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蓬头垢面的相机,一双步履跚跚的泥脚,走进雪山大漠,记录西域风情……耳边远远传来刀郎舞的喧闹,鼻尖萦绕着烤馕的清香,到了,新疆!这是一本关于新疆风情的图文记录。作者以记者的敏锐、学者的视角、旅行者的散淡,且行且记,将新疆的主要民族、民俗,通过独特的摄影视角,凝固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美轮美奂。而本书的文字则像新疆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但又历久弥香,将十分深刻的民俗学内容,娓娓道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奇新疆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李传珠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架蓬头垢面的相机,一双步履跚跚的泥脚,走进雪山大漠,记录西域风情……耳边远远传来刀郎舞的喧闹,鼻尖萦绕着烤馕的清香,到了,新疆!这是一本关于新疆风情的图文记录。作者以记者的敏锐、学者的视角、旅行者的散淡,且行且记,将新疆的主要民族、民俗,通过独特的摄影视角,凝固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美轮美奂。而本书的文字则像新疆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但又历久弥香,将十分深刻的民俗学内容,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新疆风情的图文记录,全书共分7个大的章节,民族·民居主要介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四个民族的族源和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介绍上述四个民族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人们为了生存,获取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途径和方式;民间礼俗和服饰,主要介绍日常生活礼俗和人生礼俗,以及传统服装服饰的介绍和展示;节日、麻扎,主要介绍节日礼俗和节日程序、节日例行,“麻扎”即墓地(圣贤墓),介绍麻扎的种类,以及麻扎的有关习俗;巴扎、饮食、传统手工艺,主要介绍巴扎(即集市)习俗、饮食习惯和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和流通;宗教、清真寺,主要介绍生活在西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人们,曾经信奉过的原始宗教及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教发展的过程,简要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以及伊斯兰教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清真寺;民间文学艺术,主要介绍四民族民间的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 目录 序言 前言 民族民居 民族 维吾尔族 塔吉克族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 民居 维吾尔民居 哈萨克族民居 塔吉克族民居 柯尔克孜族民居 生产 生活方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塔吉克族 柯尔克孜族 民间礼俗 礼俗 日常礼俗 人生礼俗 服饰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塔吉克族 柯尔克孜族 节日麻扎 节日 麻扎 巴扎饮食传统手工艺 巴扎 饮食 传统手工艺 维吾尔族 和阗玉 和田地毯 艾德莱斯 阿不都和其不拉其 英吉沙刀具 哈萨克族 马鞭与马鞍 柯尔克孜族 毡毯 宗教清真寺 原始宗教 伊斯兰教 民间文学艺术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塔吉克族 柯尔克孜族 福乐智慧 《十二木卡姆》 麦西菜甫 农民画 后记 试读章节 “热黛”是用腰带、头巾或其他棉织品拧成的好似鞭子形状的一种游戏介物,抢得者为胜。游戏是这样开始的:一人用一个盘子托着热黛上场后,或托盘人亲自邀请或大家推举参加活动的其中一人,在游戏的规则范畴内开始争抢。托盘人要寻机用热黛抽打抢热黛人的后背,若举起热黛成功地抽打在抢热黛人的后背上,游戏则继续进行;若举起热黛抽打落空则视为被抢得热黛,第一个托盘上场者告败退场。胜者则继续邀请或大家另行推荐他人上场,开始第二轮游戏。如此循环往复,一直玩到尽兴。抢热黛游戏十分热闹激烈,若再有姑娘们在一旁煸情点火,小伙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毫不相让,尽情展示自己的强悍与智慧,非得争出个我高你低来不可,以博得姑娘们的赞许与青睐。 如果说抢热黛是麦西莱甫中的“武把戏”,那么献茶联句可算是麦西莱甫中文耍戏了。在两个小茶碗里各倒入半碗水,放在一只手上并从腋下转出来,唱一支歌或作一个联句后交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接过小茶碗后,同样要先将小茶碗托在手上,然后再从腋下转出来,唱一首歌或作一个联句。在活动中,小茶碗里的水洒了出来或联不上句皆要受罚。受罚的形式仍然是以唱歌、联句、耍茶碗为主,直至大家鼓掌或欢呼满意为止。也有一些滑稽名堂,如“烤包子”、“照相”、“娶两个老婆”等。