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戴高乐传(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戴高乐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塑造了一位法国领袖和世界伟人的形象,是迄今为止有关戴高乐的最新和最详尽的传记作品。该书的出版对于人们深入了解戴高乐,研究20世纪法国现代史,继续推进中法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堪称一部经典的名人名传。该书作者是法国著名新闻记者、评论作家、历史学家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曾作为戴高乐派积极参与政界活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最新档案和第一手材料。译者是法国史研究资深学者、翻译家曹松豪先生,为翻译这部长达130万字的巨著,他前后花了两年多业余时间,三易其稿,精心完成。

内容推荐

他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法兰西历史上一位富有激情、睿智和远见的伟大政治家;他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他使法国人重新昂起了雄鸡般不屈的头颈,不仅不屈于法西斯德国,也不屈于美国……他就是世界名人——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本书是作者在1964年出版的《在两个世界中的戴高乐》一书基础上,根据90年代英、法、美、俄、德等国政府开放的大量档案和许多研究著作提供的新史料重新进行创作的一部巨著。全书共分38章,按时间顺序推进,展现了戴高乐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其所处时代的重要影响。某种程度上,本书也是一部20世纪的法国史。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战争的考验

第三章 和平的考验

第四章 要进行兵器革命

第五章 失败的战役

第六章 相约战争

第七章 入阁

第八章 自由法兰西

第九章 向法兰西帝国进攻

第十章 自由法兰西,自由国家

第十一章 同法兰西会合

第十二章 在国际舞台上

第十三章 对维希的胜利

第十四章 筹建共和国

第十五章 起义和解放

第十六章 国家和权力

第十七章 同法兰西重逢

第十八章 法兰西的改革

第十九章 从法兰西帝国到法兰西联盟

第二十章 在战胜国之列

第二十一章 共和国问题

第二十二章 从议会选举到戴高乐辞职

下册

第二十三章 秋季“反攻”

第二十四章 建立法兰西人民联盟

第二十五章 “跨越沙漠”的战役

第二十六章 决裂

第二十七章 重返权力

第二十八章 第五共和国

第二十九章 阿尔及利亚停火的先决条件

第三十章 法兰西帝国的终结

第三十一章 要成为经济强国

第三十二章 独立和反霸

第三十三章 欧洲战场

第三十四章 遥望苏东

第三十五章 五洲四海

第三十六章 是否与法国人同行

第三十七章 5月的死亡危险

第三十八章 终点

结束语在20世纪与世长辞

注释

书目

人物索引

戴高乐年表(1890—1970)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在巴黎附近的马尔里花园里,有一座从前属于国王路易十四的“猎人小屋”,现在变成了戴高乐辞职后的第一个寓所。戴高乐以5000法郎的月租租下了“猎人小屋”。这个选择使他的妻子伊冯娜很高兴,因为她觉得纳伊市的寓所有些太沉闷和太庄重。而今,戴高乐可以在这里,在树林里进行长时间的散步。散步是戴高乐喜欢的一项运动,早在战前就已身体力行,后来也忠于这项运动,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也是一个有利于戴高乐家庭生活的环境,他可以恢复同残疾女儿安娜——她一直由鲍泰尔小姐看护——的奇特而感人的关系。戴高乐把克洛德·莫里亚克留在身边担任秘书,并且几乎立即投人到制定《战争回忆录》的创作计划中去。这是一项使戴高乐全神贯注和满怀热情的任务。

但是,人们并没有搞错:即使戴高乐像所有在经过长年累月重负之后卸下重担的人那样,理所当然地暂时感到了无比轻松,他也突然遇到了一种彻底的生活变化。可以唐突地把这种变化概括成一句话:人生第一次无所事事。戴高乐必须回复千百封陌生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向他倾诉了心中的忧伤或痛苦——的来信,但这是一项例行公事,不久后由于形势所迫而结束复信工作。他接见了奥里奥尔、舒曼、帕西、(他去登门拜访的)雷米、帕莱夫斯基、迪泰尔姆、瓦隆等一些前助手或前部长……诚然,消遣使戴高乐有机会倾诉衷情,轻松愉快地嘲笑政府部长,饶有兴趣地谈论那些接替罗斯福、丘吉尔和他本人的国家元首……但不久后,从松弛的心情中却进发出悲痛的情绪。人们看到,这种痛苦在1946年底压倒了一切。

