形器之本体和心之本体。

P18-19

序言

这是一本早就该写的书。早在十多年前,我在制订毕生的写作计划时,就有《炕头狮子》、《拴马桩》、《中国门墩》等一系列文博类、考古类的著述。当然了,在我毕生要写的书里,更多的是小说。为着小说的写作,我确立了民间的立场和平民的视角,选择了背着铺盖,走向民间的姿态。在走向广阔的北方民间的路途上,我神会了太多民间的瑰宝。这些瑰宝,像一把一把烧红的烙铁,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痕。

散文家傅晓鸣对民俗民间也兴致颇浓,我们一拍即合,又一次一起上路了。前面我们曾经合作出版过《中华拴马桩艺术》,这次再度合作《中华炕头狮子艺术》。

我们把《炕头狮子》这本书写得很慢。一方面我们在品味它粗犷的线条和简净的形式构成,另外,我还试探着通过对炕头狮子的观察,进入一个更为宏阔的学术领域,这就是融民俗与艺术为一体的崭新学科——民艺学。我以为,《炕头狮子》是一本通俗适俗的诠释相关知识的基础读物,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有关炕头狮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嵌入人们日常精神层面的审美和生活层面的审美,使其具有某种与当代人潜隐潜伏的学术联系和生活联系。这种联系,巨大地增容了民俗学、艺术学研究的朴素意识,也使我的写作日益地朴素起来。

民间艺术的品类很多,但我偏爱和偏重石刻艺术,这恐怕与我酷爱水光山色有关。我以为,只有石头铭刻的文字和符号更接近真诚和真实的表达,也只有石头凿刻的线条和图纹更能表现美的韵律、美的光泽和美的节奏。米开朗琪罗曾经为他的代表性雕塑作品《夜》写过一首小诗:

睡眠是甜蜜的,

成为顽石更幸福。

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

于我是最大的乐观。

面对石头,东西方的先贤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慨。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我想,在繁多的艺术载体里,石头是最具有审美层面“静照”作用的。这种“静照”之美不仅仅表现在石头的脱尽沉渣和冰雪肌骨,同时表现在它的可雕凿、可琢磨以及它自然的硬度和理想的亮度。可以说,石头提供了一个让历代艺术家、工匠们展示形态、体态、意态、情态的理想载体;石头从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使艺术品更接近不朽!在考古学家那里,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到的是石头的硬度,几乎与此同时石头成了先民手中顺手的捕猎工具、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这样,我们在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山顶洞猿人那里找到了石斧、石针、石臼等石质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这些劳动工具、生活工具的诞生,无疑促进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加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步伐。我们的先民们在舞动着双臂、敲击着手上的劳动工具,庆贺渔猎成功时偶然得到了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启发——石头不光可以成为手上的工具,同时可以成为记载和记录捕猎和收成的理想载体。这样,先民们为我们遗留下了堪称充沛的原始石刻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岩雕、石雕、玉雕,其凿刻手法包括凿、镂、刻等。当然,由于先民们工具的缺乏,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的原始石刻,更多的是用阴刻的手法镂刻在岩壁上的图腾标识与“捕猎手札”。由于中国石刻艺术的产生起源于生活用具和原始宗教崇拜,这样自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石刻艺术基本沿着这两个方向发展,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几千年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生活工具石臼受到启示,后人创造了石碾,在石碾的启发下老祖先们创造了石砚;从原始宗教崇拜阴刻的图腾符号受到启发,后人发明了石鼓文、汉画像石以及凿石勒碑的技艺。

炕头狮子明显受到了画像石、画像砖的影响。  绥德是炕头狮子流布的中心地区。在这里,我们不光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炕头狮子,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轮美奂的汉画像石、画像砖。

……

在绥德,哪年哪月开始凿刻炕头狮子?今无考。

但从相关资料我们得知:在绥德延家岔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已经出现了浮雕的狮子形象。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用炕头狮子“拴娃”的习俗,流传在绥德县境内的各个乡镇。从民间征集上来的炕头狮子,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经过好几代人“拴娃”,体现出了祖孙嫡传、数辈人同拴一个“拴娃石”的现象。这些炕头狮子最大的不过三十多厘米,最小的仅仅两三厘米。这些民间嫡传的炕头狮子,显然是家传的宝贝,每一件炕头狮子几乎都因烟熏手摸而呈现出或石光莹彻、或黝黑锃亮的岁月的痕迹,透射出祖孙几辈人甚至十几辈人对炕头狮子挚诚而质朴的热爱。就着如豆的灯光,他们抚摸着炕头狮子述说些什么?在他们深情的爱抚之下,炕头狮子进溅并赋予他们的是怎样一种灵异光芒和神秘力量?