“烤包子”是把被处罚人当作馕坑,执罚人模仿烤包子的全过程,比如左右摇动被罚人的头,以表示筛面;在被罚人身上乱拧,以表示烤包子出炉等。罚,当然就不是舒服的事儿;但是,无论如何被罚人不得恼。恼了,将会受到大家的耻笑和谴责。“照相”是脱去被罚人的外衣,展臂伸平双手贴着墙壁站立,执罚人用水喷在被罚人的周围,然后让被罚人走开,在墙上则留下一个人“像”给大家逗乐。这种惩罚一般多在天冷一些的时候使用,以便能体现惩罚的真正意义。“娶两个老婆”是专门惩罚那些在麦西莱甫活动中对女性特别友爱的人,两个男青年躺在被罚人的身上,一人揪着一只被罚人的耳朵,你拽来我拽去表示两个老婆在争风吃醋,把被惩罚人作践的不成体统,哭笑不得,又不能恼,令观者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农民画 农民画是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在新疆各地维吾尔族聚居的县市和乡镇均有出现,其中艺术水准较高的是麦盖提农民画和哈密农民画。麦盖提农民画更具特色,蜚声国内外。 麦盖提农民画的艺术特点是:古朴稚拙,原生气息非常浓厚。在表现形式上,着色大胆、艳丽,对比强烈,造型稚雅,浪漫天真。在绘画内容上,多反映一些现实生活和新生事物的趣闻片段,诙谐幽默,想象力强,妙趣横生,叹为观止。 在麦盖提各乡镇村庄皆能看到农民房屋外墙上鲜艳夺目的农民画,尤其在被誉为农民画之乡的库姆克萨尔乡农民画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真可谓大漠边沿上的画廊,戈壁深处的奇葩。P212-213 序言 西域,是一个地域泛称。在史籍中首次出现于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当时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地方。汉代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又泛指西安之外的西北部地区,在各个朝代中的历史记载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在各朝史籍记载中,新疆和中亚一直属于古西域的中心地区。 西域,至今没有发现类人猿和猿人的进化遗址。其早期人类活动大致推测到旧石器时期。这里既然没有(或还未发现有关化石、遗址)原始人类,那么,它的原始土著居民自何而来?据有关文献记载,来源于周边地区的迁入,并且主要来源于西方和东方。西方,主要为欧罗巴人种;东方,主要为蒙古的利亚人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迁入人口越来越多,人种也越来越杂,经过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融合,逐步形成了多民族、多语言、多崇拜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体系。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西域这片神奇大地上独具特色、五彩斑斓的多民族既相互融合,又有所不同的西域民族民俗文化。 由于民俗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变异性等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民族间的民间民俗事项也在不断地变异、继承中发展和变化。 先进文明总是摧枯拉朽的。先进文明对土著文明的冲击,在时间的熔炉里变成新的土著文明。新的土著文明,在更先进的文明再冲击下,又形成了更新的土著文明……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原始土著文明的踪迹,有的早已消失在远古岁月之中,有的尚留蛛丝马迹……多种文明的重叠与替代、融合与变异,使得这部本来就难以读懂、读透的民间文化巨著,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现代文明是强劲的、空前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如今西域多民族同化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最具符号特征的民族民间服装、服饰已渐趋苍白,丁当的驼铃声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摩托车替代了放牧的骏马,拖拉机替代了犁地的耕牛和骆驼,在绿色的草原上,冷硬的钢筋混凝土也正在悄然地替代着白色的毡房和帐篷…… 对此,有人在呐喊、在呼唤,更多的人正默默无闻地、不知疲倦地搜集、抢救。自己没有呼喊的声音,更没有呼喊的资格与本领,只有属于自我的默默无闻。我们没有理由去说三道四,更没有理由去求全责备,因为现代文明是历史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如果你感到有几分惋惜和责任的话,请拿起自己手中的工具,去记录、去整理、去保护、去抢救这些稍纵即逝的民间文化瑰宝,留给人类的记忆……《传奇新疆》一书,宗旨亦在于此。 《传奇新疆》初拟为一部民间文化类图文并茂的系列丛书,由六卷组成,按民族分卷。后考虑,为便于读者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间的民俗事项的了解和比较,将原维吾尔卷、塔吉克卷、哈萨克卷和柯尔克孜卷等四卷书稿糅在了一起,文字上也进行了大量删改,先交待一个基本框架,以后再陆续出版。想法不知是否得当,还望识者赐教。