这时,戴高乐是否希望马上重返权力呢?就像戴高乐在引退前的最后日子里那样,他一无所知。但他看到,法国并没有发生任何震荡,法国人民的心灵深处也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动荡。后来,戴高乐在撰写《战争回忆录》时,试图分析这种现象。

“正当掌权者完全沉浸在恢复旧习惯的安乐之中,”戴高乐写道,“相反地,法国的老百姓却陷入了忧伤之中(……)其实,不管每人的倾向如何,大家都感到,(戴高乐)将军随身带走了他通过历史所象征的,但政党制度却无法代表的,某种首要的、常有的和必要的东西……可以设想,这种合法性在一个无忧无虑的阶段里仍处于潜在状态。但一旦全国再次出现分裂和威胁的风险,它就会马上得到普遍的赞同,并被人们接受。”

然而,恰恰是法国没有出现任何致命的威胁,没有发生任何不可救药的分裂。特别是古安政府在财政部长安德烈·菲利普的启示下,通过增加预算和税收的努力,维持上届政府任期内达到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并且派勃鲁姆到美国去谈判贷款问题,试图提防外汇奇缺的状况。法国既没有出现任何振奋人心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任何灾难性事件;一方面是表达认真的和良好的意愿,另一方面是在困难的改革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后退;人们可以批评现行领导班子的行为,但不能对此表示谴责。其实,戴高乐也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清楚地看到这点,即使他乐意发表一些尖刻的、讽刺的和无情的言论。人们从戴高乐的会谈和他私下的表示中收集到证据——其中最完备的证据就是他的副官克洛德·居伊每天都写的日记,①——并且从中注意到,除了他那些奇怪的或令人恼火的生气之外,还有克洛德·莫里亚克所引述的、他同其父亲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进行的一次谈话。②因此,这是一个间接的、但相当明确和值得引述的证据。老莫里亚克叙述道,在戴高乐看来,今后的政局有三种可能性:

“要么是现状将在目前的混乱和平庸中,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要么是法共夺取政权——届时肯定会爆发外国战争,因为俄国人在法国安顿下来,这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绝对不能接受的;要么是我重返权力……”P742-743

序言

永久的敬仰

——《戴高乐传》中译本序言之三

夏尔·戴高乐将军是20世纪在全世界最负盛名的领导人之一。

上个世纪40年代,当希特勒法西斯的轰炸机和坦克军团横扫西欧,法兰西共和国陷于山河破碎、分崩离析之际,他毅然肩负起维护国家独立与尊严的重担,发出鼓舞人们奋起抗争的呼唤,吹响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号角。当他离开这个世界之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独立的不屈战士”。

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敢于冲破西方冷战政策的樊篱,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他是一位敢于反潮流的有胆有识的领导人,当两个超级大国以君临天下之势,到处发号施令之时,戴高乐总统同毛泽东主席一样,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的自尊,公然藐视并坚决抗衡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古往今来,世界政治舞台上过客匆匆,或如朗月明星,或如沉舟落叶;或百代流芳,或遗臭人世。功过臧否,最终要由人民作出裁判。

只有那些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为国家民族的尊严和解放一往无前的人,能够赢得人民永久的敬仰。

曹松豪同志热心于向中国读者推介法国文化,已有多部译著问世,其中有当代法国的总统传记《希拉克传》、《密特朗传》,此次又将最新版本的戴高乐将军传记翻译出版,作为一名从事对外联络的公务人员,他的勤勉和敬业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他为中法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陈奎元

2004年12月18日写于北京

后记

翻译出版一部戴高乐传记,是我的一个夙愿。因为夏尔·戴高乐将军(1890—1970)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20世纪的法国民族英雄和世界伟人,中法外交关系的缔造者之一。历史已经表明,戴高乐是法兰西的伟大民族英雄和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正如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致戴高乐夫人的唁电中指出的那样,戴高乐是一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翻译出版一部经典的戴高乐传记,则是我在90年代翻译出版法国著名新闻记者弗朗兹一奥利维埃·吉埃斯贝尔先生所著的《希拉克传》和《密特朗传》之后的一个强烈愿望,因为我渴望通过戴传的翻译出版,来完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传记中译三部曲的计划。