在绥德,当地老乡尊崇传统,始终把狮子视为驱邪趋吉的祥瑞标志。在绥德当地的各种民间美术样式里,我们都能找到狮子;狮子在这些粗手大脚、糙脸土貌的民间艺人手中,呈现出千般神态与万种情状。在绥德,逢年过节有贴“狮子窗花”的习俗,“狮子窗花”体现出的狮子夸张有致,憨极趣极,明显有炕头狮子的“烙印”。一位剪“狮子窗花”的老太太的一句口谚,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雕凿炕头狮子的那些历代工匠的情态与神态,让我更加坚信:炕头狮子的雕凿与狮子窗花的铰剪是互相影响、互相启发的。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她念唱道:“婆姨娶个手巧的,狮子老虎冒铰的”。婆姨是陕北人民对老婆、爱人的称谓,“冒”在陕北方言里则具有随便、信手拈来的意味。看着颇具简重简净、洗练通脱特色的炕头狮子,我常常在惊叹他们够大器、够大胆、够遒劲、够含蓄之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们的艺术语言暗合了当代拉美国家的美术思潮,暗合了西汉霍去病墓前的那些灵道石刻,尤其与《跃马》《伏虎》《马踏飞燕》的艺术特征相同,体现出浓郁的率意而为、不示雕饰的特殊品质。

狮子是绥德民间文化圈的一个具有特殊价值与意义的符号。在绥德民间艺术那里,狮子随处可见。除了狮子窗花,还有孩子头上戴的狮子帽,脚上穿的狮子鞋,睡觉枕的狮子枕。在民居建筑的装饰构建里,也无处不可见狮子的形色,在门墩、影壁、檐头、门楣、窗棂、炕围等处都不难找到栩栩如生的狮子形象。

炕头狮子虽然是我国陕北地区绥德县的“土产山货”,但它不仅为我们研究民俗学和民艺学提供了充沛的有关狮子的形象素材,而且还重大地启迪着当代的雕塑工作者、文史研究者。

我想,炕头狮子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全国各地收藏家、鉴赏家们宠爱的一个崭新的品种。因为,炕头狮子太神奇、太卓越了。因为,炕头狮子提供给我们的审美讯号太强烈、太耀眼了!

炕头狮子几乎就是一个象征吉祥福贵、幸福安康的时代的灵符!

是为序。

                时在丙戌年初春西安兴庆湖畔

后记

这是春天,南山里飞来了一行大雁。

大雁像壮丁那样排成长长的一行,顽强地朝着北边在飞。北边是陕北,绥德就在那里。陕北的乡亲们能够看到这一行北飞的大雁吗?我托这一行北飞的雁阵,捎去我给乡亲们的问候:我知道你们在等着读这本《炕头狮子》。你们蹲在窑洞门前等,蹲在热炕上等,腿都蹲麻了吧?!我在写呀写呀,不舍昼夜地写呀,践行对你们的承诺。这本小书出版之后,我会一路小跑地奔着你们而去,把书放在你们的手上,然后围着炕桌,听你们继续讲“狮子”的事情。在写作这部小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梦见狮吼。梦醒之后,我会逐个地抚摸着你们送给我的那些炕头狮子,默默地垂泪。这本小书可能很快出版,也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此刻,我在终南山下,一个叫涝峪口的小村里。为着《中华炕头狮子艺术》的写作,我在年关之际,背着行李,冲破车阻与城围,搭上了走向民间的汽车。扒在汽车尾部的窗玻璃上,我看着西安城距我越来越远——看着西安城的高楼与洋房,看着由玻璃和瓷片镶嵌出的“盛世”与“繁荣”,我的心由温热渐渐变得冰凉。忽然,一缕奇异的原野的清气朝我扑来:路边站着一个村姑,她像一株报春的花树,清纯清爽得让我终生难忘!

这本书的出版,先后得到张长怀先生、朱文杰先生、文石先生、郑随社先生的图片支持和精神鼓励,谨在此深表诚谢。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绥德县文化馆的朋友们,他们几乎是倾其所有的馆藏来支持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的。他们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馆藏资源、文献资源以及民风民俗的资源。由于他们的倾心倾力,本书的写作愉快而舒心。

另外,我必须强调摄影艺术家、油画艺术家林安令先生对本书写作和出版所作的具体贡献。他陪同着我们,扛着他的“长枪短炮”(照相机),踏遍了陕北的沟沟壑壑,怀抱着与我们同样焦灼的心情,投身于对陕北民间文化遗存的保护。我和我的合作者(第三章的作者)散文家傅晓鸣先生,挚诚地感谢林安令先生,向他致以患难与共的朋友加兄弟的问候!对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再一次表示敬佩!郑随社等朋友还无私地提供了藏品,在此一并鸣谢!

还有朋友李建森,他是响名中国的图书装帧艺术家。有了他的参与,本书穿上了漂亮的“书衣”。他说过的一句话令我久久难忘,他说:我是来自民间的,你们为民间艺术所作的努力,令我彻夜难眠!

窗外,天空中有一只大雁啸叫着往北边飞。我想,这是一只“掉队”的大雁,它在追赶远去的雁阵!

                     2006年春分之日

                   于陕西户县西涝峪口小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