该书共分7个大的章节,民族·民居主要介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四个民族的族源和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介绍上述四个民族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人们为了生存,获取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途径和方式;民间礼俗和服饰,主要介绍日常生活礼俗和人生礼俗,以及传统服装服饰的介绍和展示;节日、麻扎,主要介绍节日礼俗和节日程序、节日例行,“麻扎”即墓地(圣贤墓),介绍麻扎的种类,以及麻扎的有关习俗;巴扎、饮食、传统手工艺,主要介绍巴扎(即集市)习俗、饮食习惯和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和流通;宗教、清真寺,主要介绍生活在西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人们,曾经信奉过的原始宗教及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教发展的过程,简要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以及伊斯兰教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清真寺;民间文学艺术,主要介绍四民族民间的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分章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民俗文化的系统性和传递性。由于笔者涉足民间民俗文化时日尚短,又才疏学浅,不知是否得当,望识者补正。 作者 后记 我与民俗结缘很晚,仅有三个年头,还是个门外汉。 但是,我非常喜欢民俗,并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之奔波而风餐露宿,为之寻觅而寝食不安,为之求不得而神不守舍,为之失之交臂而悔恨顿足。 结缘得有缘分。那是2002年8月2日的下午,一个很短的选派援疆干部的动员会上,我举了手。于是便作为中直第四批援疆干部去了新疆,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工作。师部驻地在陆路进疆的唯一通道——猩猩峡的西端——哈密。 兵团人的作风严谨、迅急,凡事都讲究一种精神状态。8月25日下午6时许,我们一行三人到达师部,晚上与师领导一同进餐、相识,算是一个欢迎晚宴。8月26日,星期一,我们便开始“进入状态”,由师领导杨永疆副政委带领我们转团场。极度的炎热与干燥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不适,尽管葡萄、哈密瓜香甜可口,嘴唇焦躁得还是裂开了皮。8月27日,来自交通银行的援友冯春明同志便病倒了,我和另一位来自全国政协的援友王传明同志借光也休息了一天。这天,帮小冯看完病取完药后,便与小王一起进城了。 哈密城是一座县级城市,也是哈密地委、政府的驻地。城市不大,但干净整洁,现代化气息很浓,想象中的西域风情并不那么浓,除了烤羊肉的味道稍微浓烈了一些,没有太多“出使西域”的感觉。这是我和小王共同的感受。 9月中旬,在师党委宣传部赵珺先生的引荐下,我结识了民俗摄影大师韩连贽先生和作家黄适远先生,相交甚深。此后,在二位老师的熏陶下,开始迷恋民俗摄影和民俗文化。10月底,我们便成行了第一次“出征”——造访吐峪沟。 2003年元月,有幸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会上冯骥才先生陈辞激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各族人民的本土文化都在受到空前的、根本性的挑战。对于我们这个东方文化大国、文明古国,其感受就来得分外强烈——中华文化从来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精英和典籍文化,另是民间文化——如果说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在精英和典籍文化里,那么,民族情感和民族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言之有理,掷地有声。自己虽仅仅在门外张望了几眼,亦深有同感:哈密这座有着近40万人口的历史文化古城,十几个少数民族仅占人口的40%,因此少了些许民族的风情与气息,多了些许现代的文明与时尚。这是当然的历史呼唤、时代要求。那么,在无坚不摧的现代文明的历史脚步中,我们如何将人类依存自然、抗击自然、搏击生命的历史凿痕留给人类,留给人类的记忆呢?这就是“抢救工程”的意义所在。为此,冯骥才先生说:“大到古村落,小到香包,统统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并号召大家,拿起手中的记录工具,走向民间,“摸清家底”,人人争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120”! 这次会议开得真好,真及时。蓦然间,破解了一道自己思虑已久的难题——为什么拍?拍什么? 过完春节回到哈密以后,我便沉下心来翻开了一本本援疆干部学习材料:《中国新疆历史与发展现状》、《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亚通史》、《新疆民族与宗教知识百题》、《伊斯兰教读本》、《正确阐明新疆伊斯兰教史》、《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等。同时,还拜托朋友购来了伊斯兰教经典读本《古兰经》、《圣训》和维吾尔族文学经典《福乐智慧》、乐舞经典《哈密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并与哈密文体局、史志办、融合办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取得联系,索取了大量阅读资料。