2000年至2002年期间,我在驻法国使馆工作,因此有机会在巴黎寻觅到保尔一玛丽·德拉戈尔斯先生所著的《戴高乐传》,并同这位年逾古稀的戴传作家相识。2001年6月,我第一次登门拜访德拉戈尔斯时,承蒙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我的信任,热情地邀请我翻译他的新著,并委托我同中国出版界联系出版事宜。当时,他在我的法文版《戴高乐传》上写道:“致曹松豪先生:这部戴高乐传记对于我的一生和我的祖国具有那样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希望此书符合您对戴高乐将军的关注,谨表友情,保尔一玛丽·德拉戈尔斯。”从此,我们相约要为《戴高乐》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共同努力。

德拉戈尔斯先生的新著《戴高乐传》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戴高乐波澜壮阔的80年人生,真实而可信地塑造r一位法国和世界伟人的形象,对于世人深刻认识戴高乐的人生历史和丰功伟绩,进而深入研究20世纪法国现代史来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一部经典的名人名传。

《戴高乐传》全书38章,可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青少年时代》至第七章《人阁》,从1890年11月9日戴高乐诞生写到1940年6月法国沦陷,重点描述了职业军人戴高乐的前半生和他的军事思想。第二部分包括第八章《自由法兰西》至第十五章《起义和解放》,从1940年6月戴高乐奔赴伦敦领导抗战写到1944年巴黎解放,重点描述了他反对法西斯侵略和争取法兰西民族解放的丰功伟绩。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六章《国家和权力》至第二十七章《重返权力》,从1944年6月戴高乐担任l临时政府总理到1946年引退,从引退到1958年第四共和国衰亡,重点描述了他建立法兰西人民运动,在科隆贝故居写作回忆录,以及他眼中的第四共和国政局。第四部分包括第二十八章《第五共和国》至第三十八章《人生终点》,从戴高乐1958年9月建立第五共和国写到1969年因公民投票失败而主动辞职,重点描述了戴高乐总统执政对法属殖民地实行非殖民化、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促进欧洲联合、解决1968年五月运动等光辉业绩。最后,《结束语》叙述了1970年戴高乐将军之死,对传主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戴高乐传》史料新颖,内容详尽,考证严谨,结构合理,在戴传创作中独树一帜。首先,作者同传主有过直接的接触。他穷尽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在1964年出版《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戴高乐》一书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并且作为惟一同戴高乐本人进行过接触和谈话的戴传作家,在新著中首次发表了60年代戴高乐谈话的内容。其次,作者引用了最新档案。他在创作中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引用了自从戴高乐逝世30年以来法国和世界发表的最新著作和史料,特别是利用了二战主要参战国首都巴黎、伦敦、华盛顿、柏林和莫斯科在90年代中解密的官方档案。第三,作为戴高乐派,作者曾积极参与政界活动,对战后法国政局的风云变幻了如指掌。他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出版的无数戴高乐研究成果的同时,作为重大事件的知情人,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运用第一手材料,使史料与史论相结合,因而使传记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因此,翻译出版德拉戈尔斯所著的《戴高乐传》是一个正确的选题。

使译者感到高兴和幸运的是,商务印书馆在中法建交40周年前夕决定采用德拉戈尔斯先生所著《戴高乐传》的翻译选题,并准备在法国文化年(2004年10月一2005年9月)期间出版其中译文。毫无疑问,在此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成熟之际,出版德拉戈尔斯的《戴高乐》是一个译介最新西方传记名著和促进中国法兰西学研究的盛举,也是一个缅怀戴高乐将军、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盛举。

而今,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在2004年11月底译完了德拉戈尔斯的这部巨著,完成了我在巴黎对他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此2005年春节到来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回首译事,既感到了长征的艰难,也感到了长征的喜悦。

回首译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本书的传主戴高乐将军,以及曾经对戴高乐给予高度评价的毛泽东主席。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戴高乐是一位杰出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东方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是不同社会制度的领导者。然而,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历史中,戴高乐和毛泽东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反霸斗争使这两位世界伟人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谱写了一曲中法建交的世纪篇章。因此,在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利用学习和翻译《戴高乐传》的心得体会,撰写了几篇纪念戴高乐将军的文章,其中有2003年12月参加“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20世纪的法国伟人戴高乐将军》,2004年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遥听科隆贝教堂的钟声——缅怀20世纪的法国伟人戴高乐将军》等。这是我翻译戴传期间的重要收获之一。

回首译事,我也想到了本书的作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德拉戈尔斯先生。虽然我们相识的时间不长,而且是忘年交,但共同的“戴高乐情结”和参与中法文化年活动的心愿,使我们努力追求一个美好的目标:要在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之际,向中国人民介绍戴高乐将军。2004:年10月,德拉戈尔斯先生偕夫人访华,专程来北京参加了法国文化年和“戴高乐生平展”的开幕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翻译出版《戴高乐传》的极大关注。正如德拉戈尔斯在临别时,特地在他赠送的法文版《戴高乐传》上题写的那样:“致我的朋友曹松豪:我为此书题词,是因为它留下了我努力的足迹,而您要把此书译介给伟大的中国人民,并为此付出了无比的辛劳。值此戴高乐将军生平展在北京开幕之际,谨纪念您对我们的热情接待,感谢您非凡的合作,并见证我的深厚友谊,保尔一玛丽·德拉戈尔斯,2004年10月12日题于北京。”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北京贵宾楼一别竟成了我们之间的永诀……

回首译事,我也想到了四年多来对翻译出版《戴高乐传》提供过直接支持和帮助的中法两国朋友们,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以时间为序)。1.感谢已故的著名对华友好人士、戴高乐将军的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先生来函,专门向我介绍了法国出版戴高乐传记的近况,供我选书时参考。2.感谢蔡方柏大使在选书方面,对我提出了要选“最新的”、“有名气的”戴传的指导性意见。3.感谢古稀之年的法共历史学家热尔梅娜·维拉尔夫人和年逾八旬的法国友人贝尔纳·戴高乐先后以极大的努力,审读了德拉戈尔斯的戴传新著,向我提出了翻译此书的建议。4.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孙绳武、原商务印书馆历史编辑室主任沈愈和驻法国使馆前文化参赞侯湘华,向商务印书馆推荐了戴传的选题。5.感谢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决定接受德拉戈尔斯先生的戴传选题,表现了出版家的胸怀和精神,以及对译者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6.感谢作者德拉戈尔斯主动向巴黎佩兰出版社做工作,为商务印书馆联系中译本版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7.感谢我的女儿曹明超积极承担了在电脑上修改全部初译稿的任务,为此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感谢中联部年轻干部李伟民和金大龙先后在电脑修改二稿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以上三位发扬了助人为乐的风格,对译者提供了热情而无私的支持。8.感谢商务印书馆译作室主任陈小文和责任编辑积极支持戴传的翻译出版,对出版工作认真负责,在编辑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此外,谨以作者和译者的双重名义,对为《戴高乐传》中译本写序的四位中法知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戴高乐的老战友和法国前总理皮埃尔·梅斯梅尔先生,法国前宪法委员会主席和现任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先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法国大使和现任中国法兰西研究会会长蔡方柏同志。这四位知名人士欣然撰写中译本序言,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戴高乐情结”,将为中译本出版增添异彩,是中法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当我怀着无比轻松而愉快的心情写完这篇戴传译后记时,北京城里刚刚下过了两场小雪。新春佳节,华灯初上,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我再次浮想联翩,想到了自己对2005年的美好祝福:祝愿那一朵朵美丽纯洁的雪花给中法互办文化年带来新的喜讯,祝愿翻译出版《戴高乐传》赋予我历史的力量、友谊的力量和宁静的力量,祝愿《戴高乐传》中译本在新的一年里问世,成为中法两国人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曹松豪

2005年2月写于北京嘉桐斋,8月改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