为民俗摄影的“备课”和选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选题的问题。新疆由47个民族构成,如何诠释新疆民间本土文化,如果对这47个民族一一拍摄、采访,工程浩大,自己难以胜任,所以必须有所选择。那么,如何选择,选择哪些民族作为主要拍摄、采访对象,才更加具有代表性? 首先,从行政区域名称入手。新疆的全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有834.5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3.35%。也就是说,诠释新疆民俗文化,首先要诠释新疆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 其次,从州名入手。新疆共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在这5个自治州的冠名民族中,回族是大家最为熟悉、日常接触最多的一个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大分散,小聚居”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本书未将其列入,而是选择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 再次,是从自治县中选择有关民族。新疆共有6个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剔除在自治区、自治州中所选的民族以外,只有塔吉克族和锡伯族在本轮中出现。由于塔吉克族更具特色,所以笔者首选了塔吉克族。 这就是本书计划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4个民族的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理由和依据。 三年间,我六下南疆、两进北疆、常驻东疆,与天山南北的大漠戈壁、山石草木、河水湖泊,结下了说不尽的情缘。 自然的美,清纯动人,即使是“丑陋”的裸石烂柯,也是那样的坦荡与无私,“丑陋”的更加令人敬畏与崇拜。纯朴的民风,醇厚的人情,让人不得不赞叹大漠的无瑕与富有——你渴了?你饿了?没关系,走进任何一座帐篷,素不相识的主人都会为你煮茶煮饭。你累了?你困了?没关系,走进任何一家农户,萍水相逢的老乡都会留你歇息过宿。你冷了?你冻了?没关系,素昧平生的乡亲会将自己身上的袷袢、皮袄披在你的身上,将你冻僵的双手捂在自己的怀里——这就是富有的大漠。纯朴的感觉真好。 在此,对给予我温暖和帮助的各民族的乡亲们言一声祝福——祝你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祝你们的身体越来越壮!姑娘们越来越年轻漂亮! “艾力克姆,艾萨拉姆!” 值本书付梓之际,对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领导和同志们深深地道一声感谢,他(她)们是: 感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党委常委各位领导:吴慧泉政委、徐志新师长、杨永疆副政委、杨璞斌副政委、依沙克·牙合甫(维吾尔族)副师长、何秉贤副师长、马士杰副师长、葛长江副师长和师武装部毛劲松部长,以及现调任六师的孔兴隆师长。 感谢十三师各农牧团场的场长、政委和宣传科的各位朋友。在此,特别鸣谢十三师宣传部的任戌新部长,此公深有学养,在“风情”一事上“臭味相投”,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副部长汤尚元,此公喜文好友,待人诚恳热情,每逢周末、假日,都事先把我的活动提早安排停当,且每每乐此不疲,自称“李办主任”,感谢了老汤,在此握你的手。对《哈密开发报》、十三师电视台的王厚继先生、马德元先生、张生先生和魏红花女士,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三师(喀什)的任茂林副政委及其家人、感谢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喀什日报》社党委书记傅红星先生、感谢喀什地区摄影协会主席包迪先生、感谢《叶尔羌报》总编何喜青先生、感谢博尔塔拉报社的沈玉林社长和韩洪海总编,感谢你们对敝人在南疆、北疆的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不尽关怀。 感谢麦盖提县委苏书记、洛浦县委殷副书记和乔副县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委书记臧爱武、县长肉孜古力巴依、副县长李树才、孟建华及县委办公室的何正乐主任。 在此,还要特别鸣谢给予我语言支持和文化支持的少数民族朋友,他们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艾力孜(维吾尔族)副校长、哈密地区文体局土尔迪(维吾尔族)局长、哈密市文体局莎达提。阿不都瓦依提(女,维吾尔族)副局长、麦盖提县委宣传部汗克孜。达吾提(女,维吾尔族)部长、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古丽尼莎(女,维吾尔族)副乡长、黄田农场宣传科土尔迪·土尔夏副科长、柳树泉农场宣传科艾买提(维吾尔族)副科长、巴里坤红星一牧场(十三师)木海(哈萨克族)副场长、哈密红星二牧场(十三师)木海(哈萨克族)副场长、翻译革命汗(哈萨克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宣传部约尔古丽(柯尔克孜族)部长、塔什库尔干县委办公室翻译艾尼瓦尔江先生(塔吉克族)。 还要感谢高俊昌先生为此书付出的辛苦。 愿你们永远幸福平安!愿你们永远健康美丽! 作 者 2